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下午,軍車往回返,經過一個小村莊、看見炊煙裊裊,好象是有人正在做飯,蔡智誠就讓車子停下來、鑽進屋裏問“主人家,有沒有素食?”,那屋裏隻有一個老頭,他回答說:“我家裏從來就隻有素菜,不見葷腥”,蔡中尉頓時很高興,趕緊讓唐僧到這戶人家來化緣。
但是,老頭的飯菜還沒做好,讓整車的人等著唐僧吃飯又不太合適,陳保國就說:“你們先走吧,我搭二分隊的車回兵營”。那天,石家勇他們也在潼陽鎮招工,大概一個小時以後就能經過這裏,蔡智誠於是就跳上車走了。
車子一路開得飛快,可蔡智誠卻總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勁。陳保國是他的老戰友,抗戰期間還救過他的命,所以他對這個羅哩羅嗦的部下始終帶有一種特別的關心。卡車已經快到軍營了,蔡智誠還是命令立刻掉頭,回去接唐僧。
可是,已經晚了。那個小村子空空蕩蕩的,隻有陳保國一個人躺在院子裏,脖子被砍斷了,步槍也不見了。
蔡智誠說,戰爭期間,他見過無數的死人,但他隻為陳保國一個人哭過;在戰爭期間,他做過許多壞事,而最壞的一件,就是在那天,他親手點火、把整座村子都燒掉了。
燒房子的滋味並不好過。
那天夜裏,蔡智誠想起自己棄筆從戎的初衷,想起自己曾經痛恨過那些毆打平民的軍官和士兵,想起自己曾經盼望著投身一支利國利民的高素質軍隊,而如今,自己卻成了一個縱火報復的匪徒、比以前那些兵痞有過之而無不及。內戰的瘋狂,正使自己一步步走上一條邪惡的不歸路。
蔡智誠燒房子的時候,他的部下看見了,二分隊的石家勇他們也看見了,大家都知道蔡智誠與陳保國關係比較親密,所以並沒有誰出來阻攔他或者責備他。晚上,薑鍵大隊長還特意跑來安慰小蔡,好象對他的野蠻行徑十分理解。
不過,蔡智誠的心裏依然很不痛快,他對薑隊長說:“咱們成天不是搶糧食就是抓老百姓,與其這樣折騰,還不如去山東找共軍主力幹一仗,總比在這裏和民兵傷腦筋要強得多”。
結果,兩天以後,他的這個願望就實現了。
1947年6、7月間,國共雙方互有攻守,但總的來看,國民黨方麵的局勢更加樂觀一些——國軍在華東(山東)和西北(陝西)採取攻勢,在中原和東北採取守勢,攻得精彩,守得也很不錯。
先看防守。中原戰場,國軍背靠湘鄂兩省、與劉伯承部反覆拉鋸,雖然各有勝負,但自從“黃河歸故”之後,冀魯豫解放區被河水一分為二,隨著雨季的到來,中原解放軍的“內線作戰”就變成了“背水一戰”,除了退到黃河以北、似乎已別無出路。
東北方麵,杜聿明挫敗了林彪的夏季攻勢。經過激烈搏殺,國軍最終守住了四平街,使民主聯軍遭受了重大損失,而71軍的陳明仁軍長則因此榮獲了青天白日勳章。
再看進攻。在頂住共軍反撲的同時,國軍的鐵拳更顯得虎虎生風。在陝北,胡宗南繼攻克延安之後,又集中六個整編師追擊彭德懷部,拉開了浩浩蕩蕩的“武裝大遊行”;在華東,國軍掃蕩魯南、激戰魯中、攻克沂源、奪占沂蒙山區、控製了膠濟鐵路,陳毅粟裕部隊隻剩下膠東、濱海、渤海三片狹長地域,大有被“趕進東海喝海水”的態勢。
麵對著如此的大好形勢,1947年7月4日,國民政府頒布了《戡平共匪叛亂總動員令》,決心調集全部力量、一鼓作氣蕩平共產黨的武裝力量;同月,中共中央軍委宣布“八路軍西北野戰兵團”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正式確認了共產黨軍隊的統一名稱——中國人民解放軍。
至此,已經開打一年的國共內戰也終於被賦予了兩個歷史性的稱謂:“戡亂戰爭”,或者“解放戰爭”。
這時的局勢十分微妙。從表麵上看,國民黨在山東和陝北連連告捷,但仔細分析一下卻可以發現:國軍“重點進攻”的方向一個偏東、一個偏西,而中間的蘇淮直至南京一線卻顯得空空蕩蕩,就象個搏擊場上的莽漢,雙拳伸出去了、胸腹卻暴露在對手麵前,如果肚子上被蹬一腳,立刻就要栽跟頭。
共產黨人敏銳地發現了這一破綻。47年8月,就在華東、西北戰事正酣的時候,位於中原地區的劉鄧大軍果斷出擊、千裏躍進大別山,從河南東部直撲南京側翼的江淮腹地,打了國民黨軍一個措手不及,從而徹底粉碎了國民黨政府的“重點進攻”、迫使其轉入了“全麵防禦”。
從戰爭史上看,中原野戰軍的這次破釜沉舟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但細說起來,這場序幕還有個序曲,那就是華東野戰軍的“七月分兵”。
1947年7月,華東野戰軍已經得知劉鄧大軍即將展開對大別山的戰略突擊。但這時,他們在山東戰場上正麵臨著兩大困難,一是戰略防禦的縱深不足,在國民黨的重兵壓迫下、可以迂迴的地域越來越小;二是國軍在進攻中的隊形銜接得十分緊密,在“以集中對集中”的情況下,解放軍一時找不到各個擊破、殲滅敵人的機會。在這種形勢之下,陳毅粟裕決定分兵(這也是中央軍委的主張),他們的戰略意圖是“先分路出擊、把敵人扯散,而我軍再由分散轉為集中、殲滅孤立分散之敵”。
但是,老頭的飯菜還沒做好,讓整車的人等著唐僧吃飯又不太合適,陳保國就說:“你們先走吧,我搭二分隊的車回兵營”。那天,石家勇他們也在潼陽鎮招工,大概一個小時以後就能經過這裏,蔡智誠於是就跳上車走了。
車子一路開得飛快,可蔡智誠卻總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勁。陳保國是他的老戰友,抗戰期間還救過他的命,所以他對這個羅哩羅嗦的部下始終帶有一種特別的關心。卡車已經快到軍營了,蔡智誠還是命令立刻掉頭,回去接唐僧。
可是,已經晚了。那個小村子空空蕩蕩的,隻有陳保國一個人躺在院子裏,脖子被砍斷了,步槍也不見了。
蔡智誠說,戰爭期間,他見過無數的死人,但他隻為陳保國一個人哭過;在戰爭期間,他做過許多壞事,而最壞的一件,就是在那天,他親手點火、把整座村子都燒掉了。
燒房子的滋味並不好過。
那天夜裏,蔡智誠想起自己棄筆從戎的初衷,想起自己曾經痛恨過那些毆打平民的軍官和士兵,想起自己曾經盼望著投身一支利國利民的高素質軍隊,而如今,自己卻成了一個縱火報復的匪徒、比以前那些兵痞有過之而無不及。內戰的瘋狂,正使自己一步步走上一條邪惡的不歸路。
蔡智誠燒房子的時候,他的部下看見了,二分隊的石家勇他們也看見了,大家都知道蔡智誠與陳保國關係比較親密,所以並沒有誰出來阻攔他或者責備他。晚上,薑鍵大隊長還特意跑來安慰小蔡,好象對他的野蠻行徑十分理解。
不過,蔡智誠的心裏依然很不痛快,他對薑隊長說:“咱們成天不是搶糧食就是抓老百姓,與其這樣折騰,還不如去山東找共軍主力幹一仗,總比在這裏和民兵傷腦筋要強得多”。
結果,兩天以後,他的這個願望就實現了。
1947年6、7月間,國共雙方互有攻守,但總的來看,國民黨方麵的局勢更加樂觀一些——國軍在華東(山東)和西北(陝西)採取攻勢,在中原和東北採取守勢,攻得精彩,守得也很不錯。
先看防守。中原戰場,國軍背靠湘鄂兩省、與劉伯承部反覆拉鋸,雖然各有勝負,但自從“黃河歸故”之後,冀魯豫解放區被河水一分為二,隨著雨季的到來,中原解放軍的“內線作戰”就變成了“背水一戰”,除了退到黃河以北、似乎已別無出路。
東北方麵,杜聿明挫敗了林彪的夏季攻勢。經過激烈搏殺,國軍最終守住了四平街,使民主聯軍遭受了重大損失,而71軍的陳明仁軍長則因此榮獲了青天白日勳章。
再看進攻。在頂住共軍反撲的同時,國軍的鐵拳更顯得虎虎生風。在陝北,胡宗南繼攻克延安之後,又集中六個整編師追擊彭德懷部,拉開了浩浩蕩蕩的“武裝大遊行”;在華東,國軍掃蕩魯南、激戰魯中、攻克沂源、奪占沂蒙山區、控製了膠濟鐵路,陳毅粟裕部隊隻剩下膠東、濱海、渤海三片狹長地域,大有被“趕進東海喝海水”的態勢。
麵對著如此的大好形勢,1947年7月4日,國民政府頒布了《戡平共匪叛亂總動員令》,決心調集全部力量、一鼓作氣蕩平共產黨的武裝力量;同月,中共中央軍委宣布“八路軍西北野戰兵團”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正式確認了共產黨軍隊的統一名稱——中國人民解放軍。
至此,已經開打一年的國共內戰也終於被賦予了兩個歷史性的稱謂:“戡亂戰爭”,或者“解放戰爭”。
這時的局勢十分微妙。從表麵上看,國民黨在山東和陝北連連告捷,但仔細分析一下卻可以發現:國軍“重點進攻”的方向一個偏東、一個偏西,而中間的蘇淮直至南京一線卻顯得空空蕩蕩,就象個搏擊場上的莽漢,雙拳伸出去了、胸腹卻暴露在對手麵前,如果肚子上被蹬一腳,立刻就要栽跟頭。
共產黨人敏銳地發現了這一破綻。47年8月,就在華東、西北戰事正酣的時候,位於中原地區的劉鄧大軍果斷出擊、千裏躍進大別山,從河南東部直撲南京側翼的江淮腹地,打了國民黨軍一個措手不及,從而徹底粉碎了國民黨政府的“重點進攻”、迫使其轉入了“全麵防禦”。
從戰爭史上看,中原野戰軍的這次破釜沉舟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但細說起來,這場序幕還有個序曲,那就是華東野戰軍的“七月分兵”。
1947年7月,華東野戰軍已經得知劉鄧大軍即將展開對大別山的戰略突擊。但這時,他們在山東戰場上正麵臨著兩大困難,一是戰略防禦的縱深不足,在國民黨的重兵壓迫下、可以迂迴的地域越來越小;二是國軍在進攻中的隊形銜接得十分緊密,在“以集中對集中”的情況下,解放軍一時找不到各個擊破、殲滅敵人的機會。在這種形勢之下,陳毅粟裕決定分兵(這也是中央軍委的主張),他們的戰略意圖是“先分路出擊、把敵人扯散,而我軍再由分散轉為集中、殲滅孤立分散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