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去世後,晉國的戰略重點,已經由南方轉移到了西方,南方的楚國在經歷了城濮之戰的打擊後,暫時停止了對北方的擴張,而晉國也無力南下滅楚。因此晉楚之間,出現了暫時的“和諧”局麵。而西麵的秦國,卻漸成了晉國的大敵。秦穆公本身就是一個對中原有想法的人,他是晉文公能夠登上王位的恩人,在晉文公歸國初期,兩家關係確實度過了一段蜜月期。秦穆公的妻子,是重耳的大姐。而在重耳歸國後,秦穆公又把自己的小女兒嫁給了他,兩家可謂親上加親。重耳爭霸中原的時候,秦穆公曾經出兵相助,在城濮之戰幫助重耳打敗了楚國,但在擊退了楚國這個共同的敵人後,兩家的矛盾開始浮出水麵。城濮之戰後,晉文公曾和秦穆公合兵攻打鄭國,但鄭國由大臣燭之武出麵勸說,使秦穆公單獨和鄭國締結了合約,秦晉兩家關係由此出現裂痕。但深層次的原因是,同樣誌向遠大的秦穆公,是不甘心看到晉文公一家勢力獨大的,但在晉文公健在時,迫於兩家的交情以及晉國強大的實力,秦穆公並沒有太多動作。


    秦晉兩國的真正交惡,是從晉襄公在位時開始的。晉襄公名歡,是晉文公之妻逼姞的兒子,與雄才大略的父親比起來,晉襄公性格寬厚,無其父的強勢,對其父的各項政策,也多是“蕭規曹隨”,是個不錯的守成之主。晉文公雖然過世,但當年輔助他成就霸業的文臣武將們卻大都健在,因此這時期晉國的國力,也在蒸蒸日上。但秦穆公顯然不這麽看,此時楚國實力遠縮在長江流域,中原各國,秦國的勢力已經僅次於晉國,在強勢的晉文公過世後,擊敗晉國,打通東進道路的機會已經來了。至於晉襄公,在秦穆公眼裏,他隻不過是個小毛孩子,怎麽能和自己相比。


    所以公元前628年晉文公去世,隻過了一年,秦穆公就發動了對晉國的進攻,他的攻擊矛頭,還是對準了晉國的小盟友鄭國,但是秦軍大隊人馬殺過去的時候,卻被鄭國人用空城計騙了一把,誤以為鄭國已經做好準備,倉促撤軍,在回去的路上,和晉國發生了崤山之戰。這一戰中,晉國早早在崤山設伏,搶在秦國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發動突襲,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秦軍全軍覆沒,三員領軍大將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全部被俘。後來雖然晉襄公母親(秦穆公的女兒)說情,晉襄公將三個被俘秦將放了回去。但秦國因為這一戰元氣大傷,暫時不能和晉國交鋒了。


    秦穆公也是個硬氣的人,而且同樣具有雄才大略,在三員大將被俘之後,他並沒有責罰他們,繼續信任他們帶兵,之後的數年裏,秦國先後於公元前625年和624兩次出兵,結果,秦國經過浴血奮戰,雖然在崤山擊敗晉軍,成功復仇,但晉軍採取堅壁清野的戰術,阻遏了秦國的進攻。嚴峻的局麵,也讓秦穆公打消了東進的念頭。終晉襄公一生,秦國都無力東進。


    秦國之所以在和晉國的爭鬥中處於下風,主要是因為此時的晉國,在國力上遠強於秦國,又占有地利優勢,隻要守住和秦國之間的山川險地,秦國就無力東進,即使晉國在野戰敗於秦國,也無礙兩國交兵的整體戰局。但對於秦穆公局麵就不一樣了,晉國是他們東出爭霸的唯一障礙,除了進攻,別無他法。但防守是容易的,進攻卻是困難的,在這樣的局麵下,秦國要與晉國爭鋒,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即使晉襄公在位僅7年就去世了,秦國依然在公元前602年的令狐之戰中,被晉將趙盾擊敗。經過此戰,秦國已經難以成為晉國爭霸的威脅。


    在與秦國交戰的同時,晉襄公在別的戰線上也連戰連捷。一是徹底滅掉了白翟國。白翟,就是存在於晉國周邊的“白狄部落”,一直是晉國的大敵,晉文公時期,雖然對白翟幾次打擊,卻並未將這股威脅徹底消滅,晉襄公解決了這個問題。他以名將先軫為帥,徹底平定了白翟部落,但這一戰晉國的損失也是巨大的,元帥先軫也在此戰中犧牲。之後晉襄公調轉槍頭,又對楚國發動了一輪打擊,這時候的楚國,局麵和晉國相似,當年與晉文公爭霸的楚成王壯誌未酬,此時也到了人生末年,他迫切想借著重耳過世的機會一雪前恥。就在崤山之戰之後,楚國再次發動了對晉國屬國陳國的進攻,這一次晉襄公派大將陽處父迎戰,學乖了的楚成王,這回也玩起了“退避三舍”的遊戲,見晉軍大兵殺到,就故意撤退,企圖誘引晉軍圍殲。但陽處父一眼看穿了楚國的打算,反而將計就計,看到楚國撤退,就命令全軍大呼“楚國敗了”。結果不明真相的楚國軍隊紛紛逃竄,假撤退變成了真撤退,楚國對晉國的再一次反撲,就這樣被晉襄公死死地摁了回去。


    在晉襄公在位的7年裏,對楚國、秦國、白翟3大強敵的戰鬥,都取得了重大勝利,晉文公身後的霸業被他延續下來,此時的晉國,也到達了他們霸業的頂點,但晉國的危機,卻也因此到來了。


    【四】


    晉襄公是一個出色的守成之君,也是晉國霸業的延續者,但對於晉國的由盛轉衰,他也是個重要人物。


    晉國與齊國不同的是,晉國在重耳歸國後,通過提升大臣權力的方式拱衛國君家族,維護朝政平衡,但這樣做的結果,到了晉襄公在位時,卻演化成了新問題——朝中派係林立。其統治核心,分成了“老臣派”和“功臣派”。老臣派包括晉獻公時代就立下功勳的晉國貴族們,如鄭簠、梁益耳、先都、荀林父等人,這些人有背景有資歷。“功臣派”則包括了當年跟隨重耳流亡的功臣,以及他們的後人,包括先軫、先克、趙盾。在晉襄公時代,兩派之間的矛盾早已經浮出水麵,相互之間的爭鬥不斷。晉襄公最早的政策,是用老臣派來壓製功臣派,但是隨著功臣派勢力的日益壯大,他自己也無能為力。公元前621年,晉襄公在綿上閱兵,重新劃分了高層的人員構成,諸如趙盾、狐射、先克等當年功臣的後代們都得到了要職,而這個決定,也為晉國後來的變亂埋下了伏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容青史盡成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嶔並收藏不容青史盡成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