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羌族問題的解決,使趙充國在漢朝的威望無以復加,之後他再次退休,但是漢宣帝卻命他“退而不休”,每次國家邊境有事,漢宣帝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請趙充國前來商議。每次趙充國都不計較個人得失,完全從國家大政方針出發,為漢帝國分析利害,多次阻止漢帝國主動發生對外戰爭的企圖。昭宣中興的和平局麵,也因此得到延續。公元前52年,這位一生操勞邊事的名將溘然長逝,享年86歲。他起於漢武帝反擊匈奴的末期,卻大器晚成,成名於西漢帝國最後的輝煌——昭宣中興時期。他主持軍政期間,雖未對匈奴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但安邊持重的思想,多次擊退匈奴對漢地的侵擾,使走投無路的匈奴人,從此走向了分裂,更誠心與漢帝國通好。也正是在這段時期裏,匈奴分裂成了南北匈奴二部,北匈奴在漢帝國的打擊下持續萎縮,南匈奴在漢宣帝在位時期,由呼韓邪單於率領,向西漢帝國集體投降。至此,漢武帝念念不忘的匈奴侵擾問題,在這時期終於得到了徹底的解決。作為這一切的締造者之一,趙充國功不可沒。對於他的貢獻,漢成帝時,黃門郎楊雄曾做賦稱讚說“有漢中興,充國做武”,可謂對他一生貢獻的最好概括。


    第十五章 陳湯了結北匈奴


    位於今天阿富汗境內的單於城早已是一片斷壁殘垣,曾經的康居故地而今依然糾纏在仇殺與暴力中。都說美國人赫赫武功天下無敵,可塔利班垮了,本·拉登還不消停,薩達姆上吊了,伊拉克還是亂如麻,相形之下,兩千年前的中國將軍陳湯卻給美國人在同樣的土地上上了一節生動的軍事教育課。斬單於的赫赫武功在文人的記錄下隻有寥寥數筆,一句豪言卻永遠篆刻在史冊: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陳湯時代的匈奴已非當年馳騁草原的天之驕子,南匈奴單於呼韓邪做了漢朝皇帝的順民,北匈奴的致支單於淪落成了西域的恐怖分子,今天殺個漢朝使臣,明天劫掠個把商隊,雖成不了什麽大氣候,可小打小鬧總不消停。偏偏當時康居國的國王是個“有理想”的人,很想過把西域土皇帝的癮,於是兩位“難兄難弟”很快勾連一氣了,致支單於住康居國的地,康居王仗匈奴的勢,把絲綢之路搞得雞犬不寧。套用《傻兒師長》裏一句常用台詞:這鬼日子沒法活嘍。


    可這日子卻越過越滋潤,隻因一個人的到來——陳湯。


    之前,這位大將的名聲就一個字——臭。老爹死了都不回去奔喪,還喜歡搞點腐敗什麽的,在天子腳下越混越抽抽,偏巧新任的西域都戶甘延壽要帶個副手,就把他從長安帶過來了。


    一路上,甘延壽吃驚地發現,這位幾乎天天搞事的問題人物,居然出人意料地老實,每天悶著頭趕路,但隻要經過城邑山川,總要停下來觀察一番,一雙眼睛滴溜亂轉,不知琢磨什麽。甘延壽也懶得管,別惹事就好,到了任所,陳湯立刻跟領導攤牌了:老子來西域就是要惹事的,而且是惹大事——打匈奴!


    甘延壽真以為這個下屬神經不正常了,打匈奴?發兵,徵召,事事都是大工程。陳湯的理由充分得很,致支單於橫行西域,將來必成大禍,不打不如打,晚打不如早打。甘延壽實在被說得煩了,就客氣了兩句,那就等我向領導請示請示吧。陳湯這回是真打算幹正事,幾天後甘延壽生病歇班,陳湯一不做二不休,假借著朝廷的名義向漢朝駐西域的屬軍下調令,等甘延壽回過神來,城外已經黑壓壓集結了4萬多大軍,甘延壽氣得直跺腳,這不是毀我嗎?陳湯二話不說一把刀橫到甘延壽脖子上:老子幹都幹了,誰敢阻攔這把刀不認人。事已至此,甘延壽隻得仰天長嘆,聽你的,生死福禍全由天吧。


    這得補充一句,冒用朝廷命令調兵看著簡單,實際上是個高難度技術動作。換到當代,不但得有造假證的本事,還得有一張比賣拐還能忽悠的嘴皮子,試想一下,假如陳湯轉世到今天,就算不當將軍,沒準還是個開皮包公司的大老闆呢。


    不過還是當將軍好,當將軍起碼能給西域人出一口氣,4萬大軍浩浩蕩蕩進發了,先在赤穀城收拾了康居副王,殺雞給猴看確實管用,一路上康居人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一槍沒放就把漢軍領到了單於城。這致支單於真是欠收拾,在城池上布列重兵,彩旗招展,還命士兵衝著漢軍大喊:“有本事就來打我啊。”這個場景放在戰爭小說裏還真眼熟,用這招的人,不是要設個埋伏引誘敵人來攻,就是要虛張聲勢震懾敵人,可這致支單於呢,是啥後手都沒有,總之臨死也要裝一把牛,真箇是死要麵子活受罪。


    你讓我打,我就不客氣了,4萬漢軍齊上陣,衝鋒的衝鋒,射箭的射箭,扔石頭的扔石頭,忙得不亦樂乎。致支單於派麾下精銳騎兵沖陣,漢軍弩兵瞄準了一頓猛射,“天之驕子”們的騎術到底是有先人敏捷迅速的遺傳,“嗷”的一聲拔馬逃回本陣,反把致支單於的城防沖得七零八亂。陳湯大手一揮,4萬漢軍齊殺過去,匈奴兵登時丟盔卸甲,關鍵時刻,還是致支單於的媳婦靠得住,大小老婆齊上陣,乒桌球乓竟然又堅守到半夜,直到幾十個老婆死傷殆盡,漢軍終於徹底攻陷單於城,致支的腦袋被一個叫杜勛的漢軍士兵剁了下來,終於光榮成為匈奴數百年歷史上第一位被漢軍陣斬的單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容青史盡成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嶔並收藏不容青史盡成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