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三天,宋軍搭好浮橋,潘美的步兵像在陸地上行軍一樣,跨過長江。南唐的守將敗的敗,投降的投降。十萬宋軍很快就打到金陵城邊。
那時候,李後主還正在宮裏跟一批和尚道士誦經講道,宋軍到了城外,他還蒙在鼓裏呢。有一天,他到城頭上巡視,發現城外到處飄揚著宋軍旗幟,這才大吃一驚,回宮以後,派大臣徐鉉到東京去求和。
第五部分:從流浪漢到開國皇帝的宋太祖
從流浪漢到開國皇帝的宋太祖(8)
徐鉉見了宋太祖說:“李煜待陛下,就像兒子待父親一樣孝順,為什麽還要討伐他?”宋太祖反問說:“那麽你倒說說,父親和兒子能分成兩家嗎?”徐鉉沒話說,回到金陵向李後主回報。過了一個月,宋軍圍城越來越緊,李後主又派徐鉉到東京去。
徐鉉苦苦懇求宋太祖不要進攻金陵,宋太祖聽得不耐煩,一手按住利劍,怒氣沖沖地說:“你不要多說了。李煜並沒有什麽罪,但是現在天下一家,我的床邊,怎麽能讓別人睡著打呼嚕呢!”
徐鉉眼看再懇求也沒用,隻好再回到金陵。李後主聽了回報,知道求和沒有希望,連忙調動駐守上江的十五萬大軍來救。剛到皖口,就受到宋軍兩路夾攻。南唐軍放火燒宋軍。哪知正碰到刮北風,火反燒了自己。南唐全軍覆沒。
第二天,都城被攻破了。曹彬率領宋軍整隊進城,秩序井然。李後主叫人在宮裏堆了柴草,準備放火自殺,但是畢竟沒有這個勇氣。最後還是帶著大臣出宮門,向曹彬投降。
李後主被押到東京,宋太祖對他還比較優待。但是李後主從一個盡情享樂的國君變成一個亡國的俘虜,心裏十分辛酸,每天流著眼淚過日子。他本來是寫詞的能手,在這段時期裏,寫了一些感情憂傷的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是他這段時期詞作中的名句。
滅南唐是宋太祖統一南方的最後一仗,也是當時最大的一次江河作戰。這次戰爭中的“浮橋渡江”、“圍城打援”,是宋太祖戰略部署中的得意之舉,也是古代戰爭史上的創舉。
占據現在浙江、江蘇一帶的吳越國主錢俶不斷向宋朝進貢。南唐滅亡以後,宋太祖讓錢俶到開封來,錢俶連忙去朝見。過了兩個月,錢俶要回杭州了。就在他動身的時候,趙匡胤送給他一個黃包袱。錢俶打開一看,裏麵都是宋朝大臣請求趙匡胤扣留他的奏疏。他非常恐懼,回國後又派人送去大批財物。
到了宋太宗的時候,錢俶又去開封朝見,被宋太宗扣留下來,被迫獻出了全部土地。當時,隻剩下留從效割據泉、漳等州。留從效死後,部將陳洪進奪取兵權,他派人向宋朝進貢,並獻出了泉、漳等州土地,江南最後一個割據勢力也被消滅了。趙匡胤從公元 963 年起,隻用了十來年的時間,就消滅了南方各地的割據勢力。
幹德二年,他設立封樁庫,把平荊南、湖南、西蜀得到的財富都存在此庫中,然後將每年的盈餘也放進去,準備存到四五百萬來向遼贖買後晉石敬瑭割讓的燕雲十六州。如果契丹不肯,就“以二十匹絹購一胡人首,彼精兵不過十萬,止費我二百萬匹絹,則虜盡矣”。他在位期間始終與遼沒有發生大的衝突。對割據夏州(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的黨項拓跋氏,持優容態度。
宋太祖的一係列措施,基本上結束了唐安史之亂以來持續了200 年的藩鎮割據局麵,鞏固了趙宋王朝的統治,具有進步的意義。但是,他用“分化事權”的辦法防止大臣專擅,結果形成了疊床架屋的官僚機構;他用“兵無常帥、將從中馭”的辦法防止軍隊叛軍,結果消弱了軍隊的戰鬥力;他把主要精力集中於防製“內患”上,必然採取“守內虛外”的方針。宋太祖“以防弊之政,作立國之法”,必然給後世造成一係列弊政。
整頓吏治
宋太祖南北用兵、統一全國的同時,還採取了一係列措施,鞏固和加強了中央集權,進而創立了一整套為其後代奉若圭臬的“祖宗家法”,即由中央派遣文臣任知州、知府,一般三年一任。各州(府)還設置通判,監督、牽製州(府)長官。幹德三年,他下令各州的賦稅收入除留一小部分作必要開支外,其餘全部上繳中央政府,調運到開封或指定地點。
在調整和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的同時,宋太祖對君臣關係也進行了調整。在他看來,地方權力集中到朝廷,還沒有完全解決中唐五代以來“君弱臣強”的問題,因而應該進一步削弱文武百官的權力,使由地方集中到朝廷的權力最後完全集中到自己手中,“總攬威柄”,“獨製天下”。
宰相是封建社會的“百官之領袖”,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宋太祖即位後,宰相奏事仍沿舊製。有一天早朝,他突然對宰相王溥、範質說:“我眼睛有些昏花,把你們的奏疏送上前來。”在範、王二相離座遞疏時,宮廷侍衛乘機將他們的座位搬走。自此以後,宰相在皇帝麵前畢恭畢敬地站著奏事成為定製,宰相的地位大大下降了。另外,他還經常設宰相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還設參知政事若幹人,另外又設置樞密使,以分享宰相的軍政大權;設置三司使,以分享宰相的財政大權。
那時候,李後主還正在宮裏跟一批和尚道士誦經講道,宋軍到了城外,他還蒙在鼓裏呢。有一天,他到城頭上巡視,發現城外到處飄揚著宋軍旗幟,這才大吃一驚,回宮以後,派大臣徐鉉到東京去求和。
第五部分:從流浪漢到開國皇帝的宋太祖
從流浪漢到開國皇帝的宋太祖(8)
徐鉉見了宋太祖說:“李煜待陛下,就像兒子待父親一樣孝順,為什麽還要討伐他?”宋太祖反問說:“那麽你倒說說,父親和兒子能分成兩家嗎?”徐鉉沒話說,回到金陵向李後主回報。過了一個月,宋軍圍城越來越緊,李後主又派徐鉉到東京去。
徐鉉苦苦懇求宋太祖不要進攻金陵,宋太祖聽得不耐煩,一手按住利劍,怒氣沖沖地說:“你不要多說了。李煜並沒有什麽罪,但是現在天下一家,我的床邊,怎麽能讓別人睡著打呼嚕呢!”
徐鉉眼看再懇求也沒用,隻好再回到金陵。李後主聽了回報,知道求和沒有希望,連忙調動駐守上江的十五萬大軍來救。剛到皖口,就受到宋軍兩路夾攻。南唐軍放火燒宋軍。哪知正碰到刮北風,火反燒了自己。南唐全軍覆沒。
第二天,都城被攻破了。曹彬率領宋軍整隊進城,秩序井然。李後主叫人在宮裏堆了柴草,準備放火自殺,但是畢竟沒有這個勇氣。最後還是帶著大臣出宮門,向曹彬投降。
李後主被押到東京,宋太祖對他還比較優待。但是李後主從一個盡情享樂的國君變成一個亡國的俘虜,心裏十分辛酸,每天流著眼淚過日子。他本來是寫詞的能手,在這段時期裏,寫了一些感情憂傷的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是他這段時期詞作中的名句。
滅南唐是宋太祖統一南方的最後一仗,也是當時最大的一次江河作戰。這次戰爭中的“浮橋渡江”、“圍城打援”,是宋太祖戰略部署中的得意之舉,也是古代戰爭史上的創舉。
占據現在浙江、江蘇一帶的吳越國主錢俶不斷向宋朝進貢。南唐滅亡以後,宋太祖讓錢俶到開封來,錢俶連忙去朝見。過了兩個月,錢俶要回杭州了。就在他動身的時候,趙匡胤送給他一個黃包袱。錢俶打開一看,裏麵都是宋朝大臣請求趙匡胤扣留他的奏疏。他非常恐懼,回國後又派人送去大批財物。
到了宋太宗的時候,錢俶又去開封朝見,被宋太宗扣留下來,被迫獻出了全部土地。當時,隻剩下留從效割據泉、漳等州。留從效死後,部將陳洪進奪取兵權,他派人向宋朝進貢,並獻出了泉、漳等州土地,江南最後一個割據勢力也被消滅了。趙匡胤從公元 963 年起,隻用了十來年的時間,就消滅了南方各地的割據勢力。
幹德二年,他設立封樁庫,把平荊南、湖南、西蜀得到的財富都存在此庫中,然後將每年的盈餘也放進去,準備存到四五百萬來向遼贖買後晉石敬瑭割讓的燕雲十六州。如果契丹不肯,就“以二十匹絹購一胡人首,彼精兵不過十萬,止費我二百萬匹絹,則虜盡矣”。他在位期間始終與遼沒有發生大的衝突。對割據夏州(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的黨項拓跋氏,持優容態度。
宋太祖的一係列措施,基本上結束了唐安史之亂以來持續了200 年的藩鎮割據局麵,鞏固了趙宋王朝的統治,具有進步的意義。但是,他用“分化事權”的辦法防止大臣專擅,結果形成了疊床架屋的官僚機構;他用“兵無常帥、將從中馭”的辦法防止軍隊叛軍,結果消弱了軍隊的戰鬥力;他把主要精力集中於防製“內患”上,必然採取“守內虛外”的方針。宋太祖“以防弊之政,作立國之法”,必然給後世造成一係列弊政。
整頓吏治
宋太祖南北用兵、統一全國的同時,還採取了一係列措施,鞏固和加強了中央集權,進而創立了一整套為其後代奉若圭臬的“祖宗家法”,即由中央派遣文臣任知州、知府,一般三年一任。各州(府)還設置通判,監督、牽製州(府)長官。幹德三年,他下令各州的賦稅收入除留一小部分作必要開支外,其餘全部上繳中央政府,調運到開封或指定地點。
在調整和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的同時,宋太祖對君臣關係也進行了調整。在他看來,地方權力集中到朝廷,還沒有完全解決中唐五代以來“君弱臣強”的問題,因而應該進一步削弱文武百官的權力,使由地方集中到朝廷的權力最後完全集中到自己手中,“總攬威柄”,“獨製天下”。
宰相是封建社會的“百官之領袖”,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宋太祖即位後,宰相奏事仍沿舊製。有一天早朝,他突然對宰相王溥、範質說:“我眼睛有些昏花,把你們的奏疏送上前來。”在範、王二相離座遞疏時,宮廷侍衛乘機將他們的座位搬走。自此以後,宰相在皇帝麵前畢恭畢敬地站著奏事成為定製,宰相的地位大大下降了。另外,他還經常設宰相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還設參知政事若幹人,另外又設置樞密使,以分享宰相的軍政大權;設置三司使,以分享宰相的財政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