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從楊震入仕的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起就開始鬧災,先鬧旱災,又鬧水災,連年天災造成大饑荒,乃至於“人相食”。農民起義也此起彼伏。既然是鬧災,就要安撫百姓,發糧賑濟,可東漢政府已經窮得叮噹響了,臨來的時候朝廷明確告訴他:賑災可以,糧食,你得自己想辦法。
還能有什麽辦法呢?萊州的官倉早空了。這時候有人告訴楊震,其實還是能弄到糧食的,當地的富戶都有存糧,可他們寧可把糧食堆在倉庫裏,雇家丁死死看著,絕不會給老百姓一顆的。
知道哪裏有糧就行了,楊震又快刀斬亂麻了。要說通富戶借糧,就要搞定當地最著名的“望族”。東萊的望族首推耿家,這家不好惹,開國功臣的一支,世代的爵位,地方官都要看他臉色,讓他“放血”,簡直是天方夜譚。
可楊震下了決心要放他的血,直來直去的登門求,求了兩次,人家都兩個字——不借。楊震倔脾氣上來,幹脆守在耿家門口,鐵了心的和耿家“耗”上了,這一耗就是整整3天,楊震水米未進,竟活活暈倒在耿家門口。餓死朝廷命官可不是好玩的,耿家急得連連告饒:服了您了,我借,我借還不行嗎?
耿家“放血”了,東萊的富戶們也就全“放血”了,楊震就這樣籌到了糧食。接著他在東萊各地廣施賑濟,安撫收容災民,混亂不堪的東萊局勢總算開始好轉。值得一提的是,手握錢糧的他,每天竟“止食一餐”。屬下勸他注意飲食,他總嘆息道:“民未果腹,我心何安?”
治理好了東萊,楊震馬不停蹄,又奔赴河北涿州。涿州的局勢更亂,暴動農民專殺貪官富戶,聲勢一時喧囂。楊震得令後率領全家,穿土布衣服輕裝簡從急奔涿州,本以為要有一場惡戰,誰料剛到涿州府衙,問題就解決了。
原來農民們聽說楊震來了,竟然齊刷刷地跑到衙門來自首,暴動頭領說:我們造反,實在是被貪官們所逼迫,今天見到楊大人來了,才知道世上真有清官,我們又怎能不甘心伏法呢?
之後楊震公正處理,對大多數農民赦免其罪,並發放賑濟,隻處斬了幾個領頭者。那幾位依法伏誅的“賊首”們,在行刑的時候非但毫無怨言,反而恭恭敬敬地向監斬的楊震叩拜。從此以後,楊震在涿州與百姓同甘苦,苦心治理地方。他謝絕一切請託送禮,整治官場陋習,廢除不合理的苛捐雜稅。他的俸祿也大多用來周濟他人,有人勸他好歹為子孫留點產業,他回答說“讓後人稱我的子孫是清官的子孫,這不就是最寶貴的產業嗎”?他治理涿州兩年,當地“盜賊幾絕跡,官民大安”。
從荊州,到東萊,再到涿州,7年之間,楊震一路“亮劍”,為東漢王朝安撫地方,整治奸惡,可謂此時東漢王朝“最牛地方官”,既是牛人,自然也少不得牛人語錄。現代人的“牛人語錄”至多風靡一時,楊震的一句語錄卻流傳彌久,比他本人的知名度還高——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事情是這樣的,楊震辦學的時候,有個學生叫王密,他是荊州人,楊震治理荊州時,他協助出謀劃策頗多。楊震認定他是個人才,於是舉薦他出任昌邑縣令,昌邑在東萊境內,後來楊震調任東萊太守,師生又在一起共事。
久別重逢,當然有說不完的話。王密也很尊敬老師,楊震到任後主動來拜見,師徒倆高高興興聊到深夜,楊震興致很高,話匣子打開,從家庭生活侃到國內外形勢,直至深夜還意猶未盡。他卻未注意到,自己的這位得意門生神色很不對,不斷的四下撒摸,似乎在等什麽。
果然,到月上柳梢頭的時候,王密突然神秘兮兮地“噓”了一聲,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包袱:老師,您收好。
楊震打開一看,什麽都明白了:10斤黃金。
王密還是滿臉堆笑地看著老師,他卻未曾留意到,老師的神情已經發生了變化。
半天,他看到老師抬起頭來,用強壓著憤怒,極度悲傷的口吻,吃驚地問:我了解你,難道你還不了解我嗎?
王密還沒回過神來,大概是混官場混久了,腦袋也迷糊了,很輕鬆很得意地安慰說:您放心,現在夜深人靜,這事沒人知道……
話音未落,就看到他的老師,怒目圓睜盯著自己,眼睛像刀子一樣剜著他,幾乎是用盡全身的力氣,發出了那一聲振聾發聵,穿越5000年歷史的怒吼。
“天知,地知,子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者!”
王密滿臉羞慚,當即拔腳開溜,而這句怒吼,在當時幾乎傳得大漢朝人人皆知,於是清廉正直的楊震,有了一個響亮的稱號——楊四知。
時至今日,這則小故事被許多“心靈雞湯”類的雜誌刊載,大都藉此表揚楊震清正不阿,品德優良。不過也有個別人慨嘆楊震“不懂人情世故”,學生送個禮咋啦,太不給“麵子”了。這句豪言壯語現代人也常引用,當然意思大多是用歪了。可是極少有人提及,這聲怒吼背後的酸楚。
要說酸楚,得先算術,王密送的10斤黃金,放到現在大概值多少錢。
東漢的貴金屬比價,和現代有所出入,如果以糧食價格來換算下的話,東漢的1斤黃金,大概值1萬5千文銅錢,東漢這時期小米的價格,是一石(20公斤)400文銅錢,對照現在小米的價格,一文銅錢折合人民幣約3毛錢,1斤黃金,大約是4500塊錢,10斤黃金,就是45000塊人民幣。
還能有什麽辦法呢?萊州的官倉早空了。這時候有人告訴楊震,其實還是能弄到糧食的,當地的富戶都有存糧,可他們寧可把糧食堆在倉庫裏,雇家丁死死看著,絕不會給老百姓一顆的。
知道哪裏有糧就行了,楊震又快刀斬亂麻了。要說通富戶借糧,就要搞定當地最著名的“望族”。東萊的望族首推耿家,這家不好惹,開國功臣的一支,世代的爵位,地方官都要看他臉色,讓他“放血”,簡直是天方夜譚。
可楊震下了決心要放他的血,直來直去的登門求,求了兩次,人家都兩個字——不借。楊震倔脾氣上來,幹脆守在耿家門口,鐵了心的和耿家“耗”上了,這一耗就是整整3天,楊震水米未進,竟活活暈倒在耿家門口。餓死朝廷命官可不是好玩的,耿家急得連連告饒:服了您了,我借,我借還不行嗎?
耿家“放血”了,東萊的富戶們也就全“放血”了,楊震就這樣籌到了糧食。接著他在東萊各地廣施賑濟,安撫收容災民,混亂不堪的東萊局勢總算開始好轉。值得一提的是,手握錢糧的他,每天竟“止食一餐”。屬下勸他注意飲食,他總嘆息道:“民未果腹,我心何安?”
治理好了東萊,楊震馬不停蹄,又奔赴河北涿州。涿州的局勢更亂,暴動農民專殺貪官富戶,聲勢一時喧囂。楊震得令後率領全家,穿土布衣服輕裝簡從急奔涿州,本以為要有一場惡戰,誰料剛到涿州府衙,問題就解決了。
原來農民們聽說楊震來了,竟然齊刷刷地跑到衙門來自首,暴動頭領說:我們造反,實在是被貪官們所逼迫,今天見到楊大人來了,才知道世上真有清官,我們又怎能不甘心伏法呢?
之後楊震公正處理,對大多數農民赦免其罪,並發放賑濟,隻處斬了幾個領頭者。那幾位依法伏誅的“賊首”們,在行刑的時候非但毫無怨言,反而恭恭敬敬地向監斬的楊震叩拜。從此以後,楊震在涿州與百姓同甘苦,苦心治理地方。他謝絕一切請託送禮,整治官場陋習,廢除不合理的苛捐雜稅。他的俸祿也大多用來周濟他人,有人勸他好歹為子孫留點產業,他回答說“讓後人稱我的子孫是清官的子孫,這不就是最寶貴的產業嗎”?他治理涿州兩年,當地“盜賊幾絕跡,官民大安”。
從荊州,到東萊,再到涿州,7年之間,楊震一路“亮劍”,為東漢王朝安撫地方,整治奸惡,可謂此時東漢王朝“最牛地方官”,既是牛人,自然也少不得牛人語錄。現代人的“牛人語錄”至多風靡一時,楊震的一句語錄卻流傳彌久,比他本人的知名度還高——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事情是這樣的,楊震辦學的時候,有個學生叫王密,他是荊州人,楊震治理荊州時,他協助出謀劃策頗多。楊震認定他是個人才,於是舉薦他出任昌邑縣令,昌邑在東萊境內,後來楊震調任東萊太守,師生又在一起共事。
久別重逢,當然有說不完的話。王密也很尊敬老師,楊震到任後主動來拜見,師徒倆高高興興聊到深夜,楊震興致很高,話匣子打開,從家庭生活侃到國內外形勢,直至深夜還意猶未盡。他卻未注意到,自己的這位得意門生神色很不對,不斷的四下撒摸,似乎在等什麽。
果然,到月上柳梢頭的時候,王密突然神秘兮兮地“噓”了一聲,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包袱:老師,您收好。
楊震打開一看,什麽都明白了:10斤黃金。
王密還是滿臉堆笑地看著老師,他卻未曾留意到,老師的神情已經發生了變化。
半天,他看到老師抬起頭來,用強壓著憤怒,極度悲傷的口吻,吃驚地問:我了解你,難道你還不了解我嗎?
王密還沒回過神來,大概是混官場混久了,腦袋也迷糊了,很輕鬆很得意地安慰說:您放心,現在夜深人靜,這事沒人知道……
話音未落,就看到他的老師,怒目圓睜盯著自己,眼睛像刀子一樣剜著他,幾乎是用盡全身的力氣,發出了那一聲振聾發聵,穿越5000年歷史的怒吼。
“天知,地知,子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者!”
王密滿臉羞慚,當即拔腳開溜,而這句怒吼,在當時幾乎傳得大漢朝人人皆知,於是清廉正直的楊震,有了一個響亮的稱號——楊四知。
時至今日,這則小故事被許多“心靈雞湯”類的雜誌刊載,大都藉此表揚楊震清正不阿,品德優良。不過也有個別人慨嘆楊震“不懂人情世故”,學生送個禮咋啦,太不給“麵子”了。這句豪言壯語現代人也常引用,當然意思大多是用歪了。可是極少有人提及,這聲怒吼背後的酸楚。
要說酸楚,得先算術,王密送的10斤黃金,放到現在大概值多少錢。
東漢的貴金屬比價,和現代有所出入,如果以糧食價格來換算下的話,東漢的1斤黃金,大概值1萬5千文銅錢,東漢這時期小米的價格,是一石(20公斤)400文銅錢,對照現在小米的價格,一文銅錢折合人民幣約3毛錢,1斤黃金,大約是4500塊錢,10斤黃金,就是45000塊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