1000年前的那個寂寞的夜晚,疲勞的一行完成了又一天的工作,他的麵前是浩如煙海的各類卷宗與測量數據,昏黃的燈光下,《大衍曆》就像一個初生的孩子一樣,勃勃地生長著。他看著麵前的各種數據,憧憬著這部新曆法的美好未來,想著它將在後世造福國人,那個夜晚他終於閉上了疲憊的眼睛,他笑了。
【五】
如果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一行的一生的話,那麽我寧願說:“一行,中國科學家中的天才,也是中國科學家中的幸運兒。”
我想,這或許是對於他最為恰當的評價。富有才華的他成功的最關鍵要素,正是身處一個激情飛揚的盛唐時代,這個時代是無數知識分子所神往的時代。而從一行的人生履歷上,我們更能感受到這個時代之所以成功的最關鍵要素:唐朝建立了最為完備的科技教育體係與科學開發體係,歷史性地進行了國家行為的科研開發活動,更為重要的是,在唐朝士族製度已經瓦解,科學家成為最純粹的科學家,開放的國家也同樣使各種思想兼容並包。在那個時代裏,中國的科研體係之發達,科學開發深度之深,一如今天的美國,而無數的外國學者也不遠萬裏來到這裏,隻願親眼見證中華文明的光輝。如果說在一行以前,許多科學家的成功可以被歸結為個體的成功的話,那麽在唐朝,科學的成功更多成為了一種群體的成功和國家的成功。之後的宋元兩朝延續了唐朝所固有的科學體製,在科舉製度導致自然科學日益邊緣化的背景下,科學仍然以其獨特的地位固執地占據著歷史的舞台。從《大衍曆》到《夢溪筆談》,從《夢溪筆談》到《授時曆》,這是屬於中國科學自己的黃金歲月。
一行過世以後,他的諡號為大慧禪師,而於我看來,這樣的大慧,不僅僅屬於他個人,更屬於盛唐這樣一個時代。唐朝樂隊的歌中曾有言:“今宵杯中映著明月紙香墨飛詞賦滿江/今宵杯中映著明月豪傑英氣大千錦亮/沿著掌紋烙著宿命今宵酒醒無夢/沿著宿命走入迷思仿佛回到夢裏唐朝。”我想回顧一行的履歷,這首歌曲也許代表了當代中國人最簡單的希望吧。
第十六章 再造中興唐宣宗
在安史之亂這個歷史拐點之後,後人對唐朝的稱呼也發生了變化。安史之亂之前的唐朝,後人多稱為“盛唐”,那是唐朝的黃金時期,而安史之亂之後的唐朝,後人卻多稱為“中晚唐”,這是唐王朝的衰落滅亡時期。說到中晚唐,幾乎很難找到褒義詞,相反貶義詞非常多:皇帝短命、外敵入侵、藩鎮割據、內戰不休、宦官專權、國家糜爛、農民起義……
當然,要是就這樣把中晚唐一棍子打死,也不客觀。事實上,中晚唐還有很多“中興”的時代,在這些時代裏,所有對唐朝有感情的人,都不止一次看到了中興的希望。比如唐憲宗在位時期,他對內平定淮西叛亂,壓製藩鎮,對外聯合回鶻,打壓吐蕃,文治武功良可稱道。但也留下了迷信方士,寵信宦官之類的汙點,最後誤服丹藥而死,也著實是晚節不保。相比之下,中晚唐時期的另一個中興時代——小貞觀之治,在歷史上卻有更高的評價,締造這個中興的人,就是有“小太宗”之稱的唐宣宗李忱。
【一】
李忱,生於公元810年,是締造“元和中興”的唐憲宗的第13子,人都說虎父無犬子,但在李忱中年之前,他卻是一個唐朝皇室上下公認的“犬子”,因為他很傻,傻到地球人都知道。
李忱小時候很命苦,雖然他是憲宗的兒子,也被封為光王,但他的母親隻是一個身份低微的宮女,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們母子並不被人待見。偏偏禍不單行,李忱小時候有次入宮覲見唐德宗的母親懿安太後,正趕上有人行刺,慌亂之下,李忱竟然一下子就被嚇傻了,從此以後,這個原本就沉默寡言的孩子,變得更加目光呆滯,說話語無倫次,皇室上下的親王們,後來都以在公共場合取笑他為樂。這種狀況從他的少年時代持續到他臨近中年。
但傻人有傻福,唐朝中晚期,國家大權被宦官操縱,皇位更是城頭變幻大王旗,每變一次,都少不了宮室裏的流血殺戮。因為傻,所以每次清洗的時候,幾乎沒人想到李忱這個傻孩子,比較例外的,就是李忱登基前的皇帝唐武宗李炎。論輩分,李炎是李忱的侄兒,可這侄兒實在不拿李忱當叔叔,年輕的時候,經常在大庭廣眾下以欺辱他為樂,但登基之後,李炎卻突然警覺起來:萬一這個傻叔叔是在裝傻,那麽這將是一個何等可怕的對手。抱著這個念頭,李炎也曾一度謀害李忱,比如經常約李忱騎馬,故意做手腳讓李忱從馬上跌下來,或者故意把李忱灌醉,然後扔到冰天雪地裏。畢竟殺一個傻子的藉口是難找的,暗殺總比明殺好。但讓李炎沒想到的是,這個傻叔叔卻怎麽殺都殺不死,比如從馬上摔下來,就是摔得骨斷筋折,卻總能奇蹟般地康復,扔到冰天雪地裏,凍僵了就是凍不死,殺來殺去,最後李忱沒死,李炎反而因為沉迷於享樂,在位僅6年就蹬腿咽氣了。值得一提的是,這位皇帝雖說私生活詬病不少,但還是很有作為的,特別是在對外戰爭方麵,唐朝就是在這個時期徹底消滅了一直與唐朝時戰時和的回鶻,解除了西北一大邊患,他的廟號是武宗,也正因為這時期唐朝難得的赫赫武功。
【五】
如果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一行的一生的話,那麽我寧願說:“一行,中國科學家中的天才,也是中國科學家中的幸運兒。”
我想,這或許是對於他最為恰當的評價。富有才華的他成功的最關鍵要素,正是身處一個激情飛揚的盛唐時代,這個時代是無數知識分子所神往的時代。而從一行的人生履歷上,我們更能感受到這個時代之所以成功的最關鍵要素:唐朝建立了最為完備的科技教育體係與科學開發體係,歷史性地進行了國家行為的科研開發活動,更為重要的是,在唐朝士族製度已經瓦解,科學家成為最純粹的科學家,開放的國家也同樣使各種思想兼容並包。在那個時代裏,中國的科研體係之發達,科學開發深度之深,一如今天的美國,而無數的外國學者也不遠萬裏來到這裏,隻願親眼見證中華文明的光輝。如果說在一行以前,許多科學家的成功可以被歸結為個體的成功的話,那麽在唐朝,科學的成功更多成為了一種群體的成功和國家的成功。之後的宋元兩朝延續了唐朝所固有的科學體製,在科舉製度導致自然科學日益邊緣化的背景下,科學仍然以其獨特的地位固執地占據著歷史的舞台。從《大衍曆》到《夢溪筆談》,從《夢溪筆談》到《授時曆》,這是屬於中國科學自己的黃金歲月。
一行過世以後,他的諡號為大慧禪師,而於我看來,這樣的大慧,不僅僅屬於他個人,更屬於盛唐這樣一個時代。唐朝樂隊的歌中曾有言:“今宵杯中映著明月紙香墨飛詞賦滿江/今宵杯中映著明月豪傑英氣大千錦亮/沿著掌紋烙著宿命今宵酒醒無夢/沿著宿命走入迷思仿佛回到夢裏唐朝。”我想回顧一行的履歷,這首歌曲也許代表了當代中國人最簡單的希望吧。
第十六章 再造中興唐宣宗
在安史之亂這個歷史拐點之後,後人對唐朝的稱呼也發生了變化。安史之亂之前的唐朝,後人多稱為“盛唐”,那是唐朝的黃金時期,而安史之亂之後的唐朝,後人卻多稱為“中晚唐”,這是唐王朝的衰落滅亡時期。說到中晚唐,幾乎很難找到褒義詞,相反貶義詞非常多:皇帝短命、外敵入侵、藩鎮割據、內戰不休、宦官專權、國家糜爛、農民起義……
當然,要是就這樣把中晚唐一棍子打死,也不客觀。事實上,中晚唐還有很多“中興”的時代,在這些時代裏,所有對唐朝有感情的人,都不止一次看到了中興的希望。比如唐憲宗在位時期,他對內平定淮西叛亂,壓製藩鎮,對外聯合回鶻,打壓吐蕃,文治武功良可稱道。但也留下了迷信方士,寵信宦官之類的汙點,最後誤服丹藥而死,也著實是晚節不保。相比之下,中晚唐時期的另一個中興時代——小貞觀之治,在歷史上卻有更高的評價,締造這個中興的人,就是有“小太宗”之稱的唐宣宗李忱。
【一】
李忱,生於公元810年,是締造“元和中興”的唐憲宗的第13子,人都說虎父無犬子,但在李忱中年之前,他卻是一個唐朝皇室上下公認的“犬子”,因為他很傻,傻到地球人都知道。
李忱小時候很命苦,雖然他是憲宗的兒子,也被封為光王,但他的母親隻是一個身份低微的宮女,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們母子並不被人待見。偏偏禍不單行,李忱小時候有次入宮覲見唐德宗的母親懿安太後,正趕上有人行刺,慌亂之下,李忱竟然一下子就被嚇傻了,從此以後,這個原本就沉默寡言的孩子,變得更加目光呆滯,說話語無倫次,皇室上下的親王們,後來都以在公共場合取笑他為樂。這種狀況從他的少年時代持續到他臨近中年。
但傻人有傻福,唐朝中晚期,國家大權被宦官操縱,皇位更是城頭變幻大王旗,每變一次,都少不了宮室裏的流血殺戮。因為傻,所以每次清洗的時候,幾乎沒人想到李忱這個傻孩子,比較例外的,就是李忱登基前的皇帝唐武宗李炎。論輩分,李炎是李忱的侄兒,可這侄兒實在不拿李忱當叔叔,年輕的時候,經常在大庭廣眾下以欺辱他為樂,但登基之後,李炎卻突然警覺起來:萬一這個傻叔叔是在裝傻,那麽這將是一個何等可怕的對手。抱著這個念頭,李炎也曾一度謀害李忱,比如經常約李忱騎馬,故意做手腳讓李忱從馬上跌下來,或者故意把李忱灌醉,然後扔到冰天雪地裏。畢竟殺一個傻子的藉口是難找的,暗殺總比明殺好。但讓李炎沒想到的是,這個傻叔叔卻怎麽殺都殺不死,比如從馬上摔下來,就是摔得骨斷筋折,卻總能奇蹟般地康復,扔到冰天雪地裏,凍僵了就是凍不死,殺來殺去,最後李忱沒死,李炎反而因為沉迷於享樂,在位僅6年就蹬腿咽氣了。值得一提的是,這位皇帝雖說私生活詬病不少,但還是很有作為的,特別是在對外戰爭方麵,唐朝就是在這個時期徹底消滅了一直與唐朝時戰時和的回鶻,解除了西北一大邊患,他的廟號是武宗,也正因為這時期唐朝難得的赫赫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