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叛軍不會得到中原百姓的支持。原因很簡單,安祿山的叛軍,多是由邊鎮突厥人和契丹人組成,漢人極少,這樣的部隊隻是武力強大,卻很難獲得中原百姓的認同。第二條,叛軍根本難以持久,因為他們自己也沒有統治天下的信心,單看一條,叛軍每奪得一個城市,都把當地的財物運回到老巢範陽,這就足夠說明,叛軍自己根本沒有做好奪取天下的準備。


    這兩條,最終都被他言中了。


    不但做出了判斷,李泌還製定了完備的平叛方略,即命令李光弼和郭子儀二將,一個出井陘關,一個出河東,分別從背麵壓製叛軍。李泌斷定,叛軍的騎兵很難越過長江天險,因此從北麵進攻,威逼叛軍的河北老巢,就可以把叛軍剛剛奪取的八百裏秦川,變成鉗製他們的死地。李泌更斷定,平叛是一個長期的戰爭,千萬不能想著快速解決,必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要藉助這場平叛戰爭,徹底消滅叛軍,並將地方兵力收歸中央,斷絕藩鎮割據的隱患。他對李亨說:“去叛軍易,去藩鎮難。”同時他也看到,叛軍占據中原,恰恰是重新實行府兵製的機會,漫長的戰亂製造了大量的荒地,待到平叛勝利後,國家正好可以將這些土地收歸國有,再重新實行府兵製度,如此,可保證唐王朝的長治久安。


    對李泌言聽計從的李亨,在早期不折不扣地執行了李泌的計劃。從李亨復位開始,唐朝一麵命令郭子儀、李光弼二將全力進兵河北,斷絕叛軍的歸路,一麵請回鶻發兵救援。精銳的回鶻騎兵成了唐王朝的主力軍,戰局很快向著對唐朝有利的局麵發展。李光弼在河北勢如破竹,郭子儀與回鶻聯兵,不斷在關中取得勝利,但這個時候,歷史的意外又發生了。公元757年,急於奪取京城的唐肅宗不顧李泌的勸阻,決定先集中兵力收復長安和洛陽,結果,已經逼近叛軍老巢的李光弼不得不回師救援,事實果然如李泌所料,唐軍以巨大的代價奪回了長安與洛陽,但並沒有消滅叛軍的有生力量,幾十萬叛軍安然地逃回了河北老家,依然是唐王朝巨大的威脅。更要命的是,幫助唐朝奪回長安的回鶻人藉機漫天要價,更在長安城大肆搶掠,所謂收復長安,得到的隻是兩座傷痕累累的空城。


    但即使這樣,收復長安也是安史之亂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之前的戰局,一直是叛軍進攻,唐朝防守,而從這個時候開始,攻守易形了,唐朝已經掌握了戰鬥的主動權,而叛軍所要做的,不是平定天下,而是怎樣守住現有的地盤。唐王朝最艱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在這段最艱難的日子裏,李泌始終是唐肅宗李亨最大的精神依靠。他不但為李亨出謀劃策,更在李亨最低落的時候不斷鼓勵他,甚至有一次,說到激動處,李亨竟然趴在李泌的肩頭痛哭流涕。即使這樣,李泌卻沒有接受李亨任何的官職,他始終是以一個布衣朋友的身份來做這一切事,以至於有一次兩人出遊的時候,老百姓都在旁邊指指點點:穿黃衣服的是皇帝,穿老百姓衣服的是皇帝的朋友。李亨也想賜李泌官職,但給他的官服李泌都不穿,因為李泌知道,此時他又在成為另一個人的眼中釘——宦官李輔國。李輔國是李亨的貼身宦官,也早與李泌相識。但是在安史之亂中,由於安祿山叛亂的教訓,唐王朝開始信用宦官,甚至命令宦官監軍,李輔國的權力就這樣大了起來。甚至在唐肅宗後期,他掌握了國家的內政外交大權,連皇帝的廢立都由他操縱,而李泌,這時候就是他奪權的絆腳石。深知官場險惡的李泌,再一次見好就收,在唐王朝收復長安後,李泌就向李亨請辭,李亨當然不準,李泌很坦誠地說:“今天我還可以和您一起談話,但如果不走的話,明天也許我的頭就被人拿去了。”就這樣,在安史之亂中起到設計師作用的李泌,再次選擇了隱退。公元757年底,李泌隱退南嶽嚴霞峰,在當地建房修行,度過了12年,這個房子被稱為“端居室”,不但用來讀書,更用來藏書和講課,這也是中國有歷史記錄的最早的書院。


    【三】


    李泌其後又有3次重新回到唐朝的中央高層,一次是李亨的兒子唐代宗李豫即位初期。當時的李豫剛剛誅殺了專權的宦官李輔國,但是國家局勢仍然在困難之中。安史之亂仍未剿平,東部藩鎮卻尾大不掉,西北的回鶻、吐蕃等外敵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更以武力威脅,內憂外患之下,李豫想起了這個在父親最危難的時候給予幫助的人——李泌。他封李泌為翰林侍郎,並用強迫他吃肉的方式,希望李泌能放棄道家修行,全力專注於社稷。李泌不辱使命,回到長安後,當場就提了15條加強邊境防禦的要求,不巧的是,這時候的宰相元載妒忌李泌的才華,結果,元載以重用人才的名義,建議將李泌外調為刺史,而深知遭到排擠的李泌,又一次選擇了忍讓。元載被誅後,李泌又一次得到了回京的機會,卻依然被另一個宰相常袞排斥,知道事情不可為的李泌,就安心在杭州做刺史,遠離中央的是非。但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到了唐德宗李適在位的時候,唐朝發生了涇原兵變,因不滿唐朝犒賞微薄,唐朝本來用來平定李希烈叛亂的部隊,在路過長安時發動兵變占領長安,唐德宗倉皇出逃,關鍵時刻李泌來了,他向唐德宗推薦了名將李晟,並提出了“先北後南”的方略,即先搗毀叛軍的老窩涇原,再收復長安,這一次唐德宗聽了他的,叛亂終被平定。公元787年,李泌終於成為了中書省門下章事,即掌握國家大權的宰相,兩年後去世,封業侯爵位。5次出山,都是在唐朝最危險的時候,而每次都能功成身退,說是唐朝再造社稷的功臣,除了郭子儀、李光弼,又舍李泌其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容青史盡成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嶔並收藏不容青史盡成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