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槍把蔡智誠打了個跟頭,子彈從他的左胸穿過,創口高出心髒位置約一公分,血流如注。部下們趕緊把他拖進工事,連敷了兩個急救包,然後就把他抬到村子裏去了。
和蔡傷兵一起被抬回村子的當然還有那個紅色的空投箱。
海國英小心翼翼地把這拚了小命搶回來的寶貝送到了司令部,打開以後才知道,裏麵裝的是南京小學生寫給前線官兵的慰問信以及“首都婦女界”獻給立功將士的小紅花。
小孩子的文字很感人,婦女們製作的絹花也十分精緻,但這些玩意對蔡智誠來說卻沒有什麽實際用處。
蔡智誠被送進醫院的時候,救護所裏已是人滿為患。
急救站設在一所大宅院內,天井裏搭著大棚,煤氣燈下擺了三張手術台。從蔡傷兵進入院子的那一刻起,這三張手術台就沒有空閑過,頭一個剛抬下來、下一個又搬上去,護士們忙得連清理台麵的時間都沒有,那血水就順著台布不停地往下滴。大院的各個角落都擺滿了等候救治的傷員,全都是血淋淋的,擔架上的血和手術台上的血不停地流淌,把地麵的泥土染成了一片腥紅,整座院子就象浸泡在血泊中一樣,走路的時候會發出“呱唧呱唧”的聲音。
蔡智誠就在這一片腥紅之中看著醫護人員忙來忙去。他看見醫生劃開了一個傷兵的肚皮,用手掏弄了幾下,然後就說“肝破了,換下一個”,護士立刻上來把傷員肚子外麵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塞回去,連傷口也不縫就把人搬走了,而那醫生則把滿是血汙的雙手在同樣滿是血汙的水盆裏涮了涮,又拿起刀片接著給下一個人劃肚皮……
在蔡智誠的旁邊躺著一個老兵,他大概是被爆炸震傷了內髒,外表沒有創口,隻是不停地咳嗽,而且每咳一陣就從鼻子和耳朵裏流出血來。在咳嗽和吐血的間隙,這老兵總是竭盡全力地央求著:“醫生,快來看看我吧,快點救救我吧”,可醫生護士跑來跑去忙得不可開交,誰也沒有工夫瞧他一眼,慢慢地,這老兵的央告聲和咳嗽聲也就漸漸停止,他終於徹底安靜了。
村外的槍炮聲越來越猛烈,救護站院子裏的呻吟聲也越來越多。入夜以後,帝丘店的四麵八方都遭到了共軍的猛烈攻擊,隨著戰事的膠著,不斷有新的傷兵被送進了醫院,手術的場麵也就愈加慘不忍睹。這場麵讓蔡智誠感到一陣陣的噁心,他覺得寧願去死也不願意躺上那張恐怖的手術台,因此,他最終放棄了救治的等待,強撐起虛弱的身體、慢慢地挪出了這地獄般的大院。
救護站的院子外麵是一個池塘,雖然麵積不大,但在夏日的夜晚也還算是個比較涼爽的地方。池塘邊上躺滿了傷員,幾個醫務兵(不具備醫士和護士資格的衛生人員)正忙前忙後的給大家餵水、餵止痛藥。
也許是因為吃了止痛片的緣故,也許是因為失血過多,蔡智誠覺得自己昏昏沉沉的,隻想睡覺。7月2日晚上在馬口莊,他被地窖裏的共軍吵醒之後就沒有睡好,7月3日又在楊橋村折騰了整整一宿,到現在,他終於再也支撐不住了。
迷迷糊糊地喝了幾口水,蔡智誠很快就失去了知覺,倒在地上睡得象個死人一樣。這一覺就睡過去將近二十個小時,再醒來的時候已經是7月5日的下午了。
把大家鬧醒的是整25師的一位中校督戰官,這小子的頭上纏著繃帶,手裏拄著根棗木扁擔,一瘸一拐地闖進傷兵堆裏大吵大嚷:“起來,起來!能動彈的都爬起來,陣地吃緊了,都給我上前線拚命去!”。蔡智誠坐起來試了試身體,發現左胳膊腫得老粗,右手還能動,再看見自己的臂膀上也掛著一道黃色的督戰官標誌,頓時覺得不好意思再接著睡覺了,於是就硬撐起身子,一步一挪地向村北走去。
這時候,所有的人都動員了起來。醫務兵給傷號們灌滿了水壺之後就扛起了步槍,增援前線的“補充隊”裏有文書、有馬弁、有火夫、有運輸兵(國軍打仗沒有老百姓幫忙,所以必須自備運送彈藥的後勤人員),蔡智誠看見有幾個通信兵還帶著電線拐子,結果被帶隊的長官臭罵一頓:“把那破玩意丟了!換成手榴彈”,的確,戰場已經縮到了村子裏麵,有什麽情況隨便喊幾聲就能聽見,還要那些電話線做什麽。
黃百韜師長也來給這幫補充人員加油打氣,他站在隊列前,大致說了些“革命軍人應該勇敢去死”之類的話。蔡智誠離得比較遠,沒有聽得很清楚,但他覺得,黃師長在這時候能夠出來走一走、露露麵,確實是一個十分英明的做法——因為在目前這樣狹小的戰場空間裏,決定戰鬥勝負的指揮者其實隻是連排長而已,師長旅長們的謀略策劃已經失去了意義。在這種情況下,高級軍官與其躲在司令部裏瞎指揮,還不如走出來跟基層官兵打個招呼,或許對穩定軍心、鼓舞士氣、扭轉局麵更有幫助一些。
蔡智誠沒有參加補充隊,因為他還記得自己的職責是傘兵突擊隊的督戰官,他的崗位在北門。
7月5日下午6點,帝丘店北門的外線陣地已經失守了,322團被迫退進村內的二線陣地,但這時,猛攻了一整天的華野4縱第10師也因傷亡過大而轉入休整,改由4縱第11師(譚知耕部)接替攻擊。
——說明一下:從表麵上看,帝丘店108旅以一個團的兵力頂住了華野四縱三個師的進攻,戰鬥力似乎很懸殊。但實際上,四縱先前已經過了攻克開封和圍殲區壽年兵團的長時間連續苦戰,部隊十分疲勞,病號急劇增多,再加上華野在豫東戰役中屬於外線態勢,缺乏當地民眾的有效支援,陣地上每出現一批傷員都需要調動相應的兵力進行救助,這樣在攻堅作戰時的戰鬥減員現象就特別明顯。反之,黃百韜在受到打擊之後立刻採取了“以磨為主”的戰術,固守待援,一心想把華野主力拖垮,兩相抗衡,這才出現了一方攻得急切、一方守得堅決,雙方拚老命的情況。
和蔡傷兵一起被抬回村子的當然還有那個紅色的空投箱。
海國英小心翼翼地把這拚了小命搶回來的寶貝送到了司令部,打開以後才知道,裏麵裝的是南京小學生寫給前線官兵的慰問信以及“首都婦女界”獻給立功將士的小紅花。
小孩子的文字很感人,婦女們製作的絹花也十分精緻,但這些玩意對蔡智誠來說卻沒有什麽實際用處。
蔡智誠被送進醫院的時候,救護所裏已是人滿為患。
急救站設在一所大宅院內,天井裏搭著大棚,煤氣燈下擺了三張手術台。從蔡傷兵進入院子的那一刻起,這三張手術台就沒有空閑過,頭一個剛抬下來、下一個又搬上去,護士們忙得連清理台麵的時間都沒有,那血水就順著台布不停地往下滴。大院的各個角落都擺滿了等候救治的傷員,全都是血淋淋的,擔架上的血和手術台上的血不停地流淌,把地麵的泥土染成了一片腥紅,整座院子就象浸泡在血泊中一樣,走路的時候會發出“呱唧呱唧”的聲音。
蔡智誠就在這一片腥紅之中看著醫護人員忙來忙去。他看見醫生劃開了一個傷兵的肚皮,用手掏弄了幾下,然後就說“肝破了,換下一個”,護士立刻上來把傷員肚子外麵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塞回去,連傷口也不縫就把人搬走了,而那醫生則把滿是血汙的雙手在同樣滿是血汙的水盆裏涮了涮,又拿起刀片接著給下一個人劃肚皮……
在蔡智誠的旁邊躺著一個老兵,他大概是被爆炸震傷了內髒,外表沒有創口,隻是不停地咳嗽,而且每咳一陣就從鼻子和耳朵裏流出血來。在咳嗽和吐血的間隙,這老兵總是竭盡全力地央求著:“醫生,快來看看我吧,快點救救我吧”,可醫生護士跑來跑去忙得不可開交,誰也沒有工夫瞧他一眼,慢慢地,這老兵的央告聲和咳嗽聲也就漸漸停止,他終於徹底安靜了。
村外的槍炮聲越來越猛烈,救護站院子裏的呻吟聲也越來越多。入夜以後,帝丘店的四麵八方都遭到了共軍的猛烈攻擊,隨著戰事的膠著,不斷有新的傷兵被送進了醫院,手術的場麵也就愈加慘不忍睹。這場麵讓蔡智誠感到一陣陣的噁心,他覺得寧願去死也不願意躺上那張恐怖的手術台,因此,他最終放棄了救治的等待,強撐起虛弱的身體、慢慢地挪出了這地獄般的大院。
救護站的院子外麵是一個池塘,雖然麵積不大,但在夏日的夜晚也還算是個比較涼爽的地方。池塘邊上躺滿了傷員,幾個醫務兵(不具備醫士和護士資格的衛生人員)正忙前忙後的給大家餵水、餵止痛藥。
也許是因為吃了止痛片的緣故,也許是因為失血過多,蔡智誠覺得自己昏昏沉沉的,隻想睡覺。7月2日晚上在馬口莊,他被地窖裏的共軍吵醒之後就沒有睡好,7月3日又在楊橋村折騰了整整一宿,到現在,他終於再也支撐不住了。
迷迷糊糊地喝了幾口水,蔡智誠很快就失去了知覺,倒在地上睡得象個死人一樣。這一覺就睡過去將近二十個小時,再醒來的時候已經是7月5日的下午了。
把大家鬧醒的是整25師的一位中校督戰官,這小子的頭上纏著繃帶,手裏拄著根棗木扁擔,一瘸一拐地闖進傷兵堆裏大吵大嚷:“起來,起來!能動彈的都爬起來,陣地吃緊了,都給我上前線拚命去!”。蔡智誠坐起來試了試身體,發現左胳膊腫得老粗,右手還能動,再看見自己的臂膀上也掛著一道黃色的督戰官標誌,頓時覺得不好意思再接著睡覺了,於是就硬撐起身子,一步一挪地向村北走去。
這時候,所有的人都動員了起來。醫務兵給傷號們灌滿了水壺之後就扛起了步槍,增援前線的“補充隊”裏有文書、有馬弁、有火夫、有運輸兵(國軍打仗沒有老百姓幫忙,所以必須自備運送彈藥的後勤人員),蔡智誠看見有幾個通信兵還帶著電線拐子,結果被帶隊的長官臭罵一頓:“把那破玩意丟了!換成手榴彈”,的確,戰場已經縮到了村子裏麵,有什麽情況隨便喊幾聲就能聽見,還要那些電話線做什麽。
黃百韜師長也來給這幫補充人員加油打氣,他站在隊列前,大致說了些“革命軍人應該勇敢去死”之類的話。蔡智誠離得比較遠,沒有聽得很清楚,但他覺得,黃師長在這時候能夠出來走一走、露露麵,確實是一個十分英明的做法——因為在目前這樣狹小的戰場空間裏,決定戰鬥勝負的指揮者其實隻是連排長而已,師長旅長們的謀略策劃已經失去了意義。在這種情況下,高級軍官與其躲在司令部裏瞎指揮,還不如走出來跟基層官兵打個招呼,或許對穩定軍心、鼓舞士氣、扭轉局麵更有幫助一些。
蔡智誠沒有參加補充隊,因為他還記得自己的職責是傘兵突擊隊的督戰官,他的崗位在北門。
7月5日下午6點,帝丘店北門的外線陣地已經失守了,322團被迫退進村內的二線陣地,但這時,猛攻了一整天的華野4縱第10師也因傷亡過大而轉入休整,改由4縱第11師(譚知耕部)接替攻擊。
——說明一下:從表麵上看,帝丘店108旅以一個團的兵力頂住了華野四縱三個師的進攻,戰鬥力似乎很懸殊。但實際上,四縱先前已經過了攻克開封和圍殲區壽年兵團的長時間連續苦戰,部隊十分疲勞,病號急劇增多,再加上華野在豫東戰役中屬於外線態勢,缺乏當地民眾的有效支援,陣地上每出現一批傷員都需要調動相應的兵力進行救助,這樣在攻堅作戰時的戰鬥減員現象就特別明顯。反之,黃百韜在受到打擊之後立刻採取了“以磨為主”的戰術,固守待援,一心想把華野主力拖垮,兩相抗衡,這才出現了一方攻得急切、一方守得堅決,雙方拚老命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