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直到4月18日新華社發表傘兵三團的起義通電之前,國民黨軍方對這支“嫡係精銳”的忠誠度始終沒有產生過懷疑。在與“中字102”的聯繫中斷之後,港口司令部的判斷是“船舶遇險”,招商局花錢租了陳納德公司的飛機在海上來回尋找,搜尋的範圍也隻是在上海至福州之間,根本就沒想到要到北邊的海麵瞧一眼。
ps:據事後分析,4月15日淩晨從青島駛往上海的那個“可怕的目標”應該是英國的“夥伴號”(consort)軍艦,當時正在執行撤僑任務。這條1946年下水的新型護衛艦比“長治號”的噸位更大、速度更快、火力更強,隻不過,它能把蔡智誠們嚇得夠戧,卻在解放軍的麵前成了草雞——僅僅5天之後,第三野戰軍的一通炮火就把它揍得死傷慘重(紫石英號事件),西方兵艦隨意進出中國航道的歷史也自此被共產黨人徹底終結。
轉頭向西之後,“中字102”開足馬力,笨重的船身在巨大的轟鳴聲中被震得不停地顫抖,登陸艦的速度提高到了11節。
清晨6點,一座美麗的小城透過淡淡的薄霧進入了大家的視野。雖然沒有誰宣布這個港口的名字,但多數人的心裏已經猜到那就是連雲港,是共產黨控製下的解放區。
甲板上拉響了汽笛,艦橋上也發出了旗語和燈光信號,船舶平穩地駛向目的地,起義的人們聚集在船頭,好奇地眺望著遠處房頂上迎風飄揚的紅旗。
但就在這個時候,岸上的機關槍突然響了。曳光彈從港口的陣地上飛出,有的掠過甲板的上空、有的擊打向艦舷,在鋼板上撞出一串串火花。這突如其來的彈雨使“中字102”陷入了慌亂,輪船劇烈地晃動著,在海麵上扭起了s形,通信兵一個勁地打旗語、閃信號燈,號手把“敬禮號”吹得震天響,可岸上的重機槍卻並沒有停息,依然把密集的子彈潑灑了過來。
“媽的,上共軍的當了!弟兄上炮位,跟他們打呀!”,有人狂呼著奔向迫擊炮。
“誰都不許反抗!誰反抗就打死誰!”,督察隊立刻封鎖住甲板和艦橋。劉農畯團長也在擴音器裏喊:“大家不要慌,這是誤會,這是誤會……”
很快,人們就發現了誤會產生的原因:船尾的桅杆上,一個不知名的水手正在玩命似地向上懸掛國民黨的國旗。一麵、兩麵,還沒等他升起第三麵,督察隊員就沖了上去。
於是,青天白日旗被降下了,換成了一幅白色的床單。
岸上的槍聲也停了。上午七點,一隻小船送來一位身穿便衣的共產黨幹部,甲板上的傘兵軍官列隊向他敬禮,至此,“中字102號”起義終於宣告完成。
連雲港,當時的名稱叫“新海連特區”,它由連雲市(今連雲港市連雲區)和新海市(今連雲港市新浦區和海州區)組成。“中字102號”靠港之後,武器和物資裝備存放在連雲,傘兵部隊集中在海州,而蔡智誠和國大代表們則被安排到了新浦鎮的天後宮。
天後宮原本是一座祭祀海神的大廟(現在已經拆了,改建為連雲港新埔區委的辦公樓),當時廟裏已沒了香火,天後娘娘的身體也斷成了幾截,供奉菩薩的殿堂就成了蔡智誠們的臨時居所。
這居所的“管事”是個四十來歲黑臉的漢子,性格內向。他一聲不吭地掃房間、搭地鋪、燒開水,自始至終都埋著頭,等到大家都洗漱完畢、安頓下來了,才又悶悶地問了一句:“殺過沒?”(當地人把“吃”叫做“殺”)
“還沒呢,能不能麻煩老兄你煮點大米稀飯?”
“嗯吶”
沒過多久,廚房送來了麵條和涼粉。
新浦涼粉的味道不錯,但大家卻“殺”得提心弔膽。住在這破敗的大廟裏,望著從來沒有嚐試過的地鋪,國大代表和家眷們都弄不清自己的身份到底是客人還是犯人。
房門沒有上鎖,“管事”也不再露麵,廟廊外時不時的有人進進出出,有的扛槍有的空手,全都衣著樸素、行色匆匆,看不出是做什麽的。神殿裏的男女老少圍坐在地上憂心忡忡,張誌韓先生拍著供案直嘆氣:“哎呀哎呀,恐怕是遭軟禁了”
到底是不是受到了關押,恐怕要試一試才能知道。
蔡智誠硬著頭皮走出配殿,先在院子裏伸了伸懶腰,發覺沒有人幹涉,然後再溜到大廟的門口瞧上一瞧。看見四周圍並沒有崗哨,隻有那位“管事”正往牆上刷標語,於是問道:“老哥,我們可以出去走走麽?”
“嗯吶。這邊是前河,那邊是後河,中間是薔薇河”,中年管事木無表情地指示著道路,絲毫沒有阻攔的意思。
——原來大家還是自由的!天後宮裏的人們頓時鬆了口氣,歡呼一聲,全都湧上了街頭。
新浦、海州和連雲三鎮的歷史其實正體現了滄海桑田的過程。清朝嘉慶年間,新浦還是一個“新興的海港”,到了民國時候,隨著泥沙堆積、海岸東移,海港已經跑到了新近出現的連雲一帶,而逐漸“變老”的新浦則退縮成為了內河碼頭。
新海連三鎮是未經過戰鬥就順利解放的,所以城市中的設施並沒有受到嚴重的破壞。碼頭上檣櫓雲集,來自山東半島的糧食、來自運河兩岸的木材以及出自本地的食鹽和豆料堆積在貨場上,一片熙熙攘攘的忙碌景象。
ps:據事後分析,4月15日淩晨從青島駛往上海的那個“可怕的目標”應該是英國的“夥伴號”(consort)軍艦,當時正在執行撤僑任務。這條1946年下水的新型護衛艦比“長治號”的噸位更大、速度更快、火力更強,隻不過,它能把蔡智誠們嚇得夠戧,卻在解放軍的麵前成了草雞——僅僅5天之後,第三野戰軍的一通炮火就把它揍得死傷慘重(紫石英號事件),西方兵艦隨意進出中國航道的歷史也自此被共產黨人徹底終結。
轉頭向西之後,“中字102”開足馬力,笨重的船身在巨大的轟鳴聲中被震得不停地顫抖,登陸艦的速度提高到了11節。
清晨6點,一座美麗的小城透過淡淡的薄霧進入了大家的視野。雖然沒有誰宣布這個港口的名字,但多數人的心裏已經猜到那就是連雲港,是共產黨控製下的解放區。
甲板上拉響了汽笛,艦橋上也發出了旗語和燈光信號,船舶平穩地駛向目的地,起義的人們聚集在船頭,好奇地眺望著遠處房頂上迎風飄揚的紅旗。
但就在這個時候,岸上的機關槍突然響了。曳光彈從港口的陣地上飛出,有的掠過甲板的上空、有的擊打向艦舷,在鋼板上撞出一串串火花。這突如其來的彈雨使“中字102”陷入了慌亂,輪船劇烈地晃動著,在海麵上扭起了s形,通信兵一個勁地打旗語、閃信號燈,號手把“敬禮號”吹得震天響,可岸上的重機槍卻並沒有停息,依然把密集的子彈潑灑了過來。
“媽的,上共軍的當了!弟兄上炮位,跟他們打呀!”,有人狂呼著奔向迫擊炮。
“誰都不許反抗!誰反抗就打死誰!”,督察隊立刻封鎖住甲板和艦橋。劉農畯團長也在擴音器裏喊:“大家不要慌,這是誤會,這是誤會……”
很快,人們就發現了誤會產生的原因:船尾的桅杆上,一個不知名的水手正在玩命似地向上懸掛國民黨的國旗。一麵、兩麵,還沒等他升起第三麵,督察隊員就沖了上去。
於是,青天白日旗被降下了,換成了一幅白色的床單。
岸上的槍聲也停了。上午七點,一隻小船送來一位身穿便衣的共產黨幹部,甲板上的傘兵軍官列隊向他敬禮,至此,“中字102號”起義終於宣告完成。
連雲港,當時的名稱叫“新海連特區”,它由連雲市(今連雲港市連雲區)和新海市(今連雲港市新浦區和海州區)組成。“中字102號”靠港之後,武器和物資裝備存放在連雲,傘兵部隊集中在海州,而蔡智誠和國大代表們則被安排到了新浦鎮的天後宮。
天後宮原本是一座祭祀海神的大廟(現在已經拆了,改建為連雲港新埔區委的辦公樓),當時廟裏已沒了香火,天後娘娘的身體也斷成了幾截,供奉菩薩的殿堂就成了蔡智誠們的臨時居所。
這居所的“管事”是個四十來歲黑臉的漢子,性格內向。他一聲不吭地掃房間、搭地鋪、燒開水,自始至終都埋著頭,等到大家都洗漱完畢、安頓下來了,才又悶悶地問了一句:“殺過沒?”(當地人把“吃”叫做“殺”)
“還沒呢,能不能麻煩老兄你煮點大米稀飯?”
“嗯吶”
沒過多久,廚房送來了麵條和涼粉。
新浦涼粉的味道不錯,但大家卻“殺”得提心弔膽。住在這破敗的大廟裏,望著從來沒有嚐試過的地鋪,國大代表和家眷們都弄不清自己的身份到底是客人還是犯人。
房門沒有上鎖,“管事”也不再露麵,廟廊外時不時的有人進進出出,有的扛槍有的空手,全都衣著樸素、行色匆匆,看不出是做什麽的。神殿裏的男女老少圍坐在地上憂心忡忡,張誌韓先生拍著供案直嘆氣:“哎呀哎呀,恐怕是遭軟禁了”
到底是不是受到了關押,恐怕要試一試才能知道。
蔡智誠硬著頭皮走出配殿,先在院子裏伸了伸懶腰,發覺沒有人幹涉,然後再溜到大廟的門口瞧上一瞧。看見四周圍並沒有崗哨,隻有那位“管事”正往牆上刷標語,於是問道:“老哥,我們可以出去走走麽?”
“嗯吶。這邊是前河,那邊是後河,中間是薔薇河”,中年管事木無表情地指示著道路,絲毫沒有阻攔的意思。
——原來大家還是自由的!天後宮裏的人們頓時鬆了口氣,歡呼一聲,全都湧上了街頭。
新浦、海州和連雲三鎮的歷史其實正體現了滄海桑田的過程。清朝嘉慶年間,新浦還是一個“新興的海港”,到了民國時候,隨著泥沙堆積、海岸東移,海港已經跑到了新近出現的連雲一帶,而逐漸“變老”的新浦則退縮成為了內河碼頭。
新海連三鎮是未經過戰鬥就順利解放的,所以城市中的設施並沒有受到嚴重的破壞。碼頭上檣櫓雲集,來自山東半島的糧食、來自運河兩岸的木材以及出自本地的食鹽和豆料堆積在貨場上,一片熙熙攘攘的忙碌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