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整編,人民解放軍達到了空前的規模,武器裝備大大得到加強,它麵臨的建設任務也更為繁重。劉伯承在3月份向毛澤東所作的工作報告中,圍繞著部隊整編工作,係統地表達了軍隊建設的意見,提出了組織調整、兵員補充和後勤建設等三個問題,並敏銳地把這些問題提高到正規化建設的高度。關於組織調整,他提出:要把部隊按照新的編製和三三製的原則改編為兵團、軍、師的建製,這裏不僅是名稱上的改變,而且是組織上的變動或擴大整編,這就必然牽動其他組織的調整。他強調指出:統率機關的司令部、政治部和後勤部,尤其是特種兵的組織,在正規化建設急需之中??應成為我們必須抓緊的一件大事。


    關於兵員補充,他詳細分析了補俘、補新兵、地方部隊升級與歸建等不同形式。認為中原野戰軍兵員補充的來源是複雜的,按地區有冀魯豫、豫西、豫皖蘇、鄂豫、皖西等5個地區。俘虜也是各地各兵種來的,而且有許多老弱及警察、機關雜員、差役等非戰鬥兵。按時間說則是參差不齊的,整個整訓期間都在陸續零星的補充中。政治覺悟極不齊,原來在中原野戰軍正規化建設中曾提出反對遊擊主義,現在又添加了這樣一些因素,就必須在一個時期內加強政治教育,提高組織性、紀律性,鞏固部隊等指導責任。同時在正規化的口號之下。對那些指導不深入幹部隊實際活動中的官僚主義還是要反對的。


    關於後勤建設,他繼續發揮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發言精神,認為時至大兵團作戰的今日,必須建立起軍械、軍需補給與輸送勤務等一整套的機構及製度,方能適應部隊大縱深行動的需要。鑑於淮海戰役前後數十萬大軍雲集於狹小地域,道路不暢通,部隊物資擁擠和一切需要同時要當地人民供應,造成人民負擔過重的教訓,他指出:“正規軍軍械軍需的補給,??火車、汽車及其道路的整理,汽油站的設備,軍械修理場的建立,應有計劃地進行。但我們最主要的應照顧所處的環境條件,照顧政策,實事求是,盡量就各地已有物資與輸送工具善於組織起來,供給軍隊急需,不可能者才仰給於後方,這應成為今後後勤工作的方針”。


    經過遼瀋、淮海、平津二大戰役,國民黨軍的主力已基本喪失,殘存的100多萬作戰部隊,退守到長江以南及邊遠省份。為了阻止人民解放軍南進,爭取時間編組新的軍隊,以便等待條件成熟,進行新的反撲,國民黨在美帝國主義的策劃下,又一次玩弄起反革命的兩手策略:一方麵,蔣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以代總統的名義出麵,和中國共產黨進行“和談”;另一方麵,搜羅殘兵敗將,加緊布置江防,企圖以殘存的軍隊憑藉長江天塹阻遏人民解放軍前進,夢想重複“南北朝”分江而治的歷史。在上海至宜昌的長江防線上,國民黨軍兵力不敷使用,隻得布置了兩個重點防禦集團:一個是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湯恩伯集團的26個軍共75個師,約45萬人,主力置於京滬杭地帶,以54個師擔任湖口至上海段的沿江守備及控製江北各橋頭堡,其餘21個師配備在浙贛線、蘇南、浙江、皖南縱深地區;另一個是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集團的14個軍40個師,約25萬人,其中27個師擔任宜昌到湖口段江防和武漢地區守備,以13個師配置在長沙、南昌等縱深地區。此外,還調集其海、空軍主力,投入長江防線:以鎮江為基地的”第二艦隊”轄艦艇89艘,歸湯恩伯指揮,擔任長江下遊防務;以九江為基地的“江防艦隊”轄艦艇44艘,受白崇禧指揮,擔任長江中遊防務。這就是當時國民黨軍拚命鼓吹的所謂“陸海空立體防線”。實際上由於戰線長、兵力少,它已無法設置有效的長江防線,而隻能採取這種東重西輕、顧此失彼、外強中幹、點線脫節的處置。


    對於這種虛張聲勢的防禦態勢,劉伯承一針見血地指出:“長江布防,有所謂‘直接配備’,即將其主力直接配備於長江南岸。有所謂‘前進配備’,即將其主力前出於長江以北廣大地區作戰。有所謂‘後退配備’,即以一部配合長江兩岸要點強化偵察,而以主力分別配備於南岸縱深的機動地點。在判明我軍主攻方向時,即抓住我渡江的困難適時出擊。蔣介石長江防禦的‘前進配備’,大而言之,即其在黃河、長江之間的防禦,小而言之,即其經常叫囂的‘守江必固淮’。這些都是因淮海戰役基幹兵力的喪失而無法實施。


    其‘後退配備’,也因兵力少,江防寬,與南岸交通困難而不能做。如此,他就不能不著重於‘直接配備’,但還是因兵力少而不容易做了,漢口以下長達2000餘裏的江防線及其必要的縱深配備太費兵力了,在長江向北岸鼓出的突出部如漢口、浦口等地點,也各隻有兩個基於軍的機動兵力,遂使這樣漫長的江防線成為一條不能動彈的‘死蛇陣’,任人橫斬。如其一處被斬斷,則全線震撼。江防艦隊在北岸沒有掩護,航線極受限製的條件之下,到處易遭短兵炮兵的襲擊,也不易起撞沉木船的作用。特別是蔣介石發動賣國獨裁的反人民內戰到了現在階段,土氣越發不振,守備越發困難了。”


    盡管渡江戰役的勝利己完全在預計之中,而且不會遇到敵人頑強的抵抗,但劉伯承一如往昔,認真地領導部隊進行一係列的準備,採取一切可能採取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障礙,降低兵員傷亡和物資損耗,求得任務的圓滿完成。這不僅體現了他一貫的縝密仔細的作風;而且反映出向黨向人民極端負責的精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劉伯承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多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多人並收藏劉伯承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