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的賀文說:


    “熱愛國家,熱愛人民,熱愛自己的黨,是一個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優良品質,我們的伯承同誌,不僅具備這些品質,而且把生平的精力獻給了國家、人民和自己的黨。在30年的革命生活中,他忘記了個人的生死、榮辱和健康,沒有一天停止過自己的工作。他常常擔任著最艱苦、最危險的革命工作,而每次都是排除萬難完成自己的任務。他為國家和人民的解放事業,負傷達九處之多,除了國家和人民的福利,除了為黨的事業而工作,簡直忘記了一切,在整個革命過程中,樹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我同怕承同誌認識是在1931年,那時我們都在江西中央蘇區。都參加了長征。而我們共事是在抗戰以後。五年來我們生活在一塊,工作在一塊,我們之間感情是很融洽的,工作關係是非常協調的。我們偶爾也有爭論,但從來沒有那個固執己見,那個意見比較對,就一致做去。我們每每聽到某些同誌對上下,對同級發生意氣之爭,遇事總認為自己對,人家不對,總想壓倒別人,提高自己,一味逞英雄,充山大王,結果弄出錯誤,害黨誤事。假如這些同誌以國家、人民和黨的利益為出發點,而不以個人榮譽、地位為出發點,那又怎麽會犯這樣的錯誤呢?伯承同誌便是不斷以這樣的精神去說服教育同誌的。


    伯承同誌對於自己的使命,是兢兢業業以求實現的。過去的事情不用談它,單以最近五年來說,奉命堅持敵後抗戰,遵行三民主義、抗戰建國綱領和黨的政策,未嚐逾越一步。他對上級命令和指示,從未粗枝大葉,總是讀了又讀,研究了又研究。力求適應自己的工作環境而加以實現。在實行中,且時時注意著檢查,務使貫徹‘海底’。‘深入海底’,差不多是他日常教育同誌的口語。


    伯承同誌熱愛我們的同胞,每聞敵人姦淫燒殺的惡行,必憤慨於顏色;聽到敵人抓壯丁,便馬上寫出保護壯丁的指示;聽到敵人搶糧食,馬上考慮保護民食的方法;聽到敵人燒房子,馬上提倡挖窯洞,解決人民居住問題;聽到有同誌不關心群眾利益,便馬上打電話或電報加以責備。還是不久以前的事,他看到駐村外麵的道路被水沖壞,行人把麥田變成了道路,他馬上督促把道路修好,麥田得到了保全。這類的事在他身上太多了。他不僅率領自己的部隊,從大小數千次的流血戰鬥中,來保護國家的土地和人民的生命財產,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體現著共產黨員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本色。


    伯承同誌熱愛自己的同誌,對幹部總是循循善誘,諄諄教誨,期其進步。


    他和同誌的談話時間很多,甚至發現同誌寫錯了一個字,也要幫助改正。在他感召下得到轉變和發展的幹部,何止萬千。


    伯承同誌是勤讀不倦的模範,他不特重視理論的研究,尤其重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他常常指導同誌們向下層、向群眾學習。他自己就是這樣作的。


    伯承同誌可供同誌們學習的地方太多了,這些不過是其中的一枝一葉。


    他的模範作用,他的道德修養,他的偉大貢獻,是不可能在這篇短文中一一介紹的。


    假如有人問伯承同誌有無缺點呢?我想隻有一個,就是他的一生,除掉工作讀書之外,沒有一點娛樂的生活。他沒有菸酒等不良嗜好,他不會下棋打球,閑時隻有散散步、談談天。他常常批評自己,對於時間太‘勢利’了。


    難道果真這是他的缺點嗎?隻能說是同誌們對他健康的關心罷了。


    在伯承同誌五十壽辰的時候,我隻有祝願他的健康,祝願我們共同努力的事業的勝利。“朱德總司令在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祝劉師長五十壽辰》一文,文中寫道:“??護國、護法兩役,伯承同誌雖然尚為青年軍人,但已以驍勇善戰、足智多謀,成為川中名將。在此複雜激烈的戰鬥中,表現出他追求民族解放的革命意誌,堅持不懈。??十年蘇維埃運動中,伯承同誌曾任軍委參謀長、紅大校長,襄助黨中央及軍委擘畫軍事,培植幹部。在紅軍萬裏長征中,伯承同誌指揮五軍團,有時任先遣,有時作殿後,所負任務,無不完成,尤以烏江、金沙江、大渡河諸役為著,更表現了艱苦卓絕,堅決執行命令的精神和軍事奇才。??在軍事理論上造詣很深,創造很多。具有仁、信、智、勇、嚴的軍人品質,有古名將風,為國家不可多得的將材??”朱德還揮筆題詩,表達他對劉伯承抗戰功績的高度讚揚:戎馬生涯五十年,憑殲日寇鎮幽燕。


    將軍猿臂依然健,還我山河任仔肩。


    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葉劍英也從延安發來祝壽詩兩首:太行遊擊費糾纏,撐住平遼半壁山。


    遍體彈痕餘隻眼,壽君高唱凱歌旋。


    細柳營中寂不嘩,槍垣炮堵即吾家。


    將軍五十人稱健,斬得倭酋不自誇。


    林伯渠、吳玉章兩位老革命家共同致電祝賀:伯承同誌,你率數十萬健兒,在敵後堅持了五年。常常出奇製勝,維護億兆人民,撐住半壁河山。恭逢五十壽辰,特致如下祝詞:敵後苦撐持,百戰英名驚日寇:太行齊慶祝,萬家生佛拜將軍。


    新四軍代軍長陳毅遙寄《祝劉伯承將軍五十壽辰》的賀詩:將軍老益壯,戎馬三十年。


    論兵新孫吳,守土古範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劉伯承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多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多人並收藏劉伯承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