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無奈下的劉邦,依照陳平的計策,主動聯絡冒頓單於的閼氏(老婆),假意說給冒頓送美女,以此誘使“吃醋”的閼氏向冒頓說情。閼氏果然中計,以“漢天子有神靈保佑”為名,建議冒頓解除包圍。按照許多史料的記載,就是冒頓上了當,主動在包圍圈上解開一個口子,讓劉邦逃出生天。但真實的原因,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是另一路漢軍周勃部在掃蕩了韓王信殘部後,已經殺奔白登山而來,對於久攻不下的匈奴來說,此時麵臨被漢軍前後夾擊的危險,所以順水推舟解除包圍,體麵地撤軍,就成了冒頓單於最好的選擇。
對於征戰一生的劉邦來說,白登之圍可謂奇恥大辱,以他有仇必報的性格自然不能罷休。解圍班師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誅殺了戰前勸他進兵決戰的十幾個謀士,並釋放了戰前曾勸說他的劉敬。但對匈奴,劉邦卻忍了:這時正是漢朝百廢待興之時,匈奴又處強勢,已無法輕易再起戰端。而白登之圍中,漢軍在絕境下的頑強精神,以及強悍的防禦能力,也給匈奴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以匈奴此時的軍力,在野戰裏擊敗漢軍或許可以做到,但占有漢地卻很難。所以和平,成了兩家共同的選擇。
公元前198年,漢帝國以劉敬為使節,與匈奴正式締結了和平條約:漢朝以公主嫁給匈奴,並附贈大量米糧財寶,同時約法三章:一,漢朝每年要送給匈奴大量禮品;二,雙方在邊關開設互市;三,兩家以長城為界,互不侵犯。這個“和平協議”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和親”。固然屈辱,卻是當時西漢王朝唯一的選擇,也是白登之戰中十幾萬漢軍將士,用鮮血生命打出來的。
【三】
漢匈“和親”後,按照歷史書上普遍的說法,就是漢匈雙方維持了60年的和平。事實是,從漢高祖到漢武帝的這半個多世紀裏,漢匈之間的戰爭並沒有停止。
如果說白登之戰前的匈奴,對西漢的主要政策是打劫,那麽白登之戰至漢武帝反擊戰打響前的匈奴,對西漢王朝的國策隻有一個——訛詐。
所謂的訛詐,就是利用各種方式,主要是武力恐嚇和軍事進攻相結合的方式,向西漢王朝不斷地獅子大開口,索取金銀財物。其胃口越來越大,手段越來越狠毒,做派越來越囂張。
就在漢匈雙方“和親”的第二年,即公元前197年冬,匈奴就再次發難。趁著代地守將陳稀造反的機會,匈奴人趁火打劫,攻掠河北、山西等地,逼得重病中的劉邦,不得不再次以老邁之軀禦駕親征。為了防止白登之圍的重演,漢帝國不得不忍氣吞聲,在出征前派使節至匈奴,送上大量財物,請匈奴在此戰中“保持中立”,得了好處的匈奴,也就“見好就收”。平定代地之亂後的劉邦,痛感於北方邊患的沉重,在歸鄉巡視時,悲愴地唱起了大風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但匈奴人卻不管劉邦有多傷心,見機會就要撈一票。公元前195年,燕王盧綰又造反,率領部下數千人投降匈奴,被匈奴封為“東胡盧王”。之後他主動擔任嚮導,引匈奴騎兵攻略州縣,做了“鐵桿漢奸”。漢王朝曾多次出使匈奴,送上金銀財寶,想請匈奴“引渡”盧綰,匈奴每次都是錢收了,不辦事,最多就是承諾漢朝,約束盧綰的行為。一直到劉邦去世,匈奴對西漢邊境的騷擾,幾乎沒有停止。但畢竟垂涎於“和親”的巨大財富,匈奴大多數都是小打小鬧,通常是幾十幾百騎兵在邊境打劫後,再對漢朝說“誤會”,大規模的戰爭並未爆發。
劉邦去世後,匈奴險些再次挑起戰爭。公元前192年,此時的漢王朝,劉邦已經去世,在位的皇帝是其子漢惠帝。大權掌握於太後呂雉之手。冒頓趁機寫信給呂雉,信中赤裸裸地對大漢太後進行“性騷擾”,要呂雉嫁給他。如此奇恥大辱,激得漢朝君臣大怒,呂後的妹夫樊噲主動要求率兵10萬橫掃匈奴,滿朝文武也是一片喊打喊殺。但中郎將季布冷靜,嘲笑樊噲說:“當年你在白登山上,也沒見多麽威武,今天吹的什麽牛。”作為一個冷靜的政治家,呂雉也明白此時不是和匈奴開戰的時候,事情的結果,是漢朝送上大量糧食財寶,外加幾十名美女和呂後一封言辭卑微的書信。呂後的忍氣吞聲,效果是顯著的,她把持大權的那些年,是西漢時期匈奴侵擾最少的幾年。當然這不是因為匈奴善良,此時的冒頓單於也已到了晚年,進取之心大減,每年從漢朝多訛詐一些財富,用於享樂才是真。
漢匈邊境戰禍再起,是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劉恆即位之後。這時候的漢王朝剛剛經歷了呂後之亂,國家政權還在初定之時,自然也是匈奴人眼中訛詐的最好時候。公元前177年,趁漢朝濟北王反叛的機會,匈奴右賢王部再次發動進攻,這次的手段更酷烈,不但攻克了代郡,還殺害了代郡的地方官。這是漢匈“和親”後從未有過的惡性事件。漢文帝對此的反應也出人意料的強硬。他立刻命令灌嬰率領8萬精銳趕赴邊地迎戰,見漢朝大軍既出,匈奴火速撤走。事後漢文帝派使者“問責”,冒頓單於也不得不做出表麵姿態,推脫說此事是右賢王擅自發動,並且假意懲戒了右賢王。這時候的西漢帝國,國力比漢高祖時期大為增強,但依然還以步兵戰車為主,騎兵力量嚴重不足。和平,依然是無奈的選擇。
對於征戰一生的劉邦來說,白登之圍可謂奇恥大辱,以他有仇必報的性格自然不能罷休。解圍班師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誅殺了戰前勸他進兵決戰的十幾個謀士,並釋放了戰前曾勸說他的劉敬。但對匈奴,劉邦卻忍了:這時正是漢朝百廢待興之時,匈奴又處強勢,已無法輕易再起戰端。而白登之圍中,漢軍在絕境下的頑強精神,以及強悍的防禦能力,也給匈奴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以匈奴此時的軍力,在野戰裏擊敗漢軍或許可以做到,但占有漢地卻很難。所以和平,成了兩家共同的選擇。
公元前198年,漢帝國以劉敬為使節,與匈奴正式締結了和平條約:漢朝以公主嫁給匈奴,並附贈大量米糧財寶,同時約法三章:一,漢朝每年要送給匈奴大量禮品;二,雙方在邊關開設互市;三,兩家以長城為界,互不侵犯。這個“和平協議”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和親”。固然屈辱,卻是當時西漢王朝唯一的選擇,也是白登之戰中十幾萬漢軍將士,用鮮血生命打出來的。
【三】
漢匈“和親”後,按照歷史書上普遍的說法,就是漢匈雙方維持了60年的和平。事實是,從漢高祖到漢武帝的這半個多世紀裏,漢匈之間的戰爭並沒有停止。
如果說白登之戰前的匈奴,對西漢的主要政策是打劫,那麽白登之戰至漢武帝反擊戰打響前的匈奴,對西漢王朝的國策隻有一個——訛詐。
所謂的訛詐,就是利用各種方式,主要是武力恐嚇和軍事進攻相結合的方式,向西漢王朝不斷地獅子大開口,索取金銀財物。其胃口越來越大,手段越來越狠毒,做派越來越囂張。
就在漢匈雙方“和親”的第二年,即公元前197年冬,匈奴就再次發難。趁著代地守將陳稀造反的機會,匈奴人趁火打劫,攻掠河北、山西等地,逼得重病中的劉邦,不得不再次以老邁之軀禦駕親征。為了防止白登之圍的重演,漢帝國不得不忍氣吞聲,在出征前派使節至匈奴,送上大量財物,請匈奴在此戰中“保持中立”,得了好處的匈奴,也就“見好就收”。平定代地之亂後的劉邦,痛感於北方邊患的沉重,在歸鄉巡視時,悲愴地唱起了大風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但匈奴人卻不管劉邦有多傷心,見機會就要撈一票。公元前195年,燕王盧綰又造反,率領部下數千人投降匈奴,被匈奴封為“東胡盧王”。之後他主動擔任嚮導,引匈奴騎兵攻略州縣,做了“鐵桿漢奸”。漢王朝曾多次出使匈奴,送上金銀財寶,想請匈奴“引渡”盧綰,匈奴每次都是錢收了,不辦事,最多就是承諾漢朝,約束盧綰的行為。一直到劉邦去世,匈奴對西漢邊境的騷擾,幾乎沒有停止。但畢竟垂涎於“和親”的巨大財富,匈奴大多數都是小打小鬧,通常是幾十幾百騎兵在邊境打劫後,再對漢朝說“誤會”,大規模的戰爭並未爆發。
劉邦去世後,匈奴險些再次挑起戰爭。公元前192年,此時的漢王朝,劉邦已經去世,在位的皇帝是其子漢惠帝。大權掌握於太後呂雉之手。冒頓趁機寫信給呂雉,信中赤裸裸地對大漢太後進行“性騷擾”,要呂雉嫁給他。如此奇恥大辱,激得漢朝君臣大怒,呂後的妹夫樊噲主動要求率兵10萬橫掃匈奴,滿朝文武也是一片喊打喊殺。但中郎將季布冷靜,嘲笑樊噲說:“當年你在白登山上,也沒見多麽威武,今天吹的什麽牛。”作為一個冷靜的政治家,呂雉也明白此時不是和匈奴開戰的時候,事情的結果,是漢朝送上大量糧食財寶,外加幾十名美女和呂後一封言辭卑微的書信。呂後的忍氣吞聲,效果是顯著的,她把持大權的那些年,是西漢時期匈奴侵擾最少的幾年。當然這不是因為匈奴善良,此時的冒頓單於也已到了晚年,進取之心大減,每年從漢朝多訛詐一些財富,用於享樂才是真。
漢匈邊境戰禍再起,是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劉恆即位之後。這時候的漢王朝剛剛經歷了呂後之亂,國家政權還在初定之時,自然也是匈奴人眼中訛詐的最好時候。公元前177年,趁漢朝濟北王反叛的機會,匈奴右賢王部再次發動進攻,這次的手段更酷烈,不但攻克了代郡,還殺害了代郡的地方官。這是漢匈“和親”後從未有過的惡性事件。漢文帝對此的反應也出人意料的強硬。他立刻命令灌嬰率領8萬精銳趕赴邊地迎戰,見漢朝大軍既出,匈奴火速撤走。事後漢文帝派使者“問責”,冒頓單於也不得不做出表麵姿態,推脫說此事是右賢王擅自發動,並且假意懲戒了右賢王。這時候的西漢帝國,國力比漢高祖時期大為增強,但依然還以步兵戰車為主,騎兵力量嚴重不足。和平,依然是無奈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