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官們的學識都很高深,但發表的講話卻盡是無的放矢,在蔡智誠看來,這些個“聖人”或者“博士”的號召力甚至無法與共產黨的基層幹部相比。但話又說回來了,即便這幾位官員真的具有口吐蓮花的能耐,他們也無法解決國軍部隊目前所麵臨的難題。
安徽屬於國民黨桂係的勢力範圍。自從李宗仁於1938年擔任安徽省主席之後,繼任的廖磊、李品仙、夏威也都是廣西人,安徽各市縣的管理權完全由桂係把持著,就連當地人也無法插足。淮海戰役期間,桂係和蔣係正在鬧內訌,蔣軍所到之處,各地不提供糧草、不提供住所、不提供運輸工具,甚至連政府的醫院也不願意接納傷員,地方官員索性一走了之,害得“中央軍”徵集物資的時候隻有自己派兵到處亂抓,用103師的話說,“就好象是在外國打仗一樣”。
白崇禧通電“倒蔣”之後,安徽省主席夏威立刻就把省政府從合肥遷到了安慶,並且把桂係的第10兵團(轄46軍和126軍)也撤到了長江以南。江北的大片區域頓時全都成了共產黨遊擊隊的天下,淮北一帶隻剩下劉汝明和李延年兵團還孤零零地懸在蚌埠,前有虎後有狼,腹背受敵,四麵楚歌。
“李宗仁是想和共產黨搞劃江而治,但守江必守淮,和談是要靠實力說話的,象他們這樣亂拆台,即便是想演南北朝也很難辦到!”——國民黨軍官都明白這個道理,但事到如今卻已是無可奈何。劉峙、滕傑等人經過商議之後,決定向南京方向靠攏,將劉、李兩個兵團撤退到蘇皖交界處的滁州。
大家在1月4日的軍事會議上討論了部隊的後撤事宜,39軍的意見是除了炸毀淮河大橋、防止共軍追擊之外,蚌埠的電廠、煙廠、麵粉廠、織布廠、航運駁船和公私建築一律不做破壞,並且留下警察人員維持秩序,以和平的方式退出城市。這個建議得到了各個單位的支持——畢竟是在打內戰,誰也不願意在前途未卜的時候把事情做得太過分了。
當天晚上,39軍舉辦了一個小型的聚會,既是為了歡迎穀正綱部長到戰地視察,也是為了慶祝蔡智誠從絕境裏脫險歸來。出席聚會的大多是貴州老鄉,有39軍軍長王伯勛(貴州安順人,49年12月起義)、程鵬、曾元三、牟龍光、91師師長劉體仁(貴州安順人,49年10月率部投誠)、副師長裘建之(貴州遵義人,49年投誠),唯一的“外人”是147師師長張家寶(天津人,49年底在湛江戰場上失蹤)。
席間,大家講起103師的老師長熊綬春,都是麵色唏噓,再想起李彌和42師(就是鬆山戰役時的榮譽第1師)還在包圍圈裏生死難測,更是戚戚滿懷。
有同鄉安慰說:“蔡老弟回來了就好,真是吉人自有天相。先前叔常先生說你被困在了雙堆集,我們都很擔心,昨天知道你終於跑出來了,大家都高興得很”。
“蔡老弟,到我們39軍來吧,91師還缺個參謀長,請軍座和叔常先生發個話,大家聚在一起多快活”
……
蔡智誠知道眼前的這些人對自己如此客氣多半是因為了穀正綱的緣故,但他同時又覺得十分納悶:自己和穀正綱從沒有打過交道,蔡家和穀家的關係也並不很熟,可為什麽身居高位的穀大部長會知道自己去了雙堆集,並且還會對自己這個小小的陸軍中校特別關心呢?
參加聚會的人們顯然把蔡智誠當作了穀家的近親,他們一邊肉麻地誇獎蔡小夥的英勇,一邊起勁地拉攏他加入91師。那91師原本屬於廖耀湘兵團的第71軍,在遼瀋戰役中被殲滅了,39軍剛剛得到這個空番號,眼下正忙著滿世界的抓壯丁,且不說蔡智誠根本不想回軍隊,即便是繼續在行伍中混,他也不願意跑到這支破部隊來當軍官。
“我的傷還沒有好……而且,我不是學軍事出身的,當參謀長恐怕不合適……”
正當蔡中校百般推託的時候,穀正綱走到了大家跟前。“小蔡,我記得,你上麵還有兩個哥哥吧?”
“是的,大哥蔡智明在抗戰時陣亡了,二哥蔡智仁在宿北會戰時陣亡了”
“你還有個孿生妹妹?聽說是我大哥親自批準入伍的?”
“是的,她在抗戰的時候失蹤了”
“你家裏還有其他男丁麽?”
“沒有了,家裏的男丁隻剩下我一個”
——這下子,39軍的老鄉們誰也不再勸小蔡入夥了。
但蔡智誠的心裏卻更加迷惑,這位穀部長怎麽會如此清楚自己家裏的情況呢?
隔了好一陣,穀正綱才趁著沒人的時候說了句:“明天跟著我回去,你太太在南京等你呢”。
蔡智誠妻子的娘家是貴州安順人,與穀正綱是同鄉。
穀家祖上是賣豆腐的,家道不過小康而已,直到穀正綱他爸爸穀用遷考中了舉人之後才逐漸闊了起來。穀用遷和嚴寅亮(嚴寅亮也是貴州人,頤和園大門上的匾額就是他寫的)一起在家鄉開學館,可他自己的三個兒子卻都跑到外國去念書,老大在日本學炮兵、老三在柏林學經濟、老四也在德國上學,隻有二兒子穀正楷還留在家裏背誦四書五經,一輩子沒有做過官。
穀正楷這個人比較忠厚老實,一手毛筆字寫得很不錯,平常間除了收個租子算個帳之外也到私塾學堂裏講講課,蔡智誠的妻子陳麗君就是他的女學生。陳麗君的娘家在安順街上開藥鋪,與穀家是近鄰,穀家老爺穀用遷、老老爺穀毓壽以及老老老爺穀騰霍遇上個頭疼腦熱什麽的都要請陳家老爺或者老老爺開方子,彼此間來往很密切。特別是穀府上的三個小子在外麵跑江湖混社會,經常被別人追得東奔西逃,家裏的事情也就難免要請陳家多多照應幫忙。
安徽屬於國民黨桂係的勢力範圍。自從李宗仁於1938年擔任安徽省主席之後,繼任的廖磊、李品仙、夏威也都是廣西人,安徽各市縣的管理權完全由桂係把持著,就連當地人也無法插足。淮海戰役期間,桂係和蔣係正在鬧內訌,蔣軍所到之處,各地不提供糧草、不提供住所、不提供運輸工具,甚至連政府的醫院也不願意接納傷員,地方官員索性一走了之,害得“中央軍”徵集物資的時候隻有自己派兵到處亂抓,用103師的話說,“就好象是在外國打仗一樣”。
白崇禧通電“倒蔣”之後,安徽省主席夏威立刻就把省政府從合肥遷到了安慶,並且把桂係的第10兵團(轄46軍和126軍)也撤到了長江以南。江北的大片區域頓時全都成了共產黨遊擊隊的天下,淮北一帶隻剩下劉汝明和李延年兵團還孤零零地懸在蚌埠,前有虎後有狼,腹背受敵,四麵楚歌。
“李宗仁是想和共產黨搞劃江而治,但守江必守淮,和談是要靠實力說話的,象他們這樣亂拆台,即便是想演南北朝也很難辦到!”——國民黨軍官都明白這個道理,但事到如今卻已是無可奈何。劉峙、滕傑等人經過商議之後,決定向南京方向靠攏,將劉、李兩個兵團撤退到蘇皖交界處的滁州。
大家在1月4日的軍事會議上討論了部隊的後撤事宜,39軍的意見是除了炸毀淮河大橋、防止共軍追擊之外,蚌埠的電廠、煙廠、麵粉廠、織布廠、航運駁船和公私建築一律不做破壞,並且留下警察人員維持秩序,以和平的方式退出城市。這個建議得到了各個單位的支持——畢竟是在打內戰,誰也不願意在前途未卜的時候把事情做得太過分了。
當天晚上,39軍舉辦了一個小型的聚會,既是為了歡迎穀正綱部長到戰地視察,也是為了慶祝蔡智誠從絕境裏脫險歸來。出席聚會的大多是貴州老鄉,有39軍軍長王伯勛(貴州安順人,49年12月起義)、程鵬、曾元三、牟龍光、91師師長劉體仁(貴州安順人,49年10月率部投誠)、副師長裘建之(貴州遵義人,49年投誠),唯一的“外人”是147師師長張家寶(天津人,49年底在湛江戰場上失蹤)。
席間,大家講起103師的老師長熊綬春,都是麵色唏噓,再想起李彌和42師(就是鬆山戰役時的榮譽第1師)還在包圍圈裏生死難測,更是戚戚滿懷。
有同鄉安慰說:“蔡老弟回來了就好,真是吉人自有天相。先前叔常先生說你被困在了雙堆集,我們都很擔心,昨天知道你終於跑出來了,大家都高興得很”。
“蔡老弟,到我們39軍來吧,91師還缺個參謀長,請軍座和叔常先生發個話,大家聚在一起多快活”
……
蔡智誠知道眼前的這些人對自己如此客氣多半是因為了穀正綱的緣故,但他同時又覺得十分納悶:自己和穀正綱從沒有打過交道,蔡家和穀家的關係也並不很熟,可為什麽身居高位的穀大部長會知道自己去了雙堆集,並且還會對自己這個小小的陸軍中校特別關心呢?
參加聚會的人們顯然把蔡智誠當作了穀家的近親,他們一邊肉麻地誇獎蔡小夥的英勇,一邊起勁地拉攏他加入91師。那91師原本屬於廖耀湘兵團的第71軍,在遼瀋戰役中被殲滅了,39軍剛剛得到這個空番號,眼下正忙著滿世界的抓壯丁,且不說蔡智誠根本不想回軍隊,即便是繼續在行伍中混,他也不願意跑到這支破部隊來當軍官。
“我的傷還沒有好……而且,我不是學軍事出身的,當參謀長恐怕不合適……”
正當蔡中校百般推託的時候,穀正綱走到了大家跟前。“小蔡,我記得,你上麵還有兩個哥哥吧?”
“是的,大哥蔡智明在抗戰時陣亡了,二哥蔡智仁在宿北會戰時陣亡了”
“你還有個孿生妹妹?聽說是我大哥親自批準入伍的?”
“是的,她在抗戰的時候失蹤了”
“你家裏還有其他男丁麽?”
“沒有了,家裏的男丁隻剩下我一個”
——這下子,39軍的老鄉們誰也不再勸小蔡入夥了。
但蔡智誠的心裏卻更加迷惑,這位穀部長怎麽會如此清楚自己家裏的情況呢?
隔了好一陣,穀正綱才趁著沒人的時候說了句:“明天跟著我回去,你太太在南京等你呢”。
蔡智誠妻子的娘家是貴州安順人,與穀正綱是同鄉。
穀家祖上是賣豆腐的,家道不過小康而已,直到穀正綱他爸爸穀用遷考中了舉人之後才逐漸闊了起來。穀用遷和嚴寅亮(嚴寅亮也是貴州人,頤和園大門上的匾額就是他寫的)一起在家鄉開學館,可他自己的三個兒子卻都跑到外國去念書,老大在日本學炮兵、老三在柏林學經濟、老四也在德國上學,隻有二兒子穀正楷還留在家裏背誦四書五經,一輩子沒有做過官。
穀正楷這個人比較忠厚老實,一手毛筆字寫得很不錯,平常間除了收個租子算個帳之外也到私塾學堂裏講講課,蔡智誠的妻子陳麗君就是他的女學生。陳麗君的娘家在安順街上開藥鋪,與穀家是近鄰,穀家老爺穀用遷、老老爺穀毓壽以及老老老爺穀騰霍遇上個頭疼腦熱什麽的都要請陳家老爺或者老老爺開方子,彼此間來往很密切。特別是穀府上的三個小子在外麵跑江湖混社會,經常被別人追得東奔西逃,家裏的事情也就難免要請陳家多多照應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