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台大人,您要放棄兵權?”劉蓉不解地問道,“可這樣一來,萬一……咱們可不能把性命押在別人身上啊!”
“是啊,萬一他王財奪了兩湖之後再來與大人為難。到時候大人恐怕就悔之晚矣!”趙烈文也忍不住出言相勸。雖然他一直都對王財頗有好感,但事情到了這一步。做為曾氏謀臣他也不能不提醒一下,以盡謀臣之責。
“兵權是關鍵,不僅僅是兵權,還有財權、政權都要談,湘人子弟不出湘,這就是我的底線,”曾國藩點了點頭道,“如果他王財真有容人之量,真的有心和平解決內戰,那他一定能接受這一點。”
“那大人為什麽不等和談結束了再出兵相助呢?再等等是不是更穩妥些?”劉蓉還是不死心。
曾國藩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劉蓉,緩緩道:“邊關吃緊啊!”
當一直留在京師的左宗棠麵見王財告知曾國藩準備出兵助戰時,王財激動的拉著左宗棠的手,把曾國藩誇成了曠世少有地無雙國士,還一時激動,承諾隻要曾國藩同意兩湖統一,那曾國藩可以享親王禮遇,總督兩湖政務。而那隻湘軍部隊,王財也毫不岐視,馬上增補裝備,統一編入第二批出關大軍的戰鬥序列。
這支出關的湘軍無疑成為突破國內和談僵局的一劑良藥,拋開雲南的石達開,京師與湖南單方麵開始了第三輪談判,看得出曾國藩這次是下了決心,在“誰座天下”與軍權的問題上曾國藩做出了最後的讓步,同意軍隊國家化,願意放棄湘軍控製權,除了即將出關的一軍以外,兩湖湘軍整編為四個軍,接受中國帝國政府調動,服從帝國政府指揮,在軍事上地唯一要求是整編後的湘軍做為地方部隊,仍舊駐防兩湖,兩湖文武將弁,不升不降,原職留用。
這樣一紙談判協議送到王財手上時,還是讓他頗為失望,這麽多話說來說去曾國藩還是沒有完全放棄兵權,湘軍雖然改了旗號,搖身一變成了帝**隊,但上自曾國藩,下到各級將官武弁都還是原班人馬,通省行政文吏也都是兩湖老班底,曾國藩還是兩湖最高軍政長官,隻不過現在不叫巡撫、總督了,改了稱呼叫省長,換湯不換藥,原想否決了這份協議,但是王財轉念一想,雖然曾國藩仍然保留了相當的權力,但到底是接受了帝國政府領導,兩湖到底還是升起了龍盾帝國旗,邁出了這一步,將來什麽都好辦,因此盤算了許久,最終同意了這一方案。王財點了頭,《國內和平協議》在內閣形勢上的走了一圈之後,也獲得全票通過,與帝國對抗了近十年的兩湖終於重新納入帝國版圖。
當帝國特使,禮部侍郎陳坤書、兵部右侍郎諸葛不亮和吏部右侍郎吳觀潮帶著《國內和平協議》來到湖南長沙後,一直在焦急等待結果的曾國藩與湖南官員終於鬆了口氣,這一紙協議結束了湘軍近十年地內戰生涯,而這一切似乎來的太遲了,薄薄的一紙文字竟是用近二十萬雙方士兵的生命換來的,如此的不易,如此的沉重。
諸葛不亮和吳觀潮這次跟著陳坤書一起來湖南是為了監督兩湖的軍隊整編與官製調整,按照協議,兩湖隻能保留五個軍的兵力,除去一個出關的不算,現餘地十餘萬湘軍必須要縮編為四個軍兩萬四千人,湖南湖北各駐一萬二千。在這一點上還有個趣事,王財第一次看到協議時就提出一定要給左宗棠所提出地五個軍限定一個人數,不能簡單的寫幾個軍,否則五千人是一個軍,五萬人你也可以說是一個軍,若不在協議上白紙黑字寫清楚,將來扯皮也是個麻煩事。左宗棠本來就是在玩文字遊戲,卻沒有想到被王財看穿了,雙方又討價還價了一番,這才定下來一個軍地編製為六千人。說實話二萬多人防禦湖南、湖北確實少了,如果還要維持治安的話,那就更不夠了,但王財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計劃在全國建立警察部隊,把維持治安、打擊犯罪的工作從駐防軍的職權範圍內剝離,即然兩湖軍、政已是鐵板一塊,伸不進手,那弄個直接受命於中央政府的警察部隊來,不是就可以在兩湖建立一個受中央控製的武裝力量?如此一來就算將來兩湖有什麽異動,那這些警察部隊就可以成為在他們內部的製約力量。當然,這一切都要等湘軍整編完成,兩湖穩定下來之後,否則好不容易簽了和平協議,馬上就來這一手,豈不是平地又要起波瀾。
第二卷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外交努力
此外在吏製上,吳觀潮也根據帝國官製給兩湖官員做了登記、調整,除了曾國藩任湖南省長,駱秉章也因為胡林翼病死而補了湖北省長的缺之外,兩湖大小官員都按照官職大小,對比帝國官製一一做了調整,王財還一力邀請曾國藩入朝輔政,甚至還開出了內閣首輔大臣的價碼,任命他與王闓運同肩輔政重任,但是曾國藩考慮再三,還是謝絕了他的好意,在給王財的回信中隻有一句話“唯願天下興,此生不出湘”。
王財與曾國藩之間眉來眼去從一開始就被石達開查覺了,第三輪和談剛開始時張遂謀就敏感的認為這次情況不同一般,派人六百裏送回消息,提醒昆明籌劃應對之策,但是石達開不相信王財會與曾國藩單方麵議和,更不相信曾國藩會投降新朝,因此一句“靜觀其變”讓他坐失了極早應對的良機,等到在貴州、廣西邊境與湘軍對峙的太平軍發現一夜之間對麵的湖南佬全都升起了龍盾帝國旗時,石達開才猛然醒悟,長期以來他所期望的三足鼎立的形勢徹底結束了。
“是啊,萬一他王財奪了兩湖之後再來與大人為難。到時候大人恐怕就悔之晚矣!”趙烈文也忍不住出言相勸。雖然他一直都對王財頗有好感,但事情到了這一步。做為曾氏謀臣他也不能不提醒一下,以盡謀臣之責。
“兵權是關鍵,不僅僅是兵權,還有財權、政權都要談,湘人子弟不出湘,這就是我的底線,”曾國藩點了點頭道,“如果他王財真有容人之量,真的有心和平解決內戰,那他一定能接受這一點。”
“那大人為什麽不等和談結束了再出兵相助呢?再等等是不是更穩妥些?”劉蓉還是不死心。
曾國藩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劉蓉,緩緩道:“邊關吃緊啊!”
當一直留在京師的左宗棠麵見王財告知曾國藩準備出兵助戰時,王財激動的拉著左宗棠的手,把曾國藩誇成了曠世少有地無雙國士,還一時激動,承諾隻要曾國藩同意兩湖統一,那曾國藩可以享親王禮遇,總督兩湖政務。而那隻湘軍部隊,王財也毫不岐視,馬上增補裝備,統一編入第二批出關大軍的戰鬥序列。
這支出關的湘軍無疑成為突破國內和談僵局的一劑良藥,拋開雲南的石達開,京師與湖南單方麵開始了第三輪談判,看得出曾國藩這次是下了決心,在“誰座天下”與軍權的問題上曾國藩做出了最後的讓步,同意軍隊國家化,願意放棄湘軍控製權,除了即將出關的一軍以外,兩湖湘軍整編為四個軍,接受中國帝國政府調動,服從帝國政府指揮,在軍事上地唯一要求是整編後的湘軍做為地方部隊,仍舊駐防兩湖,兩湖文武將弁,不升不降,原職留用。
這樣一紙談判協議送到王財手上時,還是讓他頗為失望,這麽多話說來說去曾國藩還是沒有完全放棄兵權,湘軍雖然改了旗號,搖身一變成了帝**隊,但上自曾國藩,下到各級將官武弁都還是原班人馬,通省行政文吏也都是兩湖老班底,曾國藩還是兩湖最高軍政長官,隻不過現在不叫巡撫、總督了,改了稱呼叫省長,換湯不換藥,原想否決了這份協議,但是王財轉念一想,雖然曾國藩仍然保留了相當的權力,但到底是接受了帝國政府領導,兩湖到底還是升起了龍盾帝國旗,邁出了這一步,將來什麽都好辦,因此盤算了許久,最終同意了這一方案。王財點了頭,《國內和平協議》在內閣形勢上的走了一圈之後,也獲得全票通過,與帝國對抗了近十年的兩湖終於重新納入帝國版圖。
當帝國特使,禮部侍郎陳坤書、兵部右侍郎諸葛不亮和吏部右侍郎吳觀潮帶著《國內和平協議》來到湖南長沙後,一直在焦急等待結果的曾國藩與湖南官員終於鬆了口氣,這一紙協議結束了湘軍近十年地內戰生涯,而這一切似乎來的太遲了,薄薄的一紙文字竟是用近二十萬雙方士兵的生命換來的,如此的不易,如此的沉重。
諸葛不亮和吳觀潮這次跟著陳坤書一起來湖南是為了監督兩湖的軍隊整編與官製調整,按照協議,兩湖隻能保留五個軍的兵力,除去一個出關的不算,現餘地十餘萬湘軍必須要縮編為四個軍兩萬四千人,湖南湖北各駐一萬二千。在這一點上還有個趣事,王財第一次看到協議時就提出一定要給左宗棠所提出地五個軍限定一個人數,不能簡單的寫幾個軍,否則五千人是一個軍,五萬人你也可以說是一個軍,若不在協議上白紙黑字寫清楚,將來扯皮也是個麻煩事。左宗棠本來就是在玩文字遊戲,卻沒有想到被王財看穿了,雙方又討價還價了一番,這才定下來一個軍地編製為六千人。說實話二萬多人防禦湖南、湖北確實少了,如果還要維持治安的話,那就更不夠了,但王財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計劃在全國建立警察部隊,把維持治安、打擊犯罪的工作從駐防軍的職權範圍內剝離,即然兩湖軍、政已是鐵板一塊,伸不進手,那弄個直接受命於中央政府的警察部隊來,不是就可以在兩湖建立一個受中央控製的武裝力量?如此一來就算將來兩湖有什麽異動,那這些警察部隊就可以成為在他們內部的製約力量。當然,這一切都要等湘軍整編完成,兩湖穩定下來之後,否則好不容易簽了和平協議,馬上就來這一手,豈不是平地又要起波瀾。
第二卷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外交努力
此外在吏製上,吳觀潮也根據帝國官製給兩湖官員做了登記、調整,除了曾國藩任湖南省長,駱秉章也因為胡林翼病死而補了湖北省長的缺之外,兩湖大小官員都按照官職大小,對比帝國官製一一做了調整,王財還一力邀請曾國藩入朝輔政,甚至還開出了內閣首輔大臣的價碼,任命他與王闓運同肩輔政重任,但是曾國藩考慮再三,還是謝絕了他的好意,在給王財的回信中隻有一句話“唯願天下興,此生不出湘”。
王財與曾國藩之間眉來眼去從一開始就被石達開查覺了,第三輪和談剛開始時張遂謀就敏感的認為這次情況不同一般,派人六百裏送回消息,提醒昆明籌劃應對之策,但是石達開不相信王財會與曾國藩單方麵議和,更不相信曾國藩會投降新朝,因此一句“靜觀其變”讓他坐失了極早應對的良機,等到在貴州、廣西邊境與湘軍對峙的太平軍發現一夜之間對麵的湖南佬全都升起了龍盾帝國旗時,石達開才猛然醒悟,長期以來他所期望的三足鼎立的形勢徹底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