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應逐漸退出國民黨,轉而注重工農群眾工作的獨立發展,不介入國民黨內部糾紛。鮑羅庭
譏笑我這些想法為“退卻步驟”,他認為如果在五月十五日以後,即行退出國民黨,是經不起
打擊的示弱表示。
我沒有堅持我的意見,根本原因是我當時自信不夠。我心目中仍相信鮑羅庭是比我見多
識廣的老手,有神通廣大的共產國際做後盾,不好將他與馬林等量齊觀;隻有回到上海中共
中央去,再作詳細的研究。同時廣州一般的中共同誌們也催促我從速返回上海,商討今後發
展的全盤政策;因而我於五月下旬又匆匆的告別了這個是非之地的廣州。
1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蔣介石曾提出自請處分的呈文,全文見《革命文獻》第九輯第八十六頁至
第八十七頁—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四年版。
2蔣介石在汪精衛將離粵時,曾致函汪精衛提及此事(原函見《中國五大偉人手劄》第二四六頁至第二
五三頁—上海大方書局民國二十八年再版);後來,我記得陳獨秀先生也向我這樣說過。
3這是孫中山先生在民國十三年(未註明月日)自廣州大本營致蔣介石的一封信裏說的話,全文見《中
山全書》,歷年書劄集第四十二頁—上海光華圖書公司版。
4蔣為這件事在黃埔的講演全文,見《革命文獻》第九輯第八十七頁至第九十四頁。
48/185
----------------------- page 200-----------------------
《我的回憶》第二冊
5據汪精衛在一九二八年五月十八日覆林柏生的一封信說:“鮑羅庭……胡漢民……於四月底始回到廣
州,那時我已離國了。”(全文見《中國五大偉人手劄》第三○八頁至三二二頁)這也許是他的記憶失實。汪
與胡同船離粵的事,是曾經到船上送行的一位朋友告訴我的。《東方雜誌》(第二十三卷第十二號)也記載汪
胡同在五月九日秘密離粵。
6黨務整理案共成立了四個決議案,目前坊間書籍,很少錄載全文,即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
所編輯的《革命文獻》,也隻載了一部分,比較錄載多一點的,要算《張溥泉先生全集》,劄記欄第四二○頁
至第四二二頁—民國四十年台北文物供應社版。
7由於黨務整理案中有國共兩黨聯席會議,當時有些國民黨人士就認為這是“容共”變為“聯共”的政
策;其實這隻是表麵的浮泛之談。
8蔣介石張靜江均為浙江籍。
第三章 北伐的前奏
北伐原是孫中山先生的傳統政策,以廣東為革命根據地,向北進軍,削平軍閥以統一中
國。蔣介石將軍繼承總理遺誌,以實行北伐相號召,雖一方麵振奮了國民黨的革命精神;但
另一方麵,因為沒有像孫先生那樣的人望,使人覺得他隻是在乘勢建立個人的軍事獨裁統治;
這也就是後來革命陣營分裂的根源。
我於一九二六年五月底返滬以後,即獲悉中共中央已接到共產國際指示,明確訓令不可
退出國民黨1。證明鮑羅庭的建議已獲得史達林的支持;那時的威金斯基隻是奉令行事的人,
不敢有任何異議。陳獨秀先生和我雖曾在中共中央會議上痛陳必須退出國民黨的利害得失,
但討論結果,我們大多數人仍不得不主張遵從共產國際的指示。
我們再三計議,決定了應付國民黨的方針,即團結左派,抑製蔣介石和打擊右派。我們
認為經過三月二十日事變,國民黨左派固然暴露出它的脆弱性,但仍擁有可觀的潛勢力。我
們同情左派希望汪精衛能東山再起的願望,而且事實上沒有了汪精衛也無法團結左派。我們
這種尊汪抑蔣的想法,也不過是在於使軍權不致過份提高,避免右派利用軍人作怪,當時還
沒有根本反蔣的意思。
我們對國民黨要求組設兩黨聯席會議的事,接受鮑羅庭的建議,不予重視。如果國民黨
提出正式的邀請,我們決派代表前往廣州出席,但主張會議必須有建設性,不必斤斤計較兩
黨的利害得失,而應以兩黨今後如何密切合作為主題。中共中央並推選瞿秋白、譚平山和我
三人為將來出席聯席會議的代表。
跟著我們接到中共廣東區委會的信,報告張靜江已口頭通知邀請中共代表前往出席聯席
會議。因而中共中央派我先到廣州去,與國民黨中央商談聯席會議舉行的程序問題。我在上
海僅僅停留了約一個星期,又匆匆的在廣州市出現了。
小別後的廣州,有了顯著的變化。北伐的聲浪在各處洋溢著,兩黨的聯席會議似並不為
人所關懷。據陳延年告訴我,除張靜江曾口頭提過以外,此後並未再接到國民黨中央的書麵
邀請。鮑羅庭也說,沒有人向他提過聯席會議。我訪問譚延闓,他表示:“現在人們所注意的
是北伐,聯席會議的事沒有人再提了;這個會議如果舉行,那裏會從兩黨積極合作方麵去著
譏笑我這些想法為“退卻步驟”,他認為如果在五月十五日以後,即行退出國民黨,是經不起
打擊的示弱表示。
我沒有堅持我的意見,根本原因是我當時自信不夠。我心目中仍相信鮑羅庭是比我見多
識廣的老手,有神通廣大的共產國際做後盾,不好將他與馬林等量齊觀;隻有回到上海中共
中央去,再作詳細的研究。同時廣州一般的中共同誌們也催促我從速返回上海,商討今後發
展的全盤政策;因而我於五月下旬又匆匆的告別了這個是非之地的廣州。
1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蔣介石曾提出自請處分的呈文,全文見《革命文獻》第九輯第八十六頁至
第八十七頁—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四年版。
2蔣介石在汪精衛將離粵時,曾致函汪精衛提及此事(原函見《中國五大偉人手劄》第二四六頁至第二
五三頁—上海大方書局民國二十八年再版);後來,我記得陳獨秀先生也向我這樣說過。
3這是孫中山先生在民國十三年(未註明月日)自廣州大本營致蔣介石的一封信裏說的話,全文見《中
山全書》,歷年書劄集第四十二頁—上海光華圖書公司版。
4蔣為這件事在黃埔的講演全文,見《革命文獻》第九輯第八十七頁至第九十四頁。
48/185
----------------------- page 200-----------------------
《我的回憶》第二冊
5據汪精衛在一九二八年五月十八日覆林柏生的一封信說:“鮑羅庭……胡漢民……於四月底始回到廣
州,那時我已離國了。”(全文見《中國五大偉人手劄》第三○八頁至三二二頁)這也許是他的記憶失實。汪
與胡同船離粵的事,是曾經到船上送行的一位朋友告訴我的。《東方雜誌》(第二十三卷第十二號)也記載汪
胡同在五月九日秘密離粵。
6黨務整理案共成立了四個決議案,目前坊間書籍,很少錄載全文,即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
所編輯的《革命文獻》,也隻載了一部分,比較錄載多一點的,要算《張溥泉先生全集》,劄記欄第四二○頁
至第四二二頁—民國四十年台北文物供應社版。
7由於黨務整理案中有國共兩黨聯席會議,當時有些國民黨人士就認為這是“容共”變為“聯共”的政
策;其實這隻是表麵的浮泛之談。
8蔣介石張靜江均為浙江籍。
第三章 北伐的前奏
北伐原是孫中山先生的傳統政策,以廣東為革命根據地,向北進軍,削平軍閥以統一中
國。蔣介石將軍繼承總理遺誌,以實行北伐相號召,雖一方麵振奮了國民黨的革命精神;但
另一方麵,因為沒有像孫先生那樣的人望,使人覺得他隻是在乘勢建立個人的軍事獨裁統治;
這也就是後來革命陣營分裂的根源。
我於一九二六年五月底返滬以後,即獲悉中共中央已接到共產國際指示,明確訓令不可
退出國民黨1。證明鮑羅庭的建議已獲得史達林的支持;那時的威金斯基隻是奉令行事的人,
不敢有任何異議。陳獨秀先生和我雖曾在中共中央會議上痛陳必須退出國民黨的利害得失,
但討論結果,我們大多數人仍不得不主張遵從共產國際的指示。
我們再三計議,決定了應付國民黨的方針,即團結左派,抑製蔣介石和打擊右派。我們
認為經過三月二十日事變,國民黨左派固然暴露出它的脆弱性,但仍擁有可觀的潛勢力。我
們同情左派希望汪精衛能東山再起的願望,而且事實上沒有了汪精衛也無法團結左派。我們
這種尊汪抑蔣的想法,也不過是在於使軍權不致過份提高,避免右派利用軍人作怪,當時還
沒有根本反蔣的意思。
我們對國民黨要求組設兩黨聯席會議的事,接受鮑羅庭的建議,不予重視。如果國民黨
提出正式的邀請,我們決派代表前往廣州出席,但主張會議必須有建設性,不必斤斤計較兩
黨的利害得失,而應以兩黨今後如何密切合作為主題。中共中央並推選瞿秋白、譚平山和我
三人為將來出席聯席會議的代表。
跟著我們接到中共廣東區委會的信,報告張靜江已口頭通知邀請中共代表前往出席聯席
會議。因而中共中央派我先到廣州去,與國民黨中央商談聯席會議舉行的程序問題。我在上
海僅僅停留了約一個星期,又匆匆的在廣州市出現了。
小別後的廣州,有了顯著的變化。北伐的聲浪在各處洋溢著,兩黨的聯席會議似並不為
人所關懷。據陳延年告訴我,除張靜江曾口頭提過以外,此後並未再接到國民黨中央的書麵
邀請。鮑羅庭也說,沒有人向他提過聯席會議。我訪問譚延闓,他表示:“現在人們所注意的
是北伐,聯席會議的事沒有人再提了;這個會議如果舉行,那裏會從兩黨積極合作方麵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