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衷心地祝願你,在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進一步發揚這種無產階級的革命感情和大無畏精神。我衷心地祝8你,早日完全恢復健康,對黨對人民作出更大更好的貢獻……
柯慶施
1964年2月11日
當天夜裏,彭加木給柯慶施寫了一封回信:
……我做過的工作不多,取得的成績很有限,與黨的要求距離尚遠。今後我決心要遵循您親切的教導,學習毛主席著作,努力學習解放軍,以偉大的毛澤東思想來武裝自己,發揮無產階級的革命感情和大無畏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團結群眾,在親愛的黨和毛主席所指引的革命化大道上奮勇前進……
絕不辜負黨的多年培養和教育,立誓要做一個真正名副其實的共產黨員,做人民的勤勤懇懇的勤務員。鼓足幹勁,為攻克科學堡壘、攀登科學高峰而獻出個人的一切。
1964年4月,上海《解放日報》、《文匯報》都以大量篇幅報導了彭加木頑強抗拒病魔侵襲、赤膽忠心為革命事業拚搏的先進事跡。
當時,上海樹立了一係列先進標兵,其中有上海廣慈醫院治療大麵積燙傷工人邱財康、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陳中偉醫師斷手再植成功、工人王林鶴試製高壓電橋成功、小學先進教師吳佩芳、少先隊先進輔導1劉元璋等,彭加木也名列其中。
彭加木的事跡引起主管科技工作的聶榮臻元帥的注意,寫下了這樣的題詞:
向彭加木同誌學習。
學習他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學習他克服一切困難、埋頭苦幹的精神,
學習他全心全意地為發展我國科學事業,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的精神。
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早在1956年收到彭加木要求到邊疆工作的報告,便曾為之感動。此時,觸發了他的詩興,寫下了一首詞《滿江紅》:
大學之年,
科研界,
雷鋒出現。
彭加木,
沉屙在體,
頑強無限,
馳騁邊疆多壯誌,
敢教戈壁良田遍。
鐵道兵,
鋪路滿山川,
為人便。
病魔退,
英雄顯;
樂工作,
忘疲倦,
老大哥,
永遠令人欽贊。
活虎生龍愛國,
忠心赤膽常酣戰。
望大家,
都向彭看齊,
比幫趕!
彭加木的甘當鋪路石子的精神,鼓舞了成千上萬的人。他們用這樣熾烈的語言,讚揚彭加木:
他是一位革命者。在他的身體裏好像有一隻共產主義的馬達,使他永遠不知疲倦。
彭加木同誌用自己的行動說明他熱愛黨的事業勝過自己的生命,真正做到了古人所說的“鞠躬盡瘁”。
學習彭加木同誌,就要學習他那種遠大的革命誌向,堅定的革命意誌,豪邁的革命氣概!
彭加木是生活中的蕭繼業!
彭加木同誌身上所具有的品質,是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的品質,是創業者的品質。
直到這時,人們才認識到彭加木的“鋪路石子”精神的含義。曹天欽教授深刻地指出了這一點:
科學研究最困難的階段是建立起必要的技術和打開研究的局麵。一旦突破了難關,成果便不難接踵而來。彭加木在實驗室中也是一個話劇《年青的一代》中熱愛邊疆事業的英雄人物,墾荒者。他付出了巨大的勞動,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建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係統。但隨著工作的需要,在得到第一批成果後,他教會了別人,使後來者可以比較容易獲得更多更好的成果,自己又去挑新的重擔了。
直到這時,人們歷數彭加木在科學的道路上如何“鋪路”,才看清了他的不平凡的“鋪路石子”精神:
1956年在昆明幫助建立化學實驗室,建好之後,他走了。
1956年起,在烏魯木齊籌建化學實驗室。建成之後,交給別人使用。
1960年,在北京指導建成中國科學院綜合考察委員會中心化驗室。建成之後,他走了。
1962年,在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指導建立第一台電子顯微鏡實驗室。後來,他又幫助廣州、福州、烏魯木齊等地建立電子顯微鏡實驗室……
確確實實,彭加木如同他自己所說的那樣:
“像建築工人,自己住的常常是簡陋的工棚,等到新房子蓋好,他們卻又要到別的地方去了;又像築路工人,他彭加木照片們鋪好路,自己卻不一定再走這條路。”
然而,真正要當一個科學的建築工、鋪路工,又沒有自私自利之心,卻並不那麽容易做到的哪!彭加木甘願“自己種樹,讓別人乘涼”!
在過去,不少人不了解彭加木,總以為他“隻會東奔西跑,科學成果不大”。正因為這樣,當提職升級的時候,彭加木正在邊疆工作,而所裏又有這種輿論,便沒有提拔他,所以他一直是助理研究員。盡管彭加木本人並不介意此事,但是,當大家都了解彭加木感人的“鋪路石子”精神時,便一致同意為他提級。這樣,在1964年底,彭加木被提升為副研究員。
曹天欽教授在當時公正在評價了彭加木的學術成就:
柯慶施
1964年2月11日
當天夜裏,彭加木給柯慶施寫了一封回信:
……我做過的工作不多,取得的成績很有限,與黨的要求距離尚遠。今後我決心要遵循您親切的教導,學習毛主席著作,努力學習解放軍,以偉大的毛澤東思想來武裝自己,發揮無產階級的革命感情和大無畏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團結群眾,在親愛的黨和毛主席所指引的革命化大道上奮勇前進……
絕不辜負黨的多年培養和教育,立誓要做一個真正名副其實的共產黨員,做人民的勤勤懇懇的勤務員。鼓足幹勁,為攻克科學堡壘、攀登科學高峰而獻出個人的一切。
1964年4月,上海《解放日報》、《文匯報》都以大量篇幅報導了彭加木頑強抗拒病魔侵襲、赤膽忠心為革命事業拚搏的先進事跡。
當時,上海樹立了一係列先進標兵,其中有上海廣慈醫院治療大麵積燙傷工人邱財康、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陳中偉醫師斷手再植成功、工人王林鶴試製高壓電橋成功、小學先進教師吳佩芳、少先隊先進輔導1劉元璋等,彭加木也名列其中。
彭加木的事跡引起主管科技工作的聶榮臻元帥的注意,寫下了這樣的題詞:
向彭加木同誌學習。
學習他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學習他克服一切困難、埋頭苦幹的精神,
學習他全心全意地為發展我國科學事業,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的精神。
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早在1956年收到彭加木要求到邊疆工作的報告,便曾為之感動。此時,觸發了他的詩興,寫下了一首詞《滿江紅》:
大學之年,
科研界,
雷鋒出現。
彭加木,
沉屙在體,
頑強無限,
馳騁邊疆多壯誌,
敢教戈壁良田遍。
鐵道兵,
鋪路滿山川,
為人便。
病魔退,
英雄顯;
樂工作,
忘疲倦,
老大哥,
永遠令人欽贊。
活虎生龍愛國,
忠心赤膽常酣戰。
望大家,
都向彭看齊,
比幫趕!
彭加木的甘當鋪路石子的精神,鼓舞了成千上萬的人。他們用這樣熾烈的語言,讚揚彭加木:
他是一位革命者。在他的身體裏好像有一隻共產主義的馬達,使他永遠不知疲倦。
彭加木同誌用自己的行動說明他熱愛黨的事業勝過自己的生命,真正做到了古人所說的“鞠躬盡瘁”。
學習彭加木同誌,就要學習他那種遠大的革命誌向,堅定的革命意誌,豪邁的革命氣概!
彭加木是生活中的蕭繼業!
彭加木同誌身上所具有的品質,是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的品質,是創業者的品質。
直到這時,人們才認識到彭加木的“鋪路石子”精神的含義。曹天欽教授深刻地指出了這一點:
科學研究最困難的階段是建立起必要的技術和打開研究的局麵。一旦突破了難關,成果便不難接踵而來。彭加木在實驗室中也是一個話劇《年青的一代》中熱愛邊疆事業的英雄人物,墾荒者。他付出了巨大的勞動,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建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係統。但隨著工作的需要,在得到第一批成果後,他教會了別人,使後來者可以比較容易獲得更多更好的成果,自己又去挑新的重擔了。
直到這時,人們歷數彭加木在科學的道路上如何“鋪路”,才看清了他的不平凡的“鋪路石子”精神:
1956年在昆明幫助建立化學實驗室,建好之後,他走了。
1956年起,在烏魯木齊籌建化學實驗室。建成之後,交給別人使用。
1960年,在北京指導建成中國科學院綜合考察委員會中心化驗室。建成之後,他走了。
1962年,在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指導建立第一台電子顯微鏡實驗室。後來,他又幫助廣州、福州、烏魯木齊等地建立電子顯微鏡實驗室……
確確實實,彭加木如同他自己所說的那樣:
“像建築工人,自己住的常常是簡陋的工棚,等到新房子蓋好,他們卻又要到別的地方去了;又像築路工人,他彭加木照片們鋪好路,自己卻不一定再走這條路。”
然而,真正要當一個科學的建築工、鋪路工,又沒有自私自利之心,卻並不那麽容易做到的哪!彭加木甘願“自己種樹,讓別人乘涼”!
在過去,不少人不了解彭加木,總以為他“隻會東奔西跑,科學成果不大”。正因為這樣,當提職升級的時候,彭加木正在邊疆工作,而所裏又有這種輿論,便沒有提拔他,所以他一直是助理研究員。盡管彭加木本人並不介意此事,但是,當大家都了解彭加木感人的“鋪路石子”精神時,便一致同意為他提級。這樣,在1964年底,彭加木被提升為副研究員。
曹天欽教授在當時公正在評價了彭加木的學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