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圍相同,都自視為正統,互相競爭。在社會主義青年團看來,他們的組織是全國性的,“青
年共產黨”則不過是成都方麵少數人所標新立異的組織;可是,在“青年共產黨”看來,社
會主義青年團不過是共產主義的低級組織而已。
到一九二二年,這兩個團體響應中共中央的號召,實行合併。吳玉章、楊暗公等參加中
國共產黨為黨員,其餘多數也都參加了統一後的四川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組織。後來這兩個團
體的人物都能不分界限的合作,沒有留下甚麽芥蒂。
廣州的共產小組的成立比較略遲,它在陳獨秀先生於一九二○年十二月間,到達之後才
組織起來。廣州這個華南重鎮,雖是中國近代革命的策源地,但南方政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
期中為桂係軍閥所盤踞,一般人民既具有反北京政府的傳統,又苦於南方政府的橫徵暴斂,
處於進退失據的苦悶狀態之中。孫中山派的革命人物已大半被排擠出來,革命空氣變得十分
稀薄。那裏的無政府主義者的活動雖發生較早,卻是脫離現實政治的。因此廣州名為革命中
心,但共產主義的活動反而比較落後。五四運動的影響,並沒有廣泛地波及到偏處南方的廣
東,當時在各省風起雲湧的各種左傾小團體和地方性刊物,在廣州十分少見。我們無法找出
適當的人選來發起那裏的共產小組,曾引以為憾。
一九二○年十月底,陳炯明所率領的軍隊打回廣州,那裏的政治氣氛才為之一變。陳炯
明的軍隊是孫中山先生在當時碩果僅存的實力,兩年前被桂係軍閥排出廣東,駐防在福建南
部。在這支軍隊困處閩南約兩年的期間內,國民黨人物奔走於滬閩之間,多方作打回廣東的
策劃。
一九二○年八月間,陳炯明開始向廣州進軍,十月二十八日占領廣州。私囊已飽的桂係
軍閥陳炳焜、莫榮新等部隊望風披靡,大多被攆回廣西去了。由於這一軍事勝利,孫中山先
生於十一月間回到廣州,從事於軍政府的重建。陳炯明被任為廣東省長併兼任軍政府的內政
部長、陸軍部長和粵軍總司令等職。他握有實權並成為僅次於孫中山先生的第二號人物,便
邀請陳獨秀先生去擔任廣東省政府的教育委員會委員長。
陳獨秀先生接到這一邀請後,徵求各地共產小組的意見。李大釗先生和我去信表示贊成。
我們認為他去領導廣東的教育工作,有兩個重要作用:一、可以將新文化和社會主義的新思
潮廣泛的帶到廣東去;二、可以在那裏發動共產主義者的組織。我們並指出不應受共產黨人
暫不做官這個約定的約束,何況辦教育也不能說是做官,而對於共產思想的傳播則特別有利。
陳先生接受了我們的意見,於十二月間將上海支部的工作交由李漢俊、李達等人分擔,就隻
57/151
----------------------- page 58-----------------------
《我的回憶》第一冊
身到廣州去了。他並未邀約其他同誌同去,以免耽誤各地工作的發展。
陳獨秀先生到廣州後,受到一般青年的歡迎。陳炯明對他十分推崇,以表示他能與新人
物合作的氣度。當時任教育會會長的汪精衛也與陳先生合作得很好。陳先生在廣州的多次演
說和發表的文章都富於吸引力,為廣州知識界愉入了一些新的血液。
大約在一九二一年一月間,陳先生邀約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等及無政府主義者區聲
白等人,共同組成廣東小組,出版《勞動聲》周刊,利用教育機構在學生中從事共產主義的
宣傳,並開始注意農村中的活動。也許由於廣東過去的革命運動.多半從鄉村發動,因而廣
州的共產黨人能最先注意到農民運動。社會主義青年團也同時成立起來了,最初參加為團員
的彭湃、羅綺園、阮嘯仙等後來都參加了農民運動的工作。
廣東共產小組也和北京小組一樣,與無政府主義者合作了一個短時間,不久因意見不合、
幾個參加共產小組的無政府主義者也退出去了。廣州的無政府主義者有反國民黨的傾向,在
他們看來,陳獨秀等人是與國民黨有關係的,因此常表不滿。他們較之北京無政府主義者堅
持自由聯合和不同意無產階級專政這兩點外,還多了一項反國民黨意識,因此,分裂終於無
法避免。
其實,廣東共產小組與孫中山派的關係也不算圓滿。那時孫中山先生嫡係胡漢民等與陳
炯明之間暗中已有意見不合的醞釀,而陳炯明的喉舌《群報》又是由共產黨人陳公博、譚植
棠任編輯,其言論不待說是偏祖陳炯明的,因而引起另一部份國民黨人物的不滿。在他們看
來,陳獨秀等共產黨人在支持陳炯明而與孫中山搗亂。這件事後來也為中共內部一個重大的
爭論。
以上我所簡述的共產主義者在各地的活動,確是中國共產黨正式組成前這一階段中的主
要發展。總括的說,這些共產小組都是一些知識分子的小團體。這對於一般共產主義者,根
年共產黨”則不過是成都方麵少數人所標新立異的組織;可是,在“青年共產黨”看來,社
會主義青年團不過是共產主義的低級組織而已。
到一九二二年,這兩個團體響應中共中央的號召,實行合併。吳玉章、楊暗公等參加中
國共產黨為黨員,其餘多數也都參加了統一後的四川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組織。後來這兩個團
體的人物都能不分界限的合作,沒有留下甚麽芥蒂。
廣州的共產小組的成立比較略遲,它在陳獨秀先生於一九二○年十二月間,到達之後才
組織起來。廣州這個華南重鎮,雖是中國近代革命的策源地,但南方政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
期中為桂係軍閥所盤踞,一般人民既具有反北京政府的傳統,又苦於南方政府的橫徵暴斂,
處於進退失據的苦悶狀態之中。孫中山派的革命人物已大半被排擠出來,革命空氣變得十分
稀薄。那裏的無政府主義者的活動雖發生較早,卻是脫離現實政治的。因此廣州名為革命中
心,但共產主義的活動反而比較落後。五四運動的影響,並沒有廣泛地波及到偏處南方的廣
東,當時在各省風起雲湧的各種左傾小團體和地方性刊物,在廣州十分少見。我們無法找出
適當的人選來發起那裏的共產小組,曾引以為憾。
一九二○年十月底,陳炯明所率領的軍隊打回廣州,那裏的政治氣氛才為之一變。陳炯
明的軍隊是孫中山先生在當時碩果僅存的實力,兩年前被桂係軍閥排出廣東,駐防在福建南
部。在這支軍隊困處閩南約兩年的期間內,國民黨人物奔走於滬閩之間,多方作打回廣東的
策劃。
一九二○年八月間,陳炯明開始向廣州進軍,十月二十八日占領廣州。私囊已飽的桂係
軍閥陳炳焜、莫榮新等部隊望風披靡,大多被攆回廣西去了。由於這一軍事勝利,孫中山先
生於十一月間回到廣州,從事於軍政府的重建。陳炯明被任為廣東省長併兼任軍政府的內政
部長、陸軍部長和粵軍總司令等職。他握有實權並成為僅次於孫中山先生的第二號人物,便
邀請陳獨秀先生去擔任廣東省政府的教育委員會委員長。
陳獨秀先生接到這一邀請後,徵求各地共產小組的意見。李大釗先生和我去信表示贊成。
我們認為他去領導廣東的教育工作,有兩個重要作用:一、可以將新文化和社會主義的新思
潮廣泛的帶到廣東去;二、可以在那裏發動共產主義者的組織。我們並指出不應受共產黨人
暫不做官這個約定的約束,何況辦教育也不能說是做官,而對於共產思想的傳播則特別有利。
陳先生接受了我們的意見,於十二月間將上海支部的工作交由李漢俊、李達等人分擔,就隻
57/151
----------------------- page 58-----------------------
《我的回憶》第一冊
身到廣州去了。他並未邀約其他同誌同去,以免耽誤各地工作的發展。
陳獨秀先生到廣州後,受到一般青年的歡迎。陳炯明對他十分推崇,以表示他能與新人
物合作的氣度。當時任教育會會長的汪精衛也與陳先生合作得很好。陳先生在廣州的多次演
說和發表的文章都富於吸引力,為廣州知識界愉入了一些新的血液。
大約在一九二一年一月間,陳先生邀約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等及無政府主義者區聲
白等人,共同組成廣東小組,出版《勞動聲》周刊,利用教育機構在學生中從事共產主義的
宣傳,並開始注意農村中的活動。也許由於廣東過去的革命運動.多半從鄉村發動,因而廣
州的共產黨人能最先注意到農民運動。社會主義青年團也同時成立起來了,最初參加為團員
的彭湃、羅綺園、阮嘯仙等後來都參加了農民運動的工作。
廣東共產小組也和北京小組一樣,與無政府主義者合作了一個短時間,不久因意見不合、
幾個參加共產小組的無政府主義者也退出去了。廣州的無政府主義者有反國民黨的傾向,在
他們看來,陳獨秀等人是與國民黨有關係的,因此常表不滿。他們較之北京無政府主義者堅
持自由聯合和不同意無產階級專政這兩點外,還多了一項反國民黨意識,因此,分裂終於無
法避免。
其實,廣東共產小組與孫中山派的關係也不算圓滿。那時孫中山先生嫡係胡漢民等與陳
炯明之間暗中已有意見不合的醞釀,而陳炯明的喉舌《群報》又是由共產黨人陳公博、譚植
棠任編輯,其言論不待說是偏祖陳炯明的,因而引起另一部份國民黨人物的不滿。在他們看
來,陳獨秀等共產黨人在支持陳炯明而與孫中山搗亂。這件事後來也為中共內部一個重大的
爭論。
以上我所簡述的共產主義者在各地的活動,確是中國共產黨正式組成前這一階段中的主
要發展。總括的說,這些共產小組都是一些知識分子的小團體。這對於一般共產主義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