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說既然我們姐妹倆二十年了一直都很好,今天我就當著你的麵,把她燒了。說完就在蠟燭上燒了,慈禧是又驚訝又感動。過了幾天,慈禧派人送點心給慈安吃,裏麵下了毒。頭一天慈安還挺好,第二天慈安突然就死了,年45歲。
而慈安死後,沒等娘家人來,慈禧就下令將其入殮了,這更加引起人們的猜疑。
至於慈禧為什麽要害死慈安,這還得追溯到同治八年,那年發生了一件嚴重的事:慈禧派心腹太監安得海出京替她做採辦。安得海奉了皇太後的懿旨,得意洋洋,乘著輪船順運河一路南下。當時直隸總督曾國藩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在直隸的管轄地區,沒有做任何行動,但是,山東巡撫丁寶楨得到這個信息之後,認為太監出京不合祖宗大法。
他一麵秘密奏報,請示怎樣處理安得海的出京,另一麵秘密派人跟蹤安得海。安得海到了山東以後,就棄船陸行,到泰安進香。快到泰安的時候,丁寶楨秘密派人逮捕了安得海一行。丁寶楨手下的官員說,要慎重處理,因為安得海是皇太後身邊的太監,等到懿旨下來之後再處置。丁寶楨說,太監私自出京要正法。於是沒等懿旨下來,就處死了安得海一行太監,並把得到的金銀財寶上交給內務府。這件事情震動了朝廷,也震動了朝野上下。許多正義的官員表示,丁寶楨敢做敢為,堅持正義,但很多官員認為丁寶楨這一下雖然出了名,但是闖了大禍。慈禧收拾一個巡撫那還不是輕而易舉之事,認為他可能輕則罷官,重則論斬。
當時,慈安太後接到了丁寶楨的上奏,慈安太後找大臣問怎麽辦?大臣說,按照清朝的家法,太監外出應當正法,慈安太後因此就沒有阻攔。丁寶楨殺了安得海之後,沒有收屍,而是曝屍三日。
慈禧得到這個奏報後非常氣憤,打狗還要看主人,何況我身邊的貼身太監呢?但慈禧考慮來考慮去,最終卻沒有給丁寶楨任何處分,反而將丁寶楨由巡撫升為總督。這又是為什麽呢?原來當時社會上流傳著慈禧和安得海有特殊的關係的謠言。丁寶楨把安得海殺了之後,曝屍三天,有人看到安得海的的確確是太監,這就為慈禧太後洗刷了不白之冤。慈禧暗暗高興,安得海和慈禧的一些流言,也就不攻自破了。所以說慈禧暗地裏感謝丁寶楨。慈禧雖然沒有計較丁寶楨,但在心裏卻恨極了慈安太後,恨她沒有阻攔丁寶楨。
總之,當時慈禧得的是什麽病?慈安是不是被慈禧害死的?鹹豐臨終之前到底有沒有給慈安手諭?正史上都沒有記載,從而給後人留下巨大的想像空間,也是至今難以解開的歷史之謎。慈安死後,慈禧獨掌大權。
光緒八年(1882年),中法戰爭爆發,清軍恐怕“失和”而“退讓”。1884年,法國艦隊司令孤拔率領艦隊駛入福建水師基地馬尾軍港。清軍被迫迎戰。同年,法軍又進攻吳淞口。法軍再侵犯台灣淡水、雞籠(基隆),台灣軍務大臣劉銘傳率領守軍扼守淡水,擊退敵軍侵略。第二年初,法軍在水路進攻浙江鎮海,在陸路進攻鎮南關(今友誼關),清軍獲得“鎮南關大捷”。光緒十一年(1885年)四月,清朝“以勝求和”、“不敗而敗”,派李鴻章同法國代表在天津簽訂《中法新約》。
第七部分:傳國玉璽之謎
傀儡皇帝光緒(5)
求戰變法
1887年正月十五日,光緒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大典,開始親政,頒詔天下。到1898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後重新垂簾訓政,光緒被囚禁,其間12年,為光緒親政時期。
光緒臨朝親政後,53歲的慈禧表麵上退居頤和園頤養天年,實際上權勢依舊,仍把持著國家政務。她一方麵處處限製光緒的權力,國家大事都要秉承她的懿旨去辦理,光緒被她掌控在手裏,或被作為她顯示威嚴的權杖,或被她看作是禦座上的玩偶。慈禧規定,每隔一日,光緒必須親自向她奏報政務,聽候訓示。光緒經常披星戴月,往來奔波。遇有重大事情,更得隨時請旨。名為皇帝,實則傀儡。另一方麵她還通過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後及親信太監李蓮英等人,暗中監視光緒的行蹤。光緒在宮內宮外遇到的困境,超過了他的先祖。
光緒皇帝親政後10年間,在政治上最大的舉動是兩件事:一是在甲午戰爭中“主戰”,二是在戊戌變法中“求變”。
中法戰爭中,清政府吃了海軍不行的虧,戰爭結束後,就成立了水師衙門,到19世紀80年代末,清政府的海軍已逐漸建立起北洋、南洋、福建、廣東水師,有一支可觀的艦隊,擁有大小70多艘軍艦。其中北洋水師實力最強,擁有軍艦20餘艘,其主力艦皆購自英國和德國。南洋水師也有20餘艘軍艦,多係江南製造局和福州船政局製造,也有購自英國的幾艘炮艇。福建水師的20艘軍艦是福州船政局生產,還有幾艘購自英、美的炮艇。這些拚湊的軍艦,戰鬥能力薄弱,無力參加重大海戰。90年代世界造船技術又有新的發展,相形之下清政府的海軍力量沒有跟上艦船製造技術的發展。
但是這個時候的國際形勢和同治新政的時候不一樣,俄國向遠東擴張,向中國的東北和西北侵略擴張,英國、法國等西方殖民者更從陸上和海上頻頻地對中國侵略。尤其是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以後,不僅建立起一支海軍艦隊,而且把侵略的矛頭指向朝鮮和中國,從而在1894年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
而慈安死後,沒等娘家人來,慈禧就下令將其入殮了,這更加引起人們的猜疑。
至於慈禧為什麽要害死慈安,這還得追溯到同治八年,那年發生了一件嚴重的事:慈禧派心腹太監安得海出京替她做採辦。安得海奉了皇太後的懿旨,得意洋洋,乘著輪船順運河一路南下。當時直隸總督曾國藩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在直隸的管轄地區,沒有做任何行動,但是,山東巡撫丁寶楨得到這個信息之後,認為太監出京不合祖宗大法。
他一麵秘密奏報,請示怎樣處理安得海的出京,另一麵秘密派人跟蹤安得海。安得海到了山東以後,就棄船陸行,到泰安進香。快到泰安的時候,丁寶楨秘密派人逮捕了安得海一行。丁寶楨手下的官員說,要慎重處理,因為安得海是皇太後身邊的太監,等到懿旨下來之後再處置。丁寶楨說,太監私自出京要正法。於是沒等懿旨下來,就處死了安得海一行太監,並把得到的金銀財寶上交給內務府。這件事情震動了朝廷,也震動了朝野上下。許多正義的官員表示,丁寶楨敢做敢為,堅持正義,但很多官員認為丁寶楨這一下雖然出了名,但是闖了大禍。慈禧收拾一個巡撫那還不是輕而易舉之事,認為他可能輕則罷官,重則論斬。
當時,慈安太後接到了丁寶楨的上奏,慈安太後找大臣問怎麽辦?大臣說,按照清朝的家法,太監外出應當正法,慈安太後因此就沒有阻攔。丁寶楨殺了安得海之後,沒有收屍,而是曝屍三日。
慈禧得到這個奏報後非常氣憤,打狗還要看主人,何況我身邊的貼身太監呢?但慈禧考慮來考慮去,最終卻沒有給丁寶楨任何處分,反而將丁寶楨由巡撫升為總督。這又是為什麽呢?原來當時社會上流傳著慈禧和安得海有特殊的關係的謠言。丁寶楨把安得海殺了之後,曝屍三天,有人看到安得海的的確確是太監,這就為慈禧太後洗刷了不白之冤。慈禧暗暗高興,安得海和慈禧的一些流言,也就不攻自破了。所以說慈禧暗地裏感謝丁寶楨。慈禧雖然沒有計較丁寶楨,但在心裏卻恨極了慈安太後,恨她沒有阻攔丁寶楨。
總之,當時慈禧得的是什麽病?慈安是不是被慈禧害死的?鹹豐臨終之前到底有沒有給慈安手諭?正史上都沒有記載,從而給後人留下巨大的想像空間,也是至今難以解開的歷史之謎。慈安死後,慈禧獨掌大權。
光緒八年(1882年),中法戰爭爆發,清軍恐怕“失和”而“退讓”。1884年,法國艦隊司令孤拔率領艦隊駛入福建水師基地馬尾軍港。清軍被迫迎戰。同年,法軍又進攻吳淞口。法軍再侵犯台灣淡水、雞籠(基隆),台灣軍務大臣劉銘傳率領守軍扼守淡水,擊退敵軍侵略。第二年初,法軍在水路進攻浙江鎮海,在陸路進攻鎮南關(今友誼關),清軍獲得“鎮南關大捷”。光緒十一年(1885年)四月,清朝“以勝求和”、“不敗而敗”,派李鴻章同法國代表在天津簽訂《中法新約》。
第七部分:傳國玉璽之謎
傀儡皇帝光緒(5)
求戰變法
1887年正月十五日,光緒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大典,開始親政,頒詔天下。到1898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後重新垂簾訓政,光緒被囚禁,其間12年,為光緒親政時期。
光緒臨朝親政後,53歲的慈禧表麵上退居頤和園頤養天年,實際上權勢依舊,仍把持著國家政務。她一方麵處處限製光緒的權力,國家大事都要秉承她的懿旨去辦理,光緒被她掌控在手裏,或被作為她顯示威嚴的權杖,或被她看作是禦座上的玩偶。慈禧規定,每隔一日,光緒必須親自向她奏報政務,聽候訓示。光緒經常披星戴月,往來奔波。遇有重大事情,更得隨時請旨。名為皇帝,實則傀儡。另一方麵她還通過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後及親信太監李蓮英等人,暗中監視光緒的行蹤。光緒在宮內宮外遇到的困境,超過了他的先祖。
光緒皇帝親政後10年間,在政治上最大的舉動是兩件事:一是在甲午戰爭中“主戰”,二是在戊戌變法中“求變”。
中法戰爭中,清政府吃了海軍不行的虧,戰爭結束後,就成立了水師衙門,到19世紀80年代末,清政府的海軍已逐漸建立起北洋、南洋、福建、廣東水師,有一支可觀的艦隊,擁有大小70多艘軍艦。其中北洋水師實力最強,擁有軍艦20餘艘,其主力艦皆購自英國和德國。南洋水師也有20餘艘軍艦,多係江南製造局和福州船政局製造,也有購自英國的幾艘炮艇。福建水師的20艘軍艦是福州船政局生產,還有幾艘購自英、美的炮艇。這些拚湊的軍艦,戰鬥能力薄弱,無力參加重大海戰。90年代世界造船技術又有新的發展,相形之下清政府的海軍力量沒有跟上艦船製造技術的發展。
但是這個時候的國際形勢和同治新政的時候不一樣,俄國向遠東擴張,向中國的東北和西北侵略擴張,英國、法國等西方殖民者更從陸上和海上頻頻地對中國侵略。尤其是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以後,不僅建立起一支海軍艦隊,而且把侵略的矛頭指向朝鮮和中國,從而在1894年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