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當年接受過我的採訪的彭加木夫人夏叔芳、胞兄彭浙、導師王應睞及曹天欽教授等,已經離世。那些留在我的採訪筆記本上的談話記錄,已經成為歷史的“絕響”。在彭加木精神的鼓舞下,我重溫當年的採訪筆記,在《彭加木傳奇》一書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修改和補充,寫成了這部紀實長篇《彭加木失蹤始末》,奉獻給廣大讀者,特別是廣大年輕讀者。
2009年,彭加木入選建國60周年“感動中國100人物”之一。
彭加木精神不朽。追尋彭加木精神,將一代又一代繼續下去。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1925年生於廣東南海(今廣州市白雲區)。1947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1950年7月加入共青團。195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6年,他在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組織上要送他出國學習,但他主動要求到邊疆去,改名“彭加木”,表示要為祖國邊疆“添草加木”,也表示要為邊疆“架”橋鋪路。
1957年,他患縱隔障惡性腫瘤,頑強地與疾病作鬥爭。大病初癒,又奔赴邊疆。
1964年,彭加木受到中共上海市委的表彰,被樹為全市黨員學習的標兵。中國科學院也曾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向他學習。聶榮臻副總理為彭加木題詞。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為彭加木賦詩。
1965年1月,彭加木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
在“文革”中,彭加木受到殘酷迫害,被打成“特務”,還被誣衊是特務組織“梅花黨”成員。“四人幫”被粉碎以後,他仍把自己的心血獻給邊疆的科學事業,當時他是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
彭加木曾先後15次前往新疆考察,3次進入羅布泊地區調查當地的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他曾發表多篇科學論文,在酶、纖維狀蛋白質、動植物病毒研究等方麵的工作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同誌在新疆羅布泊地區進行科學考察時,不幸遇難。
1981年8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追授彭加木同誌為“革命烈士”。中國科學院發出通知,號召全院同誌向彭加木烈士學習。
2009年,彭加木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感動中國100人物”之一。
2010年6月17日是彭加木失蹤30周年忌日,廣東、新疆都舉行了紀念活動,緬懷這位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家。
序章 追尋
◆記者深夜來電要我談彭加木
記者總是有著一根敏感的新聞神經。
2006年4月13日晚,我應邀前往上海同濟大學作題為《談談紀實文學創作》序的講座。講座時,我把手機放在手提包中。結束講座,回到家裏,已經是深夜十時多,有點累,我把手提包放在書房,便到臥室休息。此間,上海《青年報》記章者郭穎連續四次撥打我的手機,我都沒有聽見。
郭穎小姐是一個非常敬業而又能幹的記者。記得2003年9月16日,當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從太空順利返回的時候,郭穎在傍晚時分急匆匆趕到我家,採訪我在1979年4月進入中國航天員訓練基地拍攝影片《載人航天》的情尋況。第二天,上海《青年報》就以整版篇幅刊登我在1979年與中國航天員的合影,又以一整版刊登郭穎所寫的關於我的報導。
這一回,郭穎為什麽如此焦急地找我?
翌日清早,我尚未查看手機,一邊吃早飯,一邊從收音機裏聽到“在羅布泊發現疑似彭加木遺骸的幹屍”的報導,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
早飯後,我打開電腦,見到郭穎的電子郵件,趕緊給她打電話。原來,她要向我採訪1980年前往羅布泊尋找上海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的情況。郭穎告訴我,4月13日夜十時,新華社發布了新聞報導:在羅布泊發現疑似彭加木遺骸的幹屍。她迅速獲知這一消息,原本是想在當天夜裏通過電話進行採訪,今早見報。
彭加木是在1980年6月17日在新疆羅布泊考察時失蹤的。在當時,這是轟動全國的新聞。我從上海趕往新疆,進入羅布泊參加搜索彭加木。經過多方尋找,未能找到彭加木。
“彭加木失蹤”事件已經過去26個年頭。如今,又因在羅布泊發現疑似彭加木遺骸的幹屍,引起新聞轟動。我當即上網查閱了新華社的這一電訊,全文如下: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記者俞錚)中國科學探險隊在神秘的羅布泊東緣發現一具幹屍,他們懷疑有可能是26年前失蹤的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的遺體。一支科學探險隊員3日在距羅布泊東5最近的城市甘肅敦煌集結,14日一早將向彭加木失蹤的區域進發,試圖確認新的發現是否為彭加木的遺體。
世界知名的生物化學家彭加木曾發起並組織大規模羅布泊綜合科學考察。
進入羅布泊地區次數最多的中國沙漠研究專家夏訓誠是彭加木生前的科研夥伴。他13日在接受記者電話專訪時說:“目前還不知道那具遺體是否就是彭加木同誌。不過根據發現的地理位置分析,距當時彭加木同誌失蹤的地點不遠。”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彭加木率隊在羅布泊地區進行科學考察時神秘失蹤。當時由於缺水、斷油,考察隊在羅布泊東南的庫木庫都克以西8公裏處受阻,安營紮寨。在向當地駐軍發電報求援的同時,科考隊長彭加木17日上午獨自離開營地,並留下字條:“我往東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時30分。”隨後,解放軍和中科院曾組織三次大型搜索行動,均未找到任何線索。此次在彭加木失蹤地附近發現幹屍的是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董治保研究員。他去年冬天在那裏進行野外考察時,在一處偏僻的沙窩裏發現這具幹屍。根據國家關於科學考察的規定,科考隊在發現人類屍體等遺蹟時,必須維持原樣,在原地妥善保護,不得隨意移動。因此,科考隊決定,做好位置標記,撤離發現地,等春天氣候條件允許時再次進入。夏訓誠說:“彭加木同誌離開營地時隨身攜帶兩台相機、一隻水壺,穿著一雙翻毛皮鞋。這些物件是確定遺體身份的重要證據。”他說:“我們這次還將對發現的遺體進行採樣,在找不到其他證物的情況下,將通過dna測定,比對彭加木同誌親屬的dna信息,從而確認遺體的身份。”
2009年,彭加木入選建國60周年“感動中國100人物”之一。
彭加木精神不朽。追尋彭加木精神,將一代又一代繼續下去。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1925年生於廣東南海(今廣州市白雲區)。1947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1950年7月加入共青團。195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6年,他在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組織上要送他出國學習,但他主動要求到邊疆去,改名“彭加木”,表示要為祖國邊疆“添草加木”,也表示要為邊疆“架”橋鋪路。
1957年,他患縱隔障惡性腫瘤,頑強地與疾病作鬥爭。大病初癒,又奔赴邊疆。
1964年,彭加木受到中共上海市委的表彰,被樹為全市黨員學習的標兵。中國科學院也曾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向他學習。聶榮臻副總理為彭加木題詞。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為彭加木賦詩。
1965年1月,彭加木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
在“文革”中,彭加木受到殘酷迫害,被打成“特務”,還被誣衊是特務組織“梅花黨”成員。“四人幫”被粉碎以後,他仍把自己的心血獻給邊疆的科學事業,當時他是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
彭加木曾先後15次前往新疆考察,3次進入羅布泊地區調查當地的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他曾發表多篇科學論文,在酶、纖維狀蛋白質、動植物病毒研究等方麵的工作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同誌在新疆羅布泊地區進行科學考察時,不幸遇難。
1981年8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追授彭加木同誌為“革命烈士”。中國科學院發出通知,號召全院同誌向彭加木烈士學習。
2009年,彭加木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感動中國100人物”之一。
2010年6月17日是彭加木失蹤30周年忌日,廣東、新疆都舉行了紀念活動,緬懷這位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家。
序章 追尋
◆記者深夜來電要我談彭加木
記者總是有著一根敏感的新聞神經。
2006年4月13日晚,我應邀前往上海同濟大學作題為《談談紀實文學創作》序的講座。講座時,我把手機放在手提包中。結束講座,回到家裏,已經是深夜十時多,有點累,我把手提包放在書房,便到臥室休息。此間,上海《青年報》記章者郭穎連續四次撥打我的手機,我都沒有聽見。
郭穎小姐是一個非常敬業而又能幹的記者。記得2003年9月16日,當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從太空順利返回的時候,郭穎在傍晚時分急匆匆趕到我家,採訪我在1979年4月進入中國航天員訓練基地拍攝影片《載人航天》的情尋況。第二天,上海《青年報》就以整版篇幅刊登我在1979年與中國航天員的合影,又以一整版刊登郭穎所寫的關於我的報導。
這一回,郭穎為什麽如此焦急地找我?
翌日清早,我尚未查看手機,一邊吃早飯,一邊從收音機裏聽到“在羅布泊發現疑似彭加木遺骸的幹屍”的報導,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
早飯後,我打開電腦,見到郭穎的電子郵件,趕緊給她打電話。原來,她要向我採訪1980年前往羅布泊尋找上海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的情況。郭穎告訴我,4月13日夜十時,新華社發布了新聞報導:在羅布泊發現疑似彭加木遺骸的幹屍。她迅速獲知這一消息,原本是想在當天夜裏通過電話進行採訪,今早見報。
彭加木是在1980年6月17日在新疆羅布泊考察時失蹤的。在當時,這是轟動全國的新聞。我從上海趕往新疆,進入羅布泊參加搜索彭加木。經過多方尋找,未能找到彭加木。
“彭加木失蹤”事件已經過去26個年頭。如今,又因在羅布泊發現疑似彭加木遺骸的幹屍,引起新聞轟動。我當即上網查閱了新華社的這一電訊,全文如下: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記者俞錚)中國科學探險隊在神秘的羅布泊東緣發現一具幹屍,他們懷疑有可能是26年前失蹤的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的遺體。一支科學探險隊員3日在距羅布泊東5最近的城市甘肅敦煌集結,14日一早將向彭加木失蹤的區域進發,試圖確認新的發現是否為彭加木的遺體。
世界知名的生物化學家彭加木曾發起並組織大規模羅布泊綜合科學考察。
進入羅布泊地區次數最多的中國沙漠研究專家夏訓誠是彭加木生前的科研夥伴。他13日在接受記者電話專訪時說:“目前還不知道那具遺體是否就是彭加木同誌。不過根據發現的地理位置分析,距當時彭加木同誌失蹤的地點不遠。”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彭加木率隊在羅布泊地區進行科學考察時神秘失蹤。當時由於缺水、斷油,考察隊在羅布泊東南的庫木庫都克以西8公裏處受阻,安營紮寨。在向當地駐軍發電報求援的同時,科考隊長彭加木17日上午獨自離開營地,並留下字條:“我往東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時30分。”隨後,解放軍和中科院曾組織三次大型搜索行動,均未找到任何線索。此次在彭加木失蹤地附近發現幹屍的是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董治保研究員。他去年冬天在那裏進行野外考察時,在一處偏僻的沙窩裏發現這具幹屍。根據國家關於科學考察的規定,科考隊在發現人類屍體等遺蹟時,必須維持原樣,在原地妥善保護,不得隨意移動。因此,科考隊決定,做好位置標記,撤離發現地,等春天氣候條件允許時再次進入。夏訓誠說:“彭加木同誌離開營地時隨身攜帶兩台相機、一隻水壺,穿著一雙翻毛皮鞋。這些物件是確定遺體身份的重要證據。”他說:“我們這次還將對發現的遺體進行採樣,在找不到其他證物的情況下,將通過dna測定,比對彭加木同誌親屬的dna信息,從而確認遺體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