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宛東戰役結束的第三天,野戰軍司令部在河南南陽彰新莊召開縱隊領導幹部會議,劉伯承出席作軍事報告。會場設在莊邊的場院裏。周圍濃綠掩映,涼風習習,很是愜意。同往常一樣,劉伯承軍容齊整、正襟危坐。他用犀利的目光環顧四周,見一張張熟悉的麵孔都已到齊,便向兩旁的陳毅、鄧小平小聲地徵詢了幾句,然後示意主持會議的李達宣布開會。李達簡要地講了會議的內容和程序,然後宣布:“現在請劉司令員作報告”。一陣響亮的掌聲過後,會場立刻靜下來。與會者本來以為劉伯承先要作宛東戰役總結,不料,一開頭他就講形勢和任務:“同誌們,我們中原區的任務是將戰爭引向蔣管區,利用敵人的人力、物力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並把這個區域變為向東、向南、向西進攻的基地”。接著,他開始分析敵情:“敵五個集團1是戰略布局上的五個點,??白崇禧集團是其戰略守勢的最後防線,此點突破必將全盤瓦解。敵人有三怕:一怕進關,二怕過江,三怕入川。中原區就有敵人的兩怕。在顧祝同、白崇禧、張治中集團聯合防線上,漢水區是其最大弱點。此地既可渡江,亦能入川,且是敵之接合部,無法彌補。”緊接著,他結合地形提出戰略目標:“中原區有三山(泰山、大別山、伏牛山)、四河(長江、淮河、黃河、漢水)。我們依託三山逐鹿中原,把四河變成我們的內河。黃河、淮河已變成內河,應背靠武當山向東南發展,白河、漢水流域是古戰常將鄖陽、均縣、房縣劃歸豫陝鄂,南漳、保康、穀城劃歸桐柏,當陽、遠安、荊門劃歸江漢,就是將漢水變為我們內河的開始。長江也會象黃河一樣變為我們的內河。”隨後,他講到了對未來戰場的精心選擇:“我們有三個較好的戰場:一沙河,二豫西,三豫鄂陝。
三個戰場中以豫鄂陝為最好,有伏牛山.武當山之依託,有桐柏、江漢的前進陣地,水寨較少,沒有大山,適於部隊運動和作戰。在敵方因漢水、長江及大巴山之障礙,部隊運動困難。”經過這樣一番透徹的分析,中原野戰軍下一步的作戰方向已是十分清楚的了。於是,劉伯承最後道出了他的打算:“下一個戰役,向襄樊、老河口行動,先偵察情況,看準後突然捕捉守敵圍殲之。”
在形勢任務、戰略態勢、戰場地形的層層剖析中,一個戰役計劃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推出來了。縱隊領導既為他知己知彼、胸有成竹的風度所折服,又被他切實可行的計劃所吸引。他們始而屏息靜聽,繼則相顧微笑,爾後禁不住七嘴八舌紛紛議論起來。有的嘖嘖稱讚劉伯承的神機妙算,有的急於猜測這回任務會落到誰的頭上。劉伯承邊笑邊說:“同誌們,莫忙嘛。毛主席說‘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以上方案還要請各位考慮提意見呢。”
會議進入熱烈的討論階段。大家回顧在劉伯承、鄧小平的領導下,千裏躍進大別山,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終於在中原大地生根、發展,重建了中原解放區。3月間主力轉出大別山以來,輾轉機動,拔城略地,屢克強敵,奪1原指衛立煌集團、李宗仁集團、張治中集團、顧祝同集團、白崇禧集團。其中的張治中集團,應是西安綏靖公署胡宗南集團。張治中時任蔣介石的“西北行轅”主任,所轄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四省不是主要戰常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如今敵人在中原糾集重兵,力圖挽救頹勢。如何能避實就虛,集中優勢兵力,擊破敵人的薄弱環節,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成了中原野戰軍麵臨的一個關鍵問題。因此,大家覺得劉伯承兵出襄樊這一著,既有戰略眼光,又符合當前戰場的實際,確實是個理想的作戰方案。
劉伯承見大家意見漸趨一致,站起身來說:根據討論情況,應作精神準備,尤其應注意吸引南陽援軍,尋機殲滅之;老河口戰役宜快,指揮聯絡第一,戰役的關鍵是孤立整編第十一師並消滅弱敵,中原野戰軍主力應控製於南陽、駐馬店間機動;統帥部基本企圖應下達,各將領電話應竭力接通,部隊應加強硬性,提倡鉗擊和分隔。
會議的最後階段,劉伯承代表中原軍區首長作結論。鑑於襄樊作戰的方案己被大家所接受,他著重地講了具體的部署:“進行老河口戰役,大家已一致,準備時間規定一周,先告陝南劉金軒準備並偵察,桐柏應偵察敵情及部隊展開地區。把漢水變為內河是豫鄂陝及桐柏的任務。這是麵對線的鬥爭,包括著很大的政治內容,望兩區特別注意。”說到這裏,他故意頓了一下,同時把語調放慢,以更加集中聽者的注意力:“我們在戰略上是打強的,在戰役、戰術上是打弱的。打法是挾其額,揪其尾,截其腰,置之死地而後已。”
隨著鏗鏘有力的話語,他突然抬起右掌,往下用力的一劈,仿佛真的攔腰砍向敵人。然後,他又諄諄告誡說:“打老河口雖然容易,但應謹慎,打死虎應看作活虎。戰術的靈活建立在打的上邊”。“計劃、命令是建立於最現實的情況上的,因此一切行動都應適應現實情況。但現實是辯證的,指揮也應是辯證的,因此指揮員應充分獨斷專行,我們名之謂機斷行事。”聽著這抑揚頓挫、從容有序的熟悉語調,縱隊領導們深受感染和鼓舞,他們知道,一個新的勝利已在把握中了。
三個戰場中以豫鄂陝為最好,有伏牛山.武當山之依託,有桐柏、江漢的前進陣地,水寨較少,沒有大山,適於部隊運動和作戰。在敵方因漢水、長江及大巴山之障礙,部隊運動困難。”經過這樣一番透徹的分析,中原野戰軍下一步的作戰方向已是十分清楚的了。於是,劉伯承最後道出了他的打算:“下一個戰役,向襄樊、老河口行動,先偵察情況,看準後突然捕捉守敵圍殲之。”
在形勢任務、戰略態勢、戰場地形的層層剖析中,一個戰役計劃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推出來了。縱隊領導既為他知己知彼、胸有成竹的風度所折服,又被他切實可行的計劃所吸引。他們始而屏息靜聽,繼則相顧微笑,爾後禁不住七嘴八舌紛紛議論起來。有的嘖嘖稱讚劉伯承的神機妙算,有的急於猜測這回任務會落到誰的頭上。劉伯承邊笑邊說:“同誌們,莫忙嘛。毛主席說‘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以上方案還要請各位考慮提意見呢。”
會議進入熱烈的討論階段。大家回顧在劉伯承、鄧小平的領導下,千裏躍進大別山,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終於在中原大地生根、發展,重建了中原解放區。3月間主力轉出大別山以來,輾轉機動,拔城略地,屢克強敵,奪1原指衛立煌集團、李宗仁集團、張治中集團、顧祝同集團、白崇禧集團。其中的張治中集團,應是西安綏靖公署胡宗南集團。張治中時任蔣介石的“西北行轅”主任,所轄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四省不是主要戰常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如今敵人在中原糾集重兵,力圖挽救頹勢。如何能避實就虛,集中優勢兵力,擊破敵人的薄弱環節,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成了中原野戰軍麵臨的一個關鍵問題。因此,大家覺得劉伯承兵出襄樊這一著,既有戰略眼光,又符合當前戰場的實際,確實是個理想的作戰方案。
劉伯承見大家意見漸趨一致,站起身來說:根據討論情況,應作精神準備,尤其應注意吸引南陽援軍,尋機殲滅之;老河口戰役宜快,指揮聯絡第一,戰役的關鍵是孤立整編第十一師並消滅弱敵,中原野戰軍主力應控製於南陽、駐馬店間機動;統帥部基本企圖應下達,各將領電話應竭力接通,部隊應加強硬性,提倡鉗擊和分隔。
會議的最後階段,劉伯承代表中原軍區首長作結論。鑑於襄樊作戰的方案己被大家所接受,他著重地講了具體的部署:“進行老河口戰役,大家已一致,準備時間規定一周,先告陝南劉金軒準備並偵察,桐柏應偵察敵情及部隊展開地區。把漢水變為內河是豫鄂陝及桐柏的任務。這是麵對線的鬥爭,包括著很大的政治內容,望兩區特別注意。”說到這裏,他故意頓了一下,同時把語調放慢,以更加集中聽者的注意力:“我們在戰略上是打強的,在戰役、戰術上是打弱的。打法是挾其額,揪其尾,截其腰,置之死地而後已。”
隨著鏗鏘有力的話語,他突然抬起右掌,往下用力的一劈,仿佛真的攔腰砍向敵人。然後,他又諄諄告誡說:“打老河口雖然容易,但應謹慎,打死虎應看作活虎。戰術的靈活建立在打的上邊”。“計劃、命令是建立於最現實的情況上的,因此一切行動都應適應現實情況。但現實是辯證的,指揮也應是辯證的,因此指揮員應充分獨斷專行,我們名之謂機斷行事。”聽著這抑揚頓挫、從容有序的熟悉語調,縱隊領導們深受感染和鼓舞,他們知道,一個新的勝利已在把握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