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戰國時期秦國的歷史就知道了,秦國在秦孝公改革後的130多年裏,就一直處於折騰中。從秦孝公到嬴政,秦國除了有過短暫的罷兵外,幾乎是無歲不征,年年打仗,但是秦國的國民經濟不但沒有拖垮,反而越來越強。秦國歷代國君在使用民力上,從來都是不吝嗇的,比如秦昭襄王時期,就曾下令全國16歲以上的男子全都從軍,開赴長平戰場,也因此一下子奠定了長平之戰的勝利大局,這一場戰爭讓秦國傷亡過半,但是僅僅一年後,秦國又以50萬大軍包圍邯鄲,卻遭到了魏國、楚國的聯合夾擊,大敗虧輸。即使如此,秦國也很快地恢復過來,不管每次他們付出的犧牲有多大,傷亡多慘重,他們這種迅速的療傷能力,是六國裏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及的。


    秦國之所以有這樣的療傷能力,不是因為秦國人覺悟高,而是來自兩個方麵。一是商鞅變法後,經過兩個階段的持續推行變法,確立了秦國人對法律的絕對敬畏感,這種敬畏感,製造了秦國令行禁止的特徵,幾乎所有出使秦國的六國使臣,都曾羨慕過秦國官員的嚴謹守法。但這樣的條件,是無法短期內複製給其他諸侯國的。另一個重要條件是,當時秦國有獎勵軍功的政策,發動戰爭,本來就是給草根們出頭的機會,而秦國人天生彪悍尚武的性格,使他們從來不懼怕死亡。但是那些新被平滅的六國,卻不是這樣的,拿著對秦國百姓的政策對待他們,隻能說是找錯了對象。


    但秦始皇顯然認識不到這一點,當年,以秦國區區一二百萬人口,就可以發動百萬人的軍事行動,七八十萬人的大型水利工程,現在我手裏有2000萬人,又怎麽能說濫用民力呢。但問題是他手裏的2000萬人,來自於五湖四海,他的百姓也不止包括關中平原。在國家剛剛統一,人心思治的情況下,卻依然繼續在折騰,任誰也不會滿意的。


    當年秦國變法的實質,就是動用國家機器的力量,樹立嚴格的法律,建成一個高效率的專製國家。在統一了六國之後,秦始皇也打算這麽做,但是無論時機還是經濟條件,都不成熟了。


    偏偏秦始皇自我感覺好得很,折騰的事情越來越多,至於他這時期被人指摘的各類劣跡,比如修阿房宮,修秦始皇陵,整日驕奢淫樂,其實這些都是做皇帝的“小節”問題。大節問題是,他沒有搞清楚這個國家建設的主次問題,需要先做什麽,後做什麽。而且這不是他突然犯的錯誤,而是一個經常有的軟肋。


    秦始皇這個人,具有果敢的性格,頑強的精神,豪氣幹雲的做派,確實是一個天生的王者。但是秦始皇的一大毛病,就是他的戰略選擇問題。早年在滅六國的時候,為選擇一個什麽樣的順序,他曾經輾轉反側,舉棋不定,最後還是在尉繚的幫助下,才找到了國家統一最後一步的鑰匙。秦始皇具有堅決的執行能力,狂熱的工作欲望和權力欲望,但是他最缺少的,恐怕就是有的放矢的素質。這一點素質的差別,使他演出了在登基之後的這一出鬧劇。


    秦始皇犯了錯誤,但更大的悲劇是,他的這個錯誤從他即位之後就一直在繼續著,秦始皇從公元前220年起,就開始營造富麗堂皇的阿房宮,而在公元前218年起,他的驪山墓葬群也開始修築,一個秦始皇陵,又調動了70萬民夫。全天下的青壯年,都要繞著他來轉。他忘記了一件事:六國滅亡後的中國,最需要的不是大工程、大麵子,最需要的是要醫療戰爭的創傷。平定越族的戰爭,原本是可以暫緩的,秦始皇偏偏想幾手都要抓,既要恢復經濟,又要上馬工程項目,最後長城修起來了,秦朝卻搖搖欲墜了。


    秦始皇的錯誤,他自己在世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相反還很是洋洋得意。在他登基之後,曾多次出去巡遊,比如東巡、南巡,勞民傷財更是無數。但巡遊同樣也是有理由的,此時國家初定,各地人心惶惶,巡遊可以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穩定國家大局。理論上說是沒錯,但中國老百姓的要求很簡單,他們想的是安安心心地過日子。秦始皇晚年的另一個搞笑事,就是他開始信任方士,到處求神仙,甚至還出了徐福東渡的典故。統一大業完成後的秦始皇,其表現做派,和他統一六國的征戰時期判若雲泥,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改變呢?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像這種國家結束分裂後迅速陷入戰亂的典故,不止秦朝這一家。比如西晉,比如隋朝。而且西晉和隋朝,都是經過了幾十年修養生息後完成國家統一的,國家的財政儲備和人口數量,都要遠遠好於這時候的秦朝。但即使如此,一旦使用民力不當,國家內外政策失調,就會立刻陷入分崩離析之中,無論是古代王朝還是現代文明國家,他的內外政策都好像是天平的兩端,隻有天平保持平衡,國家才能保持長久的穩定。而在秦始皇時期,他的政策是在天平的兩端,都拚命地加砝碼,結果就是整個天平的斷裂。


    為什麽會犯這樣的錯誤?


    其實所有關於秦始皇的評價中,或許有一個人的評價,是一針見血的,就是曾經在秦始皇手下做過國尉,中國歷史上的傑出軍事家:尉繚。


    尉繚這個人,在輔佐秦始皇時期,最出色的地方,就是他卓越的戰略眼光。在確定滅六國的方案時,正是他製定出來正確的政策,保證了秦國順利完成國家統一。然而尉繚卻還有一個能力:看人的眼光。當年秦始皇還隻是秦王的時候,他就一眼看穿了秦始皇最大的弱點:“缺少恩德,心似虎狼;在困境中可以謙卑待人,得誌於天下以後就會輕易吞食人。”當時的秦始皇聽到這個評價,反而對尉繚非常賞識,因為在他眼裏,這本身就不是什麽缺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容青史盡成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嶔並收藏不容青史盡成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