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法國的勝利,從技術上講,關鍵在於我們把大量裝甲車集中配備給作為先鋒部隊的全部師團,就象鐵騎兵一樣,這樣就在工業化時代的戰場上恢復了速度和機動,人們一直認為由於機械火力的力量和射程,在塹壕戰之中達到這種速度和機動是永遠不可能的。我們從英國戰術家富勒和法國戰術家戴高樂的軍事著作中懂得了這些道理,他們的著作總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教訓。 法國軍隊擁有的裝甲車數目超過我們,但是他們忽視了這些盟國戰術家的意見,把數以千計的坦克分散地配備給各個步兵師團。關於如何使用新的自動裝甲車問題,在兩次大戰期間,引起很多爭論。我們汲取富勒、戴高樂以及我們自己的古德裏安等人的正確意見。我們的對手則汲取了錯誤意見。此外用俯衝轟炸配合這些新的地麵戰術,起了加速勝利的作用。 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了。幾個月以來,西方的報刊雜誌不斷刊登歐洲地圖,標明在即將來臨的戰役中的一些假想戰線。據說被西方報界人士稱為“世界第一流職業軍人”的法國總司令莫裏斯·甘末林大元帥已經擬定了一項擊敗我們的絕妙計劃。 傳聞中的甘末林計劃認為:在現代化戰爭中,現代化武器使得防禦比進攻處於大體上是十或十五比一的有利地位。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一百五十萬名士兵喪失生命,這說明在機槍大炮麵前,拿破崙使用的那種集中步兵進攻的戰術不再行之有效,不會再出現另一次凡爾登戰役。新的戰術思想是,在和平時期修築起一條由堡壘連接起來的長城,配備以現代化的最猛烈的火力,將來敵人不論投入幾百萬人來進攻,最後都將淹沒在自己的血泊中。 根據這個理論,法國修建了一連串的碉堡,用地下坑道把它們連接起來,這就是馬奇諾防線。
如果德國不進攻,處於馬奇諾防線陸地長城和英國海上封鎖之間,我們的經濟生命也就會被扼死,即使那時候革命未能使希特勒垮台,盟國軍隊最後也會從馬奇諾防線向我們發動一勞永逸的最後一擊,迫使我們的將軍們象一九一八年一樣匐伏於地,乞求和平。這就是在“靜坐戰”期間西方報刊的論調。 有見識的軍界人士對這個馬奇諾防線提出一些疑問。他們說:工程的確是了不起,但是否太短了一些?從瑞士阿爾卑斯山開始,沿著法德邊界延伸一百多英裏到一個叫作隆古庸的地方——這是它的終點。在隆古庸和英吉利海峽之間,沿法國和比利時的邊界,還有一塊寬闊平坦的地帶是個漏洞,長度至少和馬奇諾防線本身相等。一九四年我們這些野蠻的德國人之所以從比利時進攻,就是因為這個漏洞提供了一條通向巴黎的平坦大道。難道我們不能繞過這條著名的馬奇諾防線,再次沿著這條路下來嗎? 那些支持甘末林計劃的人以譏諷的微笑來回答這樣的問題,他們說:把防線穿過比利時,一直延伸到海邊,這當然好。但是這要由比利時人來決定,但他們寧願堅持保持中立而不願搞這條防線。在法國境內延伸這條防線,則要穿過長達一百三十英裏的重要工業地區。此外,過去也曾經考慮過要這樣做,但是政府想節約開支。因為人民正在要求縮短工作時間和增加工資。延長防線的費用將象天文數字那樣龐大。還有,這些地區的地下水位太高,修建坑道係統有困難。同時,那時候希特勒已經上台,延長這條防線可能刺激這個好戰的元首不加思索地馬上採取行動。
總之,法國最聰明的軍事思想家決定不把馬奇諾防線修完,而採取了甘末林計劃。如果戰爭發生,法國和英國的軍隊將部署在未修築工事的比利時邊界一帶,嚴陣以待。如果德國人真的再次從這裏來,盟國軍隊將在加麥蘭指揮下躍出陣地,與二十萬名驍勇善戰的比利時軍隊匯合,固守天然的沿河防線。由於在現代化戰爭中處於防禦地位所具有的極為有利條件,德國向這樣狹窄的戰線發動進攻,將會遭到重大傷亡而告失敗。 我們確是進攻了,雖然並不完全按照計劃給我們規定的路線行事。五天之後,甘末林大元帥被解除職務。我們穿過被認為是“無法通行”的阿登地區,繞過馬奇諾防線北端,大軍浩浩蕩蕩西進,橫貫法國,因此切斷了按照甘末林計劃準時躍出陣地衝進比利時的法國和英國軍隊的聯繫。我們由庫赫勒指揮的第八軍也自荷蘭北下迎擊,使他們陷入重圍。五月十五日晨,法國總理打電話給他的國防部長,問甘末林有什麽反擊措施。根據歷史記載,國防部長回答說:“他什麽也沒有。” 第二天,巴黎法國外交部召開緊急會議,冒生命危險從倫敦乘機來到這裏的溫斯頓·邱吉爾在會上問甘末林大元帥:“將軍,準備用來抗擊德國突破的後備部隊在哪裏?”根據邱吉爾回憶錄,這位世界第一流職業軍人回答說:“au-cume。”(“一個也沒有。”)魏剛將軍接替了他的職位。我們輕而易舉地從背後拿下了馬奇諾防線,因為炮口都是朝著前麵方向。我們俘虜了坐等在碉堡和坑道內的法國士兵,並把他們全部運往英吉利海峽,用來對英國作戰。我們還繳獲了這個迷宮中儲備的全部糧食和裝備,隻留下幾個燈泡在這些無人的混凝土通道內照明。因此馬奇諾防線一直保存到今天。 法國的偉大從歷史舞台上消失了。德國幾世紀以來的不共戴天的敵人終於遭到厄運。從戰略上講,關於如何在戰爭中使用工業力量這個問題,他們的想法是錯誤的。他們把國家的力量和財富浪費在一個巨大的悲劇性玩笑上,用鋼和混凝土修建了半條城牆。從戰術上看,當甘末林大元帥說“aub cune”時,法國的軍事史已經宣告結束。
如果德國不進攻,處於馬奇諾防線陸地長城和英國海上封鎖之間,我們的經濟生命也就會被扼死,即使那時候革命未能使希特勒垮台,盟國軍隊最後也會從馬奇諾防線向我們發動一勞永逸的最後一擊,迫使我們的將軍們象一九一八年一樣匐伏於地,乞求和平。這就是在“靜坐戰”期間西方報刊的論調。 有見識的軍界人士對這個馬奇諾防線提出一些疑問。他們說:工程的確是了不起,但是否太短了一些?從瑞士阿爾卑斯山開始,沿著法德邊界延伸一百多英裏到一個叫作隆古庸的地方——這是它的終點。在隆古庸和英吉利海峽之間,沿法國和比利時的邊界,還有一塊寬闊平坦的地帶是個漏洞,長度至少和馬奇諾防線本身相等。一九四年我們這些野蠻的德國人之所以從比利時進攻,就是因為這個漏洞提供了一條通向巴黎的平坦大道。難道我們不能繞過這條著名的馬奇諾防線,再次沿著這條路下來嗎? 那些支持甘末林計劃的人以譏諷的微笑來回答這樣的問題,他們說:把防線穿過比利時,一直延伸到海邊,這當然好。但是這要由比利時人來決定,但他們寧願堅持保持中立而不願搞這條防線。在法國境內延伸這條防線,則要穿過長達一百三十英裏的重要工業地區。此外,過去也曾經考慮過要這樣做,但是政府想節約開支。因為人民正在要求縮短工作時間和增加工資。延長防線的費用將象天文數字那樣龐大。還有,這些地區的地下水位太高,修建坑道係統有困難。同時,那時候希特勒已經上台,延長這條防線可能刺激這個好戰的元首不加思索地馬上採取行動。
總之,法國最聰明的軍事思想家決定不把馬奇諾防線修完,而採取了甘末林計劃。如果戰爭發生,法國和英國的軍隊將部署在未修築工事的比利時邊界一帶,嚴陣以待。如果德國人真的再次從這裏來,盟國軍隊將在加麥蘭指揮下躍出陣地,與二十萬名驍勇善戰的比利時軍隊匯合,固守天然的沿河防線。由於在現代化戰爭中處於防禦地位所具有的極為有利條件,德國向這樣狹窄的戰線發動進攻,將會遭到重大傷亡而告失敗。 我們確是進攻了,雖然並不完全按照計劃給我們規定的路線行事。五天之後,甘末林大元帥被解除職務。我們穿過被認為是“無法通行”的阿登地區,繞過馬奇諾防線北端,大軍浩浩蕩蕩西進,橫貫法國,因此切斷了按照甘末林計劃準時躍出陣地衝進比利時的法國和英國軍隊的聯繫。我們由庫赫勒指揮的第八軍也自荷蘭北下迎擊,使他們陷入重圍。五月十五日晨,法國總理打電話給他的國防部長,問甘末林有什麽反擊措施。根據歷史記載,國防部長回答說:“他什麽也沒有。” 第二天,巴黎法國外交部召開緊急會議,冒生命危險從倫敦乘機來到這裏的溫斯頓·邱吉爾在會上問甘末林大元帥:“將軍,準備用來抗擊德國突破的後備部隊在哪裏?”根據邱吉爾回憶錄,這位世界第一流職業軍人回答說:“au-cume。”(“一個也沒有。”)魏剛將軍接替了他的職位。我們輕而易舉地從背後拿下了馬奇諾防線,因為炮口都是朝著前麵方向。我們俘虜了坐等在碉堡和坑道內的法國士兵,並把他們全部運往英吉利海峽,用來對英國作戰。我們還繳獲了這個迷宮中儲備的全部糧食和裝備,隻留下幾個燈泡在這些無人的混凝土通道內照明。因此馬奇諾防線一直保存到今天。 法國的偉大從歷史舞台上消失了。德國幾世紀以來的不共戴天的敵人終於遭到厄運。從戰略上講,關於如何在戰爭中使用工業力量這個問題,他們的想法是錯誤的。他們把國家的力量和財富浪費在一個巨大的悲劇性玩笑上,用鋼和混凝土修建了半條城牆。從戰術上看,當甘末林大元帥說“aub cune”時,法國的軍事史已經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