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船艦的設計,據史料記載,1281年蒙古軍隊的大多數戰艦都是平底河船,採用了當時較為流行的水密隔艙設置,但是此種結構並不適於航海作戰。


    所謂水密隔艙,就是用隔艙板把船艙分成互不相通的一個一個艙區,艙數一般為8或13個。它大約發明於唐代,宋以後被普遍採用。雖然該結構便於船上分艙,有利於元軍在航海途中進行軍需品的管理和裝卸,但是艙板結構取代了加設肋骨的工藝,簡化了主體結構,削弱了船舶整體的橫向強度。佐佐木指出,“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在高島附近海域發現v字型遠洋船的龍骨,我們可以想像那種為內河航運而設計的船遭遇海中大風浪時將會出現何種混亂的情形。”


    佐佐木還發現:戰艦殘骸的碎片沒有一塊超過3米,大多數碎片都在10厘米到1米之間。他據此推測,蒙古戰船可能採用了類似新安古船的一種“魚鱗式”船殼結構形式。其船殼板之間不是平接,而是搭接的。這種結構在巨浪的拍擊之下容易碎裂。佐佐木表示,對沉船遺址的現有研究隻是冰山一角,他希望能夠藉助聲納和探地雷達,得以更深入地了解當時蒙古的造船技藝,進而破解沉船真相。


    還有的研究者認為,除了艦隊拖後腿之外,蒙古人的後勤和裝備也比不上日本人。


    若論吃苦耐勞,當時的蒙古戰士無人可敵,必要時他們可以靠吃生馬肉,喝馬血維持生命。蒙古人作戰時機動性第一,一般隻帶很少的給養,士兵的吃穿問題主要通過掠奪戰爭地區的平民解決。可是在這兩次戰爭中蒙古人偏偏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他們一直未能突入內地居民區,自不可能有平民供他們掠奪。


    此外,日本人的武器也優於蒙古人。當時日本的冶煉和刀具製作技術世界一流,日本戰刀的性能隻有北印度和西亞出產的大馬士革鋼刀可以媲美。古代最優良的鋼按性能排列依次為:大馬士革鋼(鑄造花紋鋼),日本鋼(暗光花紋鋼),馬來鋼(焊接花紋鋼)。中國最好的鋼(鑌鐵)其實也是一種焊接花紋鋼,不過性能沒有馬來鋼那樣出色。日本除了具有好鋼之外,其戰刀的優良性能還來自其獨特的後期淬火工藝。日本刀製造成本低廉使得普通民兵都可擁有一把好刀,而蒙古軍隊使用的質量較差的鑌鐵刀,很多大刀在對砍時失去了利刃。


    在兩次戰爭中的八年間隙期間,日本人似乎還改進了他們的弓箭,第二次入侵時,蒙古人發現日本人弓箭的射程和穿透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已與蒙古強弓不相上下。從保留至今的圖畫看:日本人的長弓與當時最先進的英格蘭長弓有幾分相似,長約1.5米。由於日本人本來就很矮小,畫麵上的日本弓箭手好像比他們所持的弓還短。


    第五部分:從流浪漢到開國皇帝的宋太祖


    從和尚到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1)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中國人其實思想非常解放,無不敢想,無不敢幹。西方許多國家的王室維持了四五百年,甚至一兩千年,這在中國人看來是不可想像的。中國人生來就喜歡做開天闢地的夢,許多人還真的心想事成了,否則,中國歷史上哪來的那麽多的朝代呢?


    ト歡,開國要有“道”。若回過頭來看看,就會發現權力的轉換有這樣一條重要的“歷史規律”:始作俑者未必成功,後繼者才能完成大業。


    ブ泄鷼v史上,陳勝、吳廣首倡起義,但來勢雖猛,卻很快被秦軍鎮壓下去,陳勝、吳廣也隨之身亡。在陳勝、吳廣起義的旋風裏,項羽、劉邦分別拉起了各自的隊伍,在抗擊秦軍的過程當中,“壯大了人民隊伍”,最後滅亡了秦朝。後來楚漢相爭,劉邦戰勝了項羽,建立了西漢王朝。


    其實,如果把漢朝看作西漢和東漢兩個部分,不僅西漢建國是如此,東漢建國也不例外。西漢末年,綠林、赤眉起義軍把王莽的大軍打得一敗塗地,但最後成功的不是首倡起義的王匡、王鳳和樊崇等人,而是隨之起義的漢室宗親、南陽豪強地主劉秀。劉秀後來壯大了自己的勢力,消滅了義軍,重建了漢朝,稱之為東漢。


    在反隋的農民大起義浪潮中,翟讓、李密領導了瓦崗軍,竇建德曾建夏國,杜伏威等人也領導了一支強大的起義軍。但這三支義軍都未得到天下,倒是後來反隋的關隴貴族李淵、李世民父子既鎮壓了農民起義軍,又推倒了隋朝,建立了唐朝。


    元朝開國也是如此,成吉思汗雖具雄才大略,也隻是統一了蒙古各部落,稱為大汗,到了其子孫的手裏,才滅了金國和南宋,統一了中國。明朝的建立跟漢朝、唐朝的建立極其相似。韓山童、劉福通首舉義旗,創建紅巾軍,聲勢浩大,元朝為之震動,但不久便敗亡了,倒是其部下朱元璋率領義軍一部度過難關,獲得了發展,既推翻了元朝,又打敗了陳友諒的另一支義軍,最後建立了明朝。


    如此算來,中國古代竟有一大半王朝是以這種方式建立的,為什麽始作俑者很難成功,而後繼者卻易於成功呢?其實,這並非上天不公,而是改朝換代的一種規律。看透了,其原因也很簡單:首先,始作俑者往往隻能對舊的王朝做猛然的一擊,大多不能持久,起義隊伍要經過一個分化重組的過程。其次,始作俑者往往不是政治家,隻能振臂一呼,逞血氣之勇,缺少一個淘汰選擇的過程,因缺少經驗,所以易於敗亡。最後,後繼者有三條優勢:一是舊的王朝已受重創,處於搖搖欲墜的狀態,易於將其擊垮;二是繼承了前人的經驗,不必再走前人的彎路;三是領導者多是從艱苦的鬥爭中磨練汰選而來,具備了做政治家的品格。有此三條優勢,也就易於取得成功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由秦至清的中國帝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月照西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月照西樓並收藏由秦至清的中國帝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