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陽確實又準備悶聲發一把大財了。
很多人都誤以為,既然瑞麗早已取代騰衝成為翡翠原石之都,騰衝現在的翡翠原石市場規模甚至連盈江都比不過,那發財就得去瑞麗才對。
其實不然。
有一個連大部分行內人都不知道的點,那就是騰衝這邊真正的前輩級人物不少,這些前輩級翡翠人,有的是年輕時去緬甸挖礦或做翡翠生意,有的是在騰衝坐莊收老緬送過來的翡翠,入行時間絕對屬於國內最早的那一批。
就以山莊的主人三爺為例。
別看三爺精神還挺矍鑠,可實際上他已經是七十多快八十的老人了,玩翡翠都快六十年了。
而在場還有好幾位年齡接近三爺的老前輩。
這些老前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特別喜歡收藏翡翠原石,尤其是真正的老場口翡翠原石,在他們手中,還存有不少三四十年前甚至是五六十年前的老翡翠。
打個比方說,翡翠場口除了著名的八大場口以外,其實還有一個更為著名的老場口,那就是從明代就已經開挖的老帕敢場口,這個場口所產翡翠是出了名的高種高色,論品質,連大名鼎鼎的莫西沙和莫灣基場口所產原石都不能比。
隻可惜,這個場口經過幾百年的挖掘之後,早在三四十年前就已經絕礦了,換做是在二三十年前,還有可能有少量在市麵上流傳,至於到了如今,則是一塊都找不到了,假如有,一定是在三爺這樣的老翡翠人手中。
又比如說,一說到翡翠,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帝王綠是翡翠中天花板級別的存在,但相當一部分人都不知道,在很多年前,翡翠界還有過一種比帝王綠更牛的神級翡翠,那就是龍石種翡翠。
隻可惜真正的龍石種翡翠數量極其稀少,就算是行內人,真正見過其麵貌的人也屈指可數。
稀少到何種程度?
龍石種翡翠的產地就極為特別,它不像其它翡翠場口那樣產自於霧露河一帶,而是來自於緬甸一個叫龍河的地方,而且,它還不是存在於裸露的河床裏,而是生長於四季陰涼的岩洞之中。
這也就意味著,它的一次成礦條件是稍稍有別於普通翡翠礦脈的,至於二次成礦條件,則完全與其它場口所產翡翠不同。
如此特殊的成礦條件,自然導致了它的產量極為稀少。
稀少到礦脈資源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早已枯竭絕跡的那種,至於存世的龍石種翡翠,要麽早已作為天價成品落到了頂級收藏家手中,要麽是被三爺這樣的老翡翠人珍藏。
至於普通人,哪怕是行內人,就算你有再多的錢,假如沒有合適的引路人的話,是無緣見到的。
見不得沒關係?
對於普通人或普通的翡翠商人來說,確實沒關係,可是對於魏陽這樣的頂級翡翠人來說,假如這輩子連真正的龍石種都不能見到的話,那絕對會成為他這輩子玩翡翠最大的遺憾。
有這麽誇張嗎?
當然有。
因為成礦條件有別於其它場口的翡翠,龍石種翡翠的特點當然也是與眾不同的。
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冬暖夏涼的特征。
因為生長於四季陰涼的岩洞之中,因此龍石種翡翠天生就帶有冬暖夏涼的特征,也就是帶有寒玉的特性,這樣的特征,是其它場口所產翡翠所不具備的。
第二個不同,則是真正的色融於底。
眾所周知,其它場口所產的翡翠,哪怕是高種高色,通常也會存在色壓種或種壓色的現象,要麽顏色過於濃豔導致種水看起來不夠通透,要麽種水太高使得顏色看起來不夠飽滿。
而真正的龍石種翡翠,屬於質地極為細膩,晶體顆粒微不可察的那種,據說,若是將龍石種翡翠置於裝著清水的玻璃杯中,翡翠會立馬與清水融為一體,達到不分你我的程度,遠遠望去,壓根感覺不到玻璃杯裏還有一枚翡翠的存在。
當然,這一說法可能稍稍有些誇張,但也由此可以說明龍石種翡翠質地的細膩程度,真正達到了玻璃種翡翠起瑩起膠的最高境界。
不僅如此,其它場口所產高種高色翡翠,顏色部分通常帶有明顯的色根,就連魏陽手中的帝王綠、頂級玻璃春底金絲綠翡翠也不例外。
而真正的龍石種翡翠,是不帶色根的,帶色部分的顏色濃淡基本一致,屬於真正的色融於底。
它的這一特征導致了,它的成品不僅晶瑩剔透,散發著柔軟的寒光,還能在不同光照條件下有可能呈現出些許的顏色變化,看起來極為迷人。
也正因為它的這些獨特特征,在曆史上,當一條龍石種翡翠手鐲作為貢品進獻給宮裏時,立即就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並很快得到了他的青睞,在一番問詢之後,它給這種特別的翡翠起了一個同樣特別的名字。
這就是龍石種翡翠命名的由來。
也正因為如此,真正的龍石種翡翠因為其顏色不如帝王綠翡翠濃豔的緣故,在價格上可能未必超過帝王綠翡翠,可是論稀有程度卻是遠超的,屬於世間罕見的寶貝。
如此罕見的寶貝,魏陽就算不能得到它,也至少得看上它一眼才行,否則這會成為他翡翠生涯中最大的遺憾。
而據老李說,三爺手中就有真正的龍石種翡翠原石!
由此可見,這些真正的老一輩翡翠人手中確實珍藏著很多市麵上早已絕跡的珍貴翡翠原石。
這些珍貴的老翡翠能落入魏陽手中嗎?
看情況。
看緣分。
所謂玉遇有緣人,就是源自於這些老翡翠人之口,而且它最開始的意思,並不是指你是否喜歡,或者你是否給得起價錢,而是看你是否能得到貨主的認可,願意將它轉手給你。
這跟錢多錢少並不一定存在直接的關聯。
說白了,除了給得起價錢以外,還得看你能不能讓貨主心情舒爽。
一切皆有可能。
這也正是魏陽一開始要低調的原因。
很多人都誤以為,既然瑞麗早已取代騰衝成為翡翠原石之都,騰衝現在的翡翠原石市場規模甚至連盈江都比不過,那發財就得去瑞麗才對。
其實不然。
有一個連大部分行內人都不知道的點,那就是騰衝這邊真正的前輩級人物不少,這些前輩級翡翠人,有的是年輕時去緬甸挖礦或做翡翠生意,有的是在騰衝坐莊收老緬送過來的翡翠,入行時間絕對屬於國內最早的那一批。
就以山莊的主人三爺為例。
別看三爺精神還挺矍鑠,可實際上他已經是七十多快八十的老人了,玩翡翠都快六十年了。
而在場還有好幾位年齡接近三爺的老前輩。
這些老前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特別喜歡收藏翡翠原石,尤其是真正的老場口翡翠原石,在他們手中,還存有不少三四十年前甚至是五六十年前的老翡翠。
打個比方說,翡翠場口除了著名的八大場口以外,其實還有一個更為著名的老場口,那就是從明代就已經開挖的老帕敢場口,這個場口所產翡翠是出了名的高種高色,論品質,連大名鼎鼎的莫西沙和莫灣基場口所產原石都不能比。
隻可惜,這個場口經過幾百年的挖掘之後,早在三四十年前就已經絕礦了,換做是在二三十年前,還有可能有少量在市麵上流傳,至於到了如今,則是一塊都找不到了,假如有,一定是在三爺這樣的老翡翠人手中。
又比如說,一說到翡翠,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帝王綠是翡翠中天花板級別的存在,但相當一部分人都不知道,在很多年前,翡翠界還有過一種比帝王綠更牛的神級翡翠,那就是龍石種翡翠。
隻可惜真正的龍石種翡翠數量極其稀少,就算是行內人,真正見過其麵貌的人也屈指可數。
稀少到何種程度?
龍石種翡翠的產地就極為特別,它不像其它翡翠場口那樣產自於霧露河一帶,而是來自於緬甸一個叫龍河的地方,而且,它還不是存在於裸露的河床裏,而是生長於四季陰涼的岩洞之中。
這也就意味著,它的一次成礦條件是稍稍有別於普通翡翠礦脈的,至於二次成礦條件,則完全與其它場口所產翡翠不同。
如此特殊的成礦條件,自然導致了它的產量極為稀少。
稀少到礦脈資源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早已枯竭絕跡的那種,至於存世的龍石種翡翠,要麽早已作為天價成品落到了頂級收藏家手中,要麽是被三爺這樣的老翡翠人珍藏。
至於普通人,哪怕是行內人,就算你有再多的錢,假如沒有合適的引路人的話,是無緣見到的。
見不得沒關係?
對於普通人或普通的翡翠商人來說,確實沒關係,可是對於魏陽這樣的頂級翡翠人來說,假如這輩子連真正的龍石種都不能見到的話,那絕對會成為他這輩子玩翡翠最大的遺憾。
有這麽誇張嗎?
當然有。
因為成礦條件有別於其它場口的翡翠,龍石種翡翠的特點當然也是與眾不同的。
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冬暖夏涼的特征。
因為生長於四季陰涼的岩洞之中,因此龍石種翡翠天生就帶有冬暖夏涼的特征,也就是帶有寒玉的特性,這樣的特征,是其它場口所產翡翠所不具備的。
第二個不同,則是真正的色融於底。
眾所周知,其它場口所產的翡翠,哪怕是高種高色,通常也會存在色壓種或種壓色的現象,要麽顏色過於濃豔導致種水看起來不夠通透,要麽種水太高使得顏色看起來不夠飽滿。
而真正的龍石種翡翠,屬於質地極為細膩,晶體顆粒微不可察的那種,據說,若是將龍石種翡翠置於裝著清水的玻璃杯中,翡翠會立馬與清水融為一體,達到不分你我的程度,遠遠望去,壓根感覺不到玻璃杯裏還有一枚翡翠的存在。
當然,這一說法可能稍稍有些誇張,但也由此可以說明龍石種翡翠質地的細膩程度,真正達到了玻璃種翡翠起瑩起膠的最高境界。
不僅如此,其它場口所產高種高色翡翠,顏色部分通常帶有明顯的色根,就連魏陽手中的帝王綠、頂級玻璃春底金絲綠翡翠也不例外。
而真正的龍石種翡翠,是不帶色根的,帶色部分的顏色濃淡基本一致,屬於真正的色融於底。
它的這一特征導致了,它的成品不僅晶瑩剔透,散發著柔軟的寒光,還能在不同光照條件下有可能呈現出些許的顏色變化,看起來極為迷人。
也正因為它的這些獨特特征,在曆史上,當一條龍石種翡翠手鐲作為貢品進獻給宮裏時,立即就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並很快得到了他的青睞,在一番問詢之後,它給這種特別的翡翠起了一個同樣特別的名字。
這就是龍石種翡翠命名的由來。
也正因為如此,真正的龍石種翡翠因為其顏色不如帝王綠翡翠濃豔的緣故,在價格上可能未必超過帝王綠翡翠,可是論稀有程度卻是遠超的,屬於世間罕見的寶貝。
如此罕見的寶貝,魏陽就算不能得到它,也至少得看上它一眼才行,否則這會成為他翡翠生涯中最大的遺憾。
而據老李說,三爺手中就有真正的龍石種翡翠原石!
由此可見,這些真正的老一輩翡翠人手中確實珍藏著很多市麵上早已絕跡的珍貴翡翠原石。
這些珍貴的老翡翠能落入魏陽手中嗎?
看情況。
看緣分。
所謂玉遇有緣人,就是源自於這些老翡翠人之口,而且它最開始的意思,並不是指你是否喜歡,或者你是否給得起價錢,而是看你是否能得到貨主的認可,願意將它轉手給你。
這跟錢多錢少並不一定存在直接的關聯。
說白了,除了給得起價錢以外,還得看你能不能讓貨主心情舒爽。
一切皆有可能。
這也正是魏陽一開始要低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