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成仿吾匯報鄂豫皖蘇區的嚴重形勢,周恩來經過反覆考慮,決定派紅二十二師的師長程子華作為中央代表前去傳達新精神。1934年8月,程子華出發前,周恩來找他談話交代,如果紅二十五軍繼續留在當地,部隊和根據地都會因力量枯竭而被消滅。他強調說:“出路是什麽呢?中央已經決定了,紅軍主力要作戰略轉移,去建立新根據地。這樣,部隊就能得到發展,同時也可以把敵軍主力引走,減輕鄂豫皖根據地的壓力。”
周恩來提出的這一想法,正好同推行“左”的錯誤的領導人強調的“不放棄根據地一寸土地”完全相反,為紅二十五軍和鄂豫皖根據地指明了唯一的生路。程子華背熟了這些內容後,在幾個交通員“接力”式護送下,經過閩西—汕頭—上海—武漢,終於潛入鄂豫皖根據地,傳達了周恩來的指示,至於轉移方向則要當地領導根據實際而定(中央不了解情況)。此時沈澤民已因病餓犧牲,鄂豫皖省委和程子華、吳煥先、徐海東等經過研究,決定率紅二十五軍主力突圍西進至豫陝邊界一帶開闢新根據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線圖
軍首長揮大刀
紅二十五軍轉移時,領導班子重新調整,大家推舉中央派來的程子華任軍長,吳煥先為政委,徐海東由軍長改任副軍長。中央紅軍出髮長征後的一個月,紅二十五軍於1934年11月16日從
河南羅山縣何家衝出發,向平漢鐵路以西開始了長征。出發部隊對外稱“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留下一個團及地方武裝重建紅二十八軍,繼續堅持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出發時的紅二十五軍人數雖不足3000人,卻因過去常打惡仗繳獲多,武器較好且彈藥充足,指戰員們多是經過多年戰鬥考驗的骨幹,後勤、醫院等保障單位也都實行戰鬥化,全軍行動便捷,一天一夜就能走一百多裏。不過該部沒有無線電台,對外聯絡和偵察敵軍調動困難。出發十天後,部隊越過許(昌)南(陽)公路時在獨樹鎮遭到敵一個旅和一個騎兵團伏擊,追兵兩個旅也從後麵圍攻上來,紅二十五軍陷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這時,軍政委吳煥先從通信員身上抽出一把大刀,振臂高呼:“共產黨員跟我來!”在他率領下,指戰員們奮不顧身衝上去與敵軍展開白刃格鬥,終於殺出一條血路。
蔣介石懸賞徐海東,與毛、朱並列
同年12月,紅二十五軍轉戰到陝西省雒南(今洛南)縣落腳,此後在這一地區進行了半年遊擊戰,開闢了一塊有50萬人口的鄂豫陝邊蘇區,並招收數千青年入伍擴大了紅軍。長征中的紅軍能建立一塊較穩定的根據地,這還是僅有的一例。
1935年7月,紅二十五軍在袁家溝口殲滅國民黨西北軍一個旅,北出終南山威逼西安。這時徐海東、吳煥先等人從繳獲的報紙和交通員口信中知道,紅軍一、四方麵軍在川西會師並準備北上,便決定留第七十四師在陝南,以主力西征迎接中央。紅二十五軍一度襲占了蔣介石嫡係胡宗南部的後方基地天水城,繳獲了大量武器和軍需物質,迫使國民黨軍從川西調兵回援,打亂了其阻截紅一、四方麵軍的部署。南京政府在惱怒之下,把徐海東與毛澤東、朱德並列為全國通緝懸賞額最高的三人,標定頭顱賞格均為25萬塊大洋。
紅二十五軍西進甘肅攻占兩當縣時,遇國民黨軍圍攻,同時得不到黨中央的確切消息,徐海東等領導決定先到陝北會合當地紅軍。於是部隊轉向北進,於9月16日進至陝甘革命根據地的永坪鎮,同紅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師。此時紅二十五軍還有3400人,在陝南還留下了2000多人,比長征開始時的人數還有增加。
“我倒睡了個好覺。”
自紅二十五軍從鄂豫皖出髮長征後,“圍剿”那裏的國民黨東北軍被調到陝甘,當地壓力有所減輕,新建的紅二十八軍又得到發展,確如周恩來事先所估計的那樣,這一出征使紅軍和根據地兩方麵都得到保存。
按照紅二十五軍從鄂豫皖出發到達陝北的行軍距離計算,總計約9000華裏,歷時十個月。同紅軍三個方麵軍相比,紅二十五軍長征距離短一些,途中也未經過雪山、草地,因此被有些人稱為“小長征”。盡管當時追擊它的國民黨軍大都係地方軍閥部隊,戰鬥仍十分激烈殘酷,徐海東、程子華都因身先士卒負過重傷,政委吳煥先更在火線帶頭衝擊時陣亡。吳煥先犧牲後,徐海東改任軍長,程子華任政委。
部隊最高領導帶頭揮大刀在一線率部衝殺,是紅二十五軍頑強戰鬥精神的突出體現。徐海東在途中一次激戰中被子彈從左眼底下打入,從後頸穿出,抬下陣地後第五天才醒來。他甦醒後第一句話就問:“現在幾點了?部隊該出發了吧?”身邊的護士周東屏(後成為他的夫人)回答:“四天四夜人事不省,真把人急死了!”徐海東卻不在乎地說:“我倒睡了個好覺。”
圖為四坡村的“紅軍樓”。當年在四坡村戰鬥中,紅二十五軍曾在這座土樓上設立了指揮所
長征後軍容齊整
經過長征最先到達陝北的紅二十五軍,給當地軍民帶來了全新感觀。這支部隊差不多每連都有六挺輕機槍,指戰員都戴八角帽,服裝整齊,裝備和軍容都大大超過原先由遊擊隊改編而成的陝北紅軍。紅二十五軍到來,大大加強了陝甘根據地的力量,它與原來的陝甘紅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程子華任政委,劉誌丹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這一支紅軍部隊在陝甘打開了局麵,為隨後到達的中央紅軍能落下腳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周恩來提出的這一想法,正好同推行“左”的錯誤的領導人強調的“不放棄根據地一寸土地”完全相反,為紅二十五軍和鄂豫皖根據地指明了唯一的生路。程子華背熟了這些內容後,在幾個交通員“接力”式護送下,經過閩西—汕頭—上海—武漢,終於潛入鄂豫皖根據地,傳達了周恩來的指示,至於轉移方向則要當地領導根據實際而定(中央不了解情況)。此時沈澤民已因病餓犧牲,鄂豫皖省委和程子華、吳煥先、徐海東等經過研究,決定率紅二十五軍主力突圍西進至豫陝邊界一帶開闢新根據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線圖
軍首長揮大刀
紅二十五軍轉移時,領導班子重新調整,大家推舉中央派來的程子華任軍長,吳煥先為政委,徐海東由軍長改任副軍長。中央紅軍出髮長征後的一個月,紅二十五軍於1934年11月16日從
河南羅山縣何家衝出發,向平漢鐵路以西開始了長征。出發部隊對外稱“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留下一個團及地方武裝重建紅二十八軍,繼續堅持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出發時的紅二十五軍人數雖不足3000人,卻因過去常打惡仗繳獲多,武器較好且彈藥充足,指戰員們多是經過多年戰鬥考驗的骨幹,後勤、醫院等保障單位也都實行戰鬥化,全軍行動便捷,一天一夜就能走一百多裏。不過該部沒有無線電台,對外聯絡和偵察敵軍調動困難。出發十天後,部隊越過許(昌)南(陽)公路時在獨樹鎮遭到敵一個旅和一個騎兵團伏擊,追兵兩個旅也從後麵圍攻上來,紅二十五軍陷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這時,軍政委吳煥先從通信員身上抽出一把大刀,振臂高呼:“共產黨員跟我來!”在他率領下,指戰員們奮不顧身衝上去與敵軍展開白刃格鬥,終於殺出一條血路。
蔣介石懸賞徐海東,與毛、朱並列
同年12月,紅二十五軍轉戰到陝西省雒南(今洛南)縣落腳,此後在這一地區進行了半年遊擊戰,開闢了一塊有50萬人口的鄂豫陝邊蘇區,並招收數千青年入伍擴大了紅軍。長征中的紅軍能建立一塊較穩定的根據地,這還是僅有的一例。
1935年7月,紅二十五軍在袁家溝口殲滅國民黨西北軍一個旅,北出終南山威逼西安。這時徐海東、吳煥先等人從繳獲的報紙和交通員口信中知道,紅軍一、四方麵軍在川西會師並準備北上,便決定留第七十四師在陝南,以主力西征迎接中央。紅二十五軍一度襲占了蔣介石嫡係胡宗南部的後方基地天水城,繳獲了大量武器和軍需物質,迫使國民黨軍從川西調兵回援,打亂了其阻截紅一、四方麵軍的部署。南京政府在惱怒之下,把徐海東與毛澤東、朱德並列為全國通緝懸賞額最高的三人,標定頭顱賞格均為25萬塊大洋。
紅二十五軍西進甘肅攻占兩當縣時,遇國民黨軍圍攻,同時得不到黨中央的確切消息,徐海東等領導決定先到陝北會合當地紅軍。於是部隊轉向北進,於9月16日進至陝甘革命根據地的永坪鎮,同紅二十六、二十七軍會師。此時紅二十五軍還有3400人,在陝南還留下了2000多人,比長征開始時的人數還有增加。
“我倒睡了個好覺。”
自紅二十五軍從鄂豫皖出髮長征後,“圍剿”那裏的國民黨東北軍被調到陝甘,當地壓力有所減輕,新建的紅二十八軍又得到發展,確如周恩來事先所估計的那樣,這一出征使紅軍和根據地兩方麵都得到保存。
按照紅二十五軍從鄂豫皖出發到達陝北的行軍距離計算,總計約9000華裏,歷時十個月。同紅軍三個方麵軍相比,紅二十五軍長征距離短一些,途中也未經過雪山、草地,因此被有些人稱為“小長征”。盡管當時追擊它的國民黨軍大都係地方軍閥部隊,戰鬥仍十分激烈殘酷,徐海東、程子華都因身先士卒負過重傷,政委吳煥先更在火線帶頭衝擊時陣亡。吳煥先犧牲後,徐海東改任軍長,程子華任政委。
部隊最高領導帶頭揮大刀在一線率部衝殺,是紅二十五軍頑強戰鬥精神的突出體現。徐海東在途中一次激戰中被子彈從左眼底下打入,從後頸穿出,抬下陣地後第五天才醒來。他甦醒後第一句話就問:“現在幾點了?部隊該出發了吧?”身邊的護士周東屏(後成為他的夫人)回答:“四天四夜人事不省,真把人急死了!”徐海東卻不在乎地說:“我倒睡了個好覺。”
圖為四坡村的“紅軍樓”。當年在四坡村戰鬥中,紅二十五軍曾在這座土樓上設立了指揮所
長征後軍容齊整
經過長征最先到達陝北的紅二十五軍,給當地軍民帶來了全新感觀。這支部隊差不多每連都有六挺輕機槍,指戰員都戴八角帽,服裝整齊,裝備和軍容都大大超過原先由遊擊隊改編而成的陝北紅軍。紅二十五軍到來,大大加強了陝甘根據地的力量,它與原來的陝甘紅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程子華任政委,劉誌丹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這一支紅軍部隊在陝甘打開了局麵,為隨後到達的中央紅軍能落下腳奠定了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