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也正是這麽多的“第一次”,激發了中華民族最珍貴的風骨:堅忍。眾所周知,擁有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堅忍的民族,在每一次災難威脅麵前,都會有勇敢的人挺身而出,帶領這個民族走出陰霾。在西晉滅亡,東晉建國的公元316年前後,當時在江南苦苦支撐的東晉王朝政權,確實到了一個“最危險的時候”。北方各政權持續南進,南方東晉王朝立足未穩,局麵危急,北方的百姓正遭到戰爭的肆虐和野蠻的屠殺,呻吟在侵略者的鐵蹄下,如果隻知道在新亭邊上哭,晉朝的亡國,或許是很快就會發生的。


    東晉最終渡過了這個最危險的時期,主流的說法是因為江南地區世家大族王家的支持,幫助東晉司馬睿政權穩固了統治。但是,就在那些腦滿腸肥的士族階層還在相互觀望,尋求這個非常時期最大利益時,卻另有一些純粹而勇敢的人,堅決地站了出來,召集起不願意做亡國奴的軍民們,向著戰火連天的北方,肆虐中原的“五胡”敵人們,舉起了復仇的馬刀。當大批難民南逃避難,成為這個時期“主流情景”的時候,他們卻逆流而上,雖然明知不敵,雖然強敵在北,卻以一顆慷慨忠義之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戰至流血凝肘而不退,隻為一個那時代所有掙紮在戰爭鐵蹄下的人們一個共同的願望:收復國土,光復山河。


    事實上,正是因為在這個時代裏,有這樣一群人存在,早期立足不穩的東晉政權,才最終能夠頂住北方敵人的進犯,穩定自己的統治,並且成為萬千淪陷區軍民心中的希望。這些以弱小的力量,挺身而出抗擊侵略的民族英雄們,雖然大多數都遭到了失敗的命運,但是他們的奮鬥與犧牲,即使經過千百年歲月的跌宕,也足夠在今人心中,繼續激盪起壯闊的波瀾。


    這其中最傑出的兩個人,是祖逖與劉琨。


    【一】


    在東晉立國的早期,祖逖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人,重要的程度超乎想像,他沒有崇高的官位,卻是整個東晉政權得以穩定發展的關鍵人物。因為那時,經歷無數次戰火逃生的人們,正紛紛奔往南方的時候,他卻掉頭向北,望著淪陷的山河青鋒出鞘,發出一聲當時東晉政權已經集體失語的吶喊:北伐。


    祖逖,生於西晉時代的公元265年,河北淶水縣人,他的出身也不差,家族世代都是兩千石的高官。他的父親祖武做過上穀的太守,可以說,他出生在北方的一個軍人世家。這種家庭出身的人,身上自然帶有漢族武人慷慨好義的性格,年輕時候的祖逖就是如此。他年輕時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練武,並且經常拿著錢財周濟鄉裏,性格也豁然大度,屬於當地非常有名望的世家子弟。但和類似家庭裏的“富二代”不同,祖逖從小就極其刻苦,不但精心研究兵法,更勤練武藝,有關他年輕時期一段最著名的典故就是“聞雞起舞”。公元289年,24歲的祖逖,結識了同樣是世家軍人家庭出身,遊歷到此的劉琨,兩個性格直爽的鐵漢一見如故,很快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友,之後的許多時日裏,他們同榻而眠,縱談時事。這個時期,還是西晉的繁榮期,但是危機已經到來,當時的河北地區,已經“豪傑並起”。所謂的“豪傑”,大部分都是山賊草寇,也包括許多進入當地的少數民族部落,西晉王朝繁榮的外表下,已經隱隱洶湧著暴亂的暗流。這種情況,自然讓兩個年輕人憂心忡忡,終於有一天,祖逖提議,以後每天早晨,隻要雞叫了,就要起床練武,從此之後,兩個年輕人結伴練武,度過了人生中最快樂最充滿磨練的一段時光。也有說法是,當時的兩個人,同在當地司州處做主薄,屬於工作上的同事。但無論哪種說法成立,兩位後來魏晉南北朝早期最傑出的民族英雄,就是因為相同的對國家前途的憂心走到了一起,並且一道經歷了年輕時代的成長磨練。


    祖逖命運的改變,發生在漫長的八王之亂中。這場持續在中國北方的戰亂,消耗掉了強大的西晉帝國大部分的兵力,西晉政權對於全國的控製力大幅度下降,外加常年戰爭導致階級矛盾激化,就像兩個年輕人當年所擔憂的那樣,動亂很快發生了。祖逖的家鄉河北,主要活動著羯族人石勒的羌族武裝,以及當地鮮卑等部落勢力,很快河北地區就陷入了大規模戰爭之中。在這場戰爭裏,作為正統的西晉政權,他們在北方的首都洛陽,於公元311年淪陷,後來建立的首都長安,於公元316年淪陷,匈奴人建立的“漢”政權,將西晉徹底滅亡。與之同時發生的,就是戰亂中大批北方漢人的南逃,以祖逖的家鄉為例,當時的淶水地區,按照史書記載,大約有十分之七的百姓向南方逃亡,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都死在了逃難的路上。祖逖也在這群難民之中,他率領親族鄉黨幾百人一路南下,歷盡千辛萬苦。這一段的逃亡路,讓祖逖錘鍊多年的軍事才華,有了試驗的機會,他作為家族的領頭人,一路負責斷後。從河北到江南的沿途,經常會遇到各少數民族政權的遊牧騎兵,但凡見到逃難的漢人,不但格殺勿論,財物也被席捲一空。在這次逃亡旅途上,祖逖帶著家族裏的300多個青年,多次保護家族中的老幼婦孺逃難,與敵人浴血奮戰。等他們這一支難民隊伍抵達南方時,祖逖率領的斷後青年們,隻剩下30多人。當時大部分的漢人南遷,就是這樣的悲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容青史盡成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嶔並收藏不容青史盡成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