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彭家睦在實驗室裏實在呆不下去了。夏叔芳拉他別去,彭家睦氣呼呼地說道:“本來我不想去的。警察打同學,太不像話!這下子,我倒一定要去!”
彭家睦撒腿便朝大街跑去。這時,遊行隊伍被警察衝散了,街上滿是水跡和血跡,幾十名學生被捕。同學們硬是把血氣方剛的彭家睦拉回來了,勸告他別與警察硬拚,否則會吃虧的。
“5.20”血案之後,彭家睦在實驗室裏常常一邊做實驗,一邊罵起國民黨和警察來了。他覺得,警察打手無寸鐵的學生,太不講理,他要打抱不平。
跟彭家睦、夏叔芳同做論文實驗的那位女同學,是一位出身豪門的小姐,令人意想不到,她竟是一位地下黨員(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彭家睦才知道她的政治身份)。她知道彭家睦是一個有正義感的青年,但是並不認識國民黨的反動本質。她旁敲側擊,點明真相,使這位“打抱不平”的青年漸漸覺醒過來。
不久,夏叔芳發現一件驚人的事:彭家睦正在很神秘地看一本書。見她來了,趕緊收了起來。夏叔芳奪來一看,竟是艾思奇著的《大眾哲學》。
夏叔芳感到很奇怪,他怎麽會看起這樣的禁書?他從哪兒弄來的?
彭家睦在夏叔芳麵前,說了實話。
原來,那是中央大學從重慶搬回南京的時候,彭家睦的哥哥托他帶一隻小箱子回去。哥哥告訴他,箱子裏不是平常的東西,在船上要防備有人檢查……
經哥哥這麽一說,他倒疑心起來,打開箱子一看,裏麵有二十多本書,其中有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的著作,還有艾思奇的書。當時,這些書全屬於“禁書”。
哥哥告訴他,這是一個老同學從“那邊”捎來的。盡管彭家睦並不懂得這些“禁書”中所講的“主義”,可是,他覺得把這些“禁書”交給他帶回去,是對他的一種信任。彭家睦馬上拍了拍胸脯說道:“你放心好了,我一定會把它帶回去。如果在船上有人要檢查,我就拎著箱子往江裏跳。我一鑽進水裏,他們就休想抓住我!”
彭家睦真的做了跳水的準備,把那些“禁書”用油紙包好放在箱中,以免跳入江中時不至於被水浸濕。
幸虧一路太平,彭家睦順利地帶著那隻神秘的小箱子來到南京。
在南京,彭家睦忙著做的“黃豆芽”實驗,沒有閑工夫去讀那些“禁書”,況且他對政治問題沒有多大興趣,所以無心旁顧。
然而,自從“5.20血案”之後,彭家睦開始想弄清楚共產黨究竟是怎麽回事,“那邊”是什麽樣的世界,於是忙裏偷閑,悄悄地看起小箱子裏的“禁書”來。誰知這些“禁書”有一股無形的魅力,使他越看越愛看,讀了第一本便想讀第二本。這些“禁書”像一把打開思想之鎖的鑰匙,使彭家睦腦袋瓜開了竅……彭家睦的心中,暗暗嚮往“山那邊呀好地方”。
◆麵臨畢業
王應睞教授一位嚴師。他對自己的三位學生頗為滿意,然而,從未在學生麵前誇過半句。他對三位學生的印象是這樣的:彭家睦功課中等水平,可是頭腦靈活,手也很巧,做起實驗來比兩位女同學要能幹得多;夏叔芳論讀書是班上第一名,可是做起實驗不怎麽樣;另一位女同學在三個人之中天資最聰明,學習成績也不錯,隻是似乎不太專心,經常忙於別的雜事。
王應睞教授是國內知名的生物化學專家。他手把手,把科學研究的一套方法教給了三位學生:先是確定論文題目,然後查閱有關文獻,寫出了《文獻綜述》,再確定自己的實驗步驟,著手實驗,最後總結,寫出論文……
當時隻有一間大實驗室,許多人在裏麵做實驗。他們三個人擠在一個小小的角落裏,每天埋頭從“黃豆芽”中提取植酸酶。實驗任務是很重的,他們常常從早幹到晚。不過,每到晚上,另一位女同學就不來了,隻剩下彭家睦和夏叔芳在那裏忙碌著。他們曾問過這位女同學,為什麽晚上不來做實驗?她有點不大好意思地答道:
“我晚上要去做家庭教師。”
彭家睦和夏叔芳感到奇怪,這位女同學家庭是個巨富,為什麽還要去當“家庭教師”?他們想,也許她晚上有“幽會”,不便明說罷了。
直到幾年後,他們才明白,這位女同學每天晚上忙於地下黨的活動,所以不能來做實驗。
舊中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畢業即失業了”,1947年夏天,當彭家睦和夏叔芳即將畢業於中央大學農化係的時候,他們一邊做畢業論文,一邊開始為未來擔憂,四處托人尋找畢業後的出路。
彭家睦請熟人幫忙,好不容易獲知北京大學農學院土壤係需要一名助教。彭家睦把自己的學歷寄去之後,對方答應了,可以發給他為期一年的聘書。
這時,夏叔芳沒有找到工作,終日惶惶。有一天,王應睞教授忽然告訴她一個好消息:他要到青島的山東大學醫學院開設生物化學課,需要兩名助教。自然,彭家睦和她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
夏叔芳興高采烈地跑去找彭家睦。彭家睦一聽,又高興又懊悔:高興的是,這樣一來,他可以跟夏叔芳一起,繼續得到王應睞教授的教益;懊悔的是,他已經與北京大學農學院訂了約。
彭家睦撒腿便朝大街跑去。這時,遊行隊伍被警察衝散了,街上滿是水跡和血跡,幾十名學生被捕。同學們硬是把血氣方剛的彭家睦拉回來了,勸告他別與警察硬拚,否則會吃虧的。
“5.20”血案之後,彭家睦在實驗室裏常常一邊做實驗,一邊罵起國民黨和警察來了。他覺得,警察打手無寸鐵的學生,太不講理,他要打抱不平。
跟彭家睦、夏叔芳同做論文實驗的那位女同學,是一位出身豪門的小姐,令人意想不到,她竟是一位地下黨員(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彭家睦才知道她的政治身份)。她知道彭家睦是一個有正義感的青年,但是並不認識國民黨的反動本質。她旁敲側擊,點明真相,使這位“打抱不平”的青年漸漸覺醒過來。
不久,夏叔芳發現一件驚人的事:彭家睦正在很神秘地看一本書。見她來了,趕緊收了起來。夏叔芳奪來一看,竟是艾思奇著的《大眾哲學》。
夏叔芳感到很奇怪,他怎麽會看起這樣的禁書?他從哪兒弄來的?
彭家睦在夏叔芳麵前,說了實話。
原來,那是中央大學從重慶搬回南京的時候,彭家睦的哥哥托他帶一隻小箱子回去。哥哥告訴他,箱子裏不是平常的東西,在船上要防備有人檢查……
經哥哥這麽一說,他倒疑心起來,打開箱子一看,裏麵有二十多本書,其中有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的著作,還有艾思奇的書。當時,這些書全屬於“禁書”。
哥哥告訴他,這是一個老同學從“那邊”捎來的。盡管彭家睦並不懂得這些“禁書”中所講的“主義”,可是,他覺得把這些“禁書”交給他帶回去,是對他的一種信任。彭家睦馬上拍了拍胸脯說道:“你放心好了,我一定會把它帶回去。如果在船上有人要檢查,我就拎著箱子往江裏跳。我一鑽進水裏,他們就休想抓住我!”
彭家睦真的做了跳水的準備,把那些“禁書”用油紙包好放在箱中,以免跳入江中時不至於被水浸濕。
幸虧一路太平,彭家睦順利地帶著那隻神秘的小箱子來到南京。
在南京,彭家睦忙著做的“黃豆芽”實驗,沒有閑工夫去讀那些“禁書”,況且他對政治問題沒有多大興趣,所以無心旁顧。
然而,自從“5.20血案”之後,彭家睦開始想弄清楚共產黨究竟是怎麽回事,“那邊”是什麽樣的世界,於是忙裏偷閑,悄悄地看起小箱子裏的“禁書”來。誰知這些“禁書”有一股無形的魅力,使他越看越愛看,讀了第一本便想讀第二本。這些“禁書”像一把打開思想之鎖的鑰匙,使彭家睦腦袋瓜開了竅……彭家睦的心中,暗暗嚮往“山那邊呀好地方”。
◆麵臨畢業
王應睞教授一位嚴師。他對自己的三位學生頗為滿意,然而,從未在學生麵前誇過半句。他對三位學生的印象是這樣的:彭家睦功課中等水平,可是頭腦靈活,手也很巧,做起實驗來比兩位女同學要能幹得多;夏叔芳論讀書是班上第一名,可是做起實驗不怎麽樣;另一位女同學在三個人之中天資最聰明,學習成績也不錯,隻是似乎不太專心,經常忙於別的雜事。
王應睞教授是國內知名的生物化學專家。他手把手,把科學研究的一套方法教給了三位學生:先是確定論文題目,然後查閱有關文獻,寫出了《文獻綜述》,再確定自己的實驗步驟,著手實驗,最後總結,寫出論文……
當時隻有一間大實驗室,許多人在裏麵做實驗。他們三個人擠在一個小小的角落裏,每天埋頭從“黃豆芽”中提取植酸酶。實驗任務是很重的,他們常常從早幹到晚。不過,每到晚上,另一位女同學就不來了,隻剩下彭家睦和夏叔芳在那裏忙碌著。他們曾問過這位女同學,為什麽晚上不來做實驗?她有點不大好意思地答道:
“我晚上要去做家庭教師。”
彭家睦和夏叔芳感到奇怪,這位女同學家庭是個巨富,為什麽還要去當“家庭教師”?他們想,也許她晚上有“幽會”,不便明說罷了。
直到幾年後,他們才明白,這位女同學每天晚上忙於地下黨的活動,所以不能來做實驗。
舊中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畢業即失業了”,1947年夏天,當彭家睦和夏叔芳即將畢業於中央大學農化係的時候,他們一邊做畢業論文,一邊開始為未來擔憂,四處托人尋找畢業後的出路。
彭家睦請熟人幫忙,好不容易獲知北京大學農學院土壤係需要一名助教。彭家睦把自己的學歷寄去之後,對方答應了,可以發給他為期一年的聘書。
這時,夏叔芳沒有找到工作,終日惶惶。有一天,王應睞教授忽然告訴她一個好消息:他要到青島的山東大學醫學院開設生物化學課,需要兩名助教。自然,彭家睦和她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
夏叔芳興高采烈地跑去找彭家睦。彭家睦一聽,又高興又懊悔:高興的是,這樣一來,他可以跟夏叔芳一起,繼續得到王應睞教授的教益;懊悔的是,他已經與北京大學農學院訂了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