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千古一帝秦始皇
人文始祖軒轅黃帝(2)
據史籍記載,他姓公孫,因長於姬水,又姓姬,號有熊氏,是少典之子。公元前四千八百五十六年前,在今河南省新鄭市區北關的軒轅丘有個龍圖騰部落,部落首領叫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媧帝直係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寶。她們是姐妹,都是有礄氏之女。
有一天,附寶看見一道大電光閃耀著纏繞北鬥星,把宇宙整個照得通明透亮,頓時腹中有感而懷孕。在孕育了二十五個月之後,她在青丘(軒轅之丘)生下了黃帝,因此取名軒轅。對於黃帝為什麽又名軒轅氏還有另一種解釋:黃帝曾發明一種車戰法,打仗的時候,將士都站在戰車上;停戰休息時,將戰車連接起來,圍成一圈,指揮員在中間,隻留一個空當作為出入的門,起到了保護指揮員的作用。古人把帶有布幕的戰車叫“軒”,把兩輛戰車中間的空當叫做“轅”,因為黃帝是這種車戰法的發明者,所以後人便把黃帝叫做軒轅氏。
據傳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智慧過人。傳說他是黃龍體,有四張臉,先後打敗了無數的敵人,最後在鼎湖乘龍登天,安坐在天廷的中央,做了中央的天帝。他手裏拿著一條繩子,和他的屬神後土,共同統領四方。其他四方分別是:東方太昊,屬神句芒;南方炎帝,屬神祝融;西方少昊,屬神蓐收;北方顓頊,屬神玄冥。這樣隨著黃帝和四方天帝的確立,一幅完整的神國組織圖便繪製成功了。
同時,還經常有百神來朝見他,他也經常派這些神替他做事。天上的雷雨歸他主管,他能使天空發生14種變化,使陰氣和陽氣相互交感,震動為雷,激盪為電,交和為雨,發怒為風,亂而為霧,凝結為霜,分散為露,聚攏為雲,升騰為虹霓……(見《太平禦覽》卷六引《天文錄》)。由此可知,黃帝作為神話形象,奇異荒誕。他有超自然、超人的本領,這是歷來神話創作者的誇張。實際上所謂黃帝四麵,無非是表示他對四麵八方的動態都很注意了解,方有每戰必勝的可能。
黃帝生活的時代還是部落、氏族聚居時期,階級和國家還沒有產生。黃帝部落聚居的地方,歷史記載各有不同。有的說,黃帝族發祥於今陝北地方,後來沿北洛水向東南遷徒,渡過黃河,又向東北發展,終於定居在今河北涿鹿附近的山彎彎裏,史書上叫做“涿鹿之野”。也有的說,他的部落居住在今河南新鄭一帶,名曰“軒轅之丘”。這說明當時大約還沒有完全定居,部落經常遷徙,黃帝部落大體活動在今天陝西、河南、河北沿黃河一線。這時黃帝部落已逐步由遊牧轉為從事農業。
後來黃帝族後裔中的一支進入今山西南部,創造了夏文化,遂稱夏族。夏族進入中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夏代。
與黃帝同時的還有炎帝族和以蚩尤為首的九黎族,以及江淮流域以三苗等為首的苗族。炎帝族也發祥於陝北,後來沿渭水、黃河東下,到達今山東地區。炎帝薑姓,其先為神農氏,大約是最早從事農業的民族。傳說炎帝牛頭人身,大概以牛為圖騰。九黎族活動於山東至安徽中部地區,史稱“東夷”。
大致來說,北方西部是黃帝族活動地區,中部是炎帝族活動地區,東部是東夷族活動地區,南方則是苗蠻族活動地區。
也有人認為,公元前四千五百年,甘肅秦安大地灣一帶的裔民少典氏、有礄氏等氏族,由於西部山地洪水泛濫大地灣變為大湖的原因,離開了大地灣—老官台地區,而向南遷徙到秦嶺常羊山(常陽山)重新建立了觀天祭祀中心,並在這一地區繁衍了炎帝氏族和黃帝氏族,創造了繼大地灣文化之後的仰韶文化。
第一部分:千古一帝秦始皇
人文始祖軒轅黃帝(3)
炎帝和黃帝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而是同父異母兄弟,黃帝是少典與附寶所生,炎帝是少典與任姒所生。這個龍圖騰的國家,是華族伏羲帝和女媧帝的直係家族,其國為有熊國,但從秦漢以後,再沒有人知道“熊”字的真正含義了。上古的“熊”字是“上今下酉”,即“上今下酉”字,為“帝王”的意思。有熊,是族中有帝王的意思,是華族伏羲帝和女媧帝的繼承人,世襲龍圖騰。後來孔丘寫《春秋》篡改了,《帝王世係》也不傳,加之秦王詛咒楚懷王熊槐為“熊相”,楚語“‘上今下酉’槐”音與“熊相”近似,秦朝建立後,秦始皇焚書坑儒,李斯統一文字為小篆,故意不造“上今下酉”字,改“上今下酉”為熊字,從此便成了動物的“熊”字了。
當時,各部族之間戰爭不斷,騷擾不已。黃帝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組織和訓練部落裏的人們習武備戰,來保衛自己。同時,他辦事公道,是古代主持正義力量的代表。他周圍的部落都對他又敬又怕,紛紛前來向他歸降,於是結成了一個很大的部落聯盟,他成了這個部落聯盟的領袖。接著很快就統一了黃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在涿鹿山下建立了都城,用雲來命名百官,軍隊稱雲師,設立左右太監,以監察衛國。他還製定了禮儀和典章製度,作為治理國家的準繩,並派百官到各地去處理各種事務。
人文始祖軒轅黃帝(2)
據史籍記載,他姓公孫,因長於姬水,又姓姬,號有熊氏,是少典之子。公元前四千八百五十六年前,在今河南省新鄭市區北關的軒轅丘有個龍圖騰部落,部落首領叫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媧帝直係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寶。她們是姐妹,都是有礄氏之女。
有一天,附寶看見一道大電光閃耀著纏繞北鬥星,把宇宙整個照得通明透亮,頓時腹中有感而懷孕。在孕育了二十五個月之後,她在青丘(軒轅之丘)生下了黃帝,因此取名軒轅。對於黃帝為什麽又名軒轅氏還有另一種解釋:黃帝曾發明一種車戰法,打仗的時候,將士都站在戰車上;停戰休息時,將戰車連接起來,圍成一圈,指揮員在中間,隻留一個空當作為出入的門,起到了保護指揮員的作用。古人把帶有布幕的戰車叫“軒”,把兩輛戰車中間的空當叫做“轅”,因為黃帝是這種車戰法的發明者,所以後人便把黃帝叫做軒轅氏。
據傳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智慧過人。傳說他是黃龍體,有四張臉,先後打敗了無數的敵人,最後在鼎湖乘龍登天,安坐在天廷的中央,做了中央的天帝。他手裏拿著一條繩子,和他的屬神後土,共同統領四方。其他四方分別是:東方太昊,屬神句芒;南方炎帝,屬神祝融;西方少昊,屬神蓐收;北方顓頊,屬神玄冥。這樣隨著黃帝和四方天帝的確立,一幅完整的神國組織圖便繪製成功了。
同時,還經常有百神來朝見他,他也經常派這些神替他做事。天上的雷雨歸他主管,他能使天空發生14種變化,使陰氣和陽氣相互交感,震動為雷,激盪為電,交和為雨,發怒為風,亂而為霧,凝結為霜,分散為露,聚攏為雲,升騰為虹霓……(見《太平禦覽》卷六引《天文錄》)。由此可知,黃帝作為神話形象,奇異荒誕。他有超自然、超人的本領,這是歷來神話創作者的誇張。實際上所謂黃帝四麵,無非是表示他對四麵八方的動態都很注意了解,方有每戰必勝的可能。
黃帝生活的時代還是部落、氏族聚居時期,階級和國家還沒有產生。黃帝部落聚居的地方,歷史記載各有不同。有的說,黃帝族發祥於今陝北地方,後來沿北洛水向東南遷徒,渡過黃河,又向東北發展,終於定居在今河北涿鹿附近的山彎彎裏,史書上叫做“涿鹿之野”。也有的說,他的部落居住在今河南新鄭一帶,名曰“軒轅之丘”。這說明當時大約還沒有完全定居,部落經常遷徙,黃帝部落大體活動在今天陝西、河南、河北沿黃河一線。這時黃帝部落已逐步由遊牧轉為從事農業。
後來黃帝族後裔中的一支進入今山西南部,創造了夏文化,遂稱夏族。夏族進入中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夏代。
與黃帝同時的還有炎帝族和以蚩尤為首的九黎族,以及江淮流域以三苗等為首的苗族。炎帝族也發祥於陝北,後來沿渭水、黃河東下,到達今山東地區。炎帝薑姓,其先為神農氏,大約是最早從事農業的民族。傳說炎帝牛頭人身,大概以牛為圖騰。九黎族活動於山東至安徽中部地區,史稱“東夷”。
大致來說,北方西部是黃帝族活動地區,中部是炎帝族活動地區,東部是東夷族活動地區,南方則是苗蠻族活動地區。
也有人認為,公元前四千五百年,甘肅秦安大地灣一帶的裔民少典氏、有礄氏等氏族,由於西部山地洪水泛濫大地灣變為大湖的原因,離開了大地灣—老官台地區,而向南遷徙到秦嶺常羊山(常陽山)重新建立了觀天祭祀中心,並在這一地區繁衍了炎帝氏族和黃帝氏族,創造了繼大地灣文化之後的仰韶文化。
第一部分:千古一帝秦始皇
人文始祖軒轅黃帝(3)
炎帝和黃帝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而是同父異母兄弟,黃帝是少典與附寶所生,炎帝是少典與任姒所生。這個龍圖騰的國家,是華族伏羲帝和女媧帝的直係家族,其國為有熊國,但從秦漢以後,再沒有人知道“熊”字的真正含義了。上古的“熊”字是“上今下酉”,即“上今下酉”字,為“帝王”的意思。有熊,是族中有帝王的意思,是華族伏羲帝和女媧帝的繼承人,世襲龍圖騰。後來孔丘寫《春秋》篡改了,《帝王世係》也不傳,加之秦王詛咒楚懷王熊槐為“熊相”,楚語“‘上今下酉’槐”音與“熊相”近似,秦朝建立後,秦始皇焚書坑儒,李斯統一文字為小篆,故意不造“上今下酉”字,改“上今下酉”為熊字,從此便成了動物的“熊”字了。
當時,各部族之間戰爭不斷,騷擾不已。黃帝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組織和訓練部落裏的人們習武備戰,來保衛自己。同時,他辦事公道,是古代主持正義力量的代表。他周圍的部落都對他又敬又怕,紛紛前來向他歸降,於是結成了一個很大的部落聯盟,他成了這個部落聯盟的領袖。接著很快就統一了黃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在涿鹿山下建立了都城,用雲來命名百官,軍隊稱雲師,設立左右太監,以監察衛國。他還製定了禮儀和典章製度,作為治理國家的準繩,並派百官到各地去處理各種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