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叔孫通為人詬病的做人問題,有個這樣的例子:製定禮儀後,劉邦賞賜給叔孫通的500黃金,叔孫通分文未留,全部分給了參與此事的儒生們。此事或許可以佐證:他諂媚、逢迎、奔走,並非為了個人的富貴,相反,卻為了一個簡單的理想——光大儒學。
第八章 長沙王為何得倖存
西漢從建國初期開始,就主張施行仁政,比如劉邦入關時的約法三章,比如建國後屢次減輕刑罰,甚至崇尚黃老學說,施展無為而治的政策,盡可能地對老百姓做到“和諧”。但是上層的政治鬥爭,卻始終充滿了血雨腥風。劉邦得天下後殺戮最重的政治運動,莫過於對他所冊封的異姓諸侯王們的清洗。
在楚漢戰爭時期,出於擊敗項羽的需要,劉邦對各派政治勢力著力拉攏,封官許願,對於韓信、彭越等人誘惑最大的,莫過於劉邦對他們的封王許諾。這時期的中國,國家觀念依然停留在西周時期的分封製上,而在西漢帝國建立之後,原來作為劉邦盟友的異姓諸侯們,這時候搖身一變,就成了劉邦建立劉家家天下的敵人。所以西漢建國後,諸多異姓王們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韓信被劉邦設計,在未央宮除掉了;彭越被劉邦定了謀反罪,先發配流放,又在路上殺掉了;英布幹脆扯旗造反,被劉邦率軍平定了;韓王信走投無路下,一跺腳投降匈奴了。其他的幾位,燕王藏荼和燕王盧綰相繼被劉邦討平,劉邦的女婿——趙王張敖被控謀反,之後雖查無實據,依然被剝奪了王爵。縱觀這些下場悲慘的異姓王們,無論之前跟劉邦關係有多親密,立過多大的功勞,在西漢建國後,就始終處於被防範和猜忌之中,一有由頭,就會遭到中央政府酷烈的打壓。然而,卻有一支異姓王家族例外——長沙王吳芮。
說起這位太太平平的長沙王,歷史上可能不太有名,但他卻有一個很有名的女婿——淮南王英布。他這位女婿早年是項羽大將,而後投靠劉邦,封為淮南王後,因見韓信被誅,為自保起兵造反,還在戰鬥中擊傷了禦駕親征的劉邦。可謂與劉家有深仇大恨。然而這位長沙王,卻太平始終,王位身份一直得保,這又是什麽緣故呢?
【一】
這位歷史上不出名的長沙王吳芮,在西漢當時的身世,卻也是不簡單。
吳芮,是江西餘幹縣人,他有一個曾經聲名顯赫的祖先——春秋霸主之一的吳王夫差。吳王夫差被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了以後,吳國從此滅亡,吳家子孫也因此四下調零。這以後吳家子孫又出了個傑出人物——戰國時代的軍神吳起。到吳芮出生的時候,已是戰國末期,但祖先的榮光,吳家並未忘記。
吳芮自小聰明伶俐,並深受家族遺風的薰陶,自幼即研習祖先留下的《吳起兵法》,且精通武藝,漸成江西一地吳氏的領袖。吳芮交友也甚為廣泛,其中的一個朋友,就是謎一樣的航海家徐福。甚至吳芮的弟弟也跟隨徐福東渡大海,從此不知所終。日本一些歷史學家甚至提出,今天日本西部的山口縣,就是吳芮弟弟隨徐福東渡後的定居地。
有著傳奇家世的吳芮,從青年起就開始了他傳奇的經歷。這時期,是秦始皇滅六國的時代。江西地處楚地,此時戰亂頻繁,散兵遊勇四下劫掠。青年時代的吳芮,就肩負起了保境安民的重任。雖然從小習武,但吳芮並非普通莽夫,相反常年研習兵法,造就了他沉穩冷靜的性格。他組織民團,教習武功,卻不輕易動武,對竄犯的散兵遊勇,隻要不主動找事,不但不會為難,相反還贈送路費,有願意留下來從軍的,也敞開大門歡迎。日久天長,吳芮的名聲傳遍了當地,說起他來,當地人幾乎眾口一聲讚嘆:厚道人啊。
在那個不厚道的年頭,厚道就是最好的招牌,厚道的結果就是,吳芮組織的民團,各方勢力“歸附如流”,到了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時候,吳芮的手上,也一下積累了近兩萬兵馬。畢竟麵對的是統一天下的秦始皇,手頭有這麽多兵力,本人有這麽高威望,又兼地處抗秦最暴烈的楚地,招打是很容易的事。但吳芮低調,雖然手裏擁有幾萬雄兵,但他“藏兵於民”,採用保甲法,大部分士兵都是兵農合一,脫了兵服就是老百姓。用來對外招搖的,長期以來不過幾千兵卒,一心一意地向當時的秦王朝示弱。這番苦心總算有了回報,此時的秦始皇,誌向在於混同南北,打擊的重點是中國華南、西南的百越各族,此時已擁有今天安徽、江西、福建諸省的吳芮,卻恰是他的拉攏對象。因此秦始皇登位後,隨即冊封吳芮為“番君”,授權他管理華中諸省。雖然“番君”這個稱號並無實際官職,隻是中央的一種授權,但在“暴秦”大一統的羽翼下,能夠獲得割據一方的權力,著實不易。
借著“番君”的招牌,憑著手中幾萬人馬,低調的吳芮,從此在秦王朝的眼皮底下走上了擴張之路。這時期的中國南方還處於蠻荒階段,經濟人口落後於北方,要想有穩定的根基,就必須要占有農業發達的地區,吳芮的目標,是鄱陽湖。從20歲開始,吳芮就率領麾下民團東渡,進入鄱陽湖地區,在掃平了當地的盜匪勢力之後,吳芮在鄱陽湖建造了第一座城池,也就是今天的鄱陽縣。之後的幾年,他在當地屯墾興農,發展生產,將這片原本的蠻荒之地,開發成了欣欣向榮的農莊樂土。此時正是暴秦肆虐的時期,大量農民紛紛南逃,吳芮在當地大力招撫流移,擴充實力。但這時候的吳芮還是小角色,秦王朝聞訊後,提升他為鄱陽縣令,比起之前模稜兩可的“番君”來,這次總算在中央政府的管製裏有了“編製”。這時期已經是秦末農民戰爭如火如荼的年頭,吳芮知道,以他的實力,不足以和中原任何派係抗衡,在本地安心發展,同時選擇一個最強大的派係作為靠山,才是自己最好的選擇。
第八章 長沙王為何得倖存
西漢從建國初期開始,就主張施行仁政,比如劉邦入關時的約法三章,比如建國後屢次減輕刑罰,甚至崇尚黃老學說,施展無為而治的政策,盡可能地對老百姓做到“和諧”。但是上層的政治鬥爭,卻始終充滿了血雨腥風。劉邦得天下後殺戮最重的政治運動,莫過於對他所冊封的異姓諸侯王們的清洗。
在楚漢戰爭時期,出於擊敗項羽的需要,劉邦對各派政治勢力著力拉攏,封官許願,對於韓信、彭越等人誘惑最大的,莫過於劉邦對他們的封王許諾。這時期的中國,國家觀念依然停留在西周時期的分封製上,而在西漢帝國建立之後,原來作為劉邦盟友的異姓諸侯們,這時候搖身一變,就成了劉邦建立劉家家天下的敵人。所以西漢建國後,諸多異姓王們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韓信被劉邦設計,在未央宮除掉了;彭越被劉邦定了謀反罪,先發配流放,又在路上殺掉了;英布幹脆扯旗造反,被劉邦率軍平定了;韓王信走投無路下,一跺腳投降匈奴了。其他的幾位,燕王藏荼和燕王盧綰相繼被劉邦討平,劉邦的女婿——趙王張敖被控謀反,之後雖查無實據,依然被剝奪了王爵。縱觀這些下場悲慘的異姓王們,無論之前跟劉邦關係有多親密,立過多大的功勞,在西漢建國後,就始終處於被防範和猜忌之中,一有由頭,就會遭到中央政府酷烈的打壓。然而,卻有一支異姓王家族例外——長沙王吳芮。
說起這位太太平平的長沙王,歷史上可能不太有名,但他卻有一個很有名的女婿——淮南王英布。他這位女婿早年是項羽大將,而後投靠劉邦,封為淮南王後,因見韓信被誅,為自保起兵造反,還在戰鬥中擊傷了禦駕親征的劉邦。可謂與劉家有深仇大恨。然而這位長沙王,卻太平始終,王位身份一直得保,這又是什麽緣故呢?
【一】
這位歷史上不出名的長沙王吳芮,在西漢當時的身世,卻也是不簡單。
吳芮,是江西餘幹縣人,他有一個曾經聲名顯赫的祖先——春秋霸主之一的吳王夫差。吳王夫差被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了以後,吳國從此滅亡,吳家子孫也因此四下調零。這以後吳家子孫又出了個傑出人物——戰國時代的軍神吳起。到吳芮出生的時候,已是戰國末期,但祖先的榮光,吳家並未忘記。
吳芮自小聰明伶俐,並深受家族遺風的薰陶,自幼即研習祖先留下的《吳起兵法》,且精通武藝,漸成江西一地吳氏的領袖。吳芮交友也甚為廣泛,其中的一個朋友,就是謎一樣的航海家徐福。甚至吳芮的弟弟也跟隨徐福東渡大海,從此不知所終。日本一些歷史學家甚至提出,今天日本西部的山口縣,就是吳芮弟弟隨徐福東渡後的定居地。
有著傳奇家世的吳芮,從青年起就開始了他傳奇的經歷。這時期,是秦始皇滅六國的時代。江西地處楚地,此時戰亂頻繁,散兵遊勇四下劫掠。青年時代的吳芮,就肩負起了保境安民的重任。雖然從小習武,但吳芮並非普通莽夫,相反常年研習兵法,造就了他沉穩冷靜的性格。他組織民團,教習武功,卻不輕易動武,對竄犯的散兵遊勇,隻要不主動找事,不但不會為難,相反還贈送路費,有願意留下來從軍的,也敞開大門歡迎。日久天長,吳芮的名聲傳遍了當地,說起他來,當地人幾乎眾口一聲讚嘆:厚道人啊。
在那個不厚道的年頭,厚道就是最好的招牌,厚道的結果就是,吳芮組織的民團,各方勢力“歸附如流”,到了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時候,吳芮的手上,也一下積累了近兩萬兵馬。畢竟麵對的是統一天下的秦始皇,手頭有這麽多兵力,本人有這麽高威望,又兼地處抗秦最暴烈的楚地,招打是很容易的事。但吳芮低調,雖然手裏擁有幾萬雄兵,但他“藏兵於民”,採用保甲法,大部分士兵都是兵農合一,脫了兵服就是老百姓。用來對外招搖的,長期以來不過幾千兵卒,一心一意地向當時的秦王朝示弱。這番苦心總算有了回報,此時的秦始皇,誌向在於混同南北,打擊的重點是中國華南、西南的百越各族,此時已擁有今天安徽、江西、福建諸省的吳芮,卻恰是他的拉攏對象。因此秦始皇登位後,隨即冊封吳芮為“番君”,授權他管理華中諸省。雖然“番君”這個稱號並無實際官職,隻是中央的一種授權,但在“暴秦”大一統的羽翼下,能夠獲得割據一方的權力,著實不易。
借著“番君”的招牌,憑著手中幾萬人馬,低調的吳芮,從此在秦王朝的眼皮底下走上了擴張之路。這時期的中國南方還處於蠻荒階段,經濟人口落後於北方,要想有穩定的根基,就必須要占有農業發達的地區,吳芮的目標,是鄱陽湖。從20歲開始,吳芮就率領麾下民團東渡,進入鄱陽湖地區,在掃平了當地的盜匪勢力之後,吳芮在鄱陽湖建造了第一座城池,也就是今天的鄱陽縣。之後的幾年,他在當地屯墾興農,發展生產,將這片原本的蠻荒之地,開發成了欣欣向榮的農莊樂土。此時正是暴秦肆虐的時期,大量農民紛紛南逃,吳芮在當地大力招撫流移,擴充實力。但這時候的吳芮還是小角色,秦王朝聞訊後,提升他為鄱陽縣令,比起之前模稜兩可的“番君”來,這次總算在中央政府的管製裏有了“編製”。這時期已經是秦末農民戰爭如火如荼的年頭,吳芮知道,以他的實力,不足以和中原任何派係抗衡,在本地安心發展,同時選擇一個最強大的派係作為靠山,才是自己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