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柱克人--是一支缺乏傳統和在新近接受伊斯蘭教的諸氏族中最不開化的部落--隻是由於一次意外的成功,他們成了東伊朗的主人。如果這支部落不是由一些明智的首領們統率的話,那麽,他們獲得的意想不到的好運對文明世界來說可能是一場災難,這些首領們本能地意識到阿拉伯-伊朗文化的優越,他們不是破壞它,而是把自己看成它的捍衛者。一進入尼沙普爾,吐格利爾拜格就要求以他的名字誦讀胡特巴,並宣布要遵守穆斯林製度。塞爾柱克人的征服仍以草原遊牧民的方式進行。每個家族成員都為自己去掠取戰利品。吐格利爾拜格的兄弟查基爾拜格、堂兄弟庫吐爾米希和表兄弟易不拉欣·伊本·伊納爾都是如此,但同時他們仍然承認吐格利爾拜格的最高權威。例如,查基爾拜格在1042至1043年占領花刺子模(希瓦)。易不拉欣·伊本·伊納爾定居在刺夷,但由於遊牧民的作風再次占上風,他的軍隊在刺夷犯下了一些暴行,以致吐格利爾拜格對他加以幹涉,去恢復那裏的秩序。當吐格利爾拜格更深入阿拉伯-波斯世界時,他從這些古文明地區的行政管理的意識中獲得越來越多的利益,它們使他從一個部落聯盟的首領逐漸變成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使他變成為一位正規的和絕對的統治者,保證了他對他的親屬們,即其他部落酋長們的支配地位。
西波斯長期由純波斯人的布威王朝(932-1055年)統治。布威王朝確實是真正的波斯王朝,以致它仍信奉該地區內持異議的穆斯林教義,即十葉派,而不顧布威王是以與巴格達的遜尼派哈裏發並行的埃米爾-烏爾-烏馬拉的身份行使統治這一事實,他們使巴格達的哈裏發處於無權地位,並以宮廷侍長的身份代他們行使大權。但是,布威王朝在11世紀處於衰落之中。1029年,加茲尼的馬赫穆德從他們手中奪取了伊刺克·阿隻迷的大部分地區,在塞爾柱克人入侵時,布威朝的末代君主庫思老·卑路支·拉希姆(1048-1055年在位)在埃米爾-烏爾-烏馬拉的稱號下,仍然占有巴格達、伊拉克阿拉比、設拉子和法爾斯,而他的一個兄弟占有起兒漫。奇怪的是,11世紀,即突厥人入侵前夕的這位波斯王朝的末代君主的名字竟然包含著薩珊波斯的兩位偉大君主的名字。
吐格利爾拜格日後在征服伊刺克·阿隻迷時,盡管該地區一片混亂,然而他的烏古思遊牧民們不知道如何占領域市,伊斯法罕堅持抵抗了一年,後因饑荒而降(1051年)。吐格利爾拜格被定居生活所吸引,以伊斯法罕為都城。在政治瓦解、封建分裂、知識混亂之中,這位突厥人,盡管粗野,但他代表了某種秩序,人們無疑地很少後悔接受了這種秩序。1054年,亞塞拜然地區(大不裏土、剛加等地)的君主們向吐格利爾拜格表示效忠。阿拔斯哈裏發阿爾·哈伊木和哈裏發的衛隊司令貝撒希瑞親自召吐格利爾拜格到巴格達,他們都希望擺脫布威王朝的束縛。利用這些矛盾衝突,吐格利爾拜格於1055年進入巴格達,推翻了布威王朝末代君主庫思老·卑路支。
1058年,哈裏發承認吐格利爾拜格是他世俗權力的代理人,並賜予東方和西方之王的稱號,由此認可了這一既成事實。在獲得這種空前未有的榮譽時,吐格利爾拜格不得不對付他的表兄易不拉欣·伊本·伊納爾的反叛活動,伊納爾與貝撒希瑞結成同盟。貝撒希瑞利用塞爾柱克人之間的這場戰爭,在短期內曾重占巴格達,他在巴格達宣布阿爾·哈伊木哈裏發垮台(他認為哈裏發對塞爾柱克人太友善了),並成了十葉派伊斯蘭教的支持者(1058年12月)。麵對這一危險,吐格利爾拜格表現得冷靜和果斷。他首先轉過來對付易不拉欣·伊本·伊納爾,在刺夷附近打敗了他,並將他處死;然後在巴格達城前打敗和殺死貝撒希瑞,勝利地把哈裏發擁回都城(1060年初)。於是,烏古思部落聯盟中的這位小酋長不僅使他的部落、氏族和家族納入了一定的紀律和取得了一個正規政府的領導地位,而且還被承認是阿拉伯哈裏發國的正式代表。更了不起的是,他作為哈裏發的救星和光復者而贏得了遜尼派--即伊斯蘭教正統派--的喝彩。
於是,突厥的蘇丹國代替了波斯的埃米爾國成為阿拉伯哈裏發世俗權力的代表。這是持續時間較長的代替,因為盡管突厥人新近才皈依伊斯蘭教,然而他們與持伊斯蘭教異端的伊朗人不同,他們有幸信仰正統教派。並不是說他們是狂熱的信徒。最初的幾位塞爾柱克蘇丹都是異教葉護家族的後代,他們太粗野而不可能接受這些思想。但是,當他們企圖征服西方時,他們發現這種意識形態可以利用,使以往的突厥擴張在伊斯蘭教聖戰的幌子下成為正當的行為。
由於西亞社會財力耗盡,突厥人幾乎沒有進行戰爭,甚至沒有使用過多的暴力,就把他們的帝國強加於阿拉伯人的帝國之上。他們沒有摧毀阿拉伯帝國,而是對它加以補充,注以新的活力,於是,他們自己帝國的存在就是正當和合法的了。
吐格利爾拜格的侄子和繼承者阿爾普·阿爾斯蘭·伊本·查基爾拜格(1063-1072年在位)從即位起,就麵臨著廢除氏族內部不守法習慣的任務,氏族成員們對於把他們組織在一個正規國家之中顯然極為不滿。因此,阿爾普·阿可爾斯蘭不得不打敗並殺死他的堂兄庫吐爾米希(1063-1064年);阿爾斯蘭還打敗了想在起兒漫起兵叛亂的叔叔喀烏德。阿爾斯蘭赦免了他(1064年)。在西方,他使阿勒頗的米爾達西王朝臣服(1070年)。使他名垂伊斯蘭教史冊的最偉大的事件是1071年8月19日在亞美尼亞的曼吉克特戰役中,他打敗和俘虜了拜占庭皇帝羅曼努斯·狄根尼斯。這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它確保了突厥人對安納托利亞的征服。然而,這一戰役在當時隻不過是打上了塞爾柱克人征服亞美尼亞的印記而已。阿爾普·阿爾斯蘭對他的俘虜拜占庭皇帝表示出騎士風度,很快給予他自由。在處理內部事務上,這位"沒有受過教育的、很可能是無知的"烏古思首領十分明智地把行政管理交給他的波斯首相尼查姆·烏爾·莫爾克。
西波斯長期由純波斯人的布威王朝(932-1055年)統治。布威王朝確實是真正的波斯王朝,以致它仍信奉該地區內持異議的穆斯林教義,即十葉派,而不顧布威王是以與巴格達的遜尼派哈裏發並行的埃米爾-烏爾-烏馬拉的身份行使統治這一事實,他們使巴格達的哈裏發處於無權地位,並以宮廷侍長的身份代他們行使大權。但是,布威王朝在11世紀處於衰落之中。1029年,加茲尼的馬赫穆德從他們手中奪取了伊刺克·阿隻迷的大部分地區,在塞爾柱克人入侵時,布威朝的末代君主庫思老·卑路支·拉希姆(1048-1055年在位)在埃米爾-烏爾-烏馬拉的稱號下,仍然占有巴格達、伊拉克阿拉比、設拉子和法爾斯,而他的一個兄弟占有起兒漫。奇怪的是,11世紀,即突厥人入侵前夕的這位波斯王朝的末代君主的名字竟然包含著薩珊波斯的兩位偉大君主的名字。
吐格利爾拜格日後在征服伊刺克·阿隻迷時,盡管該地區一片混亂,然而他的烏古思遊牧民們不知道如何占領域市,伊斯法罕堅持抵抗了一年,後因饑荒而降(1051年)。吐格利爾拜格被定居生活所吸引,以伊斯法罕為都城。在政治瓦解、封建分裂、知識混亂之中,這位突厥人,盡管粗野,但他代表了某種秩序,人們無疑地很少後悔接受了這種秩序。1054年,亞塞拜然地區(大不裏土、剛加等地)的君主們向吐格利爾拜格表示效忠。阿拔斯哈裏發阿爾·哈伊木和哈裏發的衛隊司令貝撒希瑞親自召吐格利爾拜格到巴格達,他們都希望擺脫布威王朝的束縛。利用這些矛盾衝突,吐格利爾拜格於1055年進入巴格達,推翻了布威王朝末代君主庫思老·卑路支。
1058年,哈裏發承認吐格利爾拜格是他世俗權力的代理人,並賜予東方和西方之王的稱號,由此認可了這一既成事實。在獲得這種空前未有的榮譽時,吐格利爾拜格不得不對付他的表兄易不拉欣·伊本·伊納爾的反叛活動,伊納爾與貝撒希瑞結成同盟。貝撒希瑞利用塞爾柱克人之間的這場戰爭,在短期內曾重占巴格達,他在巴格達宣布阿爾·哈伊木哈裏發垮台(他認為哈裏發對塞爾柱克人太友善了),並成了十葉派伊斯蘭教的支持者(1058年12月)。麵對這一危險,吐格利爾拜格表現得冷靜和果斷。他首先轉過來對付易不拉欣·伊本·伊納爾,在刺夷附近打敗了他,並將他處死;然後在巴格達城前打敗和殺死貝撒希瑞,勝利地把哈裏發擁回都城(1060年初)。於是,烏古思部落聯盟中的這位小酋長不僅使他的部落、氏族和家族納入了一定的紀律和取得了一個正規政府的領導地位,而且還被承認是阿拉伯哈裏發國的正式代表。更了不起的是,他作為哈裏發的救星和光復者而贏得了遜尼派--即伊斯蘭教正統派--的喝彩。
於是,突厥的蘇丹國代替了波斯的埃米爾國成為阿拉伯哈裏發世俗權力的代表。這是持續時間較長的代替,因為盡管突厥人新近才皈依伊斯蘭教,然而他們與持伊斯蘭教異端的伊朗人不同,他們有幸信仰正統教派。並不是說他們是狂熱的信徒。最初的幾位塞爾柱克蘇丹都是異教葉護家族的後代,他們太粗野而不可能接受這些思想。但是,當他們企圖征服西方時,他們發現這種意識形態可以利用,使以往的突厥擴張在伊斯蘭教聖戰的幌子下成為正當的行為。
由於西亞社會財力耗盡,突厥人幾乎沒有進行戰爭,甚至沒有使用過多的暴力,就把他們的帝國強加於阿拉伯人的帝國之上。他們沒有摧毀阿拉伯帝國,而是對它加以補充,注以新的活力,於是,他們自己帝國的存在就是正當和合法的了。
吐格利爾拜格的侄子和繼承者阿爾普·阿爾斯蘭·伊本·查基爾拜格(1063-1072年在位)從即位起,就麵臨著廢除氏族內部不守法習慣的任務,氏族成員們對於把他們組織在一個正規國家之中顯然極為不滿。因此,阿爾普·阿可爾斯蘭不得不打敗並殺死他的堂兄庫吐爾米希(1063-1064年);阿爾斯蘭還打敗了想在起兒漫起兵叛亂的叔叔喀烏德。阿爾斯蘭赦免了他(1064年)。在西方,他使阿勒頗的米爾達西王朝臣服(1070年)。使他名垂伊斯蘭教史冊的最偉大的事件是1071年8月19日在亞美尼亞的曼吉克特戰役中,他打敗和俘虜了拜占庭皇帝羅曼努斯·狄根尼斯。這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它確保了突厥人對安納托利亞的征服。然而,這一戰役在當時隻不過是打上了塞爾柱克人征服亞美尼亞的印記而已。阿爾普·阿爾斯蘭對他的俘虜拜占庭皇帝表示出騎士風度,很快給予他自由。在處理內部事務上,這位"沒有受過教育的、很可能是無知的"烏古思首領十分明智地把行政管理交給他的波斯首相尼查姆·烏爾·莫爾克。