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燾鼓動南下的時候,攻擊中央紅軍北上是“無止境的逃跑”,“戰士無冬衣,不拖死也會凍死”,他提出了“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口號。
11月13日,南下紅軍一舉攻占名山縣城和百丈鎮,逼近了川西平原的門戶——百丈關。
百丈關位於名山至邛崍間的大路上,是雅安通向成都的必經之地。紅軍進至此地,就已經打出了川西高原的山險隘口,逼近富饒的川西平原。此前對追擊紅軍比較消極的四川軍閥見其根本利益受到威脅,立即集中80個團反撲,紅軍在倉促間與敵展開了一場決戰。
紅軍以15個團硬拚敵人80個團
百丈關一帶屬於小丘陵,地勢開闊,適合大兵團作戰,而不利於擅長遊擊戰和山地戰的紅軍。紅軍進至百丈關的前幾天進展順利,但自11月18日起遇川軍和中央軍一部反撲,戰局迅速發生逆轉。
11月19日,敵軍十幾個旅從東、北、南三個方向向紅軍發起進攻,揭開了百丈關決戰的序幕。
此時的川軍剛剛整編不久,充實了建製,補充了武器彈藥,戰鬥力有很大提高。整編之後,川軍中的軍官多是從峨眉軍官訓練團下來的少壯派。蔣介石仿照紅軍的做法,向川軍各部隊中派去了政工人員。加上劉湘又親自坐鎮,下了死命令:臨陣不前者,一律就地槍決!
紅軍亭,石碑上“紅軍亭”三字為徐向前元帥所題。百丈關大戰時,徐向前曾親臨此地指揮作戰
以往作戰中一觸即潰、望風而逃的川軍,這時突然變成了“硬骨頭”。而紅軍指戰員盡管連續作戰,非常疲憊,但仍與優勢之敵殊死搏鬥,豪氣幹雲。紅四方麵軍總指揮徐向前回憶說:“百丈附近的水溝、山丘、深溝,都成了敵我相搏的戰場,殺聲震野,屍骨錯列,血流滿地。指戰員子彈打光,就同敵人反覆白刃格鬥;身負重傷,仍堅持戰鬥,拉響手榴彈,與衝上來的敵人同歸於盡。百丈戰鬥,是一場空前劇烈的惡戰。”
由於雙方採取密集隊形交戰,敵人猛烈的炮火和輪番出動的空軍,給紅軍造成不小傷亡。隨四方麵軍行動的朱德總司令根據中央蘇區反“圍剿”的經驗,提醒部隊要注意防空,但由於缺乏防空武器和受地形限製,收效甚微。紅軍在天全突破川軍防線,正欲乘勝追擊時,即遭敵機密集轟炸,傷亡300人,攻勢被迫停頓。
戰至11月21日,紅軍已經筋疲力盡,而川軍卻利用熟悉地形、運輸方便的優勢,反攻勢頭不減,中央軍薛嶽部也乘機在南部投入戰場。紅軍遭敵重兵壓迫、堡壘封鎖,南下和東出都已經不太可能。紅四方麵總指揮部決定全軍後撤到九頂山、天台山和蓮花山一紅四方麵軍在長征中刻的標語線扼險防守。
紅軍估計不足
百丈關之戰是紅四方麵軍長征史上的一場大規模戰役,經過七天七夜苦戰,紅軍斃傷敵15萬人,自身傷亡亦近萬人。由於未達成殲滅戰,繳獲少而損耗大,結果卻對紅軍十分不利。
百丈關之役的失利,是南下紅四方麵軍由進攻轉為防禦的轉折點,再一次用血的代價證明了戰略和路線的重要性,戰略和方向錯了,即使局部取得若幹勝利,仍難挽救整體上的頹勢。
導致紅四方麵軍失利的原因還有許多。富庶的川西平原是四川軍閥的命脈,紅軍向此前進便威脅其老巢,過去派係眾多且互不協同的川軍各部破天荒地抱成一團。四川最大的軍閥劉湘將戰鬥力最強的郭勛祺師(模範師)和範紹增師調到前線,親自督戰與紅軍硬拚,蔣介石也把中央軍薛嶽部和部分空軍調來助戰。
紅軍事先對這一敵情估計不足,情報不明,決策失誤,參加百丈關之戰的兵力隻有15個團,卻硬拚川軍80個團,事先過於輕敵。發現敵強我弱之後,指揮部沒有及時下令撤退,連續多日苦戰,直到損失慘重。
南下路斷,部隊由8萬人減到4萬餘人
1935年9月10日,黨中央在巴西單獨北上的時候,曾經遇到紅軍大學教育長李特帶人趕來攔阻。毛澤東當時對不明真相的四方麵軍紅軍大學學員說過兩句話,一句話是:“你們的張總政委要南下,要到成都壩子去吃大米,我們要北上。你們要不願跟著我們走的,可以回去。我告訴你們,四川壩子敵人有重兵,你們沖不出去。”另一句話說:“我們現在向北走,給你們開路,我估計不出一年,你們也會跟著我們北上。”這兩句話都應驗了。
戰後,紅四方麵軍以鞏固天全、蘆山、寶興、丹巴地區為中心任務,在這一帶同國民黨的重兵相持。由於川軍主力和中央軍薛嶽、周渾元等部從幾個方向步步壓來,紅軍指戰員雖然頑強抵禦,防線仍不斷被突破。
南下之路不通,退往川康邊的四方麵軍處境更為困難。此地為漢、藏雜居區,嚴冬到來後部隊棉衣和糧食供應困難,又難以大量補充兵員。1936年2月,紅四方麵軍被迫翻越大雪山西行,向甘孜方向的康區轉移。
經過幾個月的南下作戰,紅四方麵軍由8萬人銳減到4萬餘人,受形勢發展所困,最終同二、四方麵軍聯合北上。
【點評】損失重大未達目標
百丈關折兵,紅四方麵軍損失的兵力僅次於中央紅軍長征初期的湘江之戰。湘江之戰損失雖然慘重,但中央紅軍通過湘江封鎖線的戰役目標畢竟實現;百丈關之戰卻未能實現進入成都平原的目標。
11月13日,南下紅軍一舉攻占名山縣城和百丈鎮,逼近了川西平原的門戶——百丈關。
百丈關位於名山至邛崍間的大路上,是雅安通向成都的必經之地。紅軍進至此地,就已經打出了川西高原的山險隘口,逼近富饒的川西平原。此前對追擊紅軍比較消極的四川軍閥見其根本利益受到威脅,立即集中80個團反撲,紅軍在倉促間與敵展開了一場決戰。
紅軍以15個團硬拚敵人80個團
百丈關一帶屬於小丘陵,地勢開闊,適合大兵團作戰,而不利於擅長遊擊戰和山地戰的紅軍。紅軍進至百丈關的前幾天進展順利,但自11月18日起遇川軍和中央軍一部反撲,戰局迅速發生逆轉。
11月19日,敵軍十幾個旅從東、北、南三個方向向紅軍發起進攻,揭開了百丈關決戰的序幕。
此時的川軍剛剛整編不久,充實了建製,補充了武器彈藥,戰鬥力有很大提高。整編之後,川軍中的軍官多是從峨眉軍官訓練團下來的少壯派。蔣介石仿照紅軍的做法,向川軍各部隊中派去了政工人員。加上劉湘又親自坐鎮,下了死命令:臨陣不前者,一律就地槍決!
紅軍亭,石碑上“紅軍亭”三字為徐向前元帥所題。百丈關大戰時,徐向前曾親臨此地指揮作戰
以往作戰中一觸即潰、望風而逃的川軍,這時突然變成了“硬骨頭”。而紅軍指戰員盡管連續作戰,非常疲憊,但仍與優勢之敵殊死搏鬥,豪氣幹雲。紅四方麵軍總指揮徐向前回憶說:“百丈附近的水溝、山丘、深溝,都成了敵我相搏的戰場,殺聲震野,屍骨錯列,血流滿地。指戰員子彈打光,就同敵人反覆白刃格鬥;身負重傷,仍堅持戰鬥,拉響手榴彈,與衝上來的敵人同歸於盡。百丈戰鬥,是一場空前劇烈的惡戰。”
由於雙方採取密集隊形交戰,敵人猛烈的炮火和輪番出動的空軍,給紅軍造成不小傷亡。隨四方麵軍行動的朱德總司令根據中央蘇區反“圍剿”的經驗,提醒部隊要注意防空,但由於缺乏防空武器和受地形限製,收效甚微。紅軍在天全突破川軍防線,正欲乘勝追擊時,即遭敵機密集轟炸,傷亡300人,攻勢被迫停頓。
戰至11月21日,紅軍已經筋疲力盡,而川軍卻利用熟悉地形、運輸方便的優勢,反攻勢頭不減,中央軍薛嶽部也乘機在南部投入戰場。紅軍遭敵重兵壓迫、堡壘封鎖,南下和東出都已經不太可能。紅四方麵總指揮部決定全軍後撤到九頂山、天台山和蓮花山一紅四方麵軍在長征中刻的標語線扼險防守。
紅軍估計不足
百丈關之戰是紅四方麵軍長征史上的一場大規模戰役,經過七天七夜苦戰,紅軍斃傷敵15萬人,自身傷亡亦近萬人。由於未達成殲滅戰,繳獲少而損耗大,結果卻對紅軍十分不利。
百丈關之役的失利,是南下紅四方麵軍由進攻轉為防禦的轉折點,再一次用血的代價證明了戰略和路線的重要性,戰略和方向錯了,即使局部取得若幹勝利,仍難挽救整體上的頹勢。
導致紅四方麵軍失利的原因還有許多。富庶的川西平原是四川軍閥的命脈,紅軍向此前進便威脅其老巢,過去派係眾多且互不協同的川軍各部破天荒地抱成一團。四川最大的軍閥劉湘將戰鬥力最強的郭勛祺師(模範師)和範紹增師調到前線,親自督戰與紅軍硬拚,蔣介石也把中央軍薛嶽部和部分空軍調來助戰。
紅軍事先對這一敵情估計不足,情報不明,決策失誤,參加百丈關之戰的兵力隻有15個團,卻硬拚川軍80個團,事先過於輕敵。發現敵強我弱之後,指揮部沒有及時下令撤退,連續多日苦戰,直到損失慘重。
南下路斷,部隊由8萬人減到4萬餘人
1935年9月10日,黨中央在巴西單獨北上的時候,曾經遇到紅軍大學教育長李特帶人趕來攔阻。毛澤東當時對不明真相的四方麵軍紅軍大學學員說過兩句話,一句話是:“你們的張總政委要南下,要到成都壩子去吃大米,我們要北上。你們要不願跟著我們走的,可以回去。我告訴你們,四川壩子敵人有重兵,你們沖不出去。”另一句話說:“我們現在向北走,給你們開路,我估計不出一年,你們也會跟著我們北上。”這兩句話都應驗了。
戰後,紅四方麵軍以鞏固天全、蘆山、寶興、丹巴地區為中心任務,在這一帶同國民黨的重兵相持。由於川軍主力和中央軍薛嶽、周渾元等部從幾個方向步步壓來,紅軍指戰員雖然頑強抵禦,防線仍不斷被突破。
南下之路不通,退往川康邊的四方麵軍處境更為困難。此地為漢、藏雜居區,嚴冬到來後部隊棉衣和糧食供應困難,又難以大量補充兵員。1936年2月,紅四方麵軍被迫翻越大雪山西行,向甘孜方向的康區轉移。
經過幾個月的南下作戰,紅四方麵軍由8萬人銳減到4萬餘人,受形勢發展所困,最終同二、四方麵軍聯合北上。
【點評】損失重大未達目標
百丈關折兵,紅四方麵軍損失的兵力僅次於中央紅軍長征初期的湘江之戰。湘江之戰損失雖然慘重,但中央紅軍通過湘江封鎖線的戰役目標畢竟實現;百丈關之戰卻未能實現進入成都平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