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皇後為什麽要替與自己毫不相幹的廢後胡氏說話?原來,作為英宗的皇後,錢氏並沒有生過皇子,而當時周貴妃卻有一子,即後來的憲宗。這種情形跟當年胡皇後無子、孫貴妃有子的情形極其相似。也許正是由於這一情形,使得錢氏深為同情胡皇後吧。錢皇後很幸運,並沒有因無子而被廢。


    錢皇後出身低微,英宗很想給她的家人加官晉爵,但錢氏卻推辭了。皇後的家族沒有封爵,這在有明一代是很少見的。這使英宗很敬重她。最動人的故事發生在土木事變之後。當時,錢皇後把宮裏的家底都拿出來交給瓦剌的使者去營救英宗。她日夜哭泣,困了就臥在地上,結果弄瞎了一隻眼睛,弄壞了一條腿。英宗回來被關在南宮做太上皇,很鬱悶,錢皇後都委婉勸解,讓英宗舒緩一下心情。所謂“患難夫妻”,也不過如此了。所以英宗對錢皇後絕對是一心維護,即使立了周貴妃的兒子為皇太子(即後來的憲宗),也不會像他父親一樣廢掉皇後。他擔心自己駕崩後錢氏受周貴妃欺負,特地在臨終之前遺命:“錢皇後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明代此前的慣例是一帝一後同葬,這道遺命就等於告訴周貴妃:你的兒子做了皇帝,但錢皇後的太後地位是不能動搖的。


    果然,英宗死後,周貴妃就鬧了起來,要獨稱太後,排擠錢皇後。大學士李賢、彭時就以英宗遺命為理由反對,最後憲宗從中做個妥協,兩宮並尊,周氏和錢氏同為皇太後。等到錢太後去世時,周太後又從中作梗,不讓錢氏與英宗合葬。因事關國體,大臣們又起來反對,竟至“百官伏哭文華門外”。最後,又是權宜之計,錢太後葬於英宗玄堂左邊,右邊空著留給周太後。這時,周太後居然派人暗中做手腳,讓錢太後壙位距離英宗玄堂數丈之遙,而且將中間堵塞起來,其意就是不讓錢太後在另一個世界跟英宗見麵。周太後的做法如今看起來是有點可笑,但在當時卻是非常現實的考慮和思路,反映了宮廷鬥爭的複雜性。從這個方麵來說,錢皇後能為宣宗廢後胡氏說話,實際上折射出她對自身命運的某種憂慮。


    不管英宗是宮人所生還是孫氏所生,總之都是龍脈。因為在紫禁城內,除皇帝外,隻有皇帝的妃嬪,服侍的宮女和太監,不會有其他成年男子。英宗的生母為誰,宣宗自然心知肚明。如果確為孫氏奪宮人之子為己子,對宣宗來說,總是自己的骨肉,無傷大局,同時還可以幫助自己寵愛的孫貴妃登上皇後寶座,或許是心照不宣地默認了這個事情。


    從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英宗的身世方麵有很大的悲劇性。而同時,英宗作為一位政治人物,他的一生極富大起大落的戲劇性,也不乏某種悲劇因素。


    第六部分: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之君崇禎


    當過俘虜又復辟的皇帝明英宗(3)


    土木堡被俘


    英宗很早就得到命運的垂青,出生兩個多月便被冊立為皇太子,成為有明一代年紀最小的皇儲。父親宣宗結婚十年沒有子嗣,對這個姍姍來遲的太子自然十分疼愛,並寄予厚望。宣宗駕崩後,在祖母張太後的主持下,年僅9歲(實際年齡隻有7歲)的朱祁鎮順利登上皇位,年號正統,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這是他一生中的幸運之處。但從另一個角度說,幼年喪父,不能不說是人生一大不幸。而更可悲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竟然連自己的生母是誰都產生了疑問。


    英宗登基時,距朱元璋開基建國已有近70年的時間了。經過前麵五位皇帝的經營,國家已經恢復穩定,經濟得以復甦,呈現出繁榮強盛的態勢。特別是英宗的祖父、父親仁、宣二宗繼承洪武、永樂基業,又能勤政愛民,當時宇內承平,史稱“仁宣之治”。英宗是明朝建國以來第一位幼年天子。即位之初,軍政大事操持在太皇太後張氏和內閣三楊手中。太皇太後張氏,是仁宗的皇後、宣宗的母親、英宗的祖母,很有才智,在正統朝前期政治活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家大事多稟裁決。當年宣宗病逝前擔心英宗年紀幼小無法理政,特在遺詔中寫下“大事白皇太後行”,這在明代遺詔中是少有的。三楊,即楊士奇、楊榮、楊溥,是明朝歷史上少有的“名相”。他們歷永樂、洪熙、宣德三朝,有著豐富的治國經驗。因此在英宗親政之前,明朝仍然延續著仁宣時期的發展軌跡前進著。正統七年(1442),太皇太後張氏去世,三楊也先後淡出政治舞台,年幼的天子已經逐漸長大成人。如果按照歷史發展的正常邏輯,英宗最起碼應當是個守成之君、太平天子,但在他親政的幾年內,卻發生了一件對明朝歷史影響極大、對英宗本人命運也影響極大的事件——土木堡之變,給他的命運帶來了巨大的落差。


    而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就在於他過分寵信太監王振,對王振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而且英宗對王振禮遇甚隆。他在給王振的敕書中說:“朕自在春宮,至登大位,幾二十年。爾夙夜在側,寢食弗違,保護贊輔,克盡乃心,正言忠告,裨益實多。”這封敕書的感情是真摯的,英宗從小和王振在一起,王振又能替他處理冗雜的政務,使英宗對王振不僅信任,而且依賴。正統六年(1441)年末,英宗大宴文武百官。按照慣例,宦官不能參加。英宗時刻不忘王振,宴會中間專門派人探視。使臣到時,王振怒氣正盛,說:“周公輔成王,我獨不可一坐乎?”使臣回報,英宗不僅不以為忤,反而不惜違背祖製,召王振入席。王振到時,百官望風而拜。還有一次,王振見工部侍郎王佑貌美而無須,便說:“王侍郎何以無須?”王佑竟然回答:“老爺所無,兒安敢有?”從中可見王振權勢之盛,以及百官的奴媚之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由秦至清的中國帝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月照西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月照西樓並收藏由秦至清的中國帝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