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楚地記得,第一次來安源,是1921年11月中旬。當時在株洲萍鄉的鐵道線上,四野空曠,偶爾有幾列載著煤的貨車呼嘯而過。在那望不到盡頭的鐵路上,他疾步趕路,那時的自己也是行裝簡樸,也是穿長衫,腋下夾著一把油紙傘,一副教書先生的模樣。對於他來說,當時安源是一個陌生的地方。除了有一個與他“沾親帶故”的毛紫雲以外,他誰也不認識。於是,他住進了安源八井方44號,本家老鄉毛紫雲的家裏。


    他利用湖南一師附屬小學主事的身份作掩護,避免了不少麻煩。毛紫雲對他特別客氣,一口一個潤之先生,加上先生待人和氣,全沒有架子,不久便受到人們的尊重。


    毛澤東很快便認識了工人張竹林,並在他的陪同下,深入到礦井去參觀。毛澤東換了一身青布衣褲,與張竹林各提一盞馬燈,貓著腰爬進了礦洞口。


    這裏是另外一個世界,一片黑暗。毛澤東第一次體驗到煤礦工人的生活。通道越來越潮濕,越來越狹窄,張竹林說:“潤之先生,就看到這裏吧,再往前走,隨時都有塌方的危險!”


    毛澤東瞧了瞧從身旁背著煤艱難地爬行的工人,說:“工友們天天在這裏做工都不怕,我看看還有什麽好怕的!”


    毛澤東來到工人最集中,環境最惡劣,危險最大的採煤掌子麵,透過閃爍的煤燈,奴隸般的“煤黑子”們一個個赤身裸體、瘦骨嶙峋,身上沾滿了煤灰,汗水像一條條小溪,從頭上直往下流淌,有的彎腰曲背緊貼在煤壁,有的匍匐在煤塊與石頭中間……


    麵對此情此景,毛澤東的眼睛濕了。


    後來,按照毛澤東提出的“先辦夜校,啟發工人的覺悟,然後把他們團結起來”的意見,李立三創辦了安源第一所工人補習學校,有學員六十多人。通過傳授文化知識、思想教育以及實際鬥爭的培養考察,吸收了三名優秀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2月,中國共產黨在產業工人中的第一個支部——中共安源路礦支部成立。


    第六章 張家坊脫險(2)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和要求,李立三、劉少奇等一起研究製定了周密的大罷工計劃。1922年9月,震撼全國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終於爆發。那次大罷工共計5天,秩序井然,組織極嚴,工友們很能服從命令,未傷一人,未敗一事,得到完全勝利。這實在是幼稚的中國勞工運動中絕無僅有的事。罷工鬥爭的勝利,極大地鼓舞著勞工們的革命熱情,工人俱樂部成員從罷工開始時的七百餘人猛增至一萬二千多人……


    在全國工運低潮中,安源黨組織堅決執行了毛澤東製定的“彎弓待發”的策略,安源工人運動巍然獨存,而且取得了新的勝利和發展。安源,成為當時黨組織聚集和保存幹部的堡壘,培養人才的學校,同時也是創造經驗指導工人運動的基地。1924年,全國共有共產黨員僅900名,在安源一地就有黨員300人。占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的三分之一。李立三就此成為全國知名的工人運動領袖,劉少奇也以在安源路礦工作的卓著成績而聞名於黨內。


    不過,到了1925年,安源路礦工人組織仍然遭到鎮壓,許多黨員和骨幹被迫逃散。1926年在工農運動風起雲湧中安源的工作雖然有所恢復,卻再沒有出現過去那種輝煌……


    安源,無疑是毛澤東最先想到的地方。


    二、


    就是在安源張家灣,靠近總平巷的這一棟很平常的民房裏,毛澤東主持召開了重要的軍事會議。


    這裏緊靠總平巷口,每天有上萬名“炭古佬”在工頭的監視下由總平巷出入礦井。


    毛澤東想,總平,總平,這名字的意思,大概總是希望礦井平安無事吧。


    然而,安源路礦當局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個重要的軍事會議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秘密召開,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暴動即將從這裏引發……


    參加張家灣會議的有中共安源市委書記蔡以忱、市委委員寧迪卿、楊駿、瀏陽縣委書記和農軍負責人潘心源,以及安福、蓮花和永新的農軍負責人王新亞等。


    該到的人都陸續到齊了,會議一開始,毛澤東首先講話。


    他深知這次會議的重要性,心情有些激動。他向大家分析了大革命失敗後的形勢,重申了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武裝鬥爭的觀點。然後,他正式傳達了中央的“八七”會議精神、湖南省委改組的經過和秋收起義的計劃。並宣布了省委關於建立前敵委員會和行動委員會的決定,以及自己這次來湘東、贛西的任務和組織秋收暴動的決定。


    毛澤東又接著介紹起義行動計劃,說;“這次秋暴計劃,是我在中央時決定的。指揮暴動的機關分為兩個,一個是前敵委員會,以我為書記,各縣軍事負責人為委員;一個是行動委員會,以易禮容為書記,各縣負責同誌為委員。長沙暴動以人力車工人及近郊農民為主力,並可組織500人左右之傷兵。各縣都已準備農民暴動,各地電線、鐵路都已準備拆毀。我並且帶有中央介紹信,想從賀龍、葉挺軍隊中抽調兩團人來做暴動的武力……現在看起來,就全靠這幾支武裝了。下麵,請瀏陽農軍負責人潘心源同誌將軍隊的情形作個詳細的報告,並開會討論平、瀏、醴、安各地的暴動部署工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秋烈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喻詠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喻詠槐並收藏金秋烈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