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以堅定、信任的目光注視著蔡協民,向他交代了守山任務,然後又關切地對曾誌說:“小曾,你就不要到鄉下去了。懷了孩子理應照顧嘛。”
曾誌說:“不要緊,我體質好,還能堅持一段時間。”
毛澤東擺擺手:“不,挺著肚子去鄉下有諸多不便,你應該回後方留守處去,在那裏生產比較方便,再說那邊也有事情給你做嘛!”
曾誌拗不過了。
毛澤東望著曾誌沉思了片刻,放鬆語氣說:“我看,你背著這個包袱去爬黃洋界也夠嗆了。這樣吧,你騎我的馬上山。協民,你就護送一趟,要親手交與鄧允庭。”
“不不,毛委員,您去湘南山高路遠,沒有馬怎麽行?”曾誌急忙謝絕。
蔡協民也堅持說:“毛委員,馬還是您騎,她上山,我去想法子。”
“哎喲,講麽子客氣話羅。莫慌,我的這雙腳會為我爭氣。”毛澤東二話不說,將馬留在團部,揮師南去。
革命的情誼,人微的體貼,使這對年輕的紅軍夫婦終身難忘。騎著毛委員的馬,他們順利上山來到了大井,當天,蔡協民又匆匆趕回了寧岡。
在後方留守處,曾誌以頑強的意誌,支撐著笨重的身子,和戰友們一起投入了黃洋界保衛戰。之後,她又參加了修建小井紅軍醫院,直到11月初,鄧允庭、王佐發現她行動已經十分不便,才又一次把她送到了大井。
幾天後,她便開始陣痛了……
毛大嫂和賴鳳娥是兩位淳樸、賢慧的女人,盡了一切辦法幫助曾誌。產後大出血,死裏逃生的曾誌,身體開始慢慢好轉了。
然而,經過這一番掙紮,曾誌的奶水卻漸漸幹涸了。好在賴鳳娥是過來人,知道一點,她把紅米粉做成糊糊,一日數次,精心餵養著嬰兒。說來也怪,這個小傢夥一到她手上,倒顯得更壯了。
“你若喜歡這孩子,就送給你帶吧?”曾誌試探著問。
“那倒好,我正想抱個崽呢。不過,把孩子交給我,你放心嗎?”賴鳳娥既高興又疑惑。
“都是革命人,哪有不放心的。再說,現在戰爭年代,我能背著孩子去打仗嗎?”
“那倒也是。”
“其實,我早有準備,孩子一生下來就託付給別人,現在送給你,我就更放心了。”曾誌把心裏的想法如實地告訴她。
“這真是我的好福氣!不過這事還是等黨代表回來再定吧。”
“不用了,他也一定同意的,今天你就可以把孩子抱回家去。”
“當真?”賴鳳娥驚喜萬分。
“當真!”曾誌目光中充滿了信任和肯定。
“那你放心,我一定會把他帶好,就是討飯,我也要把他撫養成人,以後讓你們母子重逢!”賴鳳娥人樸實話也樸實,曾誌不禁流下了感激的淚水。幾年後,井岡山失守,賴鳳娥流落他鄉,淪為乞丐,四處討飯撫養這位紅軍的後代,此是後話。
當下曾誌隻是一味說:“真難為你了!”
賴鳳娥把小孩送到曾誌手上,說:“我是個土老表,沒有文化,你給孩子取個名兒吧?”
曾誌將孩子緊緊摟在懷裏,自言自語地說:“我們跟著共產黨,跟著毛委員,跟著朱軍長走南闖北,圖什麽呢,就是圖革命勝利,讓全中國的子孫後代永永遠遠不再受苦難。”她拿定主意,望著賴鳳娥,以徵詢的口吻說:
“我看,就叫‘來發’吧,你說行嗎?”
“行行行,這個名字好啊,革命勝利了,我家公家婆他們指望他來發財呢!”賴鳳娥連連叫好。
曾誌再一次吻著兒子的臉蛋,然後把他交給賴鳳娥,眼淚無聲地滾落下來……
1987年10月27日,正是井岡山人民隆重慶祝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周年的日子。一輛普普通通的小汽車馳上井岡山,開進一個小山村,在一棟兩層磚木結構,前後紅花綠樹環繞的民房前停下,車裏出來一位白髮滿頭的老太太。
頓時,小小的山村沸騰了,人們歡聲笑語,親切問候,“媽媽回來了!”“奶奶回來了!”“老奶回來了!”“老大姐回來了!”男女老少將老人團團圍住。
是的,回來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滄桑,青山依舊,綠水依然,而當年紅顏青絲的南國芙蓉女曾誌,如今已是白髮蒼蒼。當年,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許許多多人拋頭顱灑熱血,蔡協民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六十多年來,她從未停止過對井岡山父老鄉親的思念,對丈夫的追懷,對兒子的牽掛,而今,多年的夢想成真,她又站在這塊堅實的紅土地上。
“來發,我們又見麵了!”
喊出這句話,她不禁熱淚盈眶。
“山大王”的婚事
“阿舅,不好了!不好了!出事了……”
在朦朧的月光下,隻見一人一邊喊叫著,一邊跌跌撞撞奔向山寨大門。
“出了嘛咯事?這樣鬼叫狼嚎的!”正在山寨廳堂與頭領們議事的王佐聽見喊叫聲,邊罵邊回頭朝山門外望去。隻見傳令兵石春發直闖進來,衣衫不整,臉上劃出幾道血痕,一雙赤腳,褲管上滿是泥巴,他張開大嘴呼哧呼哧地直喘粗氣。
曾誌說:“不要緊,我體質好,還能堅持一段時間。”
毛澤東擺擺手:“不,挺著肚子去鄉下有諸多不便,你應該回後方留守處去,在那裏生產比較方便,再說那邊也有事情給你做嘛!”
曾誌拗不過了。
毛澤東望著曾誌沉思了片刻,放鬆語氣說:“我看,你背著這個包袱去爬黃洋界也夠嗆了。這樣吧,你騎我的馬上山。協民,你就護送一趟,要親手交與鄧允庭。”
“不不,毛委員,您去湘南山高路遠,沒有馬怎麽行?”曾誌急忙謝絕。
蔡協民也堅持說:“毛委員,馬還是您騎,她上山,我去想法子。”
“哎喲,講麽子客氣話羅。莫慌,我的這雙腳會為我爭氣。”毛澤東二話不說,將馬留在團部,揮師南去。
革命的情誼,人微的體貼,使這對年輕的紅軍夫婦終身難忘。騎著毛委員的馬,他們順利上山來到了大井,當天,蔡協民又匆匆趕回了寧岡。
在後方留守處,曾誌以頑強的意誌,支撐著笨重的身子,和戰友們一起投入了黃洋界保衛戰。之後,她又參加了修建小井紅軍醫院,直到11月初,鄧允庭、王佐發現她行動已經十分不便,才又一次把她送到了大井。
幾天後,她便開始陣痛了……
毛大嫂和賴鳳娥是兩位淳樸、賢慧的女人,盡了一切辦法幫助曾誌。產後大出血,死裏逃生的曾誌,身體開始慢慢好轉了。
然而,經過這一番掙紮,曾誌的奶水卻漸漸幹涸了。好在賴鳳娥是過來人,知道一點,她把紅米粉做成糊糊,一日數次,精心餵養著嬰兒。說來也怪,這個小傢夥一到她手上,倒顯得更壯了。
“你若喜歡這孩子,就送給你帶吧?”曾誌試探著問。
“那倒好,我正想抱個崽呢。不過,把孩子交給我,你放心嗎?”賴鳳娥既高興又疑惑。
“都是革命人,哪有不放心的。再說,現在戰爭年代,我能背著孩子去打仗嗎?”
“那倒也是。”
“其實,我早有準備,孩子一生下來就託付給別人,現在送給你,我就更放心了。”曾誌把心裏的想法如實地告訴她。
“這真是我的好福氣!不過這事還是等黨代表回來再定吧。”
“不用了,他也一定同意的,今天你就可以把孩子抱回家去。”
“當真?”賴鳳娥驚喜萬分。
“當真!”曾誌目光中充滿了信任和肯定。
“那你放心,我一定會把他帶好,就是討飯,我也要把他撫養成人,以後讓你們母子重逢!”賴鳳娥人樸實話也樸實,曾誌不禁流下了感激的淚水。幾年後,井岡山失守,賴鳳娥流落他鄉,淪為乞丐,四處討飯撫養這位紅軍的後代,此是後話。
當下曾誌隻是一味說:“真難為你了!”
賴鳳娥把小孩送到曾誌手上,說:“我是個土老表,沒有文化,你給孩子取個名兒吧?”
曾誌將孩子緊緊摟在懷裏,自言自語地說:“我們跟著共產黨,跟著毛委員,跟著朱軍長走南闖北,圖什麽呢,就是圖革命勝利,讓全中國的子孫後代永永遠遠不再受苦難。”她拿定主意,望著賴鳳娥,以徵詢的口吻說:
“我看,就叫‘來發’吧,你說行嗎?”
“行行行,這個名字好啊,革命勝利了,我家公家婆他們指望他來發財呢!”賴鳳娥連連叫好。
曾誌再一次吻著兒子的臉蛋,然後把他交給賴鳳娥,眼淚無聲地滾落下來……
1987年10月27日,正是井岡山人民隆重慶祝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周年的日子。一輛普普通通的小汽車馳上井岡山,開進一個小山村,在一棟兩層磚木結構,前後紅花綠樹環繞的民房前停下,車裏出來一位白髮滿頭的老太太。
頓時,小小的山村沸騰了,人們歡聲笑語,親切問候,“媽媽回來了!”“奶奶回來了!”“老奶回來了!”“老大姐回來了!”男女老少將老人團團圍住。
是的,回來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滄桑,青山依舊,綠水依然,而當年紅顏青絲的南國芙蓉女曾誌,如今已是白髮蒼蒼。當年,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許許多多人拋頭顱灑熱血,蔡協民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六十多年來,她從未停止過對井岡山父老鄉親的思念,對丈夫的追懷,對兒子的牽掛,而今,多年的夢想成真,她又站在這塊堅實的紅土地上。
“來發,我們又見麵了!”
喊出這句話,她不禁熱淚盈眶。
“山大王”的婚事
“阿舅,不好了!不好了!出事了……”
在朦朧的月光下,隻見一人一邊喊叫著,一邊跌跌撞撞奔向山寨大門。
“出了嘛咯事?這樣鬼叫狼嚎的!”正在山寨廳堂與頭領們議事的王佐聽見喊叫聲,邊罵邊回頭朝山門外望去。隻見傳令兵石春發直闖進來,衣衫不整,臉上劃出幾道血痕,一雙赤腳,褲管上滿是泥巴,他張開大嘴呼哧呼哧地直喘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