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我還能理解……”


    就連最沉穩的秦朗都對另一個“答案”感到意外,“但是六年級的孩子們,為什麽想要的是校服?”


    對於這樣的鄉村學校而言,很多孩子應該連“校服”是什麽都不知道才對。


    張校長麵上也很迷惑,倒是張校長的兒子張有田回憶起了什麽,猶猶豫豫地說:“去年,我們和方老師不是帶隊領著高年級的孩子們去了鎮上的中學參觀嗎?我記得那時候,鎮上中學的全體學生都穿了校服去接他們的……”


    農村裏孩子最大的問題是“失學率”,即便國家花了大心血又撥款、又宣傳,還是有很多孩子小學一讀完就被父母帶出去打工,哪怕有“九年義務教育”這個製度,很多人家也迫於現實壓力直接放棄了讓孩子們讀書。


    不光是家長,很多孩子自己也不喜歡讀書,比起學這些加減乘除和天書一樣的英語,有些人更喜歡撅著屁股摸泥鰍或者爬上樹摸樹果,渾渾噩噩的度日,他們不能理解“知識改變未來”的含義,有些人讀完小學自己就吵著不想再去念了,有些家長本身態度就不夠堅決比孩子還糊塗,有些則是爺爺奶奶年紀太大了也顧不過來就想把孩子送到爹媽那裏去,總之在支教老師來紅星小學之前,紅星村以及附近幾個自然村每年畢業的小學生,隻有一半左右會去鎮上讀中學。


    這個問題以前也一直是張校長頭痛的問題,他曾經為此一家家的去家訪,去告知這些學生家長什麽是“九年製義務教育”,繼續上學的作用,但收效不大。


    支教老師們進村時看到的沿街標語,譬如“磨刀不誤砍柴工,念完初中再打工”這樣的句子,都是張校長帶著兒子去刷上的。


    這個問題被上一任來支教的兩位支教知道了,他們選擇的是自掏腰包,帶著高年級的孩子們去了一次作為縣中心的鎮子,拜訪了他們離開紅星小學後即將就讀的中學。


    支教老師帶著孩子們來“長見識”,鎮中學的校領導對此高度重視,不但派專人接待了這批孩子,還要求學生們都穿著校服、用最好的麵貌來迎接這些在偏遠山區裏艱難求學的孩子們,鼓勵他們對讀書擁有更大的渴望。


    從最後的結果來看,此舉的成效是令人驚喜的。


    很多孩子連村子都沒離開過,當跟著老師一起來到繁華的“城鎮”時,他們看到的一切都那麽令人震撼,更別提鎮中學那寬敞明亮的教室、散發著讓人滿足的食物味道的食堂,以及有獨立衛生間的六人間寄宿式宿舍……


    雖然鎮中心的中學條件比不上城市裏的中學,可和紅星小學比起來已經是天堂,更別提在穿著破破爛爛甚至有補丁、腳下鞋子甚至都開口的紅星小學孩子們眼裏,穿著整齊劃一的校服在操場上奔跑的中學生,活得渾似另一個世界的人。


    這一次“遊學”之後,李老師和方老師他們帶的這一屆畢業生繼續升學的比例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五,大部分學生都吵著鬧著要繼續上學,算是創下了村子裏小孩升學的最高紀錄。


    以至於張校長在興奮之後,甚至主動聯係了鎮中學那邊,得到他們一定會配合支持的答複後,張校長宣布會將這種“遊學”繼續進行下去,每年都會組織五、六兩個年級的學生去參觀一次鎮中學。


    如今離年底隻有一個多月了,又到了快要去鎮上的時候,於是六年級的孩子們格外想要穿著他們“紅星小學”的校服去鎮中學,畢竟上次穿著破爛補丁衣服被指指點點的那一幕還仿佛就在眼前。


    看完有關校服的那一篇篇作文,即使是最為反對“華而不實”的張校長,都沉默了許久。


    他是苦慣了的人,雖然是小學的校長,可大部分時候的穿著和地裏的農民也沒什麽區別,隻有偶爾接受媒體采訪和出門辦事時,會翻出一套壓箱底的廉價襯衫與西服來“做人”,大概也是因為這種“樸實”,他是根本意識不到年幼的孩子們對於旁人異樣眼光的敏感。


    在紅星小學時,學校裏的孩子們有的家裏條件好一點,有的差一點,但總體來說都不怎麽講究吃穿,有的孩子甚至從來沒有穿過新衣,都是撿哥哥姐姐還好的衣服穿,孩子們也不會以“衣冠”取人,但一到了鎮中學這樣的地方,他們就像是一下子“開竅”了,開始明白自己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開膠的鞋子是不合時宜的、是不體麵的。


    但他們毫無辦法。


    有個六年級學生在作文裏寫——“中心中學的哥哥姐姐們問我,我們有校服嗎?我說沒有。他們又問,為什麽沒有校服呢,學生都有校服啊?我說我不知道,他們沒有再問,可我的臉像是火一樣在燒,我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麽臉會那麽熱,我覺得我應該是生病了,可我既沒有咳嗽,也沒有打噴嚏啊。”


    還有個學生寫——“張校長說,以後每年都要去中心中學參觀,因為我們以後會在那裏讀書,可是我不想去。書上說去別人家做客要穿著整潔大方,可是奶奶說家裏沒錢給我買新衣服,我的衣服上都是補丁,這樣去中心中學‘做客’,我覺得很不禮貌。”


    最讓人震撼的是公認的“野孩子”張小虎的作文。


    “我看到了平整的、紅色的跑道,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路,很想也上去跑一跑。他們在上體育課,我對小丫說,他們跑的真慢,我閉著眼睛都跑得比他們快。一旁陪著的老師聽見了,就讓我去跑跑看,我很高興的去了。”


    杜若朗讀著張小虎的作文。


    “我和兩個初一的孩子一起跑,哨聲一響,我就奔出去了,中心中學的地真好,不用避開地上的小石子,也不用躲開到處都是的小水坑,我覺得我從沒有跑得這麽快過。很快,我就超過了他們,但很快我就知道我沒辦法跑了,因為跑得太快,我聽到了我褲子裂開的聲音,屁股也涼颼颼的。劉小丫他們在喊‘小虎,你褲頭露出來’了,這讓我不得不捂著屁股繼續跑,可是即使捂住了屁股,我的鞋子也和我作對,突然一下子飛了出去,因為它是我哥哥的舊鞋,實在太大了。就在我撿鞋的時候,他們跑了過去,我的眼前隻能看見他們那藍色的、怎麽跑也不會破的褲子……”


    明明應該是很好笑的畫麵,卻沒有人笑得出來。


    “回去的路上,他們笑話我把褲子都跑炸了,隻有劉小丫為我說話,她說,我要是穿著和他們一樣的褲子,一定比他們跑得快。劉小丫真好,以後她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了。”


    杜若讀的沒有什麽感情,蘇麗卻紅了眼眶。


    “我最想要的禮物,就是一條能讓我怎麽跑也不會破的褲子,李老師告訴我,他們穿的那叫‘校服’。”


    杜若重重地歎了一口氣,合上了張小虎的作文本。


    “難得小虎作文能寫這麽多字,情真意切還沒有錯別字。”


    張小虎並不愛學習,語文經常不及格,最討厭的就是背課文。能寫的這麽情真意切,必然是至今還對當時的那一幕耿耿於懷。


    也是,半大的孩子,在那麽多人麵前褲子綻線露出了屁股,又失去了本應該能贏的比賽,再好的跑道、再愉快的奔跑,也會變成心理的一道陰影吧?


    “買校服吧。”


    一向對錢看得很重的張校長,竟然是第一個開口的。


    他像是怕自己會後悔那樣咬著後槽牙說:


    “給娃娃們買校服!”


    作者有話要說:


    《開學》即日起恢複更新,本文將不入v直到完結。完結後,本文所得所有打賞將捐獻給“山村幼兒園計劃”基金,這個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開展的項目致力於為山村3-6歲的學齡前兒童提供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完結時捐獻截圖會在微博“日更的祈禱君”裏公示。


    謝謝大家一直關注此文,也謝謝洋蔥同學鍥而不舍的追文,是你的連環炸彈炸醒了我,讓我想起最初寫這篇文的原因,讓我有繼續填坑的勇氣和信心。


    第46章 美觀vs實用


    相比較孩子們對“校服”的渴望,想要“手機”的理由就簡單的多,因為它能夠幫他們聯係到自己在外打工的父母,即使再怎麽閉塞的農村,手機也依然是最受追捧的通訊工具,哪怕大山裏信號實在太差,他們必須要爬到山頂上才能和爸媽通一通電話。


    “這麽多學生,哪怕買每個人買一部最便宜的手機,錢也不夠。”


    杜若自然知道山村的小孩子們對通訊需求的急切,但她還是不得不潑了盆冷水,指出了這個願望實現的可能性不大,“更別說光有手機也沒用,他們還要買電話卡,交電話費,有幾個家庭有閑錢讓孩子這麽打長途?沒幾天手機就會變成沒用的磚頭。”


    “那還是買校服更容易……”


    黛文婷有些失望,“不過留守兒童想要和父母溝通的需求也確實合情合理,我覺得他們的父母在外打工,應該也希望能經常見到孩子的樣子、聽到孩子的聲音。”


    但杜若說的對,真要購置完校服,能留下來買手機的預算就不多了,根本沒辦法實現他們的願望。


    “其實,想要兩全其美也不是不可以……”


    一直在旁邊默默聽著的秦朗摸著下巴沉吟。


    他抬起頭,突然說。


    “咱們學校不是還有個‘多媒體教室’嗎?”


    “多媒體教室?”


    幾人均是一愣。


    捐贈這家紅星小學的愛心企業是參考城市裏的小學教學樓建造的山村小學,並沒有因為它是建在偏遠山村就偷工減料,自然也包涵“多媒體教室”,甚至還為多媒體教室準備了投影機、幕布和計算機等多媒體設備。


    可惜後來支教的幾位老師沒有一個是學計算機的,這破地方又長期沒信號沒網,多媒體教室就成了個擺設,就連筆記本和打印機、投影儀等設備也被張校長當做貴重物品拆下來鎖了起來。


    “以前那是沒有網沒有設備,多媒體教室也隻能空著。現在我們有了信號增幅器,又買了無限流量的上網卡,我可以在多媒體教室裏接上網,到時候再買幾台手機,再加上電腦上可以裝上微信,咱們可以讓孩子們跟父母通過視頻聯絡父母,咱們隻要教會他們怎麽使用就好,隻是買一些必要設備的話,花不了多少錢。”


    秦朗對此說的有條有理,顯然這麽想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現在正好順水推舟地建議,“我看了下多媒體教室裏留下的各項端口,都預留的非常全麵,顯然當初建立這個小學的時候,多媒體教室也擔負著和外界溝通的功能的,隻是紅星村的地理位置太差,基站信號很難覆蓋到,多媒體教室才閑置在這裏。”


    有了秦朗拋磚引玉,黛文婷也眼睛一亮。


    “我們還可以在每間教室裏都裝上攝像頭,為他們開一個直播間,在學生上課的時候進行直播,這樣無論孩子們的爸媽什麽時候有空,隻要一進入直播間,就能看見在家鄉讀書的孩子。”


    “這個主意好!”


    “這想法不錯!”


    其實城市裏有不少小學和幼兒園都已經有了這樣的設置,但鄉下人連攝像頭是什麽都不知道,更別說“直播”了,黛文婷的想法很好,隻是少不了要有專人去指導在外打工的孩子父母如何使用直播間,比起他們這邊完善設備和流程,孩子父母那邊才是最難觸及的難題。


    但現在大家都在興致勃勃的集思廣益,誰也沒在這個當口潑黛文婷冷水,反倒對她的提議很是支持。


    而且,第一個需要指導的,就是……


    “張校長,等設備安裝好了,我們第一個教會您怎麽使用。”


    秦朗看著一直鴨子聽雷一樣聽著他們討論的張校長,誠懇地說:“現在的時代已經不同於以往,即使這裏地處偏僻,但隻要有網絡存在,就不可能阻隔與外麵的溝通。隻要您學會了怎麽使用網絡,哪怕以後這裏不再有支教老師來了,孩子們也會有老師上課。”


    現在網絡這麽發達,各種網校和名師在線谘詢的渠道早已經成熟,他們還可以把這些名師的課程錄製下來,再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


    最不濟,即使他們回到了城市裏,隻要紅星小學有網絡對外溝通,他們總能通過網絡幫上一把的。


    “真的?這個多媒體真的這麽有用?”


    張校長滿臉不信,猶猶豫豫地說,“這個電腦這麽複雜,我這麽一把年紀了,應該學不會吧……”


    “哪有學不會的,我爸今年都五十幾了,才學電腦幾個月,現在已經用的特別溜索了!”


    蘇麗爽朗地笑聲打消了校長的疑慮,根本不覺得學會用電腦是什麽事,“會用電腦真的特別簡單,三歲小孩子都學得會!”


    這麽多孩子裏,張校長最喜歡看起來一點心眼都沒有的蘇麗,既然連她都說這個好學,張校長最後一點不自信也動搖了,點了點頭,答應的很幹脆。


    “好,我學!”


    都是紅星小學裏的東西,他有管理的權利,他不學,誰學?!


    有關“手機”的問題解決,很自然地就要繼續討論有關“校服”的相關事宜。


    剛才討論什麽“多媒體”,什麽“直播”、“視頻”,張校長插不上嘴,但衣服鞋子這種事張校長是有發言權的。


    “這校服是不是該每個學生都有?是和我們以前一樣,春夏秋冬一共三套嗎?”


    黛文婷的學校是上海市很有名的老牌學校,校服也是公認的“洋氣”,提起校服,她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自己的母校,在她的學生年代裏,學生能穿上她那所母校的校服,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


    除了黛文婷,剩下幾人都是差不多環境長大的孩子,一提起校服,想到的也是自己以前穿過的運動服樣式的春夏秋冬校服。


    “娃娃們夏天放暑假又不在學校裏,穿不上夏天的校服,春秋天太短買了也浪費,真要買校服,買冬衣就行了,既紮實,又保暖!”


    但是張校長立刻反駁了黛文婷的疑問。


    “可是校服本來就該是每天都穿的吧?如果隻有冬天才穿,那叫什麽校服?還不如一人買一件羽絨服算了!”


    江昭輝翻了個白眼,“如果有了校服,孩子們春秋天和夏天還穿得破破爛爛的,校服就隻是個擺設。”


    校服最大的一個作用就是產生一種平等感。


    即使是紅星小學,家境有所差距的孩子也還是有的,如果大家都穿的一樣,某種意義上,也會減少一部分的歧視。


    “張校長說的也有道理。”


    杜若想了想,說,“山區的春秋天確實很短,最多不過一個月,夏天從五月底開始,到了七月孩子們就放暑假了,校服利用率不高。但是十月底天就開始冷了,直到來年三四月份天才回暖。”


    毫無疑問,冬季校服是穿著時間最長的。


    “對對對,我就是這個意思。”


    張校長連連點頭。


    “但是時間再短也確實有啊,我讚同江昭輝的看法,校服如果不天天穿,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和作用。”


    在這一點上,蘇麗和江昭輝持著一樣的看法。


    眼看著兩邊又要爭起來,秦朗連忙緩和局麵。


    “別吵別吵,這個問題好解決!”


    “夏季校服單薄,本來就花不了多少錢,買了也不算浪費。秋冬天的校服也好辦,我見過那種三合一的校服,咱們可以買那種脫膽的衝鋒衣,春秋天隻穿外套,再冷點套抓絨衣,最冷的冬天就把羽絨內膽加上,春秋冬兼顧,也好換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祈禱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祈禱君並收藏開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