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千年幻境:凝固的時光 作者:[英]懷斯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帝國的中心連同羅馬廣場承擔的許多功能,後來被轉移到了皇帝們新建的大型廣場上。圖拉真廣場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那裏有一座神廟,一座司法部門的長方形大堂,還有圖拉真圓柱和壯觀的半圓形市場。l6世紀初,在競技場附近的奧皮亞山崗上做工的工人,深入到一些地洞中。地洞的穹頂裝飾著壁畫和灰泥浮雕。這些地洞就是號稱“金屋”的畫廊,“金屋”是尼祿皇帝於公元64年的火災後,在廢墟上建造的巨大宮殿。尼祿死後不久,這座宮殿就被圖拉真廣場覆蓋了。
圖拉真皇帝在公元前113年,為紀念戰勝達西亞人而建造了一根巨大的圓柱。雖歷經滄桑,但圖拉真圓柱既沒有改變名字,也沒有遭到重大的損壞,隻是原本聳立柱上的皇帝塑像在16世紀末變成了聖彼得的樣子。古羅馬的石頭建築和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以及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在這座廣場上比鄰而立,很難說出誰是這裏的統治者。數百年來,作為羅德騎士團領地的托雷·德拉·米利奇堡以及兩座對稱的教堂,始終是羅馬城最有創造性、最吸引人的景觀。
半圓形的圖拉真市場是帝國時期羅馬的商業中心,同時也用它來加固基裏納爾山,這是因為建造奧古斯都廣場而進行的挖掘工程,使基裏納爾山有塌方的危險。現在兩座廣場由一道始於蘇布拉區的長牆分隔,那裏是古羅馬的工匠聚居區,曾經是無數雕塑誕生和毀滅的地方,據說仍可找到用於取得石灰的焚化爐。
第三節:浮生百世
市政設施和宗教廟堂的建設擴大了寓所和娛樂的地方,麵向公眾開放的浴池成為羅馬人發揮享樂主義的最佳場所。1000多年後,卡羅卡拉溫泉療養中心的巨型大廳在殘垣斷壁間仍然清晰可辨,淩亂的殘破高牆在拱門間參差的投影給人們帶來對一個繁華時代的無盡遐想。當年,這裏有遊泳池、體操館和閱覽室。據統計,卡羅卡拉中心能同時容納1600人洗浴,即使在今天這仍是一個頗為可觀的數字。
浴池使用的水和城市的飲用水,都是從附近的山上通過建在拱門上的高架橋運來的。這些巨大的引水設施持續工作了近千年,至今高架水橋的遺蹟在羅馬鄉間甚至市中心仍隨處可見。與那些耗費巨大的空中水路不同,古羅馬城通過奧斯塔港擁有了便利而經濟的水上交通線。台伯河從北向西南將羅馬城一分為二,河的西側是世界天主教會的中心梵蒂岡,東側就是傳說中羅馬城市國家建立的發源地,即以帕拉蒂諾山為首的七座山丘。最近,台伯河上的古羅馬碼頭和庫房被人們挖掘了出來,大量歷史遺蹟堆積在附近的台斯塔西奧山,向人們展示古代港口的平凡生活,其中主要是裝運食物的雙耳細頸橢圓土罐——古羅馬曾使用這些容器達數百年之久。
奧古斯都大帝陵墓的遺蹟是一座宏偉的圓形建築,它在台伯河邊清晰可見,並且和拱衛阿若·帕西斯·奧古斯都的平行六麵體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台伯河邊另一座壯觀的陵墓是哈德良陵,它由皇帝親自設計並指揮建造,作為皇帝本人及其繼承者的安息之地。公元3世紀時改建成堡壘,併入奧裏略大城牆之內,作為阻止西哥德人和東哥德人入侵的要塞。公元590年,羅馬發生瘟疫,據說教皇格列高利一世看到預示著瘟疫行將結束的神奇景象:大天使米伽勒展翅飛臨皇陵頂部,並且正在插劍入鞘。於是皇陵頂上哈德良皇帝的塑像被聖潔的天使取而代之。從此教皇把它變成城堡,後來又改成華麗的宮殿,“聖天使堡”是它的新名字。橫跨在台伯河上的石橋與紅磚砌成的“聖天使堡”相連,橋上遍布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雕像。
在中世紀,每當羅馬受到外敵入侵時,“聖天使堡”就成為教皇最方便的避難所。因此教皇下令在梵蒂岡和“聖天使堡”之間修築一道牆,從外邊看是一堵牆,而從古堡內部,可以看出這堵空心牆實際上是一條暗道。教皇克萊門特七世1527年曾經通過這裏避難,當時,羅馬城受到了查理五世國王軍隊的洗劫。那可能是羅馬歷史上最痛苦的時刻,因為襲擊這座古都的不是未開化的蠻族,而是兇殘的基督徒軍隊。
阿皮亞古道上,車輪留下的深深壓痕穿過了羅馬的鄉村,道路兩旁排列著柏樹和地中海鬆,還有一些壯觀的古墓遺蹟,其中以塞西利亞·邁特拉的圓柱形墳墓最為有名。古人依照習俗將死者葬在城外人來人往的地方,向行人表明“他們也總是要死的”。神話中賀拉斯三兄弟和庫裏阿斯三兄弟決鬥的地方就在大道的分岔處,那裏有兩座小山包,似乎代表了古道旁最早的安息者。
公元3世紀,奧雷連皇帝修建了一道圓形城牆保衛羅馬免遭蠻族的襲擊,這些保存相對完整的城牆上嵌有壯觀的城門。在聖塞巴斯蒂安城門的後麵,有一幢龐大的建築,共有三個毗連的大廳,裏麵有上千個盛放骨灰的壁龕。高大的城門標誌著古代阿皮亞大道的起點,這條最重要的大道在4世紀建成,橫穿羅馬半島,一直延伸到600公裏外的布爾迪西港,通過它把羅馬和希臘連接了起來。
龐雜壯觀的墓地擠在大道兩旁,聖·克裏斯托和聖·塞巴斯蒂安的地下墳墓籠罩著陰森而神秘的氣氛,這些公元1世紀時基督教的聖地是早期基督徒秘密儀式的地下見證者,後來則成為朝聖者嚮往的殿堂。
圖拉真皇帝在公元前113年,為紀念戰勝達西亞人而建造了一根巨大的圓柱。雖歷經滄桑,但圖拉真圓柱既沒有改變名字,也沒有遭到重大的損壞,隻是原本聳立柱上的皇帝塑像在16世紀末變成了聖彼得的樣子。古羅馬的石頭建築和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以及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在這座廣場上比鄰而立,很難說出誰是這裏的統治者。數百年來,作為羅德騎士團領地的托雷·德拉·米利奇堡以及兩座對稱的教堂,始終是羅馬城最有創造性、最吸引人的景觀。
半圓形的圖拉真市場是帝國時期羅馬的商業中心,同時也用它來加固基裏納爾山,這是因為建造奧古斯都廣場而進行的挖掘工程,使基裏納爾山有塌方的危險。現在兩座廣場由一道始於蘇布拉區的長牆分隔,那裏是古羅馬的工匠聚居區,曾經是無數雕塑誕生和毀滅的地方,據說仍可找到用於取得石灰的焚化爐。
第三節:浮生百世
市政設施和宗教廟堂的建設擴大了寓所和娛樂的地方,麵向公眾開放的浴池成為羅馬人發揮享樂主義的最佳場所。1000多年後,卡羅卡拉溫泉療養中心的巨型大廳在殘垣斷壁間仍然清晰可辨,淩亂的殘破高牆在拱門間參差的投影給人們帶來對一個繁華時代的無盡遐想。當年,這裏有遊泳池、體操館和閱覽室。據統計,卡羅卡拉中心能同時容納1600人洗浴,即使在今天這仍是一個頗為可觀的數字。
浴池使用的水和城市的飲用水,都是從附近的山上通過建在拱門上的高架橋運來的。這些巨大的引水設施持續工作了近千年,至今高架水橋的遺蹟在羅馬鄉間甚至市中心仍隨處可見。與那些耗費巨大的空中水路不同,古羅馬城通過奧斯塔港擁有了便利而經濟的水上交通線。台伯河從北向西南將羅馬城一分為二,河的西側是世界天主教會的中心梵蒂岡,東側就是傳說中羅馬城市國家建立的發源地,即以帕拉蒂諾山為首的七座山丘。最近,台伯河上的古羅馬碼頭和庫房被人們挖掘了出來,大量歷史遺蹟堆積在附近的台斯塔西奧山,向人們展示古代港口的平凡生活,其中主要是裝運食物的雙耳細頸橢圓土罐——古羅馬曾使用這些容器達數百年之久。
奧古斯都大帝陵墓的遺蹟是一座宏偉的圓形建築,它在台伯河邊清晰可見,並且和拱衛阿若·帕西斯·奧古斯都的平行六麵體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台伯河邊另一座壯觀的陵墓是哈德良陵,它由皇帝親自設計並指揮建造,作為皇帝本人及其繼承者的安息之地。公元3世紀時改建成堡壘,併入奧裏略大城牆之內,作為阻止西哥德人和東哥德人入侵的要塞。公元590年,羅馬發生瘟疫,據說教皇格列高利一世看到預示著瘟疫行將結束的神奇景象:大天使米伽勒展翅飛臨皇陵頂部,並且正在插劍入鞘。於是皇陵頂上哈德良皇帝的塑像被聖潔的天使取而代之。從此教皇把它變成城堡,後來又改成華麗的宮殿,“聖天使堡”是它的新名字。橫跨在台伯河上的石橋與紅磚砌成的“聖天使堡”相連,橋上遍布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雕像。
在中世紀,每當羅馬受到外敵入侵時,“聖天使堡”就成為教皇最方便的避難所。因此教皇下令在梵蒂岡和“聖天使堡”之間修築一道牆,從外邊看是一堵牆,而從古堡內部,可以看出這堵空心牆實際上是一條暗道。教皇克萊門特七世1527年曾經通過這裏避難,當時,羅馬城受到了查理五世國王軍隊的洗劫。那可能是羅馬歷史上最痛苦的時刻,因為襲擊這座古都的不是未開化的蠻族,而是兇殘的基督徒軍隊。
阿皮亞古道上,車輪留下的深深壓痕穿過了羅馬的鄉村,道路兩旁排列著柏樹和地中海鬆,還有一些壯觀的古墓遺蹟,其中以塞西利亞·邁特拉的圓柱形墳墓最為有名。古人依照習俗將死者葬在城外人來人往的地方,向行人表明“他們也總是要死的”。神話中賀拉斯三兄弟和庫裏阿斯三兄弟決鬥的地方就在大道的分岔處,那裏有兩座小山包,似乎代表了古道旁最早的安息者。
公元3世紀,奧雷連皇帝修建了一道圓形城牆保衛羅馬免遭蠻族的襲擊,這些保存相對完整的城牆上嵌有壯觀的城門。在聖塞巴斯蒂安城門的後麵,有一幢龐大的建築,共有三個毗連的大廳,裏麵有上千個盛放骨灰的壁龕。高大的城門標誌著古代阿皮亞大道的起點,這條最重要的大道在4世紀建成,橫穿羅馬半島,一直延伸到600公裏外的布爾迪西港,通過它把羅馬和希臘連接了起來。
龐雜壯觀的墓地擠在大道兩旁,聖·克裏斯托和聖·塞巴斯蒂安的地下墳墓籠罩著陰森而神秘的氣氛,這些公元1世紀時基督教的聖地是早期基督徒秘密儀式的地下見證者,後來則成為朝聖者嚮往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