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詹姆斯海軍上將的率領下,重整旗鼓的英國艦隊開始了對中國沿海的大規模進攻,從廣州沿海岸線北上,英國艦隊襲擊了沿岸的各個重要港口,特別是一舉摧毀了帝國政府苦心建設的福建馬尾、浙江舟山兩個造船廠,船台上快要建成的一艘巡洋艦、兩艘商船被炸得粉碎,更讓帝國政府不安的是,情報顯示,沿長江而上,企圖襲擊天京的英國艦隊在遭到鎮江炮台守軍與長江水師奮力反擊之後,被迫退出不便大艦隊機動的長江,轉而調頭北上,一舉攻陷了海門,守軍三百餘人全部戰死,但是英軍並沒有在海門多做停留,僅僅在海門大肆搶掠之後,全軍繼續升帆北上,從沿海漁民不斷送到官府的消息來看,英軍艦隊很有可能會把目標鎖定在京畿重地,這一點也是王財深信不疑的,因為歷史書上第二次鴉片戰爭,英軍就是走的這條路線,而且他們的目標也就是天津大沽口,如果歷史重演,那麽國防軍必須要加強大沽炮台的防禦力量,否則京城被襲,那可真是要天下震動了。
可是現在集結在京師附近的國防軍隻有五個新軍,近三萬精銳,而陸軍對抗海軍的唯一辦法似乎隻有依靠堅固的炮台了,但炮台是固定的,而艦船卻是可以移動的,以固定的炮台對抗可移動的艦船,從一開始就吃了虧,英國海軍對沿海港口的襲擊讓帝**隊丟盡了臉,雖然王財向來重視海岸防禦,建國以來一直花大力氣整修沿海炮台,也增添了不少新式快炮,但是依託炮台反擊英軍的各地守軍仍然傷亡慘重,帝國政府花了大力氣修建的炮台在英**艦的麵前如同豆腐渣工程一般,固守這樣的炮台隻能徒增傷亡而已,因此總參最近也有人提出放棄天津外圍所有炮台,吸引英軍登陸,而登陸之後雙方憑藉陸軍決戰,英國人未必是新軍的對手,更何況英國的陸軍主力都在印度,想靠海軍攻下京城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更多的人則認為放棄炮台與叛國無易,如果天津外圍炮台可以放棄,那天津是不是也可以放棄?那是不是意味著帝國政府將實行海禁,沿海所有地區全部放棄?這是大部分的官員所不能接受的。事實上王財也不能接受,可是如何才能有效的阻止英軍的攻勢呢?
“皇上,您曾經說過,中英之戰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也不在於雙方暫時優劣,學生一直認為皇上所言極是,雙方在印度的爭奪必定會導致中英兩國力量的此消彼長,眼下雖然英軍對我國沿海進行了極大的破壞,皇上十幾年來的心血付之東流,但是對於英國來說不也是一樣嗎?他們在印度經營了幾十年,可是在我們陸軍的打擊下,印度亂像已生,他們的損失比我們更大,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為了與英軍爭奪一城一地而投入太多的力量,那麽這無疑是得不償失的,更何況以陸軍對抗海軍這根本就是把幹柴投入烈火之中啊!”諸葛不亮焦急的勸說道。
“胡說八道,如果大沽失守,天津必定危險,京、津一體相連,唇亡齒寒,如果棄守大沽,那你把皇上放在何處?皇室安危放在何處?為今之計,我們應該全力增兵天津和大沽口各炮台,絕不能讓英軍順利登岸,更不能讓他們威脅皇室安全,”葛海華漲紅了臉怒道,“諸葛不亮,你把皇室安危放在何處!那是國防軍全體將士的恥辱!”
諸葛不亮轉身朝葛海華欠了欠身道:“大人,皇上身係天下,斷不能有任何差錯,而我之所以建議放棄大沽,甚至放棄天津,這正是為了保護皇室安危啊!大人你想想,如果我們將太多的兵力投入天津、大沽一線,那萬一在英軍艦船火力下受挫,那必將動搖全軍士氣,以至皇上坐鎮京師也心中不安,大人,你要明白,這段時間以來我軍固守炮台的戰術難道吃得虧還少嗎?我軍優勢在陸軍,而不是海軍啊!”
第二卷 第二百一十三章 :密旨李鴻章
葛海華默不做聲的盯著諸葛不亮看了一會,突然轉頭對王財道:“皇上,這段時間以來,我軍沿海炮台屢戰屢敗並非這些炮台英軍兵艦火力不脆弱不堪,亦非文官武弁怯戰,實在是因為英軍往來迅速,致使我陸軍疲於奔命,增援不利,以我炮台百餘守軍如何能夠對抗數十艘英艦的圍攻?往往是我陸師援軍未到,英艦已然獲勝離去,這錯不在炮台!”說著他頓了一下繼續道,“大沽口乃是天津門戶,近口三十餘裏有攔江沙一道,口外之險,極為重要,大船於此實難航行,隻要我們固守大沽口幾圍四座炮台,那英軍大艦就無法攻入,最多隻能漏些小炮艇,這實不足慮,可我軍若是放棄炮台,那英艦便可從容策劃,到時候大量英軍湧上大沽、北塘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京畿重地,如何能有刀兵之亂?臣明白諸葛副參謀長也是憂心皇室,但是棄守炮台絕對是失策之舉!”
坐在龍榻上的王財並沒有仔細聽葛海華說了些什麽,他一直在搜腸刮肚的回憶當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軍進攻大沽口時候到底是怎麽打的,可惜的是他皺著眉頭盤算了半天也隻記得什麽“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清政府的**”之類,對於大沽口的作戰好像書上都是一筆帶過的,這炮台到底能不能抗住戰艦似乎也沒有明確的說過,事實上王財從歷史課本上學到地東西歸納起來隻有“**”兩個字。似乎清末所有的問題歸根到底都是這兩個字造成的,那是不是隻要派譴得力將官,就能夠避免大沽失守的悲劇?王財看了看沉著在胸的總參謀長葛海華,一時也拿不定主意,畢竟這關係到自己的身家性命,真要是英國人打進來,那他是說什麽也不會棄城逃跑的。為了避免讓自己在逃與守之間做尷尬地選擇,禦敵於國門之外似乎是唯一的選擇。
可是現在集結在京師附近的國防軍隻有五個新軍,近三萬精銳,而陸軍對抗海軍的唯一辦法似乎隻有依靠堅固的炮台了,但炮台是固定的,而艦船卻是可以移動的,以固定的炮台對抗可移動的艦船,從一開始就吃了虧,英國海軍對沿海港口的襲擊讓帝**隊丟盡了臉,雖然王財向來重視海岸防禦,建國以來一直花大力氣整修沿海炮台,也增添了不少新式快炮,但是依託炮台反擊英軍的各地守軍仍然傷亡慘重,帝國政府花了大力氣修建的炮台在英**艦的麵前如同豆腐渣工程一般,固守這樣的炮台隻能徒增傷亡而已,因此總參最近也有人提出放棄天津外圍所有炮台,吸引英軍登陸,而登陸之後雙方憑藉陸軍決戰,英國人未必是新軍的對手,更何況英國的陸軍主力都在印度,想靠海軍攻下京城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更多的人則認為放棄炮台與叛國無易,如果天津外圍炮台可以放棄,那天津是不是也可以放棄?那是不是意味著帝國政府將實行海禁,沿海所有地區全部放棄?這是大部分的官員所不能接受的。事實上王財也不能接受,可是如何才能有效的阻止英軍的攻勢呢?
“皇上,您曾經說過,中英之戰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也不在於雙方暫時優劣,學生一直認為皇上所言極是,雙方在印度的爭奪必定會導致中英兩國力量的此消彼長,眼下雖然英軍對我國沿海進行了極大的破壞,皇上十幾年來的心血付之東流,但是對於英國來說不也是一樣嗎?他們在印度經營了幾十年,可是在我們陸軍的打擊下,印度亂像已生,他們的損失比我們更大,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為了與英軍爭奪一城一地而投入太多的力量,那麽這無疑是得不償失的,更何況以陸軍對抗海軍這根本就是把幹柴投入烈火之中啊!”諸葛不亮焦急的勸說道。
“胡說八道,如果大沽失守,天津必定危險,京、津一體相連,唇亡齒寒,如果棄守大沽,那你把皇上放在何處?皇室安危放在何處?為今之計,我們應該全力增兵天津和大沽口各炮台,絕不能讓英軍順利登岸,更不能讓他們威脅皇室安全,”葛海華漲紅了臉怒道,“諸葛不亮,你把皇室安危放在何處!那是國防軍全體將士的恥辱!”
諸葛不亮轉身朝葛海華欠了欠身道:“大人,皇上身係天下,斷不能有任何差錯,而我之所以建議放棄大沽,甚至放棄天津,這正是為了保護皇室安危啊!大人你想想,如果我們將太多的兵力投入天津、大沽一線,那萬一在英軍艦船火力下受挫,那必將動搖全軍士氣,以至皇上坐鎮京師也心中不安,大人,你要明白,這段時間以來我軍固守炮台的戰術難道吃得虧還少嗎?我軍優勢在陸軍,而不是海軍啊!”
第二卷 第二百一十三章 :密旨李鴻章
葛海華默不做聲的盯著諸葛不亮看了一會,突然轉頭對王財道:“皇上,這段時間以來,我軍沿海炮台屢戰屢敗並非這些炮台英軍兵艦火力不脆弱不堪,亦非文官武弁怯戰,實在是因為英軍往來迅速,致使我陸軍疲於奔命,增援不利,以我炮台百餘守軍如何能夠對抗數十艘英艦的圍攻?往往是我陸師援軍未到,英艦已然獲勝離去,這錯不在炮台!”說著他頓了一下繼續道,“大沽口乃是天津門戶,近口三十餘裏有攔江沙一道,口外之險,極為重要,大船於此實難航行,隻要我們固守大沽口幾圍四座炮台,那英軍大艦就無法攻入,最多隻能漏些小炮艇,這實不足慮,可我軍若是放棄炮台,那英艦便可從容策劃,到時候大量英軍湧上大沽、北塘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京畿重地,如何能有刀兵之亂?臣明白諸葛副參謀長也是憂心皇室,但是棄守炮台絕對是失策之舉!”
坐在龍榻上的王財並沒有仔細聽葛海華說了些什麽,他一直在搜腸刮肚的回憶當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軍進攻大沽口時候到底是怎麽打的,可惜的是他皺著眉頭盤算了半天也隻記得什麽“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清政府的**”之類,對於大沽口的作戰好像書上都是一筆帶過的,這炮台到底能不能抗住戰艦似乎也沒有明確的說過,事實上王財從歷史課本上學到地東西歸納起來隻有“**”兩個字。似乎清末所有的問題歸根到底都是這兩個字造成的,那是不是隻要派譴得力將官,就能夠避免大沽失守的悲劇?王財看了看沉著在胸的總參謀長葛海華,一時也拿不定主意,畢竟這關係到自己的身家性命,真要是英國人打進來,那他是說什麽也不會棄城逃跑的。為了避免讓自己在逃與守之間做尷尬地選擇,禦敵於國門之外似乎是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