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為了能夠更有效地在“伏地樹”那密布的莖幹間穿行,“齒蟻”群擺出了長長的一字長蛇陣。從望遠鏡中看到,在隊伍的最前頭是大約幾十隻身強力壯的“齒蟻”,它們的職能大概和地球上螞蟻群眾的兵蟻相似,負責在沒有合適的路線前進的情況下咬斷一些莖幹,為後麵長長的隊伍留下足夠的空間來。當然,從觀察的結果來看,它們的工作效率是極高的,至少不會耽誤後麵隊伍的前進速度。而具有自動定位功能的聲波放大儀裏也越來越頻繁地傳來它們咬斷“伏地樹”莖幹時發出的“哢嚓哢嚓”聲,聽起來個人一種非常不舒服的感覺。
隨著越來越深入,地勢確實開始漸漸地變低,慢慢地“齒蟻”群已經無法從上麵完整地觀察到,隻能若隱若現地在某些“伏地樹”葉子沒有覆蓋到的地方發現它們的一些身影。
趙一飛等人也沒有閑著,由於“齒蟻”的行動速度非常的快,所以a隊成員們也隻能夠緊趕慢趕地跟在後麵。如果不是當初有改進後的輔助負重裝置,再加上“女媧2號”上大氣含量中氧氣的比重要高於地球的話,恐怕絕大多數a隊成員已經累得跟不上了。
想想也真的很慚愧,身體要比“齒蟻”高大得多,從負重程度來看,每一塊“齒蟻”背負的超過身體重量估計至少有5—10倍的風蟲肉,卻要比考察隊員走的還要快。人類的身體強度確實不是強項,如果沒有發達的大腦的話,恐怕人類真的無法站立在地球生物進化之樹的頂端。一邊走著,趙一飛一邊無聊地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念頭。
隨著漸行漸深,慢慢地“伏地樹”變得高大起來。趙一飛所率領的a隊已經被它們沒過了頭頂。由於上麵密布的“伏地樹”樹葉遮住了絕大多數的“陽光”,光線也隨之暗了下來。不過還好的是,根據儀器顯示,雖然這下麵幾乎隻有很少的光線能夠透下來,卻並不缺乏氧氣,這裏的氧氣濃度甚至比“伏地樹”葉麵所在的地表處還要高一些,不知道是為什麽。
看起來“伏地樹”這種植物真的非常的奇怪,麵對著這些數據,趙一飛一邊走一邊分析著。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伏地樹”的生存環境非常的奇怪,一方麵是低窪處的氧氣濃度要高於葉麵處,另一方麵葉麵本身強大的造氧能力和上表麵固氮下表麵排氮的效率都太高了,以至於造成了其葉麵上下之間氧氮比例明顯變化。
那麽,這些數據說明了什麽情況呢?它隻能說明這個星球的氣候狀況非常的穩定,至少很少有大的風暴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才會發生“伏地樹”的葉麵因為環境變化而迅猛地生長,以至於產生了大量有害的烈性麻醉劑。
而根據這些日子對“女媧2號”的考察來看,也確實沒有遇到較大規模的氣象變化。盡管有的時候會有暴風的產生,但規模卻遠遠不能和地球上的風暴相比。不過就算是這樣的小風暴的產生,也會造成大批的“伏地樹”死亡。相信如果不是這種自然的平衡的話,具有極強改造自然能力的“伏地樹”恐怕早已遍布“女媧2號”,到時候所有別的生物都難以生存了。
雖然在“伏地樹”草原下方的幽暗之處也散布著一些動物的屍體,不過確實非常的少見。而今能夠發現的一些也隻能算是它們身上的一些牙齒和骨骼之類的東西能夠的一部分保存。其它的部分大概不是被勤勞的“齒蟻”切割運走,就是成為“伏地樹”的肥料了。
由於下方的亮度已經非常的弱了,a隊成員們隻好打開隨身攜帶的冷光電燈。清冷的燈光照射在“伏地樹”越來越粗大的莖幹上麵,顯得這一切是那麽的恐怖。不過還好眾人都是經歷過太空考察的,也算是見多識廣的人了,反而不會在意這些的。
這個時候軀體的小巧就顯示出了很強的優勢,“齒蟻”們可以自由地在粗大的莖幹間繞來繞去,雖然走得路線要曲折多了,但開道的“齒蟻”已經基本上不需要再去撕咬清障了。
而由於光線的缺乏,在“伏地樹”草原的下方也沒發現有什麽不需要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看來至少在這一點上,地球植物與“女媧2號”植物是非常相似的,都需要光合作用來提供足夠的生長能量。
不過隨著越來越深入,動物的屍骨居然變得越來越多了。各種各樣沒有見過的骨骼架子經常會出現在眾人的眼前,有的非常的龐大,僅僅倒斃的骨骼就有兩米多高,有的則非常的小巧,隻有不到普通人的手掌大小。看到這些骨骼,趙一飛等人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勤勞的“齒蟻”,沒有它們的話,這裏恐怕也將是腐屍遍地了。
不過讓眾人異常奇怪的是,這裏居然沒有發現任何活著的動物出現。
靜寂的“伏地樹”草原下方,這裏居然幹淨的連根掉落的樹枝都沒有。不知道這是不是也是“齒蟻”的功勞,還是別的什麽動物專門負責“打掃衛生”。
如果不是考察小隊帶著有聲波放大儀的話,恐怕在這種幽暗的環境之中早就跟丟了快速前進的“齒蟻”群了。聽著它們有節奏地踏在地上的微小聲音放大後的“嘭嘭”聲不絕於耳,不知道為什麽,趙一飛等人居然生出了一種親切的熟悉感。
隨著越來越深入,地勢確實開始漸漸地變低,慢慢地“齒蟻”群已經無法從上麵完整地觀察到,隻能若隱若現地在某些“伏地樹”葉子沒有覆蓋到的地方發現它們的一些身影。
趙一飛等人也沒有閑著,由於“齒蟻”的行動速度非常的快,所以a隊成員們也隻能夠緊趕慢趕地跟在後麵。如果不是當初有改進後的輔助負重裝置,再加上“女媧2號”上大氣含量中氧氣的比重要高於地球的話,恐怕絕大多數a隊成員已經累得跟不上了。
想想也真的很慚愧,身體要比“齒蟻”高大得多,從負重程度來看,每一塊“齒蟻”背負的超過身體重量估計至少有5—10倍的風蟲肉,卻要比考察隊員走的還要快。人類的身體強度確實不是強項,如果沒有發達的大腦的話,恐怕人類真的無法站立在地球生物進化之樹的頂端。一邊走著,趙一飛一邊無聊地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念頭。
隨著漸行漸深,慢慢地“伏地樹”變得高大起來。趙一飛所率領的a隊已經被它們沒過了頭頂。由於上麵密布的“伏地樹”樹葉遮住了絕大多數的“陽光”,光線也隨之暗了下來。不過還好的是,根據儀器顯示,雖然這下麵幾乎隻有很少的光線能夠透下來,卻並不缺乏氧氣,這裏的氧氣濃度甚至比“伏地樹”葉麵所在的地表處還要高一些,不知道是為什麽。
看起來“伏地樹”這種植物真的非常的奇怪,麵對著這些數據,趙一飛一邊走一邊分析著。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伏地樹”的生存環境非常的奇怪,一方麵是低窪處的氧氣濃度要高於葉麵處,另一方麵葉麵本身強大的造氧能力和上表麵固氮下表麵排氮的效率都太高了,以至於造成了其葉麵上下之間氧氮比例明顯變化。
那麽,這些數據說明了什麽情況呢?它隻能說明這個星球的氣候狀況非常的穩定,至少很少有大的風暴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才會發生“伏地樹”的葉麵因為環境變化而迅猛地生長,以至於產生了大量有害的烈性麻醉劑。
而根據這些日子對“女媧2號”的考察來看,也確實沒有遇到較大規模的氣象變化。盡管有的時候會有暴風的產生,但規模卻遠遠不能和地球上的風暴相比。不過就算是這樣的小風暴的產生,也會造成大批的“伏地樹”死亡。相信如果不是這種自然的平衡的話,具有極強改造自然能力的“伏地樹”恐怕早已遍布“女媧2號”,到時候所有別的生物都難以生存了。
雖然在“伏地樹”草原下方的幽暗之處也散布著一些動物的屍體,不過確實非常的少見。而今能夠發現的一些也隻能算是它們身上的一些牙齒和骨骼之類的東西能夠的一部分保存。其它的部分大概不是被勤勞的“齒蟻”切割運走,就是成為“伏地樹”的肥料了。
由於下方的亮度已經非常的弱了,a隊成員們隻好打開隨身攜帶的冷光電燈。清冷的燈光照射在“伏地樹”越來越粗大的莖幹上麵,顯得這一切是那麽的恐怖。不過還好眾人都是經歷過太空考察的,也算是見多識廣的人了,反而不會在意這些的。
這個時候軀體的小巧就顯示出了很強的優勢,“齒蟻”們可以自由地在粗大的莖幹間繞來繞去,雖然走得路線要曲折多了,但開道的“齒蟻”已經基本上不需要再去撕咬清障了。
而由於光線的缺乏,在“伏地樹”草原的下方也沒發現有什麽不需要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看來至少在這一點上,地球植物與“女媧2號”植物是非常相似的,都需要光合作用來提供足夠的生長能量。
不過隨著越來越深入,動物的屍骨居然變得越來越多了。各種各樣沒有見過的骨骼架子經常會出現在眾人的眼前,有的非常的龐大,僅僅倒斃的骨骼就有兩米多高,有的則非常的小巧,隻有不到普通人的手掌大小。看到這些骨骼,趙一飛等人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勤勞的“齒蟻”,沒有它們的話,這裏恐怕也將是腐屍遍地了。
不過讓眾人異常奇怪的是,這裏居然沒有發現任何活著的動物出現。
靜寂的“伏地樹”草原下方,這裏居然幹淨的連根掉落的樹枝都沒有。不知道這是不是也是“齒蟻”的功勞,還是別的什麽動物專門負責“打掃衛生”。
如果不是考察小隊帶著有聲波放大儀的話,恐怕在這種幽暗的環境之中早就跟丟了快速前進的“齒蟻”群了。聽著它們有節奏地踏在地上的微小聲音放大後的“嘭嘭”聲不絕於耳,不知道為什麽,趙一飛等人居然生出了一種親切的熟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