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於謙的公而忘私的大義風格和品格:據浙江人屠隆記載,於謙事前知道石亨等人的密謀,那時候,軍隊都在於謙的掌握之中,於謙隻要一聲號令,徐有貞、石亨頓時化為烏有,可是,於謙說:“顧念身一舉事,家門可保,而兩宮不全;身死則禍止一身,而兩宮得全。”功則歸人,禍則歸己,大公忘私,大義凜然!
成化二年,明憲宗迫於人民的呼喊和朝野的壓力,給於謙平反,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肅湣。賜祠於其墓曰“旌功”,有司歲時致祭。萬曆中,改諡忠肅。杭州、河南、山西皆世奉祀不絕。祭文稱:“卿以俊偉之器、經濟之才,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之獨恃,為權奸所並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一時天下人心稍稍平復。
於謙被殺,可能始終是英宗心中不可解開的一個心結。英宗復位後,陳汝言繼於謙為兵部尚書,不到一年,因事獲罪,抄家時繳獲贓物巨萬。英宗召大臣去看,很傷心地說:“於謙在景泰朝深受重用,死的時候卻家貧如洗。陳汝言貪得也太多了吧!”於謙抄家之時,家無餘貲,隻有正門鎖得緊緊,打開一看,卻都是景帝所賜的蟒衣和寶劍。故而英宗如此感嘆。於謙詩文亦佳,《石灰吟》被認為是他人生的寫照:“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於謙死了以後,蒙古又開始屢屢騷擾明朝北方邊境,英宗計無所出,隻是憂心不已。有一天,恭順侯吳謹趁機在旁進言:“如果於謙還活著的話,一定不會讓敵人如此猖狂。”英宗聽了,默默無語,也不怪罪吳謹,想必其內心肯定會起波瀾的吧!
石亨因擁立有功,受到英宗的重用和賞賜,由武清侯升為忠國公,食祿1500石。本來景帝很信任他,病重時讓他代行祭祀大禮的。沒想到他卻趁機發動了這場政變。
而景泰皇帝則在二月初一被廢為郕王,還居西內。這時候,有個笑話,因為朱祁鎮復位心切,正月十七宣布復位,可是,他忘了廢掉朱祁鈺,一時間,居然有了倆皇帝,隻好在下月下旨廢掉朱祁鈺。朱祁鈺被廢以後不久就死了,對於他的死因,明史上隻說是薨。據考證:是朱祁鎮派太監蔣安用布帛給勒死的,這件事在明朝就很是被大家所堅信,包括明憲宗朱見深,隻是因為英宗的麵子不可能公布罷了。另有一個旁證也可以說明問題:
景泰的皇後汪氏反對易儲,被景泰廢掉,明英宗本人一向不贊成殉葬,他也是明皇族第一個廢除殉葬製度的皇帝,然而,當景泰死後,英宗不僅不感謝這位當年保護他兒子的弟媳汪氏,反而下令汪氏殉葬。這件事遭到錢皇後和見深的一致反對,連孫太後也出麵幹預,這樣,朱祁鎮才放棄。從這件事看,對待汪氏尚且如此,對待景泰那就不難理解了。何況自古以來,為了皇權,弟殺兄、子殺父都比比皆是,這又何足為奇呢?
朱祁鈺死後很是淒涼,史稱:諡曰戾。毀所營壽陵,以親王禮葬西山,給武成中衛軍二百戶守護。
直到朱見深做了皇帝以後,才給這位實際對明王朝有過大功的叔叔平反,這也是明憲宗一生做的第二件也是最後一件漂亮事(第一件是給於謙平反)。成化十一年,正式下旨:“朕叔郕王踐阼,戡難保邦,奠安宗社,殆將八載。彌留之際,奸臣貪功,妄興讒構,請削帝號。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諸奸於法,不幸上賓,未及舉正。朕敦念親親,用成先誌,可仍皇帝之號,其議諡以聞。”此後,追諡:景皇帝,廟號:代宗。
英宗自小受到良好的宮廷教育,本性也不壞,隻因貿然出征,淪為階下囚,不僅自身命運陡增波折,也使大明帝國陷入危機。不過,也許正是由於被囚、被禁的經歷,使得英宗對命運多了幾分敬畏,對人命多了幾分尊重,對世事多了幾分理解。因此,天順朝的政治比起正統朝來,要清明的多,英宗任用了李賢、王翱等賢臣,先後平定了石、曹之亂,社會還是向前發展的,英宗也應算是一代仁君。
在他復位之後,做了幾件頗為史家所讚賞的好事。其中一件就是恢復宣宗廢後胡氏名號之舉,並使之葬禮如儀。第二件就是釋放建庶人。
建庶人是建文帝次子朱文圭。1402年,明成祖攻入南京之後,建文帝及其長子朱文奎不知所終,次子朱文圭則被成祖幽禁起來,稱為“建庶人”。到英宗天順年間,建庶人已經在長期的幽禁歲月中從兩歲幼童長為50多歲的老翁了。大概由於也曾經歷過長期被囚的生活,英宗突然有一天想起了這位遠房叔叔,動了惻隱之心。他跟李賢說不忍心再囚禁建庶人。李賢對此大加讚賞,於是英宗不顧左右近侍的反對,派人給建庶人修建了房屋,任其自由出入,並供應生活。說起來,英宗的皇位是他曾祖從建庶人那邊搶過來的,在當時曾遭到天下人的質疑或反對。英宗身邊的人擔心放出建庶人會出變故,他倒很有氣度,說:“有天命者,任自為之。”釋放建庶人一事受到百官和百姓們的真心讚嘆,也算是給50多年前的糾紛做了一份補卷。
還有一件事,對英宗以後的帝王影響很大,那就是廢除殉葬製度。明太祖死的時候,許多宮人陪葬。自此之後,成祖、仁宗、宣宗、代宗去世都以宮妃殉葬。英宗覺得這很殘酷,臨終前遺詔停止殉葬。此後明代各帝都遵從這個遺詔,不再以宮妃殉葬。
成化二年,明憲宗迫於人民的呼喊和朝野的壓力,給於謙平反,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肅湣。賜祠於其墓曰“旌功”,有司歲時致祭。萬曆中,改諡忠肅。杭州、河南、山西皆世奉祀不絕。祭文稱:“卿以俊偉之器、經濟之才,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之獨恃,為權奸所並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一時天下人心稍稍平復。
於謙被殺,可能始終是英宗心中不可解開的一個心結。英宗復位後,陳汝言繼於謙為兵部尚書,不到一年,因事獲罪,抄家時繳獲贓物巨萬。英宗召大臣去看,很傷心地說:“於謙在景泰朝深受重用,死的時候卻家貧如洗。陳汝言貪得也太多了吧!”於謙抄家之時,家無餘貲,隻有正門鎖得緊緊,打開一看,卻都是景帝所賜的蟒衣和寶劍。故而英宗如此感嘆。於謙詩文亦佳,《石灰吟》被認為是他人生的寫照:“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於謙死了以後,蒙古又開始屢屢騷擾明朝北方邊境,英宗計無所出,隻是憂心不已。有一天,恭順侯吳謹趁機在旁進言:“如果於謙還活著的話,一定不會讓敵人如此猖狂。”英宗聽了,默默無語,也不怪罪吳謹,想必其內心肯定會起波瀾的吧!
石亨因擁立有功,受到英宗的重用和賞賜,由武清侯升為忠國公,食祿1500石。本來景帝很信任他,病重時讓他代行祭祀大禮的。沒想到他卻趁機發動了這場政變。
而景泰皇帝則在二月初一被廢為郕王,還居西內。這時候,有個笑話,因為朱祁鎮復位心切,正月十七宣布復位,可是,他忘了廢掉朱祁鈺,一時間,居然有了倆皇帝,隻好在下月下旨廢掉朱祁鈺。朱祁鈺被廢以後不久就死了,對於他的死因,明史上隻說是薨。據考證:是朱祁鎮派太監蔣安用布帛給勒死的,這件事在明朝就很是被大家所堅信,包括明憲宗朱見深,隻是因為英宗的麵子不可能公布罷了。另有一個旁證也可以說明問題:
景泰的皇後汪氏反對易儲,被景泰廢掉,明英宗本人一向不贊成殉葬,他也是明皇族第一個廢除殉葬製度的皇帝,然而,當景泰死後,英宗不僅不感謝這位當年保護他兒子的弟媳汪氏,反而下令汪氏殉葬。這件事遭到錢皇後和見深的一致反對,連孫太後也出麵幹預,這樣,朱祁鎮才放棄。從這件事看,對待汪氏尚且如此,對待景泰那就不難理解了。何況自古以來,為了皇權,弟殺兄、子殺父都比比皆是,這又何足為奇呢?
朱祁鈺死後很是淒涼,史稱:諡曰戾。毀所營壽陵,以親王禮葬西山,給武成中衛軍二百戶守護。
直到朱見深做了皇帝以後,才給這位實際對明王朝有過大功的叔叔平反,這也是明憲宗一生做的第二件也是最後一件漂亮事(第一件是給於謙平反)。成化十一年,正式下旨:“朕叔郕王踐阼,戡難保邦,奠安宗社,殆將八載。彌留之際,奸臣貪功,妄興讒構,請削帝號。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諸奸於法,不幸上賓,未及舉正。朕敦念親親,用成先誌,可仍皇帝之號,其議諡以聞。”此後,追諡:景皇帝,廟號:代宗。
英宗自小受到良好的宮廷教育,本性也不壞,隻因貿然出征,淪為階下囚,不僅自身命運陡增波折,也使大明帝國陷入危機。不過,也許正是由於被囚、被禁的經歷,使得英宗對命運多了幾分敬畏,對人命多了幾分尊重,對世事多了幾分理解。因此,天順朝的政治比起正統朝來,要清明的多,英宗任用了李賢、王翱等賢臣,先後平定了石、曹之亂,社會還是向前發展的,英宗也應算是一代仁君。
在他復位之後,做了幾件頗為史家所讚賞的好事。其中一件就是恢復宣宗廢後胡氏名號之舉,並使之葬禮如儀。第二件就是釋放建庶人。
建庶人是建文帝次子朱文圭。1402年,明成祖攻入南京之後,建文帝及其長子朱文奎不知所終,次子朱文圭則被成祖幽禁起來,稱為“建庶人”。到英宗天順年間,建庶人已經在長期的幽禁歲月中從兩歲幼童長為50多歲的老翁了。大概由於也曾經歷過長期被囚的生活,英宗突然有一天想起了這位遠房叔叔,動了惻隱之心。他跟李賢說不忍心再囚禁建庶人。李賢對此大加讚賞,於是英宗不顧左右近侍的反對,派人給建庶人修建了房屋,任其自由出入,並供應生活。說起來,英宗的皇位是他曾祖從建庶人那邊搶過來的,在當時曾遭到天下人的質疑或反對。英宗身邊的人擔心放出建庶人會出變故,他倒很有氣度,說:“有天命者,任自為之。”釋放建庶人一事受到百官和百姓們的真心讚嘆,也算是給50多年前的糾紛做了一份補卷。
還有一件事,對英宗以後的帝王影響很大,那就是廢除殉葬製度。明太祖死的時候,許多宮人陪葬。自此之後,成祖、仁宗、宣宗、代宗去世都以宮妃殉葬。英宗覺得這很殘酷,臨終前遺詔停止殉葬。此後明代各帝都遵從這個遺詔,不再以宮妃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