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在彭加木的照相冊上,發現彭加木的許多照片,有些是以公路或鐵路橋樑為背景,這是他刺探情報的罪證。


    (作者註:這是生活小事。誰的影集裏,沒有那麽幾張以公路或鐵路橋樑為背景的照片呢?檢查者能從一大堆照片中找出彭加木喜歡在橋樑前拍照,並從中作出大膽而富有幻想色彩的推論,足見審查者是頗費苦心,並有一種編撰驚險故事的天才。)


    其五,在彭加木家中,搜出小方鐵盒一隻,內有大量全國糧票及金銀首飾,是他準備潛逃時用的應變物資。


    (作者註:此乃彭加木家的老保姆張宗泉多年以來的積蓄。如果不是抄家,彭加木還不知道老保姆有此“私房”哩!)


    ……


    諸如此類的天下奇聞,不一而足。今天的許多青年讀了這些奇聞之後,會以為在看驚險小說。請注意,這是20世紀60年代末,在中國確確實實發生過的荒唐事!


    “奇聞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的這兩句詩,倒可以在這裏應用一下。


    ◆顛倒


    種種奇聞,轟動了生物化學研究所,轟動了上海。


    於是,更多的奇聞,被“創作”出來了。


    有人煞有介事地說,就在彭加木被“隔離審查”的第二天,台灣的電台以及“美國之音”就馬上廣播了這一消息。哼,如果彭加木不是“老特務”,不是與“台灣”、美國有著密切的聯繫,他們怎麽會如此迅速得知彭加木被“隔離審查”,並為之“鳴冤叫屈”呢?也有人確有其事般描述道,在宣布彭加木“隔離審查”的那一剎那,見彭加木要咬自己的襯衫領子,旁邊的人立即把他的領子拉住了。後來一檢查,發現領子裏藏有一小瓶劇毒的“氰化鉀”。這充分說明彭加木是“老特務”,他早就準備好這一手,以便在他的真麵目暴露時自殺。


    ……


    這些奇聞,很快就在社會上流傳開來,幾乎家喻戶曉。從此,這位科技戰線上的先進人物被抹了神秘的色彩,成為一個老奸巨猾、隱藏多年、狡詐多變的“老特務”的形象,奇聞越來越多,越來越離奇,以至後來經過綜合加工,經過“再創作”,終於出現了以彭加木為“主角”的“驚險小說”——“梅花黨”。此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如果說那種種荒誕絕倫的奇聞,隻不過是傳說、謠言,不足為憑,然而,當時“彭加木專案組”的所作所為,卻也是天下奇聞。


    “彭加木專案組”採用什麽辦法來“審查”彭加木呢?概括起來,也不過是兩個字——顛倒!


    其一,彭加木忍受著病痛,為開發祖國的邊疆而四處奔走,這被顛倒為四處“搜集情報”,進行“特務活動”!為了查清彭加木的“特務活動”,“專案組”也派了大批外調人員,沿著彭加木走過的腳印“外調”。由於彭加木工作過的地方實在太多,以致使“彭加木專案組”的“外調”開支在各專案組之中遙遙領先,成為絕對冠軍!在報銷這些浩大的“外調”費用時,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朝分院推,說彭加木是分院革籌會召集人,當然應是在分院報銷;他院則朝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推,說彭加木是你們的革委會負責人,當然應該在你們那裏報銷。推來推去,到底分院是上級機關,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隻得服從,在所裏報銷。在報銷時,財務人員看到數字太大,問了一句跑那麽多地方幹什麽,便被“專案組”訓斥:“這是機密,你打聽它幹什麽?”財務人員一邊不得不給他們辦理報銷手續,一邊頭嘆息:“唉,如果這些錢花在科學研究工作上,該出多少成果哪!”


    在1964年,彭加木曾到新疆羅布泊地區進行資源考察。這件事,成了“外調”的重點。


    因為“專案組”認為,羅布泊地區是重要國防基地,“老特務”到了那裏,首先是進行“特務活動”。於是,派出“專員”,千裏迢迢從上海來到那裏“外調”,查來查去,沒有撈到半根稻草!當地的朋友回答道:彭加木進入這些地區,是辦理過手續,經過有關部門同意的,有的則是當地公安部門一同前往的。


    可笑的是,彭加木身患重病,尚能在羅布泊地區堅持考察,而那兩位“專1”到那裏外調,回滬後卻大病一場!這麽一來,連“專員”自己也不得不暗暗承認,到那種不毛之地進行科學考察,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其二,彭加木甘當鋪路石子,在全國各地培養了一批新手,這被顛倒為發展“特務組織”,建立“情報網”。


    於是,“外調”人員到了哪裏,哪裏的彭加木的好友便遭殃,受到株連,被戴上“特務”帽子。各地因彭加木而受株連的人,達數十人之多。這,從某種意義上講,倒正好說明了彭加木為邊疆培養的科研人才之多!


    就拿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的一位年輕人來說,她在1959年分配到新疆工作。那時,新疆分院正進行艾丁湖等鹽湖考察,領導上讓她對考察采來的樣品進行化學分析。她在大學裏沒有學過化學分析,感到力不從心。正在這時,彭加木來了。她聽說彭加木是學農化的,便向他請教。彭加木很熱情地幫助了她,介紹她查看有關的科學資料。其中特別是從鹽湖樣品中測定溴、硼、鋰、鉀等元素的含量,實驗技術比較複雜,彭加木都一一幫她解決了。有時,她把分驗報告單送給彭加木審看,彭加木認為化驗數據不準確,便要她重做實驗,直到得出準確、可靠的數據為止。其實,當時彭加木來新疆,並不負責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內的工作。然而,他有求必應,熱心地做好這種分外事,培養了邊疆的土壤化學分析人才。後來,這位同誌成為了專家,開辦了多期訓練班,為新疆各地培訓了一百多位土壤化學分析人才。然而,她居然受到牽連,被責令交代如何為“老特務”彭加木在新疆“搜集情報”,被大字報說成是“老特務”彭加木“安插”在新疆的“幹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彭加木失蹤始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永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永烈並收藏彭加木失蹤始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