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汗的死,並沒有改變拓跋鮮卑走向漢化的大勢,沙漠汗去世後,最終登上拓跋鮮卑酋長寶座的,是沙漠汗的兒子奇盧。這個奇盧,是拓跋鮮卑歷代領袖中又一個承前啟後的人物。這時候已經是西晉統治的後期,北方戰亂不斷,大批中原農民逃亡到拓跋鮮卑所在的河套地區,深有政治眼光的奇盧,不但高興地接納了這些來自中原的流民,還給他們劃撥了土地。當時北方農民向拓跋鮮卑的屬地遷移,類似於後來清末的闖關東,這些外來的人口,後來甚至超過了拓跋鮮卑本民族的人口,當時拓跋鮮卑的許多貴族都擔心這種情況,會威脅拓跋鮮卑在這裏的統治,奇盧卻回答說:“如果要成就大事,就要有成就大事的胸懷。”不但如此,當時的拓跋鮮卑,還和北方的許多大商人都有貿易上的往來,不但互通有無更利用他們搜集中原的情報,雖然此時他們實力弱小,但對於中原,卻一直是有想法的。
公元308年,雄才大略的奇盧,完成了對河套各部落的統一,雖然這時候的拓跋鮮卑政權,隻是一個遊牧民族聯盟,但這個遊牧民族的形態,卻和普通的遊牧民族大不相同。這個政權裏,既有作為統治者的鮮卑遊牧部落,也有作為生產者的漢族農民,其中後者已經占到了七成左右。這種情況下,奇盧採取了“兵民分離”的政策,即漢族專事耕種,所有的耕地都劃分出區域來,平均每一片耕地,要供養一部分鮮卑族軍隊,這種漢人種地,鮮卑人打仗的分工,成了後來貫穿整個北魏王朝乃至東魏、北齊王朝的政治經濟體製,中國歷史上兩個著名的耕戰政策——府兵製和均田製,都是以此為基礎演化來的,在南北朝中國封建經濟的重新整合中,拓跋鮮卑其實是一個探路者。
雖然在政策上領風氣之先,但是在早期的五胡十六國時代,拓跋鮮卑依然是一個弱者,不斷地依附於各派勢力。在這段時期裏,奇盧的政策就是聯合晉朝,對付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公元310年,奇盧接受了晉朝的冊封,成為北方的“代王”,在很長時間裏,他都是晉朝牽製北方五胡政權的重要力量。他與名將劉琨一起在北方開闢“敵後根據地”,趁機壯大自己的實力。與此同時,他也大量的招募漢族士人,他的身邊形成了一個漢人組成的智囊團,權力甚至壓過了部落裏的各個酋長們,這種大膽的改革,勢必會引起反彈。這一次反對他的,是他的兒子,結果,奇盧死在了兒子的謀殺中,隨後拓跋鮮卑爆發了內戰,政權裏的“舊人”,即守舊的鮮卑貴族,與政權中的“新人”,即歸附的漢人,以及支持漢族的鮮卑族貴族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引發了長達22年的內戰。但是奇盧的政策,卻給整個拓跋鮮卑的“形象”帶來了重要影響。在中原百姓心中,拓跋鮮卑並不是作亂的逆賊,相反卻是扶保東晉王朝的“忠良”,這樣的形象,為後來拓跋鮮卑爭取漢族百姓的民心以及北方漢族世家大族的支持,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奇盧去世後,拓跋鮮卑的內戰一直持續了22年,這22年也是拓跋鮮卑的暫時低潮期。一直到了公元338年,拓跋鮮卑再次出現了一個偉大的英雄——什翼犍,他是奇盧的侄孫,也是一個繼承了先輩漢化理想的人。什翼犍19歲的時候,曾被送到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後趙政權做人質,他在後趙的國都邢台整整生活了10年,一直到後趙陷入內亂後,才得以逃了出來。在這10年裏,就如他的祖父沙漠汗一樣,他親眼看到了漢文明的強大,萌生了改革自己部族,實現漢化的理想。在逃離後趙後,什翼犍如願繼承了東晉所冊封的“代王”爵位,之後他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任用了漢人燕鳳、許謙等人,開始對拓跋鮮卑進行全盤的封建化改革,包括按照漢人的官職設立職務,設定了俸祿的等級,參照東晉的法律製定了自己的法律。盡管這些改革非常粗糙,但這時候的拓跋鮮卑,從此不再是遊牧部落,而成為了一個文明的封建國家。公元340年,拓跋鮮卑在盛樂建立了都城,這標誌著拓跋鮮卑從此正式從遊牧轉為了農耕定居。什翼犍是一個非常重視農業的人,他把獎勵耕種做為一項重點,甚至拿出政權的庫藏,去其他地區購買種子,然後分發給百姓墾荒。為了促進農業發展,他還出台了獎勵土地的政策,從其他政權的地盤上招募人口,結果他所在的地區,一度百姓“歸之如流水”,拓跋鮮卑的農業經濟,就這麽蓬勃發展起來了。
拓跋鮮卑轉化成封建國家,從時間上來說,要比“五胡”中其他政權晚得多,但是拓跋鮮卑的發展,更應了“後發效應”之說。五胡十六國的其他政權,雖然大多都開始了封建化,但是他們的封建化,大多是在得到土地建立政權後,倉促地從遊牧民族轉型,結果就是轉型不徹底,保留了大量野蠻奴隸製度,以至引起治下百姓反抗,政權也大多短命,石勒的後趙政權就是一個例子。相比之下,拓跋鮮卑的這個過程,看似比其他政權要慢,卻來得更平穩,從什翼犍的曾祖父開始到他本人,一直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而且始終得到了北方士大夫家族的支持。所以,也隻有拓跋鮮卑,能夠最後通過漢化改革的方式,成功建立一個強大持久的封建帝國。
同他的祖先一樣,什翼犍的改革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麵臨著強大的敵人。什翼犍當政時期,對高車部發動了征服戰爭,並且平定了同樣屬於鮮卑一脈的敕勒部,後趙滅亡後,什翼犍曾經打算逐鹿中原,但是他的部落酋長們極力反對,甚至拒絕發兵支持,也就隻能作罷。其實當時對於拓跋鮮卑來說,這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後趙滅亡後,北方再次戰亂,南朝東晉政權無力北上,北方的冉閔政權雖然為漢人所建,但因為內外政策的失當,反而引發了新的戰亂,這時候的拓跋鮮卑,本身就有北方漢族百姓的支持,又有強大的軍隊,即使不能得到整個北方,也完全可以擴大自己的實力。後趙滅亡後,代之而起的,就是著名的前秦政權,同樣是漢化極深的苻堅,以其強大的軍事實力開始橫掃北方。公元367年,苻堅對拓跋鮮卑發動了進攻,什翼犍逃往漠北,又遭到了高車部的打擊,這時候的拓跋鮮卑,再次重複了早年“九難八阻”的困境。北方草原此時爆發旱災,部落在漠北連水源都找不到,絕路之下又爆發了內亂,本身就反對什翼犍漢化改革的舊貴族們再次發難,殺掉什翼犍後投降了苻堅的前秦政權,拓跋鮮卑的漢化改革,再次以失敗而告終。然而不幸中的萬幸是,他們已經完成了從部落到封建王朝的改變,而且守舊派貴族的叛亂,雖然斷送了銳意改革的什翼犍,卻使拓跋鮮卑全族避免了滅亡的厄運,得以在苻堅治下生存下來。
公元308年,雄才大略的奇盧,完成了對河套各部落的統一,雖然這時候的拓跋鮮卑政權,隻是一個遊牧民族聯盟,但這個遊牧民族的形態,卻和普通的遊牧民族大不相同。這個政權裏,既有作為統治者的鮮卑遊牧部落,也有作為生產者的漢族農民,其中後者已經占到了七成左右。這種情況下,奇盧採取了“兵民分離”的政策,即漢族專事耕種,所有的耕地都劃分出區域來,平均每一片耕地,要供養一部分鮮卑族軍隊,這種漢人種地,鮮卑人打仗的分工,成了後來貫穿整個北魏王朝乃至東魏、北齊王朝的政治經濟體製,中國歷史上兩個著名的耕戰政策——府兵製和均田製,都是以此為基礎演化來的,在南北朝中國封建經濟的重新整合中,拓跋鮮卑其實是一個探路者。
雖然在政策上領風氣之先,但是在早期的五胡十六國時代,拓跋鮮卑依然是一個弱者,不斷地依附於各派勢力。在這段時期裏,奇盧的政策就是聯合晉朝,對付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公元310年,奇盧接受了晉朝的冊封,成為北方的“代王”,在很長時間裏,他都是晉朝牽製北方五胡政權的重要力量。他與名將劉琨一起在北方開闢“敵後根據地”,趁機壯大自己的實力。與此同時,他也大量的招募漢族士人,他的身邊形成了一個漢人組成的智囊團,權力甚至壓過了部落裏的各個酋長們,這種大膽的改革,勢必會引起反彈。這一次反對他的,是他的兒子,結果,奇盧死在了兒子的謀殺中,隨後拓跋鮮卑爆發了內戰,政權裏的“舊人”,即守舊的鮮卑貴族,與政權中的“新人”,即歸附的漢人,以及支持漢族的鮮卑族貴族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引發了長達22年的內戰。但是奇盧的政策,卻給整個拓跋鮮卑的“形象”帶來了重要影響。在中原百姓心中,拓跋鮮卑並不是作亂的逆賊,相反卻是扶保東晉王朝的“忠良”,這樣的形象,為後來拓跋鮮卑爭取漢族百姓的民心以及北方漢族世家大族的支持,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奇盧去世後,拓跋鮮卑的內戰一直持續了22年,這22年也是拓跋鮮卑的暫時低潮期。一直到了公元338年,拓跋鮮卑再次出現了一個偉大的英雄——什翼犍,他是奇盧的侄孫,也是一個繼承了先輩漢化理想的人。什翼犍19歲的時候,曾被送到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後趙政權做人質,他在後趙的國都邢台整整生活了10年,一直到後趙陷入內亂後,才得以逃了出來。在這10年裏,就如他的祖父沙漠汗一樣,他親眼看到了漢文明的強大,萌生了改革自己部族,實現漢化的理想。在逃離後趙後,什翼犍如願繼承了東晉所冊封的“代王”爵位,之後他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任用了漢人燕鳳、許謙等人,開始對拓跋鮮卑進行全盤的封建化改革,包括按照漢人的官職設立職務,設定了俸祿的等級,參照東晉的法律製定了自己的法律。盡管這些改革非常粗糙,但這時候的拓跋鮮卑,從此不再是遊牧部落,而成為了一個文明的封建國家。公元340年,拓跋鮮卑在盛樂建立了都城,這標誌著拓跋鮮卑從此正式從遊牧轉為了農耕定居。什翼犍是一個非常重視農業的人,他把獎勵耕種做為一項重點,甚至拿出政權的庫藏,去其他地區購買種子,然後分發給百姓墾荒。為了促進農業發展,他還出台了獎勵土地的政策,從其他政權的地盤上招募人口,結果他所在的地區,一度百姓“歸之如流水”,拓跋鮮卑的農業經濟,就這麽蓬勃發展起來了。
拓跋鮮卑轉化成封建國家,從時間上來說,要比“五胡”中其他政權晚得多,但是拓跋鮮卑的發展,更應了“後發效應”之說。五胡十六國的其他政權,雖然大多都開始了封建化,但是他們的封建化,大多是在得到土地建立政權後,倉促地從遊牧民族轉型,結果就是轉型不徹底,保留了大量野蠻奴隸製度,以至引起治下百姓反抗,政權也大多短命,石勒的後趙政權就是一個例子。相比之下,拓跋鮮卑的這個過程,看似比其他政權要慢,卻來得更平穩,從什翼犍的曾祖父開始到他本人,一直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而且始終得到了北方士大夫家族的支持。所以,也隻有拓跋鮮卑,能夠最後通過漢化改革的方式,成功建立一個強大持久的封建帝國。
同他的祖先一樣,什翼犍的改革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麵臨著強大的敵人。什翼犍當政時期,對高車部發動了征服戰爭,並且平定了同樣屬於鮮卑一脈的敕勒部,後趙滅亡後,什翼犍曾經打算逐鹿中原,但是他的部落酋長們極力反對,甚至拒絕發兵支持,也就隻能作罷。其實當時對於拓跋鮮卑來說,這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後趙滅亡後,北方再次戰亂,南朝東晉政權無力北上,北方的冉閔政權雖然為漢人所建,但因為內外政策的失當,反而引發了新的戰亂,這時候的拓跋鮮卑,本身就有北方漢族百姓的支持,又有強大的軍隊,即使不能得到整個北方,也完全可以擴大自己的實力。後趙滅亡後,代之而起的,就是著名的前秦政權,同樣是漢化極深的苻堅,以其強大的軍事實力開始橫掃北方。公元367年,苻堅對拓跋鮮卑發動了進攻,什翼犍逃往漠北,又遭到了高車部的打擊,這時候的拓跋鮮卑,再次重複了早年“九難八阻”的困境。北方草原此時爆發旱災,部落在漠北連水源都找不到,絕路之下又爆發了內亂,本身就反對什翼犍漢化改革的舊貴族們再次發難,殺掉什翼犍後投降了苻堅的前秦政權,拓跋鮮卑的漢化改革,再次以失敗而告終。然而不幸中的萬幸是,他們已經完成了從部落到封建王朝的改變,而且守舊派貴族的叛亂,雖然斷送了銳意改革的什翼犍,卻使拓跋鮮卑全族避免了滅亡的厄運,得以在苻堅治下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