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決心是否正確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不能是絕對的。我們眼看就要征服尼羅河三角洲,並摧毀英軍在中東的所有陣地,因為我們在馬特魯港已取得了重大勝利,碰運氣我們還可以把第8集團軍趕出阿拉曼陣地。然而,事實終究是事實,這些想法都落了空,隨之產生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回過頭來看看,似乎也可以理解,隆美爾作為一名戰地指揮官,勢必願意跟蹤追擊逃敵。但是,最高統帥部,更何況希特勒,理應估計到馬爾他在戰略上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地中海的關鍵地位。因此,最高統帥部應在這個問題上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該同意在拿下馬爾他以前進軍蘇伊士運河。我們失掉了奪取馬爾他島的一個大好時機,因為德國空軍已經對這個島進行了猛烈的轟擊,奪島成功是大有希望的。
六月二十三日晚,非洲軍的前衛越過了埃及國境線。隆美爾的打算是由翼側迂迴英軍在邊境地區構設的難以對付的地雷場和支撐點,其實,裏奇已經決定退到馬特魯港。在一晝夜之內,我們的前衛竟然浩浩蕩蕩地前進一百多英裏,抵達馬特魯和西迪巴臘尼之間的濱海公路一線。部隊士氣高漲,過去一個月所取得的勝利,可以使部隊對沙漠盛夏條件下持續作戰所帶來的疲勞和損耗毫不在意。然而坦克實力卻弱得可憐,由托卜魯克前出,行軍途中就損壞了許多坦克,非洲軍進入埃及時隻有44輛坦克。
我軍在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的進攻中,沒有遇到英軍地麵部隊的激烈抵抗,但卻遭到英國沙漠空軍的猛烈襲擊。我們地麵部隊的前進速度,使我們的戰鬥機跟不上掩護,因而遭到慘重損失。實際上,從進入埃及的時刻起,就出現了凶兆,擔心空軍支援不上。隆美爾不再享有製空權了,敵人的空軍力量在驚人地增強。這是整個戰爭雙方兵力對比發生變化的開始,而在摩爾塔因和法萊斯的殲滅戰中,這種變化已經發展到了頂點,以致於影響了整個戰爭進程。
六月二十五日晚,我偵察支隊接近了馬特魯港的外圍陣地。隆美爾宣布要在第二天對該地發起攻擊,當時沒有時問進行周密的偵察,我們是在粗略地了解了英軍配置的情況下進入交戰的。
馬特魯港西邊的接近地有綿密的地雷場掩護。地雷場由海岸向沙漠地延伸約十五英裏,我們估計在該地域內第8集團軍有四個師(英軍第50師、紐西蘭第2師、印度第5和第10師),其左翼由英軍第1裝甲師掩護,該師在主地雷場和西迪哈姆紮高地之間占領陣地。隆美爾的目的是在馬特魯附近包圍各步兵師,為此,先要趕走第1裝甲師。非洲軍受領了這項任務。第21裝甲師在高地和主地雷場之間前進;第15裝甲師則在高地以南開進;第90輕裝師在第21裝甲師左翼實施突擊,任務是切斷馬特魯港以東濱海公路;義大利第10和第21軍由西麵封鎖馬特魯要塞;意軍的坦克軍當時還沒有開上來,其任務是在高地以南進攻,支援第15裝甲師。
但是,英軍的實際配置情況,卻跟隆美爾想像的很不一樣。第10軍配置在馬特魯地域;屬下有英軍第50師和印度第10師。第13軍則部署在西迪哈姆紮高地的南坡。它編有剛從敘利亞調來的紐西蘭第2師,還有第1裝甲師,該師當時有坦克159輛,其中60輛是“格蘭特”坦克 [ 註:非洲軍參戰的坦克隻有60輛。 ] 。在西迪哈姆紮高地和馬特魯主地雷場之間10英裏的地段,隻有一個狹窄的地雷場,掩護的兵力隻有兩個較弱的分遣隊:一個是“格裏科爾”分遣隊,一個是“裏澤科爾”分遣隊 [ 註:每個分遣隊編兩個步兵排,一個野戰和反坦克炮兵連。它們是印度第29旅的一部分,該旅被分編成若幹分遣隊和“戰鬥群”。 ] 。簡而言之,第8集團軍的兵力部署是兩翼強,中間弱。
有人可能認為,第8集團軍的部署是故意為隆美爾設下一個圈套,其實完全不是那麽回事。事實是,代替裏奇指揮的奧金萊克將軍不能決定,該不該堅決守住馬特魯港,他的兵力部署旨在防止他的軍隊被包圍,而不在於能否殲滅敵人。確實,奧金萊克曾告訴第13軍軍長戈特將軍和第10軍軍長霍爾姆斯將軍,要進行“盡可能頑強的抵抗”,並說,如果“一個軍,或軍的一部分被迫退出陣地,其它部隊就立即……迅猛地攻擊敵人的翼側,以奪取主動權”。這是一個值得讚賞的設想,但對英軍來說不幸的是,兩個軍長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寧肯撤退,也不願冒被圍的風險。這樣打仗是不行的,如果奧金萊克感到在馬特魯打一仗兵力不足,就該撤回阿拉曼。如果他想在馬特魯打一仗,而且有足夠的兵力打贏一場防禦戰,他也就不該給屬下灌輸這樣一種想法,即這一仗隻不過是一次阻滯行動。最後,由於奧金萊克的猶豫不決,英軍不但失掉了殲滅坦克集團軍的良機,而且還遭到了慘敗,這種慘敗會造成不可挽救的災難。我強調了這一點是因為,如果我們要研究指揮藝術的話,馬特魯之戰是比較少見的頗有教益的戰例。
我們在二十六日下午發起進攻,我們的攻擊正碰在英軍的弱點上,這也純屬偶然。這個弱點就是在高地與馬特魯主地雷場之間的狹窄地雷場。第90輕裝師輕而易舉地通過了這個地雷場,而且殲滅了“裏澤科爾”分遣隊,第21裝甲師則擊潰了“格裏科爾”分遣隊。這一擊,在英軍陣地上來個中心開花,為第二天向縱深突擊打開了通路。
六月二十三日晚,非洲軍的前衛越過了埃及國境線。隆美爾的打算是由翼側迂迴英軍在邊境地區構設的難以對付的地雷場和支撐點,其實,裏奇已經決定退到馬特魯港。在一晝夜之內,我們的前衛竟然浩浩蕩蕩地前進一百多英裏,抵達馬特魯和西迪巴臘尼之間的濱海公路一線。部隊士氣高漲,過去一個月所取得的勝利,可以使部隊對沙漠盛夏條件下持續作戰所帶來的疲勞和損耗毫不在意。然而坦克實力卻弱得可憐,由托卜魯克前出,行軍途中就損壞了許多坦克,非洲軍進入埃及時隻有44輛坦克。
我軍在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的進攻中,沒有遇到英軍地麵部隊的激烈抵抗,但卻遭到英國沙漠空軍的猛烈襲擊。我們地麵部隊的前進速度,使我們的戰鬥機跟不上掩護,因而遭到慘重損失。實際上,從進入埃及的時刻起,就出現了凶兆,擔心空軍支援不上。隆美爾不再享有製空權了,敵人的空軍力量在驚人地增強。這是整個戰爭雙方兵力對比發生變化的開始,而在摩爾塔因和法萊斯的殲滅戰中,這種變化已經發展到了頂點,以致於影響了整個戰爭進程。
六月二十五日晚,我偵察支隊接近了馬特魯港的外圍陣地。隆美爾宣布要在第二天對該地發起攻擊,當時沒有時問進行周密的偵察,我們是在粗略地了解了英軍配置的情況下進入交戰的。
馬特魯港西邊的接近地有綿密的地雷場掩護。地雷場由海岸向沙漠地延伸約十五英裏,我們估計在該地域內第8集團軍有四個師(英軍第50師、紐西蘭第2師、印度第5和第10師),其左翼由英軍第1裝甲師掩護,該師在主地雷場和西迪哈姆紮高地之間占領陣地。隆美爾的目的是在馬特魯附近包圍各步兵師,為此,先要趕走第1裝甲師。非洲軍受領了這項任務。第21裝甲師在高地和主地雷場之間前進;第15裝甲師則在高地以南開進;第90輕裝師在第21裝甲師左翼實施突擊,任務是切斷馬特魯港以東濱海公路;義大利第10和第21軍由西麵封鎖馬特魯要塞;意軍的坦克軍當時還沒有開上來,其任務是在高地以南進攻,支援第15裝甲師。
但是,英軍的實際配置情況,卻跟隆美爾想像的很不一樣。第10軍配置在馬特魯地域;屬下有英軍第50師和印度第10師。第13軍則部署在西迪哈姆紮高地的南坡。它編有剛從敘利亞調來的紐西蘭第2師,還有第1裝甲師,該師當時有坦克159輛,其中60輛是“格蘭特”坦克 [ 註:非洲軍參戰的坦克隻有60輛。 ] 。在西迪哈姆紮高地和馬特魯主地雷場之間10英裏的地段,隻有一個狹窄的地雷場,掩護的兵力隻有兩個較弱的分遣隊:一個是“格裏科爾”分遣隊,一個是“裏澤科爾”分遣隊 [ 註:每個分遣隊編兩個步兵排,一個野戰和反坦克炮兵連。它們是印度第29旅的一部分,該旅被分編成若幹分遣隊和“戰鬥群”。 ] 。簡而言之,第8集團軍的兵力部署是兩翼強,中間弱。
有人可能認為,第8集團軍的部署是故意為隆美爾設下一個圈套,其實完全不是那麽回事。事實是,代替裏奇指揮的奧金萊克將軍不能決定,該不該堅決守住馬特魯港,他的兵力部署旨在防止他的軍隊被包圍,而不在於能否殲滅敵人。確實,奧金萊克曾告訴第13軍軍長戈特將軍和第10軍軍長霍爾姆斯將軍,要進行“盡可能頑強的抵抗”,並說,如果“一個軍,或軍的一部分被迫退出陣地,其它部隊就立即……迅猛地攻擊敵人的翼側,以奪取主動權”。這是一個值得讚賞的設想,但對英軍來說不幸的是,兩個軍長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寧肯撤退,也不願冒被圍的風險。這樣打仗是不行的,如果奧金萊克感到在馬特魯打一仗兵力不足,就該撤回阿拉曼。如果他想在馬特魯打一仗,而且有足夠的兵力打贏一場防禦戰,他也就不該給屬下灌輸這樣一種想法,即這一仗隻不過是一次阻滯行動。最後,由於奧金萊克的猶豫不決,英軍不但失掉了殲滅坦克集團軍的良機,而且還遭到了慘敗,這種慘敗會造成不可挽救的災難。我強調了這一點是因為,如果我們要研究指揮藝術的話,馬特魯之戰是比較少見的頗有教益的戰例。
我們在二十六日下午發起進攻,我們的攻擊正碰在英軍的弱點上,這也純屬偶然。這個弱點就是在高地與馬特魯主地雷場之間的狹窄地雷場。第90輕裝師輕而易舉地通過了這個地雷場,而且殲滅了“裏澤科爾”分遣隊,第21裝甲師則擊潰了“格裏科爾”分遣隊。這一擊,在英軍陣地上來個中心開花,為第二天向縱深突擊打開了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