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塞巴山橫渡口,行人莫上江樓。征驂去棹兩悠悠,相看臨遠水,獨自上孤舟。卻羨多情沙上鳥,雙飛雙宿何洲?今霄明月為誰留?團圓清影好,偏照別離愁。”


    夫妻離別,抱頭而泣,情辭淒楚,催人淚下。


    這時,有幾個黑衣人一直尾隨於楊慎的身後,欲趁機行刺。為首者就是楊廷和裁汰的錦衣衛冗員胡澤,胡澤見楊慎如此落泊悽慘,心裏想:如此活著,倒不如死了痛快!於是便未動手,讓他活受罪去罷,收了傢夥離開了。


    楊慎娘子黃峨回到新都,看到新都桂湖景物依舊,物是人非,寫了一首懷念相公的七律《寄外》:


    “雁飛曾不度衡陽,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詔風煙君斷腸。曰歸曰歸愁歲暮,其雨其雨怨朝陽,相聞空有刀環約,何日金雞下夜郎?”


    一片深情,淒婉動人。


    在京城正陽門外的大集市裏,有一個大大的趙記綢緞鋪格外顯眼,專賣蘇州綢緞,每天公子小姐來來往往,門庭若市。綢緞鋪裏的生意買賣由大掌櫃、小夥計們打理,東家趙三爺卻在吳婆茶坊裏吃著碧螺春,品茗香茶,聽客官們家長裏短,街論巷議。


    有一日,趙三爺聽一客官小聲說:“……有18個朝臣命喪杖下……。”黎庶們也私下議論起了發生在皇宮裏的撼門之事……。


    正如楊慎詩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嘉靖三年九月,嘉靖皇帝定大禮,稱孝宗為“皇伯考”,昭聖太後張氏為“皇伯母”;稱恭穆獻皇帝為“皇考”,章聖太後為“聖母”,並將恭穆獻皇帝遠在湖廣安陸州的陵寢取名為顯陵。


    至此,護禮派全軍覆沒。已告老還鄉回四川新都的楊廷和於嘉靖七年削職為民,第二年卒,終年71歲。其子楊慎終生未再被朝庭啟用,嘉靖三十八年70歲客死他鄉。


    與之相反,議禮者均得重用。張璁、方獻夫先後官至內閣首輔。桂萼、席書、霍韜、黃綰等官至尚書。


    此時,武定侯呈上刊刻裝楨好的《三國誌通俗演義》,嘉靖皇帝讀後倒吸了一口冷氣,心裏說:“楊廷和、蔣冕、毛紀等人為今日之董卓、曹操也!”又得意地說,“朕可不願做漢少帝劉辯、漢獻帝劉協也!”


    正文 後記


    更新時間:2010-8-28 7:12:01 本章字數:1535


    後記


    嘉靖皇帝經近過3年的抗爭,在年滿17歲時終於皇權大握,一言九鼎了。“大禮議之爭”也因“大禮獄”而基本結束,議禮派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本來,大禮議之爭,就無是非與曲直,正確與錯誤,隻有君權和臣權、虛權與實權之爭,誰掌了實權,誰的話就是真理。沒有實權時,雖是皇帝,可連自己是誰的兒子,自己說得也不算數!一旦大權在握,誰死誰生也由你定了。大禮儀之爭,其核心無非就是大宗與小宗,正宗與支宗的問題,也是爭論之焦點,何為大宗?按照楊廷和等臣的觀點,孝宗是大宗,嘉靖皇帝的生父興獻王是小宗,大宗不可絕,小宗可絕。孝宗和興獻王是親兄弟,為什麽要說孝宗是大宗呢?原因不就是孝宗是皇帝嗎?如果說做了皇帝就是大宗,這嘉靖皇帝不也應該是大宗嗎?兒子是大宗難道父親還是小宗了?所以說,這是一個如同是雞生蛋還是蛋孵雞無法說清楚的問題,因而留下了懸念:大禮儀之爭結束了,而大禮議卻遠沒有結束。


    隻到嘉靖十七年,那個懸念才又浮上桌麵,也就是恭穆獻皇帝的稱宗、入廟問題。這次卻是嘉靖皇帝自己提出來的,與當初議禮所不同的是,這次議禮不僅沒有反對者,反而還有爭先恐後的謅媚者。嘉靖皇帝親自撰《明堂或問》一文,闡明觀點。眾臣立即鸚鵡學舌,迎合附會。


    時任禮部尚書的嚴嵩博覽群書,集思廣益,再三推敲,奏上一疏,拋磚引玉,以表忠心。嚴嵩的奏疏將皇帝稽古定製的勳業和稱宗入廟的聖諭吹捧成:“舉百王之曠禮,垂億代之鴻名;聖神之見,度越千古;誠孝之念,發自天衷。”且將嘉靖父子比周文王、周武王,並提出了“宗無定數”的古禮,強調興獻皇帝稱宗入廟的合理性,具體做法是:獻皇帝與孝宗皇帝是親兄弟,同為一世,稱宗後,宜奉其神主合入孝宗之廟,與孝宗同居昭位,而序居穆位的武宗之上,稱興獻皇帝為睿宗。


    嚴嵩的奏章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讚賞,首輔、輔臣、尚書等朝臣無一人反對,等於全票通過。嚴嵩終於搭上了“大禮議”的末班車,但他後來居上,在舉行興獻皇帝稱宗入廟大典時,他受命任知大禮上冊使,且秉虔盡職,讓嘉靖皇帝感動不已,便禦賜白銀百兩,彩帛400副,加太子太保,升一品官階,後來還登上首輔寶座長達20餘年。


    至此,大禮議才算真正落下帷幕,可嘉靖皇帝之孝道卻遠未結束,他又開始動起了擴建顯陵的心思。


    嘉靖十八年二月,嘉靖皇帝生母蔣太後病逝,三月,嘉靖皇帝南巡安陸,這時的安陸州已升格為承天府,為中央直屬順天、應天、承天三大府之一,禦賜其出生地之縣名為鍾祥,取“鍾聚祥瑞”之意。從承天返京後,四月視察大峪山陵寢,並與顯陵風水形勢進行比較,認定“峪地空淒,豈如純德山完美;決用前議,奉慈駕南祔”,大峪山地宮便空置下來。五月嘉靖皇帝派京山侯崔元護送蔣太後靈柩南祔,七月同朱祐杬合葬在顯陵新玄宮內。嘉靖二十一年,改荊州左衛為顯陵衛,以正軍李貌才等1200人餘充之。九月,命修顯陵陵恩殿,遣內宮監太監黃錦,同巡撫湖廣工部右侍郎陸傑提督工程。此後,顯陵建設繼續進行,嘉靖三十三年四月,下命改建享殿即陵恩殿“如景陵製”。以工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禦史的盧勛提督工程。嘉靖三十五年七月,詔修顯陵二紅門左角門、便路及禦橋、牆等。擴建工程直到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才最後完竣。嘉靖四十五年九月,又遣工部左侍郎張守直重修陵恩殿,顯陵的建造才告一段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少年郎進京做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乘淩高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乘淩高城並收藏少年郎進京做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