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彭加木的“專案”,來頭頗大。既然把他進行隔離審查是“上麵”批的,那麽,撤銷他的隔離審查,也是經過“上麵”批的。
所謂“上麵”,就是王洪文。他對關於彭加木的審查報告,作了如下“指示”:
“解除隔離,送幹校勞動,繼續審查,內部控製使用。”
在全院大會上,宣讀了王洪文的“指示”。不過,隻是最後“內部控製使用”六個字沒有宣讀。
1970年3月,彭加木終於獲釋,回到家裏。那時,夏叔芳已經解除了隔離審查。多時不見,當彭加木出現在夏叔芳麵前,使她深為震驚:他因為好久不見陽光,臉色蒼白,雙眼呆滯無光,鬍子很長(在隔離室裏,刮鬍刀片被拿走了,怕他自殺),人消瘦無力。
當天,彭加木就被送往設在上海郊區奉賢縣的上海科技“五七幹校”。
◆又遭“猛轟”
一般的科技人員在“五七幹校”經過為期半年的輪訓,便回上海了。彭加木在那裏卻度過了三年歲月。
這所“五七幹校”麵臨杭州灣,建在一片鹽鹼荒灘上。這裏離上海100多公裏,每月集中休假四天,讓學員們回上海。
彭加木離開了隔離室,像鳥兒飛出了樊籠。然而,15個月的隔離生活,使他的身體變得非常虛弱。那時,他連曬太陽的權利都被剝奪了,隻好在監視人員不注意的時候,做做體操,或者練練下蹲。初到幹校,他手無縛雞之力,幹起活來比普通的女同誌還不如!
彭加木開始每天跑步,加強鍛鍊,拚命幹活,以恢復體力。漸漸地,他的體力增強了,以致能夠一手夾起一袋100公斤的水泥,疾步如飛。
好景不長。不久,開始清查“5.16分子”,一查,又查到彭加木頭上。大字報又開始圍攻彭加木。這時,他們用一個嶄新的名詞稱呼彭加木——“雙料反革命”。
何謂“雙料反革命”呢?
因為彭加木本是“老反革命”、“老特務”,如今舊帳未清,又欠新帳,成為“5.16分子”、“現行反革命”,於是,新帳、老帳一起算,成為“歷史加現行”的“雙料反革命”。
唉,那時候人們的創造力,不是用在科學研究工作中,卻花費在大字報上,花費在數不清、沒個完的政治運動中。彭加木的命運,真是多劫多難。
其實,彭加木被指責為“5.16分子”的依據,隻不過是因為他當分院革籌會頭頭的時候,在社會上參加過幾次會議,據說與會者中有“5.16分子”。盡管會議的內容與“5.16分子”活動無關,但是,“專案”人員便按照如此邏輯加以推理了:
彭加木與“5.16分子”有聯繫→“5.16分子”與會的會議當然是“黑會”→彭加木參加了“5.16分子”的“黑會”→彭加木是“5.16分子”
經過大字報的一陣“猛轟”,並沒有在彭加木身上打開缺口。
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查“5.16分子”的高潮過去了。對彭加木的審查,又是不了了之。所謂“歷史加現行”,都查無實據。
彭加木埋頭在勞動之中。對他的審查稍一放鬆,他又去長跑、遊泳。一個月難得回家四天,他卻沒有待在家中,而是騎著他那輛破自行車去旅行了。他騎車到蘇州,到杭州。盡管自行車已經“老掉牙”了,由於彭加木總是隨車帶著修理工具,所以即使作長途旅行,也未在半途之中拋錨——哪兒壞了,自己動手修一下,幾分鍾之後,又騎著車前進了。
有人以為,大約彭加木長期住在幹校,心境不好,想乘休假之際,外出旅遊一番,散散心。
萬萬沒想到,從彭加木嘴裏,蹦出了這麽一句話:“我在鍛鍊身體,我要為重上邊疆做準備!”
“啊,你還想去邊疆?”人們都以為他為被打成“老特務”、去邊疆被說成“搜集情報”而寒心,誰知他的心裏還在念叨著邊疆。
彭加木點點頭:“我還想去邊疆!”
就這樣,彭加木差不多每次休假,都騎車旅行。
如果颳風,他逆風而騎,笑著說:“阻力越大,我越要前進。這叫‘風遊’。
“如果下雨,他更高興,稱之為‘雨遊’。
“如果下雪,他最高興,稱之為難得的‘雪遊’。”
◆吡啶中毒
直到1972年,彭加木離開了幹校,回到了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
不過,彭加木並沒有回到實驗室,卻被分配去做煤渣磚。那時候,上海流行把煤渣與泥拌在一起,做成煤渣磚。這種煤渣磚作為燃料燒過之後,泥變成了磚,可供砌牆之用。
彭加木做了一陣子煤渣磚,又被分配去蒸餾吡啶。吡啶是一種常用的有機化學試劑,有毒。彭加木在一間小小的不通風的房間裏,整天蒸餾吡啶。本來,這項工作是由好多人輪流做的,此時硬要他獨力承擔。他的臉浮腫了,開始劇烈地咳嗽。
後來,讓他和另一個“牛”輪流,一星期做煤渣磚,一星期蒸餾吡啶。
濃烈的吡啶蒸氣,使彭加木咳嗽得越來越厲害,牙齦出血,四肢無力,食欲不振。他發燒了,依舊去上班。他沒有去醫院看病,除了他本來不大願意上醫院之外,還由於他的病歷卡上蓋著一個“黑章”。這“黑章”,表示患者是“牛”,提醒醫生“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
所謂“上麵”,就是王洪文。他對關於彭加木的審查報告,作了如下“指示”:
“解除隔離,送幹校勞動,繼續審查,內部控製使用。”
在全院大會上,宣讀了王洪文的“指示”。不過,隻是最後“內部控製使用”六個字沒有宣讀。
1970年3月,彭加木終於獲釋,回到家裏。那時,夏叔芳已經解除了隔離審查。多時不見,當彭加木出現在夏叔芳麵前,使她深為震驚:他因為好久不見陽光,臉色蒼白,雙眼呆滯無光,鬍子很長(在隔離室裏,刮鬍刀片被拿走了,怕他自殺),人消瘦無力。
當天,彭加木就被送往設在上海郊區奉賢縣的上海科技“五七幹校”。
◆又遭“猛轟”
一般的科技人員在“五七幹校”經過為期半年的輪訓,便回上海了。彭加木在那裏卻度過了三年歲月。
這所“五七幹校”麵臨杭州灣,建在一片鹽鹼荒灘上。這裏離上海100多公裏,每月集中休假四天,讓學員們回上海。
彭加木離開了隔離室,像鳥兒飛出了樊籠。然而,15個月的隔離生活,使他的身體變得非常虛弱。那時,他連曬太陽的權利都被剝奪了,隻好在監視人員不注意的時候,做做體操,或者練練下蹲。初到幹校,他手無縛雞之力,幹起活來比普通的女同誌還不如!
彭加木開始每天跑步,加強鍛鍊,拚命幹活,以恢復體力。漸漸地,他的體力增強了,以致能夠一手夾起一袋100公斤的水泥,疾步如飛。
好景不長。不久,開始清查“5.16分子”,一查,又查到彭加木頭上。大字報又開始圍攻彭加木。這時,他們用一個嶄新的名詞稱呼彭加木——“雙料反革命”。
何謂“雙料反革命”呢?
因為彭加木本是“老反革命”、“老特務”,如今舊帳未清,又欠新帳,成為“5.16分子”、“現行反革命”,於是,新帳、老帳一起算,成為“歷史加現行”的“雙料反革命”。
唉,那時候人們的創造力,不是用在科學研究工作中,卻花費在大字報上,花費在數不清、沒個完的政治運動中。彭加木的命運,真是多劫多難。
其實,彭加木被指責為“5.16分子”的依據,隻不過是因為他當分院革籌會頭頭的時候,在社會上參加過幾次會議,據說與會者中有“5.16分子”。盡管會議的內容與“5.16分子”活動無關,但是,“專案”人員便按照如此邏輯加以推理了:
彭加木與“5.16分子”有聯繫→“5.16分子”與會的會議當然是“黑會”→彭加木參加了“5.16分子”的“黑會”→彭加木是“5.16分子”
經過大字報的一陣“猛轟”,並沒有在彭加木身上打開缺口。
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查“5.16分子”的高潮過去了。對彭加木的審查,又是不了了之。所謂“歷史加現行”,都查無實據。
彭加木埋頭在勞動之中。對他的審查稍一放鬆,他又去長跑、遊泳。一個月難得回家四天,他卻沒有待在家中,而是騎著他那輛破自行車去旅行了。他騎車到蘇州,到杭州。盡管自行車已經“老掉牙”了,由於彭加木總是隨車帶著修理工具,所以即使作長途旅行,也未在半途之中拋錨——哪兒壞了,自己動手修一下,幾分鍾之後,又騎著車前進了。
有人以為,大約彭加木長期住在幹校,心境不好,想乘休假之際,外出旅遊一番,散散心。
萬萬沒想到,從彭加木嘴裏,蹦出了這麽一句話:“我在鍛鍊身體,我要為重上邊疆做準備!”
“啊,你還想去邊疆?”人們都以為他為被打成“老特務”、去邊疆被說成“搜集情報”而寒心,誰知他的心裏還在念叨著邊疆。
彭加木點點頭:“我還想去邊疆!”
就這樣,彭加木差不多每次休假,都騎車旅行。
如果颳風,他逆風而騎,笑著說:“阻力越大,我越要前進。這叫‘風遊’。
“如果下雨,他更高興,稱之為‘雨遊’。
“如果下雪,他最高興,稱之為難得的‘雪遊’。”
◆吡啶中毒
直到1972年,彭加木離開了幹校,回到了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
不過,彭加木並沒有回到實驗室,卻被分配去做煤渣磚。那時候,上海流行把煤渣與泥拌在一起,做成煤渣磚。這種煤渣磚作為燃料燒過之後,泥變成了磚,可供砌牆之用。
彭加木做了一陣子煤渣磚,又被分配去蒸餾吡啶。吡啶是一種常用的有機化學試劑,有毒。彭加木在一間小小的不通風的房間裏,整天蒸餾吡啶。本來,這項工作是由好多人輪流做的,此時硬要他獨力承擔。他的臉浮腫了,開始劇烈地咳嗽。
後來,讓他和另一個“牛”輪流,一星期做煤渣磚,一星期蒸餾吡啶。
濃烈的吡啶蒸氣,使彭加木咳嗽得越來越厲害,牙齦出血,四肢無力,食欲不振。他發燒了,依舊去上班。他沒有去醫院看病,除了他本來不大願意上醫院之外,還由於他的病歷卡上蓋著一個“黑章”。這“黑章”,表示患者是“牛”,提醒醫生“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