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戰期間,國民黨裝甲兵總部下設三個戰車團。第一團在徐州,全部裝備美式坦克,蔣緯國就是這個團的團長;第二團在鄭州,坦克為英國的“維克斯”和蘇聯的t26;第三團先是在北平,後來去了東北,全都是日本坦克。


    從道理上講,經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家應該都明白“集中使用裝甲部隊”的常識,可國軍卻十分古怪,他們愣是把坦克團拆解成連、排單位,分散到步兵部隊裏去——也不知道蔣緯國他們怎麽會從德國人那裏學來了法國人的辦法。


    國軍坦克“集中使用”的最大單位是營,集中使用的方式就是加入“快速縱隊”。在傘兵之前,曾經有過三個快速縱隊:“第一快速縱隊”是由整28師80旅和戰車一團的一個營聯合組建的,這個整28師屬於日械部隊,所以“第一快縱”是日本的槍炮加上美國的坦克,不能算作真正的“全美械機械化”,他們於47年元月在魯南被殲滅;“第二快速縱隊”是由整27師49旅加上戰車二團的一個營合編而成,中國槍、日本炮、豐田卡車、英國和蘇聯的坦克,簡直就是個萬國博覽會,他們於47年4月在豫北被殲滅;另外還有個“第三快速縱隊”,由青年軍207師第1旅加上戰車第三團的一個營組成,美國的槍炮、日本的坦克,這個老的“第三快縱”被207師收編了,後來在遼瀋戰役中被殲滅。


    就這樣,一直到了47年的6月,國民黨傘兵與戰車第一團合編,國軍歷史上的第一支真資格的 “全美械”快速縱隊才算是隆重出爐了。


    新的“第三快速縱隊”以傘兵總隊為基幹,由十二個傘兵隊(加強連)和四個直屬隊組成作戰集團,其餘人員則劃歸“輸送團”,負責後勤保障、並在戰時對一線部隊進行人員補充。此外,“快縱”還配屬了汽車團、炮兵營、戰車營、工兵營、裝甲車連、空中支援大隊和兵站部。


    汽車團(即輜汽26團,淮海戰役中被殲滅)下轄三個營,裝備三百四十輛八缸福特和t234道奇卡車,再加上傘兵原有的六十多輛中吉普,部隊就實現了摩托化;炮兵營設山炮連(105mm榴彈炮4門)、戰防炮連(37mm炮6門)和迫擊炮連;工兵營由傘兵的工兵分隊組成,擔任掃雷、爆破和修建任務,並配備了橡皮衝鋒舟;裝甲車連配備15輛輪式裝甲車,這種“裝甲車”其實是由兩噸半的gmc卡車(美國通用汽車)改裝的,車子前麵焊5mm的鋼板、另外三麵焊3mm的,前頭裝一挺重機槍、後頭架一挺輕機槍,於是就變成了一件攻堅的利器。


    當然,真正的“攻堅利器”還是戰車部隊。配屬“第三快速縱隊”的是戰車一團第一營的兩個連,總共有20輛美製m3a3“史都華”——這種m3a3屬於輕型坦克,戰鬥全重十二噸半,裝備37mm炮一門、7.62mm機槍兩挺,標準乘員三人(駕駛手、射擊手、彈藥手),也可以再擠一個人進去當指揮手——蔡智誠就曾經鑽進坦克裏麵過幹癮,結果在鐵罐頭裏悶了一個小時,出來以後卻吐了十多分鍾,從此就再也不願意遭那份洋罪了。


    快速縱隊裏的m3a3


    m3a3坦克進了解放軍的博物館


    戰車一營的營長是趙誌華中校,這位趙營長是蔣緯國的鐵桿親信,當時的名聲並不大,後來的名氣卻不小——蔣介石在台灣期間曾經遇到過兩次“未遂兵變”,一次的主角是“總統府參軍長”孫立人,另一次就是“裝甲兵副司令兼第一師師長”趙誌華。1964年,趙將軍決心發動“湖口事變”,提出“反台獨”、“清君側”(也就是要殺蔣經國),結果兵變沒搞成功、自己卻被抓了,害得蔣緯國也丟了兵權、隻好遠離政壇、回家唱“哥哥爸爸真偉大……”去了——當然,這已經是後話。


    在當時,“第三快速縱隊”雖然裝備精良、兵力雄厚,但指揮係統卻是一塌糊塗。


    “第三快縱”的主體是傘兵,但汽車、炮兵和兵站部屬於徐州陸總,裝甲車和坦克車屬於裝甲兵司令部,空軍支援大隊(兩架偵察機、一個戰鬥機中隊)則由空軍司令部指揮。陸總、裝甲兵和空軍各派一個代表擔任“副參謀長”(蔣緯國也是其中之一),馬師恭司令調動部隊的時候必須經過各方麵的協商,而這幾位“副參謀長”又都是兼職的,平時並不在“快縱”辦公,結果遇到緊急情況的關頭、找得到這個卻找不到那個,打起仗來就難以同時出動,也就更談不上進行有效的戰術配合了。


    不過,傘兵是“第三快速縱隊”的基幹,蔡智誠所在的特務隊又是“快縱”直轄的戰鬥集團,所以每次出動都必須首當其衝,想躲也躲不掉。


    47年的6月,正值夏麥成熟的季節,這時候的國民政府正急需徵調糧食供應城市、以解決“反飢餓”浪潮形成的政治困境,因此,傘兵們剛到徐州就接到了“武裝護糧”的任務。


    “武裝護糧”,換個角度說就是“武裝搶糧”。而蔡智誠他們的行動目標又恰恰是蘇北的“恢復區”,也就是共產黨的根據地和解放區。


    這事情可就難辦了……


    整編74師的覆亡並沒有抑製住國民黨的囂張氣焰,47年5月下旬,“徐州陸總”重新集結起九個整編師(二十五個旅),對山東解放區發起了第三次“重點進攻”。國軍自萊蕪、蒙陰一線向東北方向推進,企圖與華東解放軍(二十七個旅)在魯中地區進行決戰,一舉打通膠(青島)濟(南)鐵路、攻占煙臺和蓬萊,並最終達到切斷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聯繫的目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場上的蒲公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外馬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外馬甲並收藏戰場上的蒲公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