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第五章(5)
更新時間:2005-7-23 10:48:00
字數:2849
5.與王罕決裂:征服克烈部
盡管王罕在不同的場合下曾不公正地對待過成吉思汗,但是,直到當時成吉思汗對他的主人始終保持忠實。這位蒙古英雄認為他是克盡屬臣職責的,他為其子朮赤向王罕之女察兀兒別吉公主求婚。《秘史》說,王罕的拒絕深深地刺傷了這位英雄。
克烈王沒有看清楚他屬臣中的這位對手,沒有在他稱汗時(約1196年)打倒他,實是犯了錯誤。到王罕開始感到不安時,為時已晚。正像史書告訴我們的那樣,他在稍稍反思之後模糊地意識到這一事實。王罕已經老了,他的頭髮白了。他希望能平靜地度過餘生。但王罕之子亦刺合,人們更熟悉的是漢名桑昆,即蒙古語"聖公",慫恿父親與成吉思汗決裂。他勸父親支持劄木合反對成吉思汗。桑昆受個人抵押權的束縛,在劄木合短命的王權崩潰之後,桑昆鼓勵劄木合到克烈部王宮避難。為配合桑昆的行動,劄術合煽動王罕不要信任他的強大的屬臣成吉思汗,並譴責成吉思汗謀反。他對王罕表白說:"我於君是白翎雀,他人是鴻雁耳。白翎雀寒暑常在北方,鴻雁遇寒則南飛就暖耳。"與此同時,古代蒙古汗係的合法後裔阿勒坦也靠攏王罕,他一直後悔把王位交給了一位暴發戶,他慫恿王罕發動戰爭反對他從前的盟友。
1203年,成吉思汗與克烈人之間徹底決裂。這次破裂成了這位蒙古英雄一生中具有決定性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他一直起著王罕的傑出副手的作用,現在他要為自己而戰,為奪取最高地位而戰。
在桑昆的煽動下,克烈人企圖以言和為藉口誘騙成吉思汗前來約會然後消滅之,但消息走漏了,接著他們計劃對他發起突然攻擊。但在克烈部將軍告知部下時,被兩位牧馬人乞失力和把帶聽見,急往通報。後來,成吉思汗為此封他們為貴族。
成吉思汗加緊備戰。《秘史》記道,他先撤退到卯溫都兒高地附近,並在此留下一小支警戒部隊。次日,他在卯溫都兒後方較遠的沙丘附近安營。《元史》稱這一沙丘地為"阿蘭塞",多桑(據拉施特所記)註明是合蘭真沙陀,雅琴夫認為是哈拉-果翁-俄拉。換言之,它在《秘史》上的是另一種寫法(qpaldjit-elet[qqaljit-elet])。更準確地說,該位置是在興安嶺山嘴一帶,合勒卡河源旁邊。盡管巡邏騎兵(阿勒赤歹那顏的人)及時通報了王罕軍逼近的消息,但成吉思汗在此還是遭到了可能是他生涯中所碰到過的最嚴峻的考驗。戰爭確實異常激烈。成吉思汗的副將--烏魯爾德部首領老主兒扯歹那顏和忙古惕部的忽亦勒答兒薛禪--表現得勇敢頑強。忽亦勒答兒發誓要把纛即氂牛或馬尾旗,插在敵人後方的小山丘上。他闖入敵境,實現了他的誓言。主兒扯歹用箭射傷了克烈部桑昆的臉。但是,因克烈軍人數多,成吉思汗於夜間從戰場上撤退,在清點人數時,不見三子窩闊台和他最信任的兩個將領博兒術和博羅渾。最後,他們終於來了,博羅渾騎在馬上,手中抱著窩闊台,他的頸部已經受了箭傷。《秘史》說,看到這幅情景,這位鋼鐵般的人流下了眼淚。
由於明顯地處於劣勢,成吉思汗沿合勒卡河。朝貝爾湖和達費諾爾北部(《元史》上漢名為"董哥澤")附近撤退。在貝爾地區的合勒卡河入口處居住著弘吉刺惕部,成吉思汗的妻子出自該部。成吉思汗以親屬的名義向他們求援,不久贏得了他們的支持。
正是從貝爾湖和達賚諾爾地區,成吉思汗設法帶口信給王罕,大多數史書對此信都有轉述或摘錄。在口信中,他使他以往的宗主回憶起他們友好相處的歲月和他為他所做的事情,以此打動王罕的心。他解釋說,他唯一的希望不過是重新得到好感("相反",桑昆說,"他的希望是麻痹王罕的警惕性")。成吉思汗稱王罕為他的父親:"艾奇吉汗"(khanechige),並指出他總是很謹慎地恪守屬臣的職責。他最忠實的性格和他把自己放在正確位置上的情況在這封信的各種轉載中都得到特別強調。在同一主導思想下,他提醒阿勒坦(即原蒙古王室後裔,現在屬成吉思汗敵人之列),如果他、成吉思汗得到了汗位的話,那麽正是阿勒坦給予的,因為正是阿勒坦和長支的其他代表們拒絕了這一榮譽。這首詩在抒情史詩的形式下是一篇正式聲明和對昔日宗主的表白,它強調了成吉思汗作為人和盟友的正確態度。從政治的觀點來看,應該承認王罕在太晚的時候才發現他以往屬臣的個性堅強--對這位愛主宰人者的早期努力給予了輕率的支持。然而,他在沒有任何正當理由的情況下又中斷了聯盟和背信棄義地攻擊成吉思汗,給了他的對手這樣做的權利。在這次較量中,克烈王動搖不定,懦弱膽小,還受到部下的幹擾和來自他的兒子桑昆的反叛的威脅,除非他竭盡全力,否則不能與成吉思汗匹敵。
然而,在合蘭真挫折之後,一些追隨者們離開了成吉思汗,他當時經歷著最艱難時期,由於人數銳減,他被迫朝北向西伯利亞方向撤退,撤到蒙古最邊緣,今外貝加爾地區的邊境上。他與一小群忠實的支持者退到今滿洲裏以北,離額爾古納河不遠之地的班朱尼河附近,他被迫飲該河的渾水。他在這裏度過了1203年夏天。"同飲班朱尼河水者"--與他共患難之人們--其後得到優厚的回報。
更新時間:2005-7-23 10:48:00
字數:2849
5.與王罕決裂:征服克烈部
盡管王罕在不同的場合下曾不公正地對待過成吉思汗,但是,直到當時成吉思汗對他的主人始終保持忠實。這位蒙古英雄認為他是克盡屬臣職責的,他為其子朮赤向王罕之女察兀兒別吉公主求婚。《秘史》說,王罕的拒絕深深地刺傷了這位英雄。
克烈王沒有看清楚他屬臣中的這位對手,沒有在他稱汗時(約1196年)打倒他,實是犯了錯誤。到王罕開始感到不安時,為時已晚。正像史書告訴我們的那樣,他在稍稍反思之後模糊地意識到這一事實。王罕已經老了,他的頭髮白了。他希望能平靜地度過餘生。但王罕之子亦刺合,人們更熟悉的是漢名桑昆,即蒙古語"聖公",慫恿父親與成吉思汗決裂。他勸父親支持劄木合反對成吉思汗。桑昆受個人抵押權的束縛,在劄木合短命的王權崩潰之後,桑昆鼓勵劄木合到克烈部王宮避難。為配合桑昆的行動,劄術合煽動王罕不要信任他的強大的屬臣成吉思汗,並譴責成吉思汗謀反。他對王罕表白說:"我於君是白翎雀,他人是鴻雁耳。白翎雀寒暑常在北方,鴻雁遇寒則南飛就暖耳。"與此同時,古代蒙古汗係的合法後裔阿勒坦也靠攏王罕,他一直後悔把王位交給了一位暴發戶,他慫恿王罕發動戰爭反對他從前的盟友。
1203年,成吉思汗與克烈人之間徹底決裂。這次破裂成了這位蒙古英雄一生中具有決定性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他一直起著王罕的傑出副手的作用,現在他要為自己而戰,為奪取最高地位而戰。
在桑昆的煽動下,克烈人企圖以言和為藉口誘騙成吉思汗前來約會然後消滅之,但消息走漏了,接著他們計劃對他發起突然攻擊。但在克烈部將軍告知部下時,被兩位牧馬人乞失力和把帶聽見,急往通報。後來,成吉思汗為此封他們為貴族。
成吉思汗加緊備戰。《秘史》記道,他先撤退到卯溫都兒高地附近,並在此留下一小支警戒部隊。次日,他在卯溫都兒後方較遠的沙丘附近安營。《元史》稱這一沙丘地為"阿蘭塞",多桑(據拉施特所記)註明是合蘭真沙陀,雅琴夫認為是哈拉-果翁-俄拉。換言之,它在《秘史》上的是另一種寫法(qpaldjit-elet[qqaljit-elet])。更準確地說,該位置是在興安嶺山嘴一帶,合勒卡河源旁邊。盡管巡邏騎兵(阿勒赤歹那顏的人)及時通報了王罕軍逼近的消息,但成吉思汗在此還是遭到了可能是他生涯中所碰到過的最嚴峻的考驗。戰爭確實異常激烈。成吉思汗的副將--烏魯爾德部首領老主兒扯歹那顏和忙古惕部的忽亦勒答兒薛禪--表現得勇敢頑強。忽亦勒答兒發誓要把纛即氂牛或馬尾旗,插在敵人後方的小山丘上。他闖入敵境,實現了他的誓言。主兒扯歹用箭射傷了克烈部桑昆的臉。但是,因克烈軍人數多,成吉思汗於夜間從戰場上撤退,在清點人數時,不見三子窩闊台和他最信任的兩個將領博兒術和博羅渾。最後,他們終於來了,博羅渾騎在馬上,手中抱著窩闊台,他的頸部已經受了箭傷。《秘史》說,看到這幅情景,這位鋼鐵般的人流下了眼淚。
由於明顯地處於劣勢,成吉思汗沿合勒卡河。朝貝爾湖和達費諾爾北部(《元史》上漢名為"董哥澤")附近撤退。在貝爾地區的合勒卡河入口處居住著弘吉刺惕部,成吉思汗的妻子出自該部。成吉思汗以親屬的名義向他們求援,不久贏得了他們的支持。
正是從貝爾湖和達賚諾爾地區,成吉思汗設法帶口信給王罕,大多數史書對此信都有轉述或摘錄。在口信中,他使他以往的宗主回憶起他們友好相處的歲月和他為他所做的事情,以此打動王罕的心。他解釋說,他唯一的希望不過是重新得到好感("相反",桑昆說,"他的希望是麻痹王罕的警惕性")。成吉思汗稱王罕為他的父親:"艾奇吉汗"(khanechige),並指出他總是很謹慎地恪守屬臣的職責。他最忠實的性格和他把自己放在正確位置上的情況在這封信的各種轉載中都得到特別強調。在同一主導思想下,他提醒阿勒坦(即原蒙古王室後裔,現在屬成吉思汗敵人之列),如果他、成吉思汗得到了汗位的話,那麽正是阿勒坦給予的,因為正是阿勒坦和長支的其他代表們拒絕了這一榮譽。這首詩在抒情史詩的形式下是一篇正式聲明和對昔日宗主的表白,它強調了成吉思汗作為人和盟友的正確態度。從政治的觀點來看,應該承認王罕在太晚的時候才發現他以往屬臣的個性堅強--對這位愛主宰人者的早期努力給予了輕率的支持。然而,他在沒有任何正當理由的情況下又中斷了聯盟和背信棄義地攻擊成吉思汗,給了他的對手這樣做的權利。在這次較量中,克烈王動搖不定,懦弱膽小,還受到部下的幹擾和來自他的兒子桑昆的反叛的威脅,除非他竭盡全力,否則不能與成吉思汗匹敵。
然而,在合蘭真挫折之後,一些追隨者們離開了成吉思汗,他當時經歷著最艱難時期,由於人數銳減,他被迫朝北向西伯利亞方向撤退,撤到蒙古最邊緣,今外貝加爾地區的邊境上。他與一小群忠實的支持者退到今滿洲裏以北,離額爾古納河不遠之地的班朱尼河附近,他被迫飲該河的渾水。他在這裏度過了1203年夏天。"同飲班朱尼河水者"--與他共患難之人們--其後得到優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