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隆帝即位後,先是在十月間逮捕了張照,命張廣泗為七省經略,節製諸軍。張廣泗到任後,彈劾哈元生招撫無功,不僅解除其官職,還準備押送京城論斬。幹隆帝免去其一死,讓他赴西路軍效力。張廣泗又彈劾董芳剿撫不力,然後張廣泗調集貴州清兵,集中在鎮遠府。分三路進攻苗寨。1736年(幹隆元年)春,又增加兵力,分八路進軍。四、五月間,對起義苗民進行大規模的屠殺。


    六月間戰事結束,共毀苗寨一千二百二十四所,斬殺一萬七千餘人,俘擄二萬五千餘。幹隆帝不惜發動大軍大肆屠殺,為苗民帶來慘重的災禍,但迫於苗民的堅決反抗,戰事過後,仍不得不宣詔免除苗疆的錢糧,永不徵收。苗人之間的訴訟,也仍依苗人習俗處理,不拘清朝的律例。


    第七部分:傳國玉璽之謎


    最後一位盛世明君幹隆皇帝(7)


    苗疆戰事結束不久,四川又出事了。打箭爐西北,有瞻對土司,居住在雅龍江畔的岸山中,稱為上瞻對、下瞻對。各有首領(土目),居民是土著藏族。有人憑藉天險劫奪沿途貨物,甚至敢於搶奪清台站的清軍財物。官府搜捕這些罪犯時,土司竟然隱匿不交。1745年(幹隆十年),川陝總督慶復與四川巡撫紀山、提督李質粹聯合上奏,請求發兵進剿。慶復、李質粹分兵數路圍剿上瞻對,上瞻對土目四朗馬上投降。於是清兵就合力進攻下瞻對諸寨,下瞻對首領班滾開始時頑強抵抗,被打敗後不得已請求投降,但慶復沒有答應。幹隆授予慶復文華殿大學士。1746年春,慶復以明正土司汪結為嚮導,繼續進軍。四月,慶復、李質粹領兵進攻丫魯地方,燒毀碉樓四十餘座。碉樓內所居的男婦老幼,俱被一把火燒死。李質粹上報說班滾已經自焚而死。六月,慶復將這一消息上報給朝廷,幹隆帝覺得這件時十分可疑,反覆指示對班滾這樣的首犯,決不能讓其漏網。下令慶復繼續在當地四處查訪,“留心蹤跡,毋留遺孽。”清軍暫且收兵。


    隨後,又爆發了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戰。四川西部金沙江的上遊,有兩條大河,因山中出產黃金,俗稱為大小金川。藏族部落居住在這兩條河的附近地區。大金川首領嘉勒塔爾巴於1666年被清廷授予嘉勒巴演化禪師職銜,統領部眾。他的後世孫子莎羅奔曾隨嶽鍾琪部進軍西藏,有功於清廷。1723年被授予金川安撫使的封號。莎羅奔依靠清廷的支持,雄據一方,聲勢漸盛。又將自己的女兒阿扣嫁給小金川首領澤旺,希望藉此控製小金川。1745年,莎羅奔曾捉拿了澤旺,後來被川陝總督慶複製止了。


    幹隆十二年(1747)正月,四川巡撫紀山上奏朝廷說,莎羅奔侵占了鄰近的革布希咱土司的地方,彼此展開一場仇殺,並誘奪了澤旺的印信。幹隆帝認為這是土司之間的“小小攻殺”,應當任其自行消解,不必派軍討伐。隨後,慶復又上奏說莎羅奔“近攻革布希咱之正地寨,又攻明正土司所屬之魯察景穀,番民望風畏避。坐汛把總李進廷抵敵不住,退保呂利。”幹隆帝得報大怒,說“看此情形,則賊首恃其巢穴險阻,侵蝕諸番,張大其勢,並敵擾我汛地,猖獗太甚。”三月,調任鎮壓苗民有功的雲貴總督張廣泗為川陝總督,會同慶復相機進剿。


    張廣泗領兵三萬進攻金川。六月,小金川土司澤旺及弟良爾吉來降。張廣泗即駐兵於澤旺的美諾寨,命良爾吉從征。慶復被召回京。張廣泗分兵兩路攻打大金川。莎羅奔憑藉天險,阻斷山路,並修築了石壘,使清軍無法前進。十月,紀山及張廣泗先後奏報莎羅奔請求投降。幹隆帝不同意,認為這次大軍雲集,就應當徹底剿滅,不能草草了結。命張廣泗等一定要把莎羅奔擒獲住。


    在此期間,張廣泗察知下瞻對首領班滾並沒有死,而是躲藏了起來,慶復上奏說班滾自焚一事不實。幹隆帝命他繼續查訪核實,並將慶復免官,與李質粹一同下刑部審訊,最後以貽誤軍機論斬。1748年正月,張廣泗又奏請增兵一萬進攻,但到了三月,戰事仍無進展。四月,幹隆帝命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訥親為經略大臣,到四川督師,並起用以前被削職的嶽鍾琪到軍中聽用,起用董芳為四川重慶總兵,跟隨出征。


    大金川以勒烏圍與噶爾兩寨為主要據點。莎羅奔自己駐軍勒烏圍,其侄郎卡據守噶爾。六月間,訥親到了那裏,立功心切,限令三日攻打下噶爾。於是清軍發起猛攻,結果總兵任舉、參將買國良戰死,不得不無功而退。張廣泗一貫瞧不起訥親,進攻發起後,不與訥親部隊配合,造成清軍各部的之間的互相推諉。訥、張不和,軍心瓦解。訥親上疏彈劾張廣泗“糜餉老師”。嶽鍾琪至軍,升為四川提督。雍正時,嶽鍾琪曾經遭到過張廣泗的彈劾,因而被罷了官。這時,他也密奏張廣泗玩兵養寇,信用良爾吉,泄露軍機。九月,幹隆帝將張廣泗革職,交刑部治罪。十二月逮捕入京處死。訥親也被召回京,以貽誤軍機革職治罪。次年正月,被處死。


    幹隆帝先後多次發動對瞻對和大小金川的征剿,戰事經年,為當地居民帶來極大的災禍,清廷也遭受了重大的損失。戰爭的發動,並非由於藏族居民反抗清廷,而隻是因為邊地出現了某些糾紛。這些糾紛本來並不是不可以妥善處理的。幹隆帝輕率出動大兵,又一再拒不接受當地土司首領的投降,務期“盡滅,”以維護所謂的軍威國體,實際上也就是樹立幹隆帝的聲威。幹隆帝的橫暴的鎮壓,遭到邊地居民的頑強抵抗。清廷先後處死大學士、總督等滿漢重臣三人,將官多員戰死,傷亡兵士數千。戰爭耗費軍需銀七百七十五萬兩,以致不得不動用各地的後備,使“財用枯窘”。清廷在付出巨大代價後,仍然不得不收兵納降,繼續承認當地土司的統治。軍事上的表麵的勝利,並不能掩蓋事實上的失敗。不必要的連年戰爭衝擊了幹隆初年保持的承平局麵,也為此後的黷武邀功開了端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由秦至清的中國帝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月照西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月照西樓並收藏由秦至清的中國帝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