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唐朝為什麽打不過突厥?其實在唐朝和突厥早期的戰役中,唐軍的失敗無外乎3個字——機動性。突厥鐵騎此時是草原最強,來去如風,在突厥對唐朝的戰鬥中,突厥在城池攻堅戰中很少占到便宜,大多數的勝利,都來自避實擊虛,用騎兵快速大迂迴的方式,對唐朝防線進行夾擊,從而一舉擊破之。此時中原王朝歷經戰亂,馬匹稀缺,沒有強大的騎兵,自然不能在野戰中和突厥爭雄。而與現代人想像不一樣的是,此時東突厥的“軍事科技”也異常發達。突厥本身就是以精於冶煉著稱的,早年在隋朝與突厥的戰爭裏,隋朝軍隊的強弓硬弩,給了突厥軍隊極大的打擊。從啟民可汗歸降隋朝時,突厥人就積極向中原學習弩箭製造等軍事技術,特別是頡利可汗攻破靈州之戰,就是以硬弩攻城,導致唐朝守軍全軍覆沒。此外突厥軍隊在攻城器械上也非常發達,頡利可汗的精銳“牙軍”,擁有大小攻城器械上百種,許多都是突厥收留的漢族“技術員”製造。對於唐王朝來說,突厥,是一個兼有遊牧民族機動性和漢民族“高科技”的強大對手,其強悍程度,甚至遠勝於當年以遊牧騎兵為主的匈奴。
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後,將平滅突厥當做了頭等大事。他在位時期恢復生產,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同時對軍隊也進行了一係列改革,特別是改革了北魏時期就出現的府兵製,將原來的兵農分離改成兵農合一,招募大量精壯農民入伍,既擴大兵源又提升戰鬥力,更減輕了國家的軍費開支。與此同時,他還大行馬政,鼓勵民間養馬,設立專管馬匹飼養徵用的官員,增加國家戰馬儲備。而唐軍的戰法也與先前的南北朝以及隋朝不同,相比於北周、隋朝常用重甲騎兵的做法,唐朝從這時候開始化重為輕,大力發展硬弩和輕騎兵,以及善於對付騎兵衝擊的唐刀步兵。正是這個戰術的改革,在之後唐朝橫掃四夷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反擊的機會在公元627年五月到來了,這一年北方草原發生大規模雪災,許多部落損失慘重,對於以遊牧為生的突厥來說,這個打擊是沉重的。同時頡利可汗與許多部落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與突厥歷代可汗相比,頡利可汗格外特殊,在行政上,他更信任招攬來的西域尚胡,疏遠突厥的宗室貴族,因此各部落日益與他離心離德,尤其是曾和他是盟友的突利可汗,因頡利可汗搜刮嚴重,兩人矛盾日益激化。就在同年,突厥西部的鐵勒部發生叛亂,頡利可汗命突利可汗率部鎮壓,被打得大敗,惱怒的頡利可汗將突利可汗關押鞭打,不堪受辱的突利可汗舉兵反叛,又被頡利可汗打敗,無奈之下,突利可汗向唐王朝投降。這個天賜良機李世民怎能放過,公元628年十月,唐王朝決定出兵北伐,而此時的頡利可汗已經眾叛親離,東部的契丹等部族皆已反叛,西部的薛延陀汗國和鐵勒部也脫離統治,連年災荒又造成經濟困難,他卻偏偏火上澆油,率兵進駐馬邑,向唐王朝炫耀武力,以為唐王朝會像以前一樣花錢買和平,而這次他等來的,是唐王朝的迎頭痛擊。
十一月,唐王朝以兵部尚書李靖為行軍總管,率六路大軍出師,唐軍初戰告捷,在馬邑擊敗頡利可汗。在這一戰中,唐軍展示了他們的新戰法,以長刀步兵為方陣,後方排列硬弩,阻遏突厥騎兵衝鋒,輕騎兵兩翼夾擊,將突厥軍沖得大潰。更讓突厥驚愕的是,唐軍竟然連步兵都配備戰馬,步兵騎馬抵達戰場後下馬步戰。數年的休養生息,已讓唐軍積累了充足的實力,可以用強大的戰鬥力和雄厚的國力,與突厥打一番酣暢淋漓的野戰。
馬邑戰役後,頡利可汗倉皇敗逃,其屬下向唐朝投降後,供出了頡利可汗的駐軍位置,隨後唐朝以李靖、柴紹、李道宗、衛孝傑、李世績、薛萬淑兵分六路,全力圍剿突厥,頡利可汗節節敗退,其屬下部落紛紛向唐王朝投降。次年正月,李靖率領3000精騎星夜兼程,直搗頡利可汗的老窩定襄,李世績的北路軍則迂迴到呼和浩特,將頡利可汗前後夾擊,連遭慘敗的頡利可汗逃到內蒙古鐵山,隻剩1萬多殘兵,他一麵遣使至唐朝,要求求和,一麵想藉機脫身,但精明的李世民不會給他這個機會。就在唐朝使者唐儉進入頡利可汗營帳後不久,李靖的大軍就拍馬殺到,頡利可汗大軍被殺得全軍覆沒,隻身逃亡的頡利可汗本想逃奔青海,再聯合當地部落起事,但唐軍李道宗部已經堵在了那裏,結果,頡利可汗,這位一度雄踞草原的梟雄,最終在甘肅靈州束手就擒。強悍一時的東突厥汗國,至此滅亡。
頡利可汗被俘之後,東突厥已經盡數歸附了唐朝,早年叛變東突厥的鐵勒諸部也紛紛歸附,這時期的唐朝領土,可以說是擁有今天整個外蒙古草原。同年三月,原突厥屬下各部落酋長齊聚長安,尊李世民為“天可汗”,中原王朝“天朝上國”的思想,正是從此開始。
對投降的東突厥,唐太宗採取了極其開明的政策,不但赦免了頡利可汗的罪過,對投降的突厥人也一視同仁,終唐一世,突厥族官員是唐朝政壇一股重要力量,如執力史思、阿史那思摩等人皆是唐王朝重臣。僅貞觀一朝,五品以上的突厥官員就有100多人。長安城內居住的突厥人也有1000多家。當然中間也有不和諧,比如公元639年,突利的弟弟結社糾集40多人企圖行刺唐太宗李世民,陰謀被粉碎後,唐太宗採取寬容政策,並未藉機株連各突厥部族,反而在突厥舊地建立牙帳,讓突厥成為唐朝邊境的屏障。
唐朝為什麽打不過突厥?其實在唐朝和突厥早期的戰役中,唐軍的失敗無外乎3個字——機動性。突厥鐵騎此時是草原最強,來去如風,在突厥對唐朝的戰鬥中,突厥在城池攻堅戰中很少占到便宜,大多數的勝利,都來自避實擊虛,用騎兵快速大迂迴的方式,對唐朝防線進行夾擊,從而一舉擊破之。此時中原王朝歷經戰亂,馬匹稀缺,沒有強大的騎兵,自然不能在野戰中和突厥爭雄。而與現代人想像不一樣的是,此時東突厥的“軍事科技”也異常發達。突厥本身就是以精於冶煉著稱的,早年在隋朝與突厥的戰爭裏,隋朝軍隊的強弓硬弩,給了突厥軍隊極大的打擊。從啟民可汗歸降隋朝時,突厥人就積極向中原學習弩箭製造等軍事技術,特別是頡利可汗攻破靈州之戰,就是以硬弩攻城,導致唐朝守軍全軍覆沒。此外突厥軍隊在攻城器械上也非常發達,頡利可汗的精銳“牙軍”,擁有大小攻城器械上百種,許多都是突厥收留的漢族“技術員”製造。對於唐王朝來說,突厥,是一個兼有遊牧民族機動性和漢民族“高科技”的強大對手,其強悍程度,甚至遠勝於當年以遊牧騎兵為主的匈奴。
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後,將平滅突厥當做了頭等大事。他在位時期恢復生產,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同時對軍隊也進行了一係列改革,特別是改革了北魏時期就出現的府兵製,將原來的兵農分離改成兵農合一,招募大量精壯農民入伍,既擴大兵源又提升戰鬥力,更減輕了國家的軍費開支。與此同時,他還大行馬政,鼓勵民間養馬,設立專管馬匹飼養徵用的官員,增加國家戰馬儲備。而唐軍的戰法也與先前的南北朝以及隋朝不同,相比於北周、隋朝常用重甲騎兵的做法,唐朝從這時候開始化重為輕,大力發展硬弩和輕騎兵,以及善於對付騎兵衝擊的唐刀步兵。正是這個戰術的改革,在之後唐朝橫掃四夷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反擊的機會在公元627年五月到來了,這一年北方草原發生大規模雪災,許多部落損失慘重,對於以遊牧為生的突厥來說,這個打擊是沉重的。同時頡利可汗與許多部落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與突厥歷代可汗相比,頡利可汗格外特殊,在行政上,他更信任招攬來的西域尚胡,疏遠突厥的宗室貴族,因此各部落日益與他離心離德,尤其是曾和他是盟友的突利可汗,因頡利可汗搜刮嚴重,兩人矛盾日益激化。就在同年,突厥西部的鐵勒部發生叛亂,頡利可汗命突利可汗率部鎮壓,被打得大敗,惱怒的頡利可汗將突利可汗關押鞭打,不堪受辱的突利可汗舉兵反叛,又被頡利可汗打敗,無奈之下,突利可汗向唐王朝投降。這個天賜良機李世民怎能放過,公元628年十月,唐王朝決定出兵北伐,而此時的頡利可汗已經眾叛親離,東部的契丹等部族皆已反叛,西部的薛延陀汗國和鐵勒部也脫離統治,連年災荒又造成經濟困難,他卻偏偏火上澆油,率兵進駐馬邑,向唐王朝炫耀武力,以為唐王朝會像以前一樣花錢買和平,而這次他等來的,是唐王朝的迎頭痛擊。
十一月,唐王朝以兵部尚書李靖為行軍總管,率六路大軍出師,唐軍初戰告捷,在馬邑擊敗頡利可汗。在這一戰中,唐軍展示了他們的新戰法,以長刀步兵為方陣,後方排列硬弩,阻遏突厥騎兵衝鋒,輕騎兵兩翼夾擊,將突厥軍沖得大潰。更讓突厥驚愕的是,唐軍竟然連步兵都配備戰馬,步兵騎馬抵達戰場後下馬步戰。數年的休養生息,已讓唐軍積累了充足的實力,可以用強大的戰鬥力和雄厚的國力,與突厥打一番酣暢淋漓的野戰。
馬邑戰役後,頡利可汗倉皇敗逃,其屬下向唐朝投降後,供出了頡利可汗的駐軍位置,隨後唐朝以李靖、柴紹、李道宗、衛孝傑、李世績、薛萬淑兵分六路,全力圍剿突厥,頡利可汗節節敗退,其屬下部落紛紛向唐王朝投降。次年正月,李靖率領3000精騎星夜兼程,直搗頡利可汗的老窩定襄,李世績的北路軍則迂迴到呼和浩特,將頡利可汗前後夾擊,連遭慘敗的頡利可汗逃到內蒙古鐵山,隻剩1萬多殘兵,他一麵遣使至唐朝,要求求和,一麵想藉機脫身,但精明的李世民不會給他這個機會。就在唐朝使者唐儉進入頡利可汗營帳後不久,李靖的大軍就拍馬殺到,頡利可汗大軍被殺得全軍覆沒,隻身逃亡的頡利可汗本想逃奔青海,再聯合當地部落起事,但唐軍李道宗部已經堵在了那裏,結果,頡利可汗,這位一度雄踞草原的梟雄,最終在甘肅靈州束手就擒。強悍一時的東突厥汗國,至此滅亡。
頡利可汗被俘之後,東突厥已經盡數歸附了唐朝,早年叛變東突厥的鐵勒諸部也紛紛歸附,這時期的唐朝領土,可以說是擁有今天整個外蒙古草原。同年三月,原突厥屬下各部落酋長齊聚長安,尊李世民為“天可汗”,中原王朝“天朝上國”的思想,正是從此開始。
對投降的東突厥,唐太宗採取了極其開明的政策,不但赦免了頡利可汗的罪過,對投降的突厥人也一視同仁,終唐一世,突厥族官員是唐朝政壇一股重要力量,如執力史思、阿史那思摩等人皆是唐王朝重臣。僅貞觀一朝,五品以上的突厥官員就有100多人。長安城內居住的突厥人也有1000多家。當然中間也有不和諧,比如公元639年,突利的弟弟結社糾集40多人企圖行刺唐太宗李世民,陰謀被粉碎後,唐太宗採取寬容政策,並未藉機株連各突厥部族,反而在突厥舊地建立牙帳,讓突厥成為唐朝邊境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