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夫人靜靜地坐在那張舊藤椅上,喝著孫嫂端進來的茶,似乎在想著什麽心事。
楊開慧說:“媽媽,您感到身體有什麽不適嗎?”
楊夫人說:“吃了那個薑郎中的幾副中藥,自感好多了,小霞呀,你去忙乎你的事吧,這兒有孫嫂,你就不用操心我了。”
楊開慧深情地望了望母親,又靜靜地低下頭去。
出生才四個多月的岸龍,剛剛吃過奶,這時在搖窩裏甜甜地睡著了。
第一章 板倉送別(3)
屋子裏好安靜。聽得見母女倆的呼吸聲。
這裏實際上是楊昌濟先生的老家。按照中國的舊俗,雖然楊昌濟年輕時候就離開家門,去日本、英國留過學,成家後又攜眷在外謀生,卻在老家始終留著這一棟老屋和一些田地,家人也經常回來小住。楊開慧的父親在北京大學任教時辭世,家人還是按照老人的遺願將他的棺木運回了板倉安葬。楊開慧回到板倉,心緒自然有一種寧靜而安定的感覺。她深深地意識到自己雖然在城裏長大,實際上,根還是在板倉。山坡上有父親在長眠,身邊有年老多病的母親陪伴,膝下有三個兒子,她內心中多少有著一種暖融融的感受……
“潤之呢,潤之不是說,同我們一起來板倉嗎?”楊夫人忽然將目光從窗外收回來,對靜靜地坐在一旁的女兒說。
楊開慧說:“他本來是打算親自送我們回來的。他可能想到外麵認識他的人太多,就讓我們先回一步,他很快就會到來。媽媽,您真的不用擔心。”
“哦,是嗎?”楊夫人慈祥的目光打量著開慧,看看開慧是不是說的實話。潤之真的會來板倉住嗎?說什麽楊夫人都不會相信。
開慧是她唯一的女兒,說是掌上明珠實不為過。七年前,女兒與毛澤東結婚,夫妻倆在一起的日子簡直沒有多少天。現在昌濟過世了,她身邊唯一的依靠也就是女兒女婿。而女婿常在外奔波,來無影去無蹤的。孤女寡母帶著三個孩子,這日子實在有些孤立無依。自己反正老了,那是沒有關係的。萬一發生什麽變故,開慧怎麽辦呢?而在這個亂亂紛紛的世道,變故是隨時都可能發生的。要是自己離開這個人世,讓開慧一個弱女子帶著三個孩子過,真不知會怎樣過下去。開慧從小不事家務,喜歡讀書吟詩作畫。怎能挑起生活之重擔,那種日子簡直令楊夫人不敢多想。
楊夫人不免輕輕地嘆息一聲,不為自己,實為自己的女兒。她真想問一問,女兒,你找了一個職業革命者作丈夫,真的從心裏感到幸福嗎?而楊夫人出口的話卻是:“小霞呀,潤之常年在外,要是萬一我不在了,你一個女人,帶著三個孩子,我真的有些擔心啊!”
楊開慧抬起頭來,親切地望著母親,堅定地說:“媽媽,您真的不用為我們操心,潤之做的事情,是為天下百姓謀生存的大事情。他常說,我們要犧牲小我,保全大我。無論遇上什麽艱難險阻,女兒都能挺住的。家裏的事情,不是還有孫嫂嘛。以後,我也得跟孫嫂學著做些家務,學些針線了,您老就安心養病,您會長命百歲的,真的嘛,媽媽……”
楊開慧真想像小時候那樣撲在媽媽的懷裏撒嬌。但畢竟她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而她心靈的深處,是無比感激自己的父親和母親的。
是父母養育了她,是父母成全了她和毛澤東的婚姻。她多想說一些體貼母親安慰母親的話語,但母女之間,是又無需多用言語來表達的。楊開慧站起身來,輕輕地撫一撫母親的肩膀——她的心不由一顫,哦,母親好瘦啊!——然後輕聲地說,“那好吧,媽媽,等會孫嫂就熬好了中藥,您先獨自歇息一會吧,坐了這麽久的車,您有些累了。”
說著便走進自己的臥室裏去。
三、
楊家在當地的親朋故友特別多,到這裏來一是便於隱蔽。二是自從“馬日事變”發生後,長沙城區經常戒嚴,讓楊開慧母子們住在城裏,實在不放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澤東剛剛在武漢參加完中國共產黨的“八七”會議,他作為黨中央的特派員,又來到湖南,身負發動湖南農民暴動的重任。在回到長沙的那些日子裏,當時,白色恐怖籠罩著長沙城,到處有敵人的耳目,可謂危機四伏。他白天在屋子裏睡覺,黑夜悄悄潛出去,與湖南省委一些負責人商討工作。
為了安全起見,毛澤東將一家老小送回了板倉。
其實當母親問起潤之會不會在板倉住下來時,楊開慧沒有對母親說出實情。毛澤東常常對她說的一句話是:“君子棄瑕以拔才,壯士斷腕以全質。……”實際上也是在暗示楊開慧,他們所從事的事業隨時都有犧牲生命的可能。希望開慧能夠理解。聰慧大義的楊開慧何嚐不懂得毛澤東的心思呢?但她不願意讓年老體弱的母親擔驚受怕。毛澤東所從事的具體工作,其實楊夫人一概不知。
第一章 板倉送別(4)
1901年11月6日,楊開慧就出生在這裏。她想,當年母年生下自己的時候,也許正是自己現在的廂房。學識淵博的父親給女兒取名開慧,號霞,字雲錦。楊開慧想,父親為什麽給自己叫霞,叫雲,莫非要讓自己像天上的雲和霞那們飄拂?母親向振熙,是一位勤勞樸實的婦女。哥哥楊開智隻比自己大兩歲,在開慧不滿三歲的時候,父親懷著濟世救民的抱負,遠涉重陽,出國留學去了,楊開慧在媽媽的扶養下度過了溫暖的童年。
楊開慧說:“媽媽,您感到身體有什麽不適嗎?”
楊夫人說:“吃了那個薑郎中的幾副中藥,自感好多了,小霞呀,你去忙乎你的事吧,這兒有孫嫂,你就不用操心我了。”
楊開慧深情地望了望母親,又靜靜地低下頭去。
出生才四個多月的岸龍,剛剛吃過奶,這時在搖窩裏甜甜地睡著了。
第一章 板倉送別(3)
屋子裏好安靜。聽得見母女倆的呼吸聲。
這裏實際上是楊昌濟先生的老家。按照中國的舊俗,雖然楊昌濟年輕時候就離開家門,去日本、英國留過學,成家後又攜眷在外謀生,卻在老家始終留著這一棟老屋和一些田地,家人也經常回來小住。楊開慧的父親在北京大學任教時辭世,家人還是按照老人的遺願將他的棺木運回了板倉安葬。楊開慧回到板倉,心緒自然有一種寧靜而安定的感覺。她深深地意識到自己雖然在城裏長大,實際上,根還是在板倉。山坡上有父親在長眠,身邊有年老多病的母親陪伴,膝下有三個兒子,她內心中多少有著一種暖融融的感受……
“潤之呢,潤之不是說,同我們一起來板倉嗎?”楊夫人忽然將目光從窗外收回來,對靜靜地坐在一旁的女兒說。
楊開慧說:“他本來是打算親自送我們回來的。他可能想到外麵認識他的人太多,就讓我們先回一步,他很快就會到來。媽媽,您真的不用擔心。”
“哦,是嗎?”楊夫人慈祥的目光打量著開慧,看看開慧是不是說的實話。潤之真的會來板倉住嗎?說什麽楊夫人都不會相信。
開慧是她唯一的女兒,說是掌上明珠實不為過。七年前,女兒與毛澤東結婚,夫妻倆在一起的日子簡直沒有多少天。現在昌濟過世了,她身邊唯一的依靠也就是女兒女婿。而女婿常在外奔波,來無影去無蹤的。孤女寡母帶著三個孩子,這日子實在有些孤立無依。自己反正老了,那是沒有關係的。萬一發生什麽變故,開慧怎麽辦呢?而在這個亂亂紛紛的世道,變故是隨時都可能發生的。要是自己離開這個人世,讓開慧一個弱女子帶著三個孩子過,真不知會怎樣過下去。開慧從小不事家務,喜歡讀書吟詩作畫。怎能挑起生活之重擔,那種日子簡直令楊夫人不敢多想。
楊夫人不免輕輕地嘆息一聲,不為自己,實為自己的女兒。她真想問一問,女兒,你找了一個職業革命者作丈夫,真的從心裏感到幸福嗎?而楊夫人出口的話卻是:“小霞呀,潤之常年在外,要是萬一我不在了,你一個女人,帶著三個孩子,我真的有些擔心啊!”
楊開慧抬起頭來,親切地望著母親,堅定地說:“媽媽,您真的不用為我們操心,潤之做的事情,是為天下百姓謀生存的大事情。他常說,我們要犧牲小我,保全大我。無論遇上什麽艱難險阻,女兒都能挺住的。家裏的事情,不是還有孫嫂嘛。以後,我也得跟孫嫂學著做些家務,學些針線了,您老就安心養病,您會長命百歲的,真的嘛,媽媽……”
楊開慧真想像小時候那樣撲在媽媽的懷裏撒嬌。但畢竟她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而她心靈的深處,是無比感激自己的父親和母親的。
是父母養育了她,是父母成全了她和毛澤東的婚姻。她多想說一些體貼母親安慰母親的話語,但母女之間,是又無需多用言語來表達的。楊開慧站起身來,輕輕地撫一撫母親的肩膀——她的心不由一顫,哦,母親好瘦啊!——然後輕聲地說,“那好吧,媽媽,等會孫嫂就熬好了中藥,您先獨自歇息一會吧,坐了這麽久的車,您有些累了。”
說著便走進自己的臥室裏去。
三、
楊家在當地的親朋故友特別多,到這裏來一是便於隱蔽。二是自從“馬日事變”發生後,長沙城區經常戒嚴,讓楊開慧母子們住在城裏,實在不放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澤東剛剛在武漢參加完中國共產黨的“八七”會議,他作為黨中央的特派員,又來到湖南,身負發動湖南農民暴動的重任。在回到長沙的那些日子裏,當時,白色恐怖籠罩著長沙城,到處有敵人的耳目,可謂危機四伏。他白天在屋子裏睡覺,黑夜悄悄潛出去,與湖南省委一些負責人商討工作。
為了安全起見,毛澤東將一家老小送回了板倉。
其實當母親問起潤之會不會在板倉住下來時,楊開慧沒有對母親說出實情。毛澤東常常對她說的一句話是:“君子棄瑕以拔才,壯士斷腕以全質。……”實際上也是在暗示楊開慧,他們所從事的事業隨時都有犧牲生命的可能。希望開慧能夠理解。聰慧大義的楊開慧何嚐不懂得毛澤東的心思呢?但她不願意讓年老體弱的母親擔驚受怕。毛澤東所從事的具體工作,其實楊夫人一概不知。
第一章 板倉送別(4)
1901年11月6日,楊開慧就出生在這裏。她想,當年母年生下自己的時候,也許正是自己現在的廂房。學識淵博的父親給女兒取名開慧,號霞,字雲錦。楊開慧想,父親為什麽給自己叫霞,叫雲,莫非要讓自己像天上的雲和霞那們飄拂?母親向振熙,是一位勤勞樸實的婦女。哥哥楊開智隻比自己大兩歲,在開慧不滿三歲的時候,父親懷著濟世救民的抱負,遠涉重陽,出國留學去了,楊開慧在媽媽的扶養下度過了溫暖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