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擊持續了個把小時,國軍的耳朵都被震聾了,可共軍那邊卻絲毫也沒有消停一點的意思。255團的作戰參謀趴在觀察口的邊上,隔一會兒就轉過身比個手勢,李劍民根據他的手勢在地圖上做記號,蔡智誠湊到跟前一看,隻見那張布防圖上劃滿了叉叉和槓槓,幾十分鍾下來,楊圍子的明碉暗堡被幹掉了一大半,外圍陣地上的火力點更是一個也沒剩下。
蔡中校的心裏頓時就涼了半截,他經歷過帝邱店的圍攻戰,當然明白這情況將會意味著什麽——失去了外圍火力的掩護,共軍的榴彈炮就可以推到近前實施直瞄射擊了!
果然,過了沒多久,大炮彈就砸了上來。“哐!”的一下,屋裏桌椅板凳全部被震翻,團部的碉堡搖晃得就象是暴雨中的小船。還沒等大家緩過勁來,又是一聲巨響,強烈的白光閃過,母堡正麵的沙袋壁壘被炮火掀開了,蔡智誠隻來得及做了個轉身的動作就被氣浪摔到了牆腳,這下子,他再也不敢領教第三發炮彈,立刻抱頭撲進了地下室。
何玉林已經躲在地洞裏了,這傢夥逃跑的速度真是快,難怪他的254團全打光了而他這個當團長的卻能夠毫髮無損。彭晉賢先生蜷臥在角落裏,渾身上下裹了兩床棉被還依然一個勁地發抖,這老頭從昨天起就沒有上過地麵,也不知道他已經在這裏哆嗦了多長時間。
地下室裏貓了七八個人,其中卻沒有李劍民。這時候,外麵的爆炸聲接連不斷,氣浪卷著破碎的磚石不斷地從洞口處砸落下來,255團團部肯定已被共軍的榴彈炮摧毀,蔡智誠心想,他妻子的姑父多半也是報銷了。
上午11點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狂轟,共軍的炮擊終於停止了。震動剛剛平息,蔡智誠就從地底下鑽了出來,他看見先前堅固的母堡已經變成了一堆廢墟,三麵的圍牆都倒了,幸虧從房頂上垮塌下來的圓木正好頂住了洞口邊的殘壁,否則,地下室的出口被埋住,洞裏的人非被悶死不可。
廢墟周圍血肉橫飛,到處是殘缺不全的軀體。磚土堆裏露出了兩隻腳,何玉林大聲喊著:“那雙皮鞋是老李的!”,然後伸手就拖,蔡智誠也跑去幫忙,倆人一使勁,結果隻拔出個屁股來,腰以上的部位還埋在土裏,蔡智誠懊惱得直跺腳:“壞了壞了,應該先挖頭部的,我把姑父搞死了!”,何玉林說:“別傻了,他的腦袋早就炸爛了,從哪一頭開挖都沒有用”。
兩個人正在那裏發愣,忽然聽見有人喊“團長團長”,回頭一看,卻見李劍明好端端地站在他們背後,一點事也沒有——原來,人家李團長的經驗最豐富,早就知道母堡靠不住。第一發榴彈炮打上來的時候他就從後門跑了出去,先是順著交通壕爬進子堡,在防彈坑裏躲過了炮火,然後又到各處視察部隊,已經忙活了好一陣了。
看見姑父安然無恙,蔡智誠鬆了一口氣。
有人問:“團長,你的身上全是血,是受傷了麽?”
李劍明從衣服上扯下幾塊碎肉,氣乎乎地說:“三營長被轟死了,我沒事。他媽的,剛開戰就炸掉我一半人馬,這個仗簡直沒辦法打!”
沒法打也得打。炮擊停息之後,共軍就發起了進攻。
淮海戰役期間,解放軍的裝備水平雖然有了很大提高,但在進攻的時候卻依然是“炮停——開槍——衝鋒號”的老一套,一時還達不到“五大主力”的那種“跟著彈幕往前走”的水平。這也難怪,步炮協同的培養需要長期的演練配合,對步兵和炮兵都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而解放軍的擴充速度快,基層官兵的養成時間比較短,雖然思想覺悟高、主動性強,但在戰術協同方麵缺乏足夠的默契,軍事技術與國民黨的老牌部隊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按照蔡智誠的觀點,如果單從訓練水平上來講,中野的一些主力部隊甚至還比不上第85師。85師雖然是黔軍底子,但在本質上卻屬於國民黨嫡係,他們從中原大戰時起就隸屬於蔣介石的核心集團,十多年來一直保存著完整的編製,老兵多,防禦作戰的經驗十分豐富。就拿先前的這一輪炮擊來講,如果換作新建隊伍早就被炸垮了,可255團卻沒有亂,雖然表麵工事被摧毀,但剩餘人員依然躲在戰壕裏隱蔽堅持,等炮聲一停再跳出來繼續抵抗。
這時候,楊圍子的外線陣地正處於激烈的攻防之中。
當時,解放軍的攻擊模式通常是“機槍在兩側掩護、步兵在中間猛衝”(即所謂的“人海戰術”),這樣進攻的速度很快、也便於實現前點突破,但與之俱來的缺點是隊形過於密集、進攻的線路十分容易被判斷。當時,對付這種戰術的辦法有兩個,一是盡快打掉進攻方的機槍陣地。蜂擁而上的“人海”如果失去了火力的掩護,其後果可想而知;二是盡量把攻擊的隊形打亂。“人海戰術”在進攻的時候呈一個正梯形,梯形的兩條邊就是機槍射擊的彈道,如果這個固定的形狀被打散了,重武器就很難進行有力的掩護,攻擊的效果也會遭到破壞。
但在12月11日的中午,85師255團卻壓製不住共軍的機槍火力。這是因為14軍的迫擊炮彈早就打光了,陣地上的主要據點又已經被炮火摧毀,255團的機槍和機槍手不是被炸得稀爛就是被埋在土裏,隻能靠步槍兵勉強支撐。反過來,解放軍那邊卻給機槍加了“盾牌”,那盾牌是一米高、一米寬的雙層木板,底下裝輪子、裏麵填土、中間用竹筒做了個洞,共軍機槍手可以直接推著那玩意到開闊地上進行射擊,而國民黨兵卻拿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
蔡中校的心裏頓時就涼了半截,他經歷過帝邱店的圍攻戰,當然明白這情況將會意味著什麽——失去了外圍火力的掩護,共軍的榴彈炮就可以推到近前實施直瞄射擊了!
果然,過了沒多久,大炮彈就砸了上來。“哐!”的一下,屋裏桌椅板凳全部被震翻,團部的碉堡搖晃得就象是暴雨中的小船。還沒等大家緩過勁來,又是一聲巨響,強烈的白光閃過,母堡正麵的沙袋壁壘被炮火掀開了,蔡智誠隻來得及做了個轉身的動作就被氣浪摔到了牆腳,這下子,他再也不敢領教第三發炮彈,立刻抱頭撲進了地下室。
何玉林已經躲在地洞裏了,這傢夥逃跑的速度真是快,難怪他的254團全打光了而他這個當團長的卻能夠毫髮無損。彭晉賢先生蜷臥在角落裏,渾身上下裹了兩床棉被還依然一個勁地發抖,這老頭從昨天起就沒有上過地麵,也不知道他已經在這裏哆嗦了多長時間。
地下室裏貓了七八個人,其中卻沒有李劍民。這時候,外麵的爆炸聲接連不斷,氣浪卷著破碎的磚石不斷地從洞口處砸落下來,255團團部肯定已被共軍的榴彈炮摧毀,蔡智誠心想,他妻子的姑父多半也是報銷了。
上午11點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狂轟,共軍的炮擊終於停止了。震動剛剛平息,蔡智誠就從地底下鑽了出來,他看見先前堅固的母堡已經變成了一堆廢墟,三麵的圍牆都倒了,幸虧從房頂上垮塌下來的圓木正好頂住了洞口邊的殘壁,否則,地下室的出口被埋住,洞裏的人非被悶死不可。
廢墟周圍血肉橫飛,到處是殘缺不全的軀體。磚土堆裏露出了兩隻腳,何玉林大聲喊著:“那雙皮鞋是老李的!”,然後伸手就拖,蔡智誠也跑去幫忙,倆人一使勁,結果隻拔出個屁股來,腰以上的部位還埋在土裏,蔡智誠懊惱得直跺腳:“壞了壞了,應該先挖頭部的,我把姑父搞死了!”,何玉林說:“別傻了,他的腦袋早就炸爛了,從哪一頭開挖都沒有用”。
兩個人正在那裏發愣,忽然聽見有人喊“團長團長”,回頭一看,卻見李劍明好端端地站在他們背後,一點事也沒有——原來,人家李團長的經驗最豐富,早就知道母堡靠不住。第一發榴彈炮打上來的時候他就從後門跑了出去,先是順著交通壕爬進子堡,在防彈坑裏躲過了炮火,然後又到各處視察部隊,已經忙活了好一陣了。
看見姑父安然無恙,蔡智誠鬆了一口氣。
有人問:“團長,你的身上全是血,是受傷了麽?”
李劍明從衣服上扯下幾塊碎肉,氣乎乎地說:“三營長被轟死了,我沒事。他媽的,剛開戰就炸掉我一半人馬,這個仗簡直沒辦法打!”
沒法打也得打。炮擊停息之後,共軍就發起了進攻。
淮海戰役期間,解放軍的裝備水平雖然有了很大提高,但在進攻的時候卻依然是“炮停——開槍——衝鋒號”的老一套,一時還達不到“五大主力”的那種“跟著彈幕往前走”的水平。這也難怪,步炮協同的培養需要長期的演練配合,對步兵和炮兵都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而解放軍的擴充速度快,基層官兵的養成時間比較短,雖然思想覺悟高、主動性強,但在戰術協同方麵缺乏足夠的默契,軍事技術與國民黨的老牌部隊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按照蔡智誠的觀點,如果單從訓練水平上來講,中野的一些主力部隊甚至還比不上第85師。85師雖然是黔軍底子,但在本質上卻屬於國民黨嫡係,他們從中原大戰時起就隸屬於蔣介石的核心集團,十多年來一直保存著完整的編製,老兵多,防禦作戰的經驗十分豐富。就拿先前的這一輪炮擊來講,如果換作新建隊伍早就被炸垮了,可255團卻沒有亂,雖然表麵工事被摧毀,但剩餘人員依然躲在戰壕裏隱蔽堅持,等炮聲一停再跳出來繼續抵抗。
這時候,楊圍子的外線陣地正處於激烈的攻防之中。
當時,解放軍的攻擊模式通常是“機槍在兩側掩護、步兵在中間猛衝”(即所謂的“人海戰術”),這樣進攻的速度很快、也便於實現前點突破,但與之俱來的缺點是隊形過於密集、進攻的線路十分容易被判斷。當時,對付這種戰術的辦法有兩個,一是盡快打掉進攻方的機槍陣地。蜂擁而上的“人海”如果失去了火力的掩護,其後果可想而知;二是盡量把攻擊的隊形打亂。“人海戰術”在進攻的時候呈一個正梯形,梯形的兩條邊就是機槍射擊的彈道,如果這個固定的形狀被打散了,重武器就很難進行有力的掩護,攻擊的效果也會遭到破壞。
但在12月11日的中午,85師255團卻壓製不住共軍的機槍火力。這是因為14軍的迫擊炮彈早就打光了,陣地上的主要據點又已經被炮火摧毀,255團的機槍和機槍手不是被炸得稀爛就是被埋在土裏,隻能靠步槍兵勉強支撐。反過來,解放軍那邊卻給機槍加了“盾牌”,那盾牌是一米高、一米寬的雙層木板,底下裝輪子、裏麵填土、中間用竹筒做了個洞,共軍機槍手可以直接推著那玩意到開闊地上進行射擊,而國民黨兵卻拿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